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冰眼看日本-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的限制也严于男孩,比如说“门限”,就是晚上回家的最迟时间,女孩子的门限不仅早于男孩,而且父母执行起来也更加认真。
日本社会对早恋基本上持容忍态度,但是一般家庭都有底线,男女之间的交往不能超过普通朋友程度,适当的亲昵父母不会干涉,但是过分的亲热肯定会被禁止。至于这个“适当”如何定义,则看所在地而定。一般来说,在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父母只能更加宽容一些,而中小城市和农村的道德规范就比较严格,甚至可以说非常严格。比如30%的东京小学女生有了性经验的时候,信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地方照样有。
家教家教,教育在于家庭,近年来由于日本家庭状态的变化,家教也有所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是青少年不良率增加,增加的基本上都是低收入家庭。这是因为低收入家庭受经济不景气的打击最大,父亲的劳动时间加长以及母亲不得不出去打工来贴补家用这一点使得不少低收入家庭子女在课余成了无人照看的自由人,从而染上坏习惯而变成不良少年,已经有人在惊呼,不景气不但在破坏日本经济,也在破坏日本社会。
。 想看书来
鸡同鸭讲的爱国教育(1)
整个来说,日本的中小学教育是两极分化得很厉害的:绝大多数公立中小学所进行的是工具教育,名门私立中小学所进行的是精英教育。两者又互相补充为社会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看起来挺不错的。但是社会平均度很高的日本,为什么教育上如此两极分化?
可以解释为,正因为社会平均度高才导致教育的两极分化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但是,日本社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平均度也在不断降低,那么,这种教育体系还能维持下去吗?
回答是,基本上维持不下去了,因为时代不一样了。
原来景气,干什么买卖都能活下去。毕了业不愁找不到工作,你学习好,从好学校毕业,进了一流企业,我学习不好,从野鸡学校毕业,进了个小作坊,可你也不比我多拿多少。日语管刚参加工作的工资叫“初任给”,大家的初任给都差不多,也就那么两三万的。到了后来就算有点差距也吓不死人,就算你工作轻松点,但干苦活累活在日本文化中并没有什么贬义,所以大家都能活得心安理得。
现在呢?老冰有个朋友,两儿子同时毕业。老大爱学习,大阪大学毕业后又去横滨国立大学弄了个经济学硕士,读硕士期间一直在一家美资证券行里帮操盘手打下手。研究生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地进了那家证券行,而且就干操盘。第一年的“初任给”是一千多万日元(十万美元左右)。而从小就吊儿郎当的老二,好不容易从某私立野鸡大学毕业后赶上了就职的“超级冰河期”,找不到工作。在家闲呆了几个月以后没办法只好自己出钱去加拿大读了一年英语再回日本,现在找了个旅行社做导游。
这就是现实,那种“一亿国民全中产”的时代过去了。战后的日本以制造业立国,但是这种制造业在冷战结束后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挑战:中国对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挑战和韩国对日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挑战使得日本产业只能朝更加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这样对于工具的要求也从只要求体力改变到同时要求智力和能力。
这就是安倍晋三新政权上台伊始就把教育改革放在最重要位置的社会背景。
教育改革的中心就是修改《教育基本法》,自民党踅摸那个教育改革其实是从建党那天就开始了。他们总觉得现在日本的教育方针被美国佬的刺刀强加下来的,于是在1984年中曾根内阁的时代就开始喊“教育改革”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时机不对还是怎么回事,真正有所动作是在2000年左右的小渊惠三内阁时代。那时的改革主要目的是想为“爱国主义”平一下反,战后自从麦克阿瑟来了以后,“爱国主义”这个词在日语中就一直是犯忌的。因为当年军国主义的口号之一就是“爱国”,所以“爱国主义”不说全等于“军国主义”也有点约等于“军国主义”的意思。自民党就想来一下“拨乱反正”。但是在野党不干,不能容许政府和执政党贩卖私货,结果从森喜朗内阁开始就慢慢地从以意识形态为主的口号改革转到了捎带着进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改革的具体讨论。这样在野党也不是十分反对,就连当初反对的急先锋日共和属下的教育工会“日教组”也不得不接受这种改革,同意某种程度上的精英教育。
时代会变化的。
具体起草的是文部省下面的一个“中央教育审议会”。搞了几年,几经折腾,终于好像结了稿,起码执政党内好像意见统一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鸡同鸭讲的爱国教育(2)
这件事本身倒没引起什么很大反应,经过这十五年的经济不景气,日本人也知道了光唱高调搞不了经济,也做不出东西。天照大神保佑不了日本人永远走在制造业的最前端,要想保证日本制造业的霸主地位,首先要保障人才,教育不能搞“宽松式”,棒头底下才能出“孝子”嘛。所以就连最左翼的几乎由日共所控制的教员工会“日教组”也不反对了。
引起了反应的是文部省想夹带的私货:“爱国主义”。
一个国家要求自己的国民要爱自己的国家,本来应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对不对?怎么叫“夹带私货”了呢?
日本和一般的国家有点不同。“爱国主义”这个词在日本犯忌,不能说。这个“国”字,老让人想起原来那个“皇国”。也就是在战后一直到现在,“爱国主义”就等于“军国主义”,不是全等起码也是约等于,反正正经人不用那词。
不用那词用什么词?根本就不用,为什么要爱?这是不是个“国”?你说它是老大管的一个州也有人信,爱不爱的就这么过了。
那怎么又要爱了呢?
事情的发端可能是1998年的长野冬季奥运会,22岁的小丫头里谷多英拿了MOGUL(雪上技巧)冠军,本来一件好事,愣给那傻丫头弄得议论纷纷。
颁奖仪式时得升国旗、奏国歌对不对,可那位里谷多英冠军就戴着帽子(冬奥会天冷,几乎所有项目都得戴帽子,没光脑袋的),抄着双手,一副受了气的小媳妇似的缩在那里等旗歌鼓捣完才精神起来。说实话日本人见怪不怪,比这还怪的都见过,这算什么?
在场的老外整不明白了。不是说那面旗是你们的国旗嘛?怎么你也不表示一点敬意?这位里谷MM的回答就更让人昏厥了:“原来对国旗就要表示敬意?俺不知道哇,不能怪俺。”
这一下文部省才下了通知,各学校起码毕业仪式上要升国旗、奏国歌。这一下又是一场争斗,受日教组影响的校长们坚决反对,有的学校甚至都起了暴力冲突。不过那一般在东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喜欢那玩意,其他地方倒无所谓。老冰一次问小冰会唱日本国歌吗?小冰想了半天很有把握地回答老冰,说听到了肯定知道那是日本国歌。
小冰那个学校自由主义的风气很浓,一次电视里有一位名人出来做广告,说让大家捐款给联合国儿童基金。小冰从嘴里嘟哝出一句:“不就是你这样的人太富了,非洲儿童才会那样穷吗”,嘿,把边上的老冰听得直纳闷:好像老冰读初中时也是这么说的。
再说一句那位里谷吧,那也是一位没事就惹事生非的妞儿。一次在卡拉OK里居然和一老外当众表演活人秀,让警察叔叔给抓了起来,受了停赛处分。老冰的一客户是她的SPONSOR(赞助商),因为这件事,投下去的钱打了水漂,气得半死不活。
话说回来了,这次要在《教育基本法》里加上“爱国主义”的内容,顿时就是一片大乱,乱的特别日本。“爱国”,大家还没多大意见,总不能“恨国”,但是既然是《教育基本法》,就还有一个“怎么爱”的问题,这就大家开始鸡同鸭讲了。
反对党当然反对,那理由不说也知道,就是你政府在挂羊头卖狗肉,以“爱国主义”为名,想卖“皇国主义”那一套。
有趣的是执政党里面也不统一,也跟着一起闹。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片山虎之助就问了,你那个“爱国”的“国”是什么字啊?是COUNTRY还是STATE?要是STATE我可不干啊,现在哥儿们掌政,我爱这个STATE,明儿个选举输了,让日共掌了政,我凭什么去爱那个STATE?这一说大家都赞成,可能想想要去爱日共都有点不乐意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鸡同鸭讲的爱国教育(3)
后来大家就都同意了,那是COUNTRY。大家爱家乡、爱传统、爱日本文化,就是爱国,这回行了吧?
不行。这回是公明党说话了。
怎么呢?公明党说了,你就爱自己的国?就爱自己的家乡,传统和文化?那么别人的呢?就该去恨?你要是这样爱下去,不又爱回原来那个“皇国”去了?闹来闹去,还是要搞军国主义。
一挠头,好吧,咱再改。
这回的成文案是:“尊敬传统和文化,爱培育了传统和文化的我国和乡土,尊重他国,培养参与国际社会的和平和发展的态度”。
好像公明党还有意见,说是没有明确写明“我国”这个字不指执政当局。
现在基本上理顺了思路,除了怎么爱那个国之外,主要的就是这几个改革:
废除教员执照的终身制。现在的日本教师是只要考到了执照就终身有效,公立学校混吃等死,成天不知所云,买春嫖娼,甚至和女学生搞“援助交际”的大有人在。根据文部省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日本被各地教育委员会认定为“不合格教员”的有503人。但是现在的现状是如果那些大爷们不是犯法被警察叔叔抓起来的话,光是抱怨水平太低则对那些大爷们没治。
再有就是给家长和孩子选择学校的权利。现在的公立学校是分学区的,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就只能上指定的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内容就是你可以跳出学区去上你认为好的学校,这样在预算的分配时考虑这个人气因素,有人气的学校增加预算,没有人气的学校则削减预算,用这个方法来促进公立学校间的竞争。
还有就是老师有从教室驱逐破坏教学秩序的学生,收缴在上课时正在玩的手机,学校应该有对屡教不改的捣蛋学生停学的权力。
听起来似乎理所当然的方法,估计最后不一定行得通。废除教员执照的终身制还可能问题不大,因为大道理上讲得过去。再说教员合格不合格是个极为模糊的问题,不好判定,正式实行起来估计到最后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不是实在不像话,这执照还都能更新。就是说大家不麻烦。但是自由选择学校马上就牵涉到预算分配,而且这个指标特别容易数码化,有多少学生是硬数字。家长、孩子和无关紧要的人是拍手叫好,可是各级主管衙门就要了命了:被砍了预算的学校,老师怎么安排法?哪儿的衙门全一个德性,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估计这一条在文部省就不容易通过。
最后一条是不是特别有意思?“收缴手机”,那别的玩具比如游戏机什么的能不能收缴?不知道,现在明文提出来讨论的就是手机。
日本人的性格里有个特点就是能立即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这种特性有好的时候有坏的时候,在战争年代这是军国主义猖獗一时的一个原因。但在现在的和平年代解决一些问题时则省了不少扯皮的时间。这不一说“宽松式教育法”不好,就大家都说不好了。连原来最提倡“宽松式教育”的日教组都跟着一起攻击“宽松式教育”了。
反应最灵敏的就是各大传媒。原来学习仿佛是件有罪的事,新闻里从来没有私立中学校考试的新闻,但2009年不一样了。元旦那天的新闻节目就让老冰瞠口结舌:居然出来了补习班的孩子们为了备考不休息,大年初一一大清早到神社去开迎考誓师大会的镜头,嗯,世道好像真的变了。当年为了求小冰老师开那张“内审书”,低三下四地去点头哈腰,而老师还很不开心地开给老冰那张“内审书”的情形好像就在眼前。
到了1月底2月初的私立初高中招生考试季节,各大传媒网络更是纷纷报道考试的新闻。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说日本人这种一根筋的脾气用在了提高学力这件事上,“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倒贴钱也不去上的日本军校(1)
从日本宪法第九条的内容来看,日本是放弃了交战权和陆海空军等战斗力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是没有军队的国家,没有军队当然就不应该有军校。但是实际上日本却保持了一支陆海空三军俱全、成员20余万的“自卫队”,年间预算高达4万亿日元,约合400多亿美元。单纯从军费角度考虑,日本不仅有军队,而且还是一支颇具规模的军队。事实上,特别是欧美传媒在谈到日本自卫队的时候,除了用“Self Defense Force”这个词以外,经常还直接使用“Japanese Army; Japanese N*y; Japanese Air Force”来直接表示日本陆海空自卫队,这其实也说明欧美国家不像日本那样玩弄文字游戏,而是直接点出了问题的本质。
既然日本实际上有军队,所以也就应该有军校了。日本的军校很有传统,直到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失败,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解散陆海军之前,日本军队拥有过两个很有名的军校:陆军士官学校和海军兵学校。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不仅在日本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在中国、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的政治舞台上也有过很重要的位置,比如中国有第5期的陈仪,第21期的蒋介石(录取后未到校)和第22期的何应钦等人。韩国总统朴正熙也是陆士第57期的,韩国国军一直到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切断了血缘上的联系。至于在中国经常被人称为“江田岛海军学校”的海军兵学校,更是和达特茅斯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安纳波里斯的美国海军学院一起被人称为“世界三大海军学院”的有名海军学校。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1950年组织起来了“警察预备队”和“海上警备队”,经过“保安队”的称呼以后在1954年7月1日正式采用了一直使用到现在的“自卫队”这个名称。
军事教育也是这样一个过程,1953年成立了“保安大学校”,一年后随着保安队的改名,这个学校也改名为“防卫大学校”一直到现在。
因为在提起这个学校时一般是使用“防大”这个简称,所以注意到它的全名其实不是“防卫大学”的人可能不多。为什么一定要用“大学校”这个词的理由是这个学校是属于防卫省所管,而只有文部省所管学校才能是“大学”,其他的各省厅所属高校只能是“大学校”,类似的还有防卫医科大学校、海上保安大学校、警察大学校、气象大学校、国力看护大学校、水产大学校等。这些学校除了比文部省所管学校多了一个汉字之外,其余全一样,学生毕业时能得到学士学位,不少大学校还有研究生院,像防卫大学校甚至能授予博士学位。
陆海空三个自卫队怎么会只有一个学校呢?这是因为日本人总结出来的太平洋战争失败的教训里有一条就是“海军和陆军在进行战争,再用剩下来的精力和美国作战”,所以采取了这么一个陆海空三军共用一个初级指挥学校,从二年级开始再分军种,这样可以深化感情,不至于以后再闹出你死我活的笑话。
战前的陆士和海兵是和“第一高等学校”(现在的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并列的精英学校,十分难考,现在怎样了呢?
原来难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当时弥漫日本的军国主义情绪使得军人的社会地位极高,其次是军校的免费教育对于当时贫穷的日本人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最好的txt下载网
倒贴钱也不去上的日本军校(2)
战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军国主义不见了,军队成了一个禁忌词汇,自卫队有关人员不要说社会地位,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甚至是社会歧视的对象,像东京都立川市在1973年就曾经发生过拒绝接收自卫队员的户籍的事件,最后发展到了打官司的地步。其次就是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消灭了贫穷,教育费用成为了在教育上很少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样现在防卫大学校的地位和战前的陆士或者海兵就天差地别了。
其实防大本身的教学质量没有下降,它拥有极强的教授阵容,向学员提供优越的经济条件(衣食住全部免费之外,每月还有1 100美元左右的津贴,每年还有大约4 000美元的奖金),这样防大学生没有其他学校学生要面对的那个费用问题,不存在打工的问题,这样就能够保证教学时间,而且学生的就业是得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