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聊斋之后-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趁着上菜的功夫,张轩三人先要了一壶酒和一碟花生米,小酌起来。
“各位兄台,在下有个疑问,怎么越临近中秋,这魏县中的秀才士子反而越见多了起来,难道他们不用回家与亲人团聚吗?还请众位兄台解惑!”就在这时,隔壁一个大桌有人起身问道。
听到这话,王胖子笑眯了眼,手指指着那桌人,道:“文博,马上就有人来回答你的疑问了,倒也省了我一番口舌,来,我们边吃边听!”
饕香楼上菜的速度很快,这时已经有鹅肝和鸭舌摆在桌上了。张轩尝了一口,不愧是王胖子这个美食家推荐的,鹅肝虽是爆炒,却外焦里嫩,还保持了鹅肝的嫩滑和鲜美,鸭舌也是烂而不失嚼劲!
于是胃口大开,边和两人对饮,边凝神听邻桌的对答。
“一听这位兄台就是不常在魏县的!”有人接腔道。
“呵呵,这是我家表兄吴涛,字水之,乃是天德十二年雍州一甲秀才,游学至此,逢此佳节,乃父邀其来我家一起过节,对于魏县确实不熟。此次众位相邀,小弟便自作主张将表兄一起带了过来,还请众位不要见怪!”一个穿着白色儒袍的少年起身介绍道。
“不见怪,不见怪,能认识水之兄,是我等的荣幸才对。雍州,龙兴之地也!向来就是人杰地灵。水之兄年不过弱冠,却已经在三年前便考中了一甲秀才,当真前途无量!又游学了三年,想来明年秋闱,必然榜上有名啊!对了,小弟魏县许仲明,先敬水之兄一杯!”一开始接腔的人连忙起身捧道。
好话人人都爱听,这吴水之原还有些傲气,听了这话也是起身回敬了一杯。来了新人,其他人也是起身介绍,又是好一阵热闹。
读书人聚在一起,总是免不了先相互吹捧两句,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趁着这个空档,张轩也是暗暗打量了一下这桌人。
看其穿着竟有一半都是秀才,其他人也是穿着丝绸的年轻读书人,看来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在聚餐。
先前一开始问话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衫书生,名叫吴涛,字水之。生的倒也算得上是玉树临风,只是面上总有一股傲气,不过手段倒是不凡,一番寒暄后,竟已经隐隐成为这一桌的中心了。
望其气,竟是青黄相间的从四品本命,算是张轩见过本命最高的一个了,当然,宝儿例外,应该是世家嫡子出身。怪不得身上总有股傲气,人家确实有这个资格!
然后是那个一开始接话的人,叫做许仲明,是魏县本地人,年龄约三十岁左右,长像一般,正七品命格,应该是小门小户出身,却很会察言观色,拍人马屁,这不,那吴水之已经开始被他说的有些飘飘然了。
也许,这也是他为什么能跻身这明显是大户人家的圈子吧!
对于这类人,张轩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厌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做人之道。
之前的那个白袍少年,年约十六七,和张轩一般大,名叫秦羽。也有着正六品的淡黄本命,此时虽然还是白身,但下科院试应该稳中了!
至于其他人,最少也是正七品,最高更有正五品的命格!平均起来比自己这三个正六品的,还要高出不少。
“对了,在下的疑问各位还没给我解答呢!”一番寒暄后,吴水之再次旧事重提道。
“哦!对,对,瞧我这记性,结识了吴兄后一时高兴,竟忘了给吴兄解疑惑了!小弟自罚三杯!”许仲明一拍脑袋,连喝三杯道。明明比别人大了快一轮了,却自称小弟。
“吴兄可知我大雍王朝的四大学院?”喝完后,许仲明问吴水之道。却是故意将风头让了出去。
不想马屁拍在了马腿上,吴水之斜了他一眼淡然道:“四大学院?这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同时心中不爽道:“这四大学院就是那些目不识丁的贱民都知道,竟然拿来问我?”
“四大学院的大名自然人人知道,不过,我们这些人也就知道一些皮毛,哪有吴兄了解的透彻,个中隐秘,还请吴兄不要藏私,说出来给我们长长见识啊!”那许仲明却不愧是个中老手,也不慌,立马就引到了新的话题上去了。
其他人听闻,也是安静下来看着吴水之,等着他的答案。虽然秦羽刚刚并没有介绍吴水之的家世,但作为大户人家的弟子,却早已练就了一双看人的本事,自然都能看出吴水之的不凡,在联想到其姓吴,来自雍州,也就只有那一家了,那可是一点也不比魏县魏府差的世家大族!他们当然也想听听这大族的秘闻!
这话却是搔到了吴水之的痒处,这吴水之才华是有的,就是为人有些争强好胜、爱出风头!只见其先是矜持地扫了一圈目露期待的众人,喝了口酒润了润嗓子,这才勉为其难道:“好吧,总算是结识一场,我就给你们讲讲!”
“吴兄真大方之家矣!”闻言,许仲明又是一记马屁拍了过去。
吴水之很是受用,自得的一笑道:“四大书院,初建于隋太宗杨广时期,至今已经一千三百年有余,分别是荆州的白鹿书院,豫州的岳麓书院,冀州的崇阳书院,还有这扬州的明阳书院!”
“每个书院都分为两班,一为举人班,一为秀才班,每个班级又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层次,每个班次只招收三十人,总共百二十人!举人四十岁以下,秀才三十岁以下,才有资格就读,而且必须是正科出身!”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基本上有六成的官员都是出自四大学院,可以说只要进入了四大学院,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官场。与之相比,什么县学、府学、州学的,都不值一提,就是国子监,也要矮上半筹!”说到这里,吴水之也是有些感慨。
“举人四十岁以下,秀才三十岁以下,按照这种标准,其本命最差也得正七品才行!只要不是运气太差或者自己不努力,熬也能熬出一个进士来!”张轩心中暗想。
至于正科出身,指的是禀生功名者,而非附生和增生这些还花了钱买的。
“四大书院,那就是我们读书人的圣地啊!”
“是啊,是啊!只要成为四大书院的学员,那就是鱼跃龙门,立马就多出了许多师兄的庇佑,以后官场上定可以一帆风顺啊!”
说道四大书院,一桌的读书人顿时都有些激动起来,议论纷纷,好一会,才安静下来,将目光重新转向了吴水之,听他继续讲诉。
吴水之很享受这种众人瞩目的感觉,等众人消化一番后,这才抿了口酒继续道:“四大书院和官学不同,并非终身都可以就读,而是三年一届,时间一到,要么已经科举往上,要么就会毕业而出!而想要进入这四大书院,只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得到当代大儒的推荐,另一种就是通过书院每三年院试或者秋闱之后举行一次的入院考试!两者差不多一半一半!”
“不过,想要通过考试进入书院,可谓难如登天,全国数十万的秀才举子,却只有不到两百的名额,其几率,一点也不比会试大!”
说道这里,吴水之顿了顿,笑道:“这是众人都知道的,接下来,我就说说你们不知道的!”
听到这话,一桌人全都停下手上的动作,聚精会神地等待吴水之开讲。
张轩三人也停下碗筷,竖起耳朵凝神静听。
(各位大大!如果看的爽的话,就点击一下收藏!给个推荐票吧!)
第九十五章 秘闻
(感谢书友隐泉卧龙的打赏!)
“你们知道四大书院的起源吗?”吴水之看了一圈众人,神秘道。
“这……四大书院不是隋太宗时期建造的吗?”有人小心翼翼,不确定地答道。
换回来的却是吴水之故作高深的摇头!看到这,其他人不敢随便开口了。
“小弟倒是听闻,好像和稷(ji)下学宫有关!”这时,一个年轻的秀才开口了,正是除了吴水之之外这一桌命格最高的,叫做吕施,正五品命格。
听到这话,吴水之诧异地看了其一眼,点点头道:“没错。”
一是承认其说法的正确,二也是承认其身份。他虽然傲气,但这人能知道这等秘闻,其家世也定是不凡,自然有资格和他论交。
“稷下学宫!竟然是稷下学宫!”
“原来是稷下学宫啊!难怪王朝灭而其不灭,更是比国子监还强上一筹!”
“是啊,是啊!原来竟是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那可是我们读书人心中的圣地啊!这四大书院能和稷下学宫扯上关系,那岂不是进入了四大书院,就有希望进入传说中的稷下学宫?”
听到吕施的话,又看到吴水之点头承认,一群人纷纷议论起来,有吃惊的,有恍然大悟的,有憧憬的,不一而足。
听到这话,张轩三人也是吃惊不已,像这样的秘闻,都是那些世家大族的珍藏,他们这些平民士子是没机会知道的。
待众人安静下来,目光重新聚集在吴水之身上,他才继续说道:“稷下学宫,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但,这只是官方的说法!其实,按照我家族的记载,稷下学宫乃是由当时的诸子百圣所创立,用来交流学术所用,只是选址在齐国稷门附近,所以才叫稷下学宫,而且,它也并非只由齐国一国建造的,而是当时战国七雄共同出资!“这时,其喝的已经明显有些高了,满脸通红。
“哦!原来如此啊,长见识了!”
“是啊,是啊!还得多谢吴兄慷慨啊,来我们都敬吴兄一杯!”
“是啊,是啊!吴兄见识不凡,当敬,当敬!”
听到这里,一群人又开始惊叹起来,也有人看出吴水之已经醉了,为了套出更多的秘密,竟然不顾廉耻,纷纷吹捧他起来,并借机灌酒,以满足的自己的好奇心。
所以说,读书人的坏,都是阉坏!
对于吴水之的说法,张轩也认为第二种更加可靠,君不见稷下学宫自建成以来,都是诸子百家自己私人管理的吗?从祭酒到教谕,根本就没有官府的什么事儿!
“嘿嘿!”得到众人的吹捧,吴水之很是得意,来者不拒,一一接下。
“对了,吴兄,小弟有一个疑问,还请吴兄解惑!”有人借着敬酒的机会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但说无妨!”吴水之豪气地一挥手,道。
“如此,就多谢吴兄了!小弟想知道这稷下学宫不是在战国之后就已经消失了吗?怎么又和现今的四大学院扯上关系了呢?”
“呵呵,你算是问对人了,一般人还真不知道。”吴水之是真醉了,人已经有些踉踉跄跄,不过也不知道其身边的表弟是怎么想的,竟也没有阻止!
“先秦暴虐,焚百家而坑儒,连当时的稷下学宫也没能幸免。不过,他们当时烧的只是一个空壳罢了,真正的稷下学宫早已带着大量典籍遁入一处不知名的地方躲了起来!
直到秦亡汉初,才重新出世!
不过,此时的稷下学宫已经发生了大变,诸子百家只剩下了道、儒、法、名、兵、墨、农、阴阳八家,其他诸家都被这八家吸收融合了!
后来东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稷下学宫就独剩下我儒门一门集百家之大成,一直延续至今!”
说到这里,吴水之异常自豪,又是一大杯下肚,其他的读书人也纷纷热血上涌,纷纷效仿,连张轩身边的孙子楚和王胖子也连饮了三杯!
对此,张轩倒也能理解,用现代的话说,这就是集体荣誉感。
“不过,虽然如此,但为了避免先秦之事再次发生,稷下学宫一直处于隐世状态。直到隋太宗靖服天下,这才请动了当时的学宫祭酒在世间重开书院,教化世人!”
“难道,这四大书院就是……“有人醒悟道。
“没错,这四大书院就是稷下学宫的下属书院!“
“原来如此啊……不过,为什么要开四家呢?“众人恍然大悟,又紧接着问道。
“嘿嘿!这又涉及到另一件秘闻了!“吴水之再次矜持起来。
看其神态,众人倒酒的倒酒,恭维的恭维,将吴水之差点拍到了天上去,惹得张轩三人直起鸡皮疙瘩,不过他们也好奇这其中缘由,便也没有打扰!
果然,又是三杯酒下肚,吴水之再次侃侃而谈起来:“吸收了百家之长后,也就揉杂进了百家的思想,最后求同存异,儒门还是分成了四个流派!
分别是:心儒派、法儒派、理儒派和行儒派!“
“哦!莫非……这四大书院就对应了这四大流派?”有人问道。
“没错,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吴水之又饮了一口,继续道:“其中,这心儒派吸收了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讲究以心为本,一切按照自己的本心做事!阴阳为明,故创立了明阳学院!
之后是法儒派,吸收了法家和名家的思想,主张依法治国,依律而行,现在王朝中的刑名官员大多出自此派!崇阳书院便是此派所创。
然后是理儒派,此派最是讲究伦理纲常,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学说,甚得历代君王之心,在现在的朝堂上也一直是最大的一个学派!岳麓书院便是其圣地。
最后是创立白鹿书院的行儒派,此派认为实践出真知,一切方针到底好不好,需要看它实不实用,能不能推行下去,并切实有效,格物致知便是此派的核心思想!
四大流派中,心儒派和行儒派是天下游学中最多的,心儒派认为游学有助于心灵的成长,行儒派则认为游学是实践的基础,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是此两派学子的至理名言!
而且……虽……虽然现在朝……朝堂党派甚多,但总的来说,都……可以归结为这……四……四派!”此时,吴水之已经醉的有些不清了,连说话都不利索。
“哦!那吴兄快给我等说说,这四派现今都有哪些名人,也好让我们长长见识,将来进入官场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啊!”其他人却视而不见,继续敬酒吹捧道。
只可惜,如意算盘打的太响,算盘珠子却坏了!
三杯酒下肚,那吴水之直接“扑通”一声钻了桌底!只留下一众愕然的书生面面相觑!
“额,秦兄啊,还请麻烦你扶你表哥回去,关于诗会的事,想必你也知道,到时候令兄酒醒之后,还请告知!”看着愕然的众人,众人中地位最高的吕施不得不尴尬地起身说道。
这聚会中喝醉酒钻了桌子底,那是一件非常无光的事,特别对于读书人来说,简直有辱斯文!
这吴水之很可能是世家大族出身,若被他知道自己等人为了探听秘闻将他灌醉,最后醉到了桌子底下,那肯定得直接翻脸。
“好,众位见笑了!今天的事还请众位保密!”旁边的秦羽一拱手,请求道。
毕竟人是他带来的,众人灌酒,他却没有及时阻止,吴水之醒来后若知道此事,第一个怪罪的便是他!
而他不阻止的原因有二,一来,他家虽然也是乡绅世家,但却是高不成低不就,这样的秘闻他也是从来不知道的,现今有这样的机会,他又怎么会阻止。二来,他这个表哥太过傲气,而其母亲虽说是他表哥的姑姑,但却只是庶女,因此他这表哥客居在他家里,却好像是主人一般,更是对他看之不起。像此次聚会根本就不是他带他来的,而是他表哥听闻后,自己要过来的!
看到秦羽一个人有些吃力,许仲明立马上前帮忙,两人合力将吴水之拖出了桌底,而他们那一桌也已经吃的差不多,因此互相告辞了一番便散去了,今天听到的消息,他们还需要消化一番,并且告知家里。这,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富!
见此,张轩三人也有些失望,不过,此次无意中的收获,也够他们受益匪浅了。像这样宝贵的消息,就是一般的县望之家也不一定知道,更别说他们这些寒门小户了!
就比如之前的院试,张轩之所以在策论之中选取了中庸之道,也实在是无奈之举!作为一个连功名都没有的没落小户,他连魏县的县令都不认识,更别说探听主考的脾性思想和朝堂的局势了!大都靠的道听途说,只是,这里面能有一分真就不错了!
这就是圈子,一些消息,只会在一些特定的圈子流传,圈子外的人是很难得悉的!而圈子,也就是交际的意义所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