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往事-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否则他们终究有一天要独自面对中国军队的怒火了,这些国家哪个跟中国没有仇呢?”
裕仁道:“这些山本卿都跟朕说过了,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移民,我们还必须继续执行以钱换时间的战略,诸卿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再小利上斤斤计较。诸卿应该好好反思为什么三年前还对美国摇尾乞怜的中国在三年后就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强国,连美国人都害怕,难道他们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当年帝国征战中国,如果不是太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恐怕中国早就是帝国的了,希望诸卿好好分析分析其中的原由,只有这样帝国才能长盛不衰,善于学习是我们大和民族的最大优点,望诸卿继续保持这种精神,不可妄自尊大。”
第264章 战争终结者()
美国白宫,杜鲁门和马歇尔对苏联人的行为极为恼火,可是他们却没有什么办法制裁苏联人,当然不是也不是没办法,只是不能那么做罢了,现在他们十分需要苏联人,更加需要这支可以作战的200多万的大军,有了这批人,英美法等国可以少征收几百万青壮年。
“总统先生,不要生气,暂时我们不还能那苏联人怎么样,我们需要他们。”
“我明白,马歇尔先生,我只是对这群婊子养的家伙十分的不满,我们拼命的支持他们,他们却轻易的出卖了我们。”
“呵呵,总统先生,苏联人在欧洲的外号是婊子养的,我们都知道,跟他们合作从一开始就要意识到这一点,这个没什么好后悔的,等打败了轴心国,我们想怎么收拾他们就怎么收拾他们。”
对于这点马歇尔还是非常在确信的,苏联就算复国也不能跟以前相比了,之前苏联是世界第一大国,而今天就算他们复国他们也只有欧洲的那点地方了,在亚洲现在一寸领土都没有,中国人清除了所有的苏联人,在感叹中国人毒辣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这样一来,苏联人彻底失去了在此地反攻的条件,没有任何的群众基础。另外就是经过这个冬天和之前四年的战乱,原本有1亿3千万人口的苏联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个7千万,人口损失一般,领土缩水三分之二,就算反攻打败德国后,只要美国愿意就可以将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苏联的民族独立出来,这么一来苏联原本最繁荣的工业区就脱离了苏联,只要愿意,美国还可以彻底推翻苏共的统治,可以说斯大林现在不过的秋后的蚂蚱,再蹦跶也就那样,调不出马歇尔的手掌心。
马歇尔现在担心的是如何打败轴心国,打败轴心国之后如何对付中国为首的华夏三国,只要这两大集团被干掉了,那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人能阻止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了。
杜鲁门道:“那我们现在就应该容忍他们了吗,如果不给他们一点惩罚,我估计苏联人会蹬鼻子上脸的。”
马歇尔点点头,这点他是认同的,要不然就不是苏联人了,“总统先生有什么计划吗?”
杜鲁门道:“我看武装他们还要继续,不过迁移人口就少迁移一点,其实有个两三百万人就足够多了,这些人到时候还不得我们养,余下的就留在苏联吧,等反攻了再武装他们也不迟,现在人太多不利于我们控制斯大林。”
马歇尔点点头,貌似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了,美国现在还要安置那些澳洲来的几百万人加上军队还有英法等盟国的物资全部由美国承担,如今又增加了几百万苏联人的吃喝拉撒,美国虽然富有,但是长此以往也顶不住啊,所以少迁移一点苏联人也可以节省不少的费用。
“对了我们的核武器到底什么时候研制出来?”杜鲁门现在对于用常规的力量来打败轴心国和华夏三国感到力不从心,自己的盟友实在太不给力了,全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马歇尔道:“哦,我正要说这事,我们已经在秘密基地组装第一颗原子弹,我们在同时组装两颗,预计5月15日就可以组装完毕,然后会运往沙漠进行试爆,我同他们交流了一下,这次成功的概率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相信我们很快就能迫使德国和中国投降了。”
杜鲁门道:“不知道德国人的研究情况怎么样,还有中国人那边。”
马歇尔道:“不用担心,总统先生,德国人虽然开始的早,但是他们的计划一直不顺利,而且我们对德国进行毁灭式的轰炸之后,他们仅有的研究成果也很多被炸毁,就算存在的也不得不迁移地方重新开始,这一来二往,他们就被我们远远的甩在了后面。至于中国,还没探听到他们在研究核武器。”
“你说中国人会不会在秘密的研究原子弹?”
“有这种可能,不过我认为我们不必过于担心,中国的科技力量我们还不清楚吗,三年前连步枪都造不好,就算他们从一开始就在研究核武器,也不过三年的时间,世界上他们就算要研究也不可能那么早,顶多一两年,恐怕他们比德国人五年前还不如,要知道美国的科技力量包括投入都是无与伦比的,这么久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就凭中国人,他们的辉煌只是在冷兵器时代,今天的世界不属于他们。”
杜鲁门道:“话虽如此,但是中国人招募了数以万计的犹太科学家,这里面不凡很多在化学和物理学上有突出贡献的科学人才,如果中国人有那个远见,或者这些犹太科学家提议,那还真的说不好。”
马歇尔道:“总统先生,您太多虑了,研究核武器不是说有钱、有人就可以,这可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在没有实验成功的经验在,任何一点小小的偏差都将将整个计划引入歧途,因此我们不必担心中国人的核弹问题,只要我们的核弹一出来,我有把握在一年内结束战争。”
“但愿如此。”杜鲁门还是不放心,越是关键的时刻他就越担心出错,最近他的左眼皮跳的厉害,右眼跳财,左眼跳灾,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曼哈顿工程一时间似乎成了唯一能拯救美国的希望,如果没有核武器,那么时间拖得越久,只要中德两国不犯致命性的错误,那么战争必将以盟国失败而告终,由此可见杜鲁门和马歇尔对于曼哈顿工程是多么的重视,只有在轴心国和华夏三国没有研究出核武器之前将他他们打败,盟国才有希望赢得战争。
再说轴心国和华夏方面,几年前王汉章就将美国人的曼哈顿计划告知了德国人,这些年别看表面上德国人没动静,实际上德国人可比王汉章对这事重视多了。
王汉章为了应付来自美国核弹的威胁,于是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核弹,要不然也没有别的办法。
众所周知即便是今天,美国的排华法案依旧有效,华人在美国的地位连黑人都不如。
王汉章原本是想派人潜伏进去,伺机炸掉那里,不过华人的和科学家本来就不多,要想混进橡树岭对于黄种人来说本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家压根就不会相信你。
而要进去还必须有非常强的科学技术能力,这样一来也就没有几个华人合一入围了,而这几个人还必须愿意和会进行间谍活动,就根本找不到,王汉章有这样的人才当宝贝还来不及哪里会让他们去冒险,跟别人的肤色不一样做什么都会引人瞩目的,所以王汉章不会冒险做那种事情,何况干这事也不是一两个人能做的出来。
受制于条件,王汉章是无法去摧毁美国的曼哈顿工程,被发现意味着战争,那个时候中国还弱的很,局势不明,如果公开跟美国对抗不符合华夏民族的利益,而且就算摧毁了,以美国的国力,加上之前的研究数据,相信不出一年,美国人又可以重新研究出核弹,而中国的科技力量则未必能力量这一年研究出来。
而德国人则不一样,他们除了继续努力研究核弹之外,另外就是派遣了大量的特工去美国希望获得美国人的研究情况,同时寻找机会炸毁美国的核武基地。
德国人的这一计划已经进行了三年。德裔是美国人的第二大族群,很多德裔在二战之时选择回德国参战,这就为德国在美国的活动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和人。
德国在接到王汉章关于“曼哈顿计划”的情报之后很快就着手安排人前往美国对该计划进行渗透,尽管该计划庞大,但是经过三年的运作,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已经掌握该计划的进程。
按照希特勒的指示,他们必须摧毁该项目,不能让美国抢在德国的前头研发出原子弹,后来随着情况的变化,他们改变了初衷。
美国是移民国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也有很多优势,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都跑到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效力,特别是一战和二战时期,大量惧怕战争或者遭受迫害的欧洲人离开欧洲来到了美国。
这些人大多数是有一定钱财或者技术的人,他们在各个方面为美国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美国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科技水平都是稳居世界第一,就是因为他对白人来者不拒,宽松的国家环境、庞大的国土、两大洋的保护,使得他成为白人们最向往的天堂,因此有钱人即便没有移民过来也会在这里投资,这样一来就促进了这里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很多在欧洲生活不如意的贫民和技术人员。
这些人需要生活物资,又消费了大量的工业产品,美国就在这样的良性循环当中发展了起来。
第265章 橡树岭风云()
苏联败退的消息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就是没有新闻管制的结果,很多美国人对于能否打败轴心国表示怀疑,特别是犹太人,他们大多数是商人,非常有钱,原本很多人还打算留在美国,留在美洲,但是今天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了,对于他们而言不是没有的选择,回以色列是一条路,去中国也是一条路,他们知道自己很多同胞在中国,而以色列则是自己的国家。
在美国人的惶恐声当中,德裔则五味杂陈,很多人说不出高兴还是不高兴!高兴吧,他们早已把自己当作美国人,对于德国他们已经没什么感情了,不高兴吧,毕竟是德裔,其实在美国内部,这些英裔、德裔都会相互拿自己欧洲的祖国相互攀比。比如一战德国战败后,德裔在美国明显就被轻视了,今天德国成为欧洲的第一大国,他们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当然他们很多人的儿子和丈夫也回德国参战了,可以说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可以说德裔当中有人欢喜有人忧,他们的情感非常的复杂,其实对于一党专政的德国这些人还真的不愿意被德国重新统治,美国多好啊,州权国家,对于白人来说,没有比美国更自由的国家了,一向自由散漫惯了的德裔那里肯回到从前那种严谨、严肃的氛围当中,那样太压抑了,更何况很多德裔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基本没有接触德国的东西,只是从长辈的嘴中得知自己是德裔。
在德裔们复杂的感情纠结中,有一些德裔不但高兴,而且早就开始为德国政府工作了。
科隆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现在就在田纳西州橡树岭小镇中工作,是曼哈顿工程当中一位重要的人物,早在几年前德国情报部分就策反了这位德裔,不过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后来在德国情报部门的运作下成为了一位高管,当然科隆的能力也是非常厉害,否则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原子弹再有两天就要组装完毕了,科隆的内心非常的激动,一方面是几年下来的辛勤工作终于要出结果了,当然最开始他也不知道自己实在研究原子弹,也是后来德国情报人员策反他之后才告诉他的。
另一方面是上面要求务必要在原子弹运离橡树岭之前引爆他,将橡树岭一起炸毁,当时他一听这个疯狂的计划就下的尿了一身,此刻橡树岭包括军队在内有十万人,绝大部分是这个国家的科技精英,即便对于美国来说这些可以人才也是非常庞大的数量,而今天上面居然要求引爆这颗原子弹。
原子弹的威力他是明白的,一旦引爆,整个橡树岭将会变成一片废墟,所有人将会在瞬间化为灰烬,那可是数十万人的生命,而且还包括他自己,很明显他是跑不过原子弹爆炸的。
科隆虽然愿意为德国效力,但是真的要自己献出生命的时候他就不得不慎重的考虑了,提供情报被发现了,顶多坐牢,不是必死,但是引爆核弹绝对是必死的。
而德国情报人员那边并不打算将希望完全寄托在科研人员身上,字计划开始时,他们就有意无意的在橡树岭周为购买农庄,一来作为养兵伺机进攻之地,另外就是用来监视这里。
如今这里已经成熟,他们有十多架民用飞机,只要稍加改装,在上面可以安装机枪,还可以搭载小型炸弹,当然如果抱着必死的信念,可以在座舱里面安放大量的炸药。
拉贝是这次进攻的最高指挥官,此刻他正在农场的小屋内分析每一个可能遇到的情况,到时候他们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不能摧毁美国人的原子弹,那么德国很有可能会战败,因为德国的原子弹要研究出来还遥遥无期。
拉贝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们这一行人的成败决定着德国的命运,他们也知道无论成败他们都不可能活着回去,成功了则有幸成为第一批享受原子弹的人,失败了逃回去也会接受眼里的惩罚。
“霍斯特,你对此还有什么看法?”拉贝问这次的副指挥官道,计划他们已经探讨了一个月了。
“先生,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从目前的计划来看,我们的计划非常的完美,但是要真正的实行起来会遇到无数的意外情况,我们现在只能等那一天了。”
拉贝点点头,他太激动、太紧张了,以至于有点焦虑了,这可犯了大忌。
5月14日,霍斯特等人打着送粮食到小镇上的餐馆再一次混进了小镇,当然潜伏的几年来他们都会时不时的贩卖各种粮食物资到小镇上小镇的人对于他们也比较熟习了,因为并没有过分的关注。
这次他们要最后确认一下小镇内的驻军和周边的驻军,美国人不知道是大意还是担心引起别人的注意,在小镇内只是驻扎了一个营500人的兵力,另外1500人则驻扎在不远的军事基地,也就是说美国仅仅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在保护着这么重要的基地。
不过这些人对于德国潜伏人员来说也是一股不小的威胁,至少正面作战他们支撑不了多久,霍斯特等人花了一天再一次确认了驻军的分布,当然他们还要防范FBI和中央情报局的潜伏人员。
晚上霍斯特找到了科隆,科隆回到家,霍斯特从黑暗中走了出来,科隆吓了一跳。
“你怎么来了?”
霍斯特道:“明天原子弹就要装在完毕了,如果在美军将原子弹运走之前不炸掉他和橡树岭,那就是德国的末日,我是在为明天做准备。”
科隆不说话,他的内心正纠结这,这里工作的有很多他的好朋友,他不想让他们就这样的死去,但是他又没办法,尽管他可以举报这些德国人,但是那样一来他不但害了德国,还会连累自己的家人,他相信希姆莱的手段。
霍斯特看出了科隆犹豫的态度,“教授,德国的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中,只要您动一动手指头,德国就不必亡国灭种,但是如果你不执行这次计划的话,等待德国的是什么你非常清楚。”
如果美国的原子弹研究成功,那德国必败无疑,美国人肯定会对德国动用原子弹,除非德国投降,不过不管德国投不投降,只要是输了,等待德国的将是德意志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他们将会像犹太人那样四处流亡,当然凭借他们在欧洲的所作所为,斯拉夫人,法兰西人、波兰人都不会放过他们,日耳曼人可能会被屠杀至灭种,仅有的几个侥幸逃脱的也不敢说自己是日耳曼人,久而久之后世人想要了解日耳曼这个民族只有从历史书上了。
今天他科隆是日耳曼民族的救星,只要他帮忙,不但他可以成为德国的英雄,同时还可以挽救8000万日耳曼人,可以避免日耳曼民族从此从地球上消失。
这些话霍斯特和拉贝都跟科隆讲了无数次,科隆也很清楚这点。
“教授,德国赢了战争,大家都可以照常上班,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只不过没有了英国、法国、美国,所有的欧洲人都处在一个国家的领导之下,相互之间没有了战争,世界将会永远的和平,难道这不好吗?反观要是盟国赢了,那么欧洲将会分成无数的国家,相互之间依旧是战争不断,今天你想灭掉我,明天我想灭掉你,另外日耳曼民族将会在这次大战后被欧洲各国的人屠杀,细细的一对比我想你非常清楚地球、特别是欧洲要想永远的和平,那今天就是最好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