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技主线-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辉说他失望的时候,还讽刺他一番,直接点明他研究的理论没用,最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还近乎绝望,但是只是一瞬间,他就想明白过来,无限能量理论怎么可能没用,限制文明发展的从来都是能源,无限能量理论就是打开无限能源的钥匙,一旦取得突破,整个文明将不再受到能源的限制,怎么可能没用。
本来还以为这是云辉的一句气话,直接忽略了过去,但是现在一想好像没那么简单,某些方面来说无限能量理论确实是没用的。
根据案因斯坦的质能公式,人类研究出了核武器以及核电站,但是这耗费了几十年,而且发展到现在也受到无数制约,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各种成本算下来不比火电成本低。
即使如此,核电仍然有替代火电的趋势,因为太多的优点是火电根本不具备的,理论上来说只要完善核电技术,人类已经不会为能源问题所困扰了,但那真的只是理论而已,想要实现根本不可能,因为困难程度比开发新一代能源还要难得多,有攻克这些技术的精力还不如重新研究核聚变。
那么核技术利用质能公式到什么层次了?如果有人问文良骏这个问题,那么他肯定会回答,连皮毛都没涉及到,是的,爱因斯坦几十年提出的理论,现在的实用技术连质能公式的皮毛都没涉及到,这就是现实。
核技术虽然涉及到质量转换能量,但那就像原始人中有先知研究火,终于研究明白了,留下研究资料,告诉族人,火是物质燃烧中散发光和热的现象,是能量与电子跃迁的表现方式,具备波粒二相性,从表现形式,到火焰的本质完全介绍清楚,但是族人根本看不明白,只觉得很高深很厉害的样子,某一天,当看到了森林中自燃的大火,知道了那就是先知提到的火,知道那是好东西,知道可以烹饪食物,先知的研究中曾经说过,用火烹饪的食物可能会很美味,于是原始人就到了燃起大火的地方,将食物烤熟,发现果然美味。
于是原始人每当看到森林中有地方燃起火,就拿着食物赶去烹饪,渐渐的原始人迷恋上了熟肉的味道,对曾经吃的生肉难以下咽,可是森林中自燃的火太少了,而且即使有也不一定能赶上,能赶上也不一定能够使用,因为森林大火太狂暴了,火势太大根本无法靠近,难得的美味可能一年不一定能吃上一次。
于是原始人想办法,怎么样保留住火,翻遍先知留下的研究资料,还是没看懂,当有一天某人注意到了自燃的大火点燃了地上的枯枝,于是他们学会了用枯枝引火,渐渐的他们知道了,只要火中的枯枝没燃烧完,火就不会熄灭,于是他们采集枯枝,即使不需要火的时候也不能让火熄灭,于是原始人终于用上了火,开启了文明的火种。
但是火种总有熄灭的可能,一旦火种熄灭了,再找到火源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忍受了几次火种熄灭,只能继吃生肉的痛苦后,再次翻开了先知留下的资料,终于研究出了点火的方式,比如摩擦起火。
对火的使用与研究越来越深入,可以燃烧各种各样的材料来使用火,从木材到煤炭到石油天然气,最终发明了电,是的,火是能量与电子的跃迁表现,而电只是能量与电子在电线中传播而已,可以说与火一脉同源,到了此时,人们就可以骄傲的说差不多研究明白先知留下的资料了。
那么对于质能公式,人类掌握了多少?如果这个问题让文良骏回答,那么他的答案肯定是差不多相当于原始人看到了森林中的大火,知道可以去取暖,或者将食物拿过去烤熟,大概就是那个层次,可能会更低些,但绝不可能再高了。
这就是现实,无可争议的现实。
1905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理论: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即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能量可以转化成质量。
(本章完)
第232章 大道无形()
质能公式指出,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贮存着看不见的内能,而且这个由质量贮存起来的能量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如果用数学形式表达质量与能量的关系的话,某个物体贮存的能量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写成公式就是:E=mc2。打个比方说,常规状态下燃烧一吨煤所释放的全部热能,只相当于全部由质量转化而来的0。028毫克物质释放的能量。
假设有办法把一个质量仅为1克的质量全部转化成能量的话,则它的总能量就会相当于2500万度的电能。爱因斯坦曾作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只要没有向外放出的能量,能量就观察不到。这好比一个非常有钱的人,如果他从来不花费也不供给别人一分钱,那么就没有谁能说出他有多少财产。”
这一理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无数人觉得这太疯狂了,质疑声不断,但是理解了推导公式后发现这没有任何问题,至少从数学上没有问题,于是无数人前赴后继的验证这一理论,理论被验证后进行实用化研究。
但是根本没有任何成果,直到发现天然放射性矿物后,才有了实用化的可能。
从质能公式中人们知道物质中含有极其庞大的能量,但是那些能量人类根本无法取出来,更无法利用,但是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的过程本身就在不停的释放内能,于是开采提炼铀矿,研究出了原子弹以及核电站。
核裂变式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被中子撞击,分裂成两个或者三个小原子,同时会释放出多余的中子以及能量,而释放出的中子可以继续撞击其他原子,无限循环下去,产生链式反应,于是就产生了核爆,也就是原子弹,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就是核电站。
这其中能利用的只是重元素释放出多余的电子而已,其中的中子用于维持链式反应,为了达到撞击效果,还要将中子加速,才能轰碎原子核,只能将物质加热到很高的程度,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的能量被用于制造高温,真正能利用的只是释放能量的一小部分而已。
本来释放出的能量就不多,一部分还要维持高温给中子加速,以达到可以撞碎原子的速度。更尴尬的是没有材料可以长期承受这种高温,还要进行降温,而且为了防止爆炸还要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这样的话本来释放不多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加热物质,过热后还要降温,为了防止爆炸还要延缓整个过程,这样的情况下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其实大部分都浪费掉了,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利用。
而剩下的这一小部分还要转化成动能,然后转化成电能,这其中每一道转化程序又会造成能量的大量损耗。
更尴尬的是重元素的原子核一旦形成,它们是极其稳定的,需要将中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才可以撞碎,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的那么加速中子本身就需要极其庞大的能量,再加上利用方式的落后产生损耗,很可能释放出来的能量还输入的能量多,而且现在成熟加速中子的技术只有为物质加热,加热到极高温度才能撞碎原子核,越稳定的原子核需要的撞击速度越高,意味着需要加热的温度也越高,一旦高到一定程度没有材料可以承载,那么将陷入与核聚变一样的尴尬局面。
索性还有一些不稳定的重原子核,比如铀235的核,其本身就可以自发裂变,快速运动的中子撞击不稳定核时,也能触发裂变。由于裂变本身释放分裂的核内中子,所以如果将足够数量的放射性物质(如铀…235)堆在一起,那么一个核的自发裂变将触发近旁两个或更多核的裂变,其中每一个至少又触发另外两个核的裂变,依此类推而发生所谓的链式反应。
如果没有铀235这样极度不稳定的重原子核,人类到现在也不可能掌握核裂变,真正教会人类使用核裂变的不时爱因斯坦,而是类似铀235这样奇葩的重元素,然而这种奇葩的重元素是极其稀少的,提炼很困难,这大大提升了核电的成本。
这种程度的技术相对于真正的质量转化能量来说,也就是达到了原始人学会了到森林产生火的地方去取暖和烤肉的水平一样,连拿木头引火的水平都达不到,这就是现状。
但是这么多缺点其实不是坏消息,反而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即使核能利用技术存在那么多缺点,那么不成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核电仍然占据很大份额,那说明只要改善其中某个环节就能大大提高核电站的性能。
质能公式揭示质量能量的关系,而无限能量公式却是证明了质量中存在的物质及其庞大,庞大到近乎无限的程度,证明了他们的组成构造形式,然而这些都没用,即使核裂变现在都没发展完善,更高级的能量提取方式更是遥不可及的。
即使能研究成功也没意义,反而浪费了文明大量的精力,有这些精力还不如去完善核裂变,或者研究核聚变,或者直接推广刚推出的湮灭反应堆,这些都能为人类生产足够的能量,再去研究无限能量理论中证明的物质内能的提取技术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说到底无限能量理论知识证明了物质中存在的能量以及形式,但是与怎么提取这些能量没有任何关系。
只是证明了能量的存在位置与形式,但是根本无法提取,那这些证明没有任何意义,而且现在已经只要推广核聚变与湮灭反应堆就可以解决能量问题了,甚至完善核裂变技术都行,无限能量理论更加没有意义了。
他的无限能量理论比质能公式更加尴尬,即使研究明白也没办法利用,不,他的理论比质能公式更加尴尬,至少质能公式还能发展出核裂变,而他的理论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文良骏总是无可避免的将无限能量理论与质能公式比较,因为它们看起来确实像是相同的理论,现在也相同的尴尬。
“不,不会的,它们有相通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肯定有他的价值。要不然当初云辉当初得知自己的研究也不会那么兴奋,对自己那么器重了,这其中肯定有自己根本都没有想通的地方,那一定是事情的关键,被遗忘掉的最关键的地方,这可能就是云辉失望的原因了。”
(本章完)
第233章 眼神()
所有的公式在文良骏的脑海中疯狂运转,每一个数字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大脑疯狂运转下的文良骏仿若痴呆,急剧升温的大脑让文良骏在恒温的实验室,头顶散发着阵阵热气,那是身体为大脑散热的表现。
“哈哈,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文良骏痴狂
和风文秀询问
无限能量揭示的是能量构成物质的形式,通过物质构成的形式证明任何物质中都蕴含着庞大到近乎无限的内能,但是这个理论不是证明能量是无限的,而是揭示了能量构成物质的形式,一切物质都是由能量构成的,无限能量理论揭示了宇宙一切物质的形成方式,这个理论就是研究所有物质的本质。
为什么能量可以形成各种物质?因为宇宙存在莫名其妙的力,引导能量构成物质,就像人体的基因指挥着人体的生长一样,而这种力很可能引导了宇宙各种物质构成的,这很可能就是宇宙的基因,这很可能就是掌管宇宙这个庞然大物的系统,或者用云辉的话来说,这是法则,宇宙运行的法则。
这根本不是现阶段人类所能理解的,云辉甚至用道来形容,果然,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谓道,果然悟了就是悟了,没有领悟怎么解释都是没用的。
朝闻道,夕死已。
怪不得云辉不解释,怪不得云辉不说透,原来是这样。这些如果自己不领悟的话,云辉说的再明白也没用,因为那太玄奥了,玄奥到根本不是人类的语言可以解释清楚的,就像现代人与古代人解释网络游戏、宇宙战舰一样,虽然只是一个简单词汇,但是怎么解释,要解释清楚网络游戏这个词得先解释明白什么叫游戏,这个很容易,古代人很容易理解,但是网络这个词怎么解释,想要解释清楚就得先解释清楚什么是电脑,想要解释清楚电脑可不容易,恐怕要将现代的半套电子理论解释清楚才行,这还得古人能理解的前提。
至于宇宙战舰怎么解释?连战舰这个词都不容易解释,古人根本没有战舰,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大船加上大炮可以称为战舰,这个大船还要使铁做的,就有必要解释清楚为什么为什么铁做的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就要解释清楚浮力与密度问题,大船上面的大炮很容易解释,因为火药本身就是华夏的四大发明之一,最简单的解释办法就是将火药装入铁管里的武器。
费尽心机,才解释出战舰这样一个词汇,但是费尽力气描述出来的战舰在古人眼中是个什么东西?就是一艘大一点的船装上几门没什么用的大炮而已,在他们眼中钢铁冶炼产量不足,而木材是足够的,大船使用木头制造就可以了,使用铁产量不足难以制造,放水里还会生锈,难道还能解释一下不锈钢或者油漆防锈嘛?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费尽心机,描述出来的战舰,这古人的眼中也只是有些脑残设计的大大船而已,他们不会明白这艘大船到底有多大,因为太大了根本没有风帆可以承受如此大的力量驱动整艘船,难道还要解释清楚发动机这一神器吗?
战舰最基本的巨舰大炮,其中的巨舰都无法解释清楚,那所谓的大炮在古人眼里根本不如他们的投石机,床孥之类的武器,而且这些武器在水中的命中率很悲惨,大炮还能靠运气,靠钢铁投送量弥补一下命中率,但是投石机床孥根本在水战中根本没有挽救的价值,还不如最直接的接舷作战。
这可能就是古人眼中的战舰,那么宇宙战舰中的宇宙这个词怎么解释?要解释清楚地球是圆的,绕着太阳转,太阳只是银河系微小的一部分,银河系只是宇宙中更微小的一部分?这能不能解释清楚还是次要的,哥白尼400多年前临死之前才敢发表他的天体运行论,支持哥白尼的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还被逼迫提交一份供状表明自己的学说是错的,推广日心说的布鲁诺被烧死,要跟古人解释清楚宇宙这个词,不仅很难,而且还是很危险的事情。
如果在华夏古代还有解释的办法,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可是最终这个词在古人眼里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知识体系与对世界的认知差距太大了,在这种差距下即使使用同一种语言也无法解释清楚。连个词汇都无法解释清楚,更别提一种超出现代世界理论无数层次的完整理论了,如果云辉要解释清楚,恐怕要将其中所有奇缺的理论强行灌输到自己的脑海中,而且还要自己能理解的情况下,才能理解云辉说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可是这其中欠缺的东西太多了,即使云辉全部掌握了能全部告诉他,文良骏也清楚他根本理解不了,而欠缺这些前置理论的情况下,想要理解更超前的理论,真的只能靠自己的领悟了。
能量构成万物,而无限能量理论就是研究能量构成万物的方式,能量研究代表着一切,自己却说自己知识研究能量的,不能研究生物,这当然会让洞悉这一切的云辉感到失望。
文良骏知道,他领悟这些完全靠云辉的提示,按照这个重新回想与云辉交往的一切,才发现,云辉的话语中很多都有类似的提示,比如云辉曾经不断提示自己寻找研究的方向,一个可以研究一辈子的研究方向,可是文良骏不以为然,那时候的文良骏因为发现无限能量理论,变得比以前厉害多的多,以他的能力研究什么都可以取得突破,对云辉所说的选择一个方向研究下去很抵触。
比如云辉说的,宋佳惠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通过研究材料的本质,洞悉了宇宙的一角,可是当时的文良骏觉得云辉是在讽刺自己连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都不如,根本没领会所说的方向到底是什么概念,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方向才能研究一辈子。
现在他明白了,能涉及到一丝宇宙的真正运转规则的研究才是真正的方向。
文良骏感动到无以复加,云辉不停的在提醒自己,可是他到现在才领悟到,大概云辉对自己变得冷漠,不再像从前一样,只是不想与自己说太多话而已,因为他的话中蕴含了太多深意,说得太多了无法引起他的注意,所以只能少说一些了,说得话少了就能让自己领悟到话语中的深意。
(本章完)
第234章 顿悟()
显然文良骏领悟了这些,已经将云辉所有的异常的举动理解了,这一切使多么良苦用心,即使平常的事也被强行理解为云辉的良苦用心。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云辉懒得理会他只是因为他那种看女婿一样的目光,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