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孟子他说2:公孙丑章句-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孙丑问了导师一个问题:";如果您老人家在齐国掌了大权,能不能再现管仲和晏婴的功业呢?";
  孟子最听不得这种问题,当即把脸一沉,闷声道:";谁的功业?";
  公孙丑一愣,不知道哪里惹到导师了,赶紧诚惶诚恐地回答:";学生是说,管仲和晏婴。";
  孟子脸色越发阴沉:";公孙先生……";
  ";学生在!";
  ";本府问你,你与这管、晏二人有何瓜葛?你且从实讲来!";孟子话音才落,手中惊堂木在桌案之上重重一拍,吓了公孙丑一个激灵。
  公孙丑赶紧答道:";学生不敢有半点隐瞒,这二人和学生一样,也都是齐国人,不过呢,他们早就死了好多年了。他们生前都是齐国的国 家总理,齐国能走向繁荣富强全是靠了这两个人。";
  ";哦,";孟子点了点头,";你是说,这二人早就死了好多年了?";
  ";不错,这事谁都知道啊!";公孙丑一边抹着额头的冷汗一边说,心里还捉摸着:导师这是怎么了?
  ";啪!";一声惊堂木的脆响打断了公孙丑的思路。只见孟子把头向前一探,二目圆睁,厉声喝道:";公孙先生!";
  公孙丑赶紧回答:";学生在!不知包大人有何吩咐?";
  孟子冷笑一声,阴沉沉道:";这二人的死与你有何瓜葛?";
  ";啊……?!";公孙丑当时就一个屁蹾儿。
  只听孟子冷森森的声音向两旁喝道:";王朝,马汉!";
  公孙丑两眼一黑,心说:";完了,下一句就该是'狗头铡伺候'了。";可等了一会儿,却不见动静,睁眼一看,见导师笑呵呵地望着自己 :";瞧给你吓的!你可是咱们这回书的主人公呢,哪可能才一上场就挂掉呢!";
  公孙丑疑真疑幻,好半天才长吁一口气。
  孟子说:";知道我为什么生气、为什么吓唬你么?";
  ……暂停。
  有人发现了没有,我前面这几百字里,犯下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不错,孟子当然不可能招呼王朝、马汉,可这属于修辞问题,不属于知识硬伤。我说的是,我这段文字里出现了一处硬伤。
  这个硬伤就是:孟子不可能招呼";公孙先生";。
  有人一定觉得奇怪:如果孟子招呼王朝、马汉不算硬伤,为什么招呼公孙先生却算是硬伤呢?
  我前文说过,我都开场半天了还没碰到《孟子》正文,只是讲了";公孙丑";的一个";丑";字,实在可气,而现在,更可气的是,我还得把 《孟子》正文再放一放,再花些篇幅讲讲这个";公孙";。(想像一个类似的情况:课堂上,语文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讲高尔基的《 海燕》,第一节课讲'高',第二节课讲'尔',明天和后天的课来讲'基'……";)
  ……回过头来,我们知道,包公身边那位公孙先生复姓公孙,单字名策,我套用包公招呼公孙策的场景来写孟子招呼公孙丑,分明是把公 孙丑当成是复姓公孙单字名丑了,这就大错特错了。
  难道公孙丑不是复姓公孙吗?
  ……当然不是。
  

公孙和公孙先生(2)
那个时代的人,称谓是非常复杂的,怪里怪气,很难搞懂。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很爱看小说,深深体会读苏俄小说的障碍是最大的,为什么呢,人名实在太复杂了,出版社往往需要单独印一张人名索 引表夹在书里,读者要是读着读着搞不清谁是谁了,就得拿索引表来对照一下。孔孟时代的中国人名,其复杂程度丝毫也不亚于苏俄小说。
  话说回来,";公孙";如果不是复姓,那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大贵族,姓张,生了个大胖小子,起名叫";牙";,如果按照现代社会的称谓习惯,别人应该管你儿子叫"; 张牙";,可在当时,很少会把姓和名连在一起称呼。那怎么称呼你儿子呢?他是你家的贵公子,所以叫";公子牙";。等你家这位公子牙张大了 ,讨媳妇了,给你生了个大孙子,起名叫";恨水";,大家不会叫他";张恨水";,而是叫他";公孙恨水";,这就是";公孙";的来历。
  这类称呼,除了";公子";、";公孙";之外,常见的还有";王子";,叫";王子某某";的一般都是周天子的儿子。还有很多种称谓,有体现排 行的,有体现封邑的,有的在某一代上获得了赐姓,有的在某一代上以封邑为氏,女人的称谓又是一类,等等等等。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在中国,姓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东西啊,人们有那么重的家族观念,所以,什么老张家、老王家的,谁家都搞家谱, 认祖归宗热闹着呢,可孔孟这时候的人怎么对姓好像不大重视呢?
  其实,当时的人倒也没有对姓不重视,要知道,习俗毕竟是慢慢演变的,不过,在当时的社会里,男人更看重的是";氏";,而女人更看重 的则是";姓";。
  姓氏姓氏,很多人以为姓和氏是一个东西,或者以为,姓就是姓氏的简称。其实不是的,姓和氏本是两个东西。简单来说,氏比姓小,一 个姓里会分出若干个氏。你要是在鸡尾酒会上结交一位贵公子,一定要把他的";氏";搞清楚;你要是讨老婆,就必须弄清老婆";姓";什么…… 如果你是张姓、展氏,你看中的姑娘虽然不是展氏,却和你一样姓张,那你们这门婚事就算吹了,因为周代的人是有";同姓不婚";的规矩的。 当然,铁桶般的习俗也限制不了火热的爱情,当时也确实有过个别人娶了同姓的女子,可结果搞得很是遮遮掩掩的不敢见人。
  关于姓氏的内容,要一下子讲清楚了还真不容易,既然先遇到了公孙丑,就先把";公孙";交代清楚,后文当中还会有不少古怪人名陆续出 现,那就随见随讲好了。
  书接上文。
  孟子说:";知道我为什么生气、为什么吓唬你么?";
  ";啊……?";公孙丑摇了摇头。
  孟子";嘿嘿";一笑:";我最讨厌听人提什么管仲了。";
  提醒大家一下,在上回书里,齐宣王第一次见孟子的时候,就想听他讲讲齐桓公的事,孟子当时就给撅回去了,说:";我们孔老二的徒子 徒孙没人尿他们那壶!";而管仲就是为齐桓公打天下、成就春秋霸业的一代名臣。所以,别人是提齐桓公的事也好,提管仲的事也好,其实都 是一回事。上回书还讲过,齐桓公和管仲走的政治路线是";霸业";,而孟子提倡的却是";王道";,所以呢,跟孟子提霸业就等于在老红军面前 夸资本主义,那是叼着香烟往火药桶上撞。
  孟子接着该给公孙丑摆事实、讲道理了。
  孟子说:";你们齐国人啊,就知道管仲和晏婴。我给你讲一段咱们儒家的历史,你认真听着。";
  ";嗯。";公孙丑赶紧拿出小本本准备记录。
  孟子说:";当年有人问过曾西:'您跟子路比,谁更贤能啊?'这话把曾西问得有点儿紧张,他说:'连我爷爷生前都对子路又敬又怕, 我哪能跟他老人家相比啊!'那人又问:'那您要是跟管仲比呢?'";
  孟子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
  ";嗯……?!";公孙丑着急了,";老师您别卖关子啊,曾西到底是怎么说的啊?";
  我给孟子辩解一下:这倒不是他老人家要卖关子,而是一下子出场人物太多了,这个曾西是谁,他爷爷又是谁,子路又是谁,前面说的管 仲和晏婴到底又都是怎么回事?这些内容,我得先插进来交代一下。
  

宁死也不能坏了规矩
从辈分上论,曾西他们一大家子都是孟子的师叔祖。
  咱们不少人可能都没听说过曾西,这很正常,因为曾西的名头其实不算很大。可要说起他的爷爷,那可是儒家第二代领导人当中一位响当 当的角色……他自然也姓曾,单名一个";参";字,人们尊称他老人家为";曾子";,马三立常说的";曾子曰:'包子有肉不在摺上'";,说的就 是这个曾子。
  儒家第二代弟子都是直接受教于孔子的,这些人当中,在当时最牛气冲天的人物当属子路,而在后世名气最响的却一个是颜回,一个是曾 子。
  曾子对中国";礼仪之邦";的建设出力很大,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他的这一事迹在《礼记》里被记载下来,传为后人学习的榜样。现在 ,我们也来认真学习一下曾子的榜样……
  曾子生病了,病情很严重。一天晚上,曾子的儿子和学生正守着他老人家,一个小童(应该是照顾曾子的)在旁边随口说了一句的话:"; 这席子的质地可真好,一定是大夫用的细竹席吧?";
  此言一出,就如同半天突然打了个霹雳,在场所有的人心脏都重重地一跳,紧接着,有人脑门儿冒冷汗,有人的衣服后襟上全湿透了。屋 子里,所有的声音一瞬间消失一空,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过了也不知多久……也许很久,也许只是片刻……不知是从谁头上滴落了一滴汗珠 ,在极近的近镜头前以3D的效果无声地向下飘落,镜头推进,在汗珠即将落地的时候,镜头重复了三次,终于,那汗珠可算落地了,一落地便 和地面碰撞出惊人的巨响。这一刹那,仿佛豪华影院的低音炮效果开到最足,把地面都带得震动起来。几百公理外的城市都感觉到了这巨大的 异常,有人遥望远方,问同伴:";那是什么地方?";同伴回答:";那是通古斯!";……小孩子随口的一句话,竟然产生了这样夸张的威力。
  什么话能有这样大的威力?
  威虎山上,小炉匠看见了杨子荣,惊呼一声:";这不是少剑波手下的共产党么!";
  楼顶,梁朝伟拔出手枪,对刘德华说:";我知道你是卧底!";
  可眼下,这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他只是看着曾子身子底下的席子光滑可爱,便随口说了这么一句而已。
  小炉匠为自己的话付出了生命。
  梁朝伟为自己的话付出了生命。
  幸运的是,这个小孩子并没有为自己的话付出生命……为这句话付出生命的是大圣人曾子。
  曾子转了转病重的脑袋,突然醒觉:";对呀,我躺的这席子是大夫才能用的席子,我不够这身份,我超标了啊!";
  房间里的各位面面相觑,都知道这下可坏了。
  曾子连忙挪动着身子:";快扶我起来,把这席子给换掉!";
  曾子的儿子哭丧着脸:";老爸,您都病成这样了,一折腾准得咽气。我看不如您先这么躺着,明天早晨再换。到明天早晨您一糊涂,说不 定就把这事给忘了,然后就接着躺着好了。";
  ";嗯……?!";
  ";哎呦,不好,我怎么说漏嘴了?!";
  曾子大怒,大声说:";君子爱人重在德行,小人爱人姑息纵容,你不让我换席子,就是姑息纵容,就是小人!不行,我不干!非得换!我 就算死,也不能坏了'礼'的规矩!";
  大家一看,老头子坚持原则,没办法,那就换吧,于是抱头的抱头,抬脚的抬脚,可算把席子换下来了,正要把曾子搀回去躺在不超标的 席子上,老人家已经没气了。
  ……这就是曾西的爷爷,曾子,";礼仪之邦";的第一楷模。如果我们现在部级、局级、处级等等官员住的房子、坐的车,乃至夏天睡觉的 凉席都严格符合国家规定而不超标的话,那曾子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安慰的。等我们全国上下真的做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才基本上有资格 说我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我们再来看看被曾子又敬又怕的这个子路是什么人。
  孔子的学生们号称";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里边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而且,什么岁数的人都有。如果这些人坐在一间教室里上 课,那场面就像有学生一起参加的家长会。
  子路就不像个学生,而更像个学生家长,他的年纪比孔子只小九岁。
  但是,如果放到现代社会,子路这样学生肯定是老师们最喜欢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款爷……别的不说,至少交赞助费的时候眼皮都 不会眨一下,还可以资助老师的专著出版。
  如果从《论语》里来看,子路和颜回正好是两个相映成趣的形象。颜回穷得吃饭都成问题,但一心向学,性情又温文尔雅……我觉得这恐 怕一方面是因为人穷底气弱,另一方面因为一个人要总是饿着肚子也自然不会强横起来,但孔子很喜欢他,觉得颜回能做自己的传人;子路性 格粗豪,有点儿像鲁智深,而且钱多本领大,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也是个呼风唤雨的人物,当真是建过功、立过业的。孔子虽然对子路的评价 远不如对颜回的评价为高,但孔子这一生得力于子路之处极多,得力于颜回之处却绝无仅有。……如果我去当老师,我很希望能有个李嘉诚那 样的学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管仲最像人o最佳损友(1)
再说管仲。
  管仲这人是很值得详细介绍一下的。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符号型的人物。所谓符号型,是说这类人已经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多姿多彩的人了,而是具有着鲜明的代表性,代表人类 的某一种特定的情操、道德取向或者性格特点等等。比如,一提秦桧,那就是要说汉奸了;一提李广,那就代表着有能力的倒霉蛋儿;还有什 么西门庆、潘金莲等等,大都如此这般。
  那么,管仲是什么符号呢?
  ……他是功利派的符号。渴望建功立业的人往往会拿管仲来作为自己的偶像,比如,诸葛亮在南阳隐居的时候,邻居们在床头贴的海报都 是玛丽莲o梦露和麦当娜,可人家诸葛亮床头贴的却全是管仲同志……唉,因为语义的变迁,我还得澄清一下,我这里所说的";管仲同志";,取 的是";同志";一词的本意,意思是诸葛亮认为自己和管仲是志同道合的人,期许自己将来也能成就管仲一样的事业。
  可在儒家眼里,管仲却是两千年来的头号假想敌。孔子对管仲的感觉很复杂、很矛盾,孟子却已经全然看不起管仲这厮,后儒们在这一点 上更是变本加厉,谁要是崇拜管仲,他们就得跟谁急眼。于是,管仲变成了";管仲路线";,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谁要走管仲路线 ,就等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走资本主义路线,谁要是为管仲说话,那就是公然与正统儒家为敌……凡是管仲的朋友,都是我们的敌人;凡是 管仲的敌人,都是我们的朋友。
  可是,无论管仲多像一个符号,可他毕竟还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通观管仲的一生,是一个";人";的一生,而且,我们甚至可以说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活得最像人的少数一些大人物之一。
  我所说的";活得最像人";,这个";人";字饱含着文艺复兴时期里";人";的涵义。我们看到,孔子不大像人,他是圣人;孟子也有点儿不像 人,他是亚圣;后儒们一个比一个更不像人。在这些不像人的人的相形之下,管仲实在称得上是一个";人";。
  我这段话有点儿绕嘴,不过别急,听我慢慢讲来。
  管仲年轻的时候,日子并不好过,但好在他有一个最好最好的朋友,叫鲍叔牙。他们两人的交情实在是太好了,好到流传成了一个成语… …";交同管鲍";,或者叫";管鲍之交";,的确,如果没有鲍叔牙,也就没有后来的管仲。
  两个人既然交情这么好,是不是联手做点儿什么事才好呢?俩人一商量:那就一起做买卖吧。
  现在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咱们中国人是没什么诚信的,朋友之间绝对不能一起做生意、一起开公司。这个道理不仅在现代社会是个道理 ,拿到两千多年前也一样是个道理;不仅在狐朋狗友之间是个道理,拿到";交同管鲍";这个中国两千年来的友谊典范的源头哪里也一样是个道 理。管仲和鲍叔牙联手做生意,开始做得还不错,真赚了点儿钱,等到分红的时候,鲍叔牙豪爽地说:";咱兄弟之间没话说,二一添作五!";
  管仲点点头:";对,咱哥儿俩比亲兄弟都亲,就听哥哥的,二一添作五。";
  鲍叔牙把钱一算,两人一人一半。刚刚分完,管仲突然说:";哥哥哎,你先等等,我这儿还有点儿打车的发票没报销呢,都是当时跑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