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师爷入仕-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炫耀的资本。她高傲和*不羁的行为和处世哲学,常常使来到她家拜访的“客人们”,感到十分的尴尬和窘迫。她在这个家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刘民不敢惹她。他的妻子也不敢惹他。刘民在这个家里的地位是最低的。如果说女儿是“高傲的公主”,妻子就是盘踞一方的“母老虎”。刘民的妻子白雅娟,是机关党委会的一名普通干部,可是她的权力远远大于她的顶头上司,是那种消闲上班,忙来逛街和当面察色,背后嚼舌的典型女人,比起他的女儿更有另一种风情。她经常和同事们说:“刘县长管着四十万人,我比他多一个!”,于是,人们知道刘民还是一个“惧内”的“软蛋”。人们每当自己家里有了大事小情,特别是遇到“子女求学就业”的大事,都要通过白雅娟,去求得刘民的恩赐。当白雅娟给人们办妥一件,哪怕是针尖一样的小事情后,人们就会听到白雅娟喋喋不休的表白。人们总是在不同的场合,见到白雅娟和女儿刘晚秋的身影。白雅娟高傲富贵的形象和刘晚秋靓丽时髦的气息,总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她也怕她的女儿。女儿刘晚秋在刘民和白雅娟的眼里,是他们的太上皇和上帝赐予他们的美丽天使。可是,这个刘晚秋除了桀骜不驯以外,更看重的是出人头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的风彩。刘晚秋从小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初中没毕业就惙学在家,游荡于街头。等待十七岁刚过,她的父亲刘民就让组织部长赵养斋把她安排在文化局工作。她没有文化,可是她偏偏要别人赞扬她有文化。从来不读书,可是她的藏书比一般读书人都多。除了她酷爱的各类明星的靓照类的画报,她也珍藏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闲来也要嚼几句淡诗。她对政治人物和经商的书籍不感兴趣,她讨厌她的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政治口号,特别是钱正红一来他们就谈到钱的事情,她就大发脾气,弄的人家下不来台。刘民感到:女儿鄙视旧官场上的龌龊,欣赏和羡慕现代虚伪的政客,是那种存满浪漫又追求名誉地位的新一代人,更是那种更不想通过劳动,就想获的最大享受和利益的大多数年轻人中的一个。这多少让刘民有一些担忧。他不希望女儿像自己一样的贪婪,可是他希望女儿比自己有更大的出息。他为女儿描绘的前程是:端庄沉稳,脚踏实地,圆滑处世和事业有成的政治家,而不是眼前这个好高骛远,贪图虚荣和浪漫有余的官场玩偶。其实,这一切都是多余的。他的妻子早已给女儿筹划了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金光大道。女儿正沿着这条大道走向自己理想的人生彼岸。她正在用自己的“彩笔”修改着人们的观念,而刘民离自己的女儿却越来越远。当刘民还在为全县的“琐事”忙碌的时候,白雅娟早就给刘晚秋办好了她所需要的一切。她先是给刘晚秋弄了很多大专院校的红本本。和李逸夫一样,她也是一位没有读过书的“博士”。有了“文凭”自然也想到了当官,赵养斋先后把她弄到组织部和乡镇锻炼,她嫌那里的政治空气太浓,人们说话办事都要小心翼翼,互相恭维,桌上握手,桌下踢脚,见了领导唯唯诺诺,憋得她透不过气来。后来赵养斋提名她当文化局长,崔宏星一听说是全县有名的“美女加才女”当文化局的领导,她的父亲又是自己的搭档,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满口答应下。当刘晚秋拿到县政府下达的红头文件那一刻,她有的不是“金榜题名时”的快乐和兴奋,而是人生的浪漫和潇洒。从此,这个小县城里的人们知道,县里有一个“美女”当了局长,“美女”有一个当“县长”的父亲,而当“县长”的父亲又有一个当局长的“美女”。“美女”是“文化”局长,人们自然想到文化的“延伸”和“变幻”,还有对古老文明的扼杀。

  小县城里张灯结彩,彩旗飘扬。人们还没有从新年的喜悦中走出,上班的时间就到了。正月初八,刘晚秋寅时就起来梳洗打扮,描画了眉眼,涂了脂粉,翻遍了大衣橱里所有的高档衣服,却没有一件适“文化局长”穿的衣服。那些时髦的奇装异服只是适合假日里携了情人的手,漫步在公园里或者小桥流水边,呼吸清新的空气和享受浪漫的情调时的那种温馨和飘逸,而做为一名新上任的文化局长来说,那是太离谱和罗曼迪克了。还有一橱子衣服是开胸太低且暴露大腿的摩登装,显然,那也是不能穿在文化局长的身上的。刘晚秋记得,这些衣服是她在少女时期和小恋人出入酒吧和舞场时穿着的,睹物生情,她的心里一阵淡淡的惆怅和不安,这濛濛的回忆只是一刹那间就闪过了。现在,她的心里只有那“闪亮蹬场”的那一刻,从此她告别了一个“小美人”的生活,而蹬上大雅之堂的是一位神彩亦亦和咄咄逼人的“女才人”。在她的心里,她的风彩和自信,是完全有别于那些终日攀爬在政治漩涡中的比狐狸还狡诈而长着老鼠眼睛的人,当然也包括她的父亲刘民。刘晚秋没有找到合适的衣服,只好把春节穿的女式西服重新穿在身上。其实,这套西服是刘民嘱托妻子白雅娟早就给她准备好的,知女莫若父,刘民这个久经官场的老将又有什么想不到呢?站在镜子前,捋捋穿在身上的西服,刘晚秋似乎体验到什么,脸上的自信和自傲藏在了肉皮底下。蹬一下高跟鞋,走出家门,路灯才刚刚熄灭。

  大理石地面发出“嘎嘎”而有节奏的响声。人们知道漂亮的女局长上班来了,准确地说是来“上任”啦。刘晚秋还没走进办公室,文化局的干部职工们观赏美女的心态和春节过后的余庆,早就等候在会议室里。办公室主任陶小桃沏好上等的茶叶,亲自端给女局长,恭敬的叫了一声“刘局长,您好!”,那声音细而缠绵。刘晚秋大吃一惊,一时愣在那里。头天夜里她看了花名册,印象是位女士,却原来是一个*潇洒而又俊俏的小伙子,高挑的个子和温温尔雅的神态,使坐在沙发里的那几个副局长黯然失色。“陶小桃是省艺术学校毕业的专攻舞蹈的高才生!”。听完旁边那个老女人的介绍,刘晚秋满脸的不高兴,这些问话应该是她刘晚秋亲自问,而陶小桃亲自答才对。副局长夏雨蛰闷声闷气地大咳一声,刘晚秋和陶小桃,久久对视的场面才告结束。刘晚秋昂起头,坐在里边的主位上,新春茶话会和刘晚秋的就职演说就开始了。陶小桃捱个介绍了姓名职务,当他介绍到夏雨蛰的时候,夏雨蛰轻轻的芡了芡屁股,伸出手又缩了回来。陶小桃语调和缓地说:“夏副局长是县里职深的文化人,是前清本县夏举人的后人。”,夏雨蛰听了不知是高兴,还是别扭,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陶小桃连忙捡起茶几上的玉溪抽出一根,递给夏雨蛰点着,夏雨蛰才慢慢从沙发里站起来,伸出三根手指,和刘晚秋握了手,然后又坐下不动。刘晚秋的眼泪几乎要流出来。不知谁的手机铃声响起来,是“容易受伤的女人”的音乐,大家顾了听却忘记了眼前的美貌局长。接着,刘晚秋讲了话,多是风花雪月。

  夏雨蛰见美貌的刘局长没有说出什么道道来,诚心要出出女局长的丑,坐在沙发里,嘴里叨唠着李清照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刘晚秋仔细听着却无以问答,夏雨蛰继续嚼着词:“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刘晚秋还是无以应答。刘晚秋的学问本来一般般,平日里只是背背李商隐的“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时易别时难”的句子,装装门面,夏雨蛰嚼的词也是李清照的句子,多的感叹闺中寂寞和自怜自惜的句子,她从来没有见过,更没有听过,怎麽会解析清楚呢?夏雨蛰见刘晚秋没有回应,则更来劲啦,嘴里高声喊着李清照的“学诗谩有惊人句”的词句,然后说,李清照再有惊人的词句,也只好“长嗟日暮”,“篷舟吹取三山去”呀…呀。刘晚秋这次听懂了,这分明是在嘲笑自己,从来没有过的羞愧和恼怒涌上心头。不过,她想自己并不寂寞……。

  〔待续〕若愚 文稿 2009…8…7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师爷入仕〔第二十六章〕
师爷入仕〔第二十六章〕若愚文稿

  什么叫文化?自古以来,恐怕没人能说清楚?据专家们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文化。‘黄老学说’是文化,‘孔孟之道’是文化,‘野狗媾合’也是文化。那‘康熙字典’自然是文化了!”,总而言之,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文化的存在。如今,“吃”和“逛”也算文化,古人并没有这麽说,这是如今专家们的新“文化”。按照刘晚秋的说法,他老爸那种活法也叫文化,是“*文化”,她不喜欢。她自小不为生计所迫,自然喜欢“吃”和“逛”,好在小县城里有几座破庙,地方小吃品种齐全,公家出了钱,又吻合“当代文化品位”,刘晚秋的文化局长自然当的有滋有味。

  祥云象白隑隑的棉絮,随着轻风的吹拂,飘荡在西边的天空里。经过阵雨清洗的天空蔚蓝蔚蓝。血红的夕阳斜映在华严寺宏伟宝殿的屋脊上,藏在阴影下面飞檐斗拱里的蝙蝠群受到人们的惊吓,一会儿飞出来,一会又飞进去。它们并没有拜佛的愿望和要求,但是,它们却终年守候在佛的身边,豪无秩序的迂回冲刺在佛的头顶,不时发出“吇吇”的尖叫,把他们的屎拉在斗拱飞檐上面和佛的脑袋上,佛并没有怪罪他们。释迦牟尼仍然端坐在大殿的中央,用她那永不褪色的慈祥微笑的面容,迎接每一个来这里“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也许是佛法无边的缘故,人们怀着不同的心态和目的,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烧了高香,嗑了响头,把心中的苦闷和阴谋诉说给佛听,梦想着有朝一日脱离无边的苦海或者实现自己的目的和祈求。乔达摩、悉达多仍然微笑着,人们从佛慈祥的面容里看不出什麽反映,于是把“大把”的“布施”扔在佛脚下的“钱箱”子里。怒目而视的矗立在佛祖身边的守护神,早已看穿每一个来这里“跪拜”的男女老少。释迦牟尼还是端坐的神态,慈祥的面容仍然微笑着。刘晚秋奉陪着省文化部门的贵宾和随从,还有从北京远道来这里游玩的影视界的演员和歌唱家,一大早儿,就来到这个有着众多庙宇的历史文化名镇。小镇里有明清风格的古民宅,隐含着中国古老文明的烙印,淳厚的民风民俗记录了中华民族美好传统在这里的传承和延续。小镇里,溪水潺潺,泉水清清,小桥流水人家,构成塞北的小江南。刘晚秋穿着节日似的盛装,脸上也露着笑容。她的笑容里,那种对佛少有的敬意,被更多的风骚和轻浮所掩盖。她白白的嫩藕般的手臂,插在省文化厅长侯忠文的掖下,三分象搀扶,三分象依偎,还有三分更象献媚。这三分献媚不是刻意的做作,而是刘晚秋如花似玉的美貌和气质,不介意般的自然流露和展示。那三分依偎不是一个弱女子在向一个权者的祈求和暗示,而是一位靓妹下意识的动作和美眉儿。还有剩下的三分,不是她向一个老年人的求助和怜悯,而是她更需要一个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做为她的陪衬,象绿叶一样把她这个小县城里的美人掩映的更加绚丽多彩和丰姿倬妖。从北京来到这里的演员和歌唱家们,似乎对眼前的一幕,并没有感到惊奇和厌恶,因为他们对这样的场面,早已见惯不乖和熟视无睹。他们每到一地,当地的人们除了只关心他们的表演和他们幕后的绯闻以外,并不关心他们的其他任何方面。在刘晚秋这个让赵飞燕和杨玉环都失色的美人面前,他们不敢争宠和有半点的奢求。因为他们抹掉脸上的脂粉和刘晚秋比起来,那就太黯然失色和无地自容了。

  夜幕降临。青灯古佛,残卷黄经,钵罄叮铛,余音绕梁,一派佛家的清平世界展现在来宾的眼前。释迦牟尼高大的身躯矗立在大殿的中央,脸部隐藏在佛灯没有照射的隐影里,左手平端着法器,右手竖举在胸前,微微张开的嘴,似乎在默默念吮“大藏经”里的梵文。候忠文俯下身体,跪在蒲团上,重重地磕下三个响头,又爬在释迦牟尼的脚下,沉默了片刻,然后,抱住释迦牟尼的脚趾,重重的亲吻了几下,佛慈祥的面容似乎“微笑”了一下,再也没有任何反应了。高忠文望着佛祖那双深沉的慧眼,有些失望。他不感对佛祖有半点不敬,慢慢走出殿外,拍拍沾在身上的香灰,轻轻“叹惜”一声。刘晚秋看着省厅大员的滑稽之态,扭过头“咧”着嘴笑了一下,从北京来的漂亮女演员田咪咪,感到眼前这个小县城里的,女文化局长的一声苦笑,也是那麽的迷人和引人入胜。不由地把洒了香水的手臂,也插在刘晚秋的掖下。刘晚秋从来不洒香水,对着突然钻进鼻孔里的刺鼻味儿,感到十分不舒服,忙用手捂了鼻子,田咪咪不知道这个高傲而靓丽的女人,是讨厌自己,还是闻到了什么其他味道。

  大殿前面参天的古松柏上面,觅食回巢的昏鸦哀鸣了几声,来宾们聚集在树下,欣赏着华严寺的古朴和庄严。松柏开裂皱褶的老树皮,记录了华严寺的神奇传说。刘晚秋对眼前的景物无动于衷,她望着满天的星斗,却在寻找着牛郎和织女的方位。她早就被大殿里佛灯和香烟的气味,熏的喘不过气来。这麽好的夜晚不躲在美好的花前月下,沉静在爱情的甜蜜里,却来到这个硕大的破庙里,屈膝在古佛的脚下,实在是大刹风景。她深深呼吸了几口夜幕下清新的空气,把田咪咪的香水味儿呼出,又把松柏的馨香吸进肺部,她略加压抑的心情才缓过来。望着天空永不泯灭的牛郎和织女,她突发雅兴,尽然高声朗诵起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虽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诵完裴多菲的爱情诗,她忽然转低声调儿,声音里多了更多的愁思和忧怨,徐志摩委婉和低沉的声音传遍了华严寺的上空,扰乱了佛殿里另外一个世界的肃静和安详。“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是我的心头荡漾…”。田咪咪仔细听着,但她不知道刘晚秋吟颂的是经文,还是在小学时候,那个瘦高个老师给他们朗读的“小猫钓鱼的故事”里,哪个段落的故事。候忠文很是生气。心里想:“也不看看这是什麽地方,这里是谈情说爱的地方吗?”,转过头来,看看刘晚秋迷人的笑容和投入的神态,又想起了刘晚秋的父亲刘民,他的气没有了。他的心里惦记着另外一件事。在华严寺这个世俗之外的环境里,他不能说。只好装出有学问的样子,谈起了华严寺的过去和未来。这样做,又不失省厅高官的身份,又向下属和北京的客人展示了自己的渊博和风彩,在众多美女和酷男面前也不丢面子。他说:“这个华严寺是晚唐时期一个叫慧普的高僧建造的。这个慧普是个远方游僧,布施行善几十年,感动佛祖。有一天走到这个地方,睡在松下,突然梦见西方一道霞光,映红半边天空,佛祖坐着祥云,向他招手,扔下一片黄绢,上面写着几个蝌蚪文。事有蹊跷,本地一名财主也同时梦到和慧普梦到的一模一样的故事。于是,俩人一拍即合,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在这里修建了这个华严寺。自晚唐哀帝到*前夕,历时一千多年,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鼎盛,有求比应,十分灵验。这个寺院,传播的是大藏经里的准提法咒!”。候忠文继续说: “昔日如来居出世之尊,阐扬大教,垂化人文之道,诱掖群迷。开种种之门,方便众徒。入圆圆之海,旨趣归于一乘,万变不离其中。皆一个‘空’字,‘空’乃佛家之精髓也!”。说罢,又磨叽了几句显密元通心要记里的经文。别说那几个唱歌跳舞和演滑稽剧的人听不懂,连刘晚秋和夏雨蛰也莫名其妙。其实,侯忠文不仅对佛教里的宗旨和教义一点不通,文化部门搞什麽工作也是一只半解。他原是一名农机修造厂的翻砂工,脑瓜还算灵活,从小吹拉弹唱样样皆通,很是受人待见。省城宝善大街里的一个四合院里住着一位省政府的要员,晨曦出来散步,每每听到悦耳的琴声和动听的歌声,都要驻足欣赏一阵子。忽一日烦闷,信步走进住在大杂院里的候忠文的家,候忠文正在用古筝弹奏一个叫〈春江花月夜〉的古曲,看到这个天庭饱满,地角方圆的青年人,顿生怜悯和垂爱之心,几天后就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当了一名勤务员,一来可解政务后的烦恼,二来也找到一个死心踏地的贴己人。可是,偏偏候忠文对政治一窍不通。几年后,这个要员在一阵惋惜之后,只好把他安排在文化厅里当了一名正厅级干部。候忠文的寡母朝夕念佛。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