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胄-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聂摄笑了笑:“有什么区别吗?”

    刘凌皱眉道:“我真不知道这样下去,你会不会退化成一个凡人。天下无双的聂公子,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了。”

    聂摄喝了一口酒说道:“很久没有头疼了。”

    这话让刘凌一愣。

    随即,刘凌笑了起来:“那就继续在金陵住下去吧,如果这里能让你一辈子不头疼的话,我就把金陵这个城市变成你的私人地盘。比如叫聂家庄怎么样?要不,叫聂城?”

    聂摄笑的很轻松:“若是被别人听到汉王说出这么随便这么幼稚的话,他们一定会认为你疯了。把一座大城画给一个人当自家花园,亏你想得出来。”

    刘凌喝下一大口酒:“因为我不知道还能帮你什么。”

    “再说,如今,我说金陵是你的,谁敢说不是你的?”

    聂摄愣了一下问:“要离开了?”

    刘凌点了点头:“是啊,要离开了。这里不是终点,只是一个很不错很舒服的歇脚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说不定我也会选择这里住下来。当然,连我自己都不确定将来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表面上看起来如今我已经能掌控一切了,但未来这种事,谁也掌控不了。”

    “吴越王已经退位了,世上再无吴越国。”

    聂摄问:“下一战,是哪儿?”

    刘凌坐直了身子,用手指指了指东南方向:“那边还有一个汉。”

    他从金陵皇宫的大殿上站起来,摆出一副很牛…逼嚣张的姿势:“这天下有我在,又岂能有两个汉?”

    聂摄笑了起来:“我总是很奇怪,像你这样一个人,怎么没被权谋算计改变了心性?按理说你应该是一个很阴暗很沉稳的人才对,可你现在的样子看起来就好像一个暴发户。若是被你的臣民们看到高高在上威仪无边的汉王也会这么可爱,只怕会惊掉了一地的下巴。”

    刘凌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恰好一滴雨点落在他的额头上。他叹了口气道:“江南就这点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下雨。冀州那边的小草可能才刚刚露头,这边的花儿却都要开了。”

    聂摄问:“你是在感慨什么?”

    刘凌笑道:“感慨啊天要下雨咯,赶快收衣服啊!”

    大汉大统六年四月,吴越灭国。刘凌命徐胜为杭州留守,昭先的水师就在杭州待命。

    五月初,刘凌点起十五万大军,以赵二为先锋,亲自率领中军从南昌出发,一路浩浩荡荡朝南汉出发。同月,在原楚国境内的花翎领军八万,从武安出发到达桂阳。南汉皇帝刘鋹大惊失色,派使臣觐见汉王刘凌,表示愿意自降为南汉王,臣服大汉。刘凌笑而摇头对那使臣说道:“这天下终归是我大汉的,南汉王难道孤为了以示区分要改名为北汉王?若是刘鋹真的愿意臣服,孤封他为违命侯,可以带着全家老小到金陵和安乐公李煜作伴。”

    使臣回到兴王府如实回报刘鋹,刘鋹大怒:“刘凌欺人太甚!”

    刘鋹在朝议上问计于文武百官,文官沉默不语,武将低头看鞋。刘鋹大发雷霆,将满朝文武骂了个狗血淋头。在大殿上他连续三次大喊:“谁愿为将为朕杀敌?”

    竟无一人站出来。

    逼的急了,倒是有几名重臣跪倒痛哭流涕:“臣年迈体衰,求陛下恩准臣告老还乡。”

    刘鋹颓然的坐在龙椅上哀叹:“难道北汉军未到,你们就已经被吓破了胆子吗?”

    南汉人确实被吓破了胆子,半年前,南汉大军倾巢而出进攻汀州,却被唐军阻挡在汀州寸步难行。半年后,汉军围攻汀州,包括自立为帝的李孤辰在内,唐军十万三千六百二十四人,尽斩。汉王下令将汀州百姓迁往南昌府,竟是将一座汀州城夷为平地!

    汉王刘凌发出的檄文上写的明明白白,敢抵抗大汉天威者,挫骨扬灰。有一城抵抗,屠一城,一国抵抗,屠一国。

第504章 违命侯岭南公() 
南汉笼罩在一层阴云惨淡中,没人觉得有信心能打赢这一场保卫战。半年前,南汉的二十万精锐在南唐境内损失殆尽,大批将领战死,如今的南汉拿什么抵抗来势汹汹的二十几万汉军?

    皇帝刘鋹心灰意冷,只是随便指派了他的族兄刘安为军马大元帅,尽起全国兵马抵抗汉军的入侵。

    刘安拿着兵马大元帅的金印,赶到雄州,却发现集结起来的全部兵力竟然只有不足五万人,而且还大部分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北汉大将军花翎率军从桂阳出兵,进犯郴州。郴州主将贺东其城而逃,北汉大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重镇郴州。雄州城外,汉王刘凌亲自率领的十五万大军严阵以待,刘安心里没有一点底气。

    北汉大军的第一此进攻就让刘安彻底成了傻子,六十架火药抛石车开始咆哮,整座雄州城都被震得几乎要坍塌一般。一轮轰炸之后,汉军蜂拥而上。南汉军几乎都是新兵,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刘安也是第一次领兵,吓得很不争气的尿了裤子。云梯架起,大汉军队疯狂的涌上城头。被火药抛石车巨大威力吓破了胆的雄州守军,甚至没有组织起规模防御。

    成建制的大汉军队爬上了城头之后,那些几乎没有经历过战阵的雄州守军很快就崩溃了下来。刘安在亲兵的保护下弃城而去,士兵们很快就放弃了抵抗下去的欲望。一群从来不曾杀过人的新兵,在面对一群杀人如麻的恶魔的时候,他们靠什么来打赢这一仗?战争是残酷的,靠实力说话,不会发生什么听起来天方夜谭一般的奇迹。

    一名才十五岁的雄州守军士兵颤抖着,泪流满面,他佝偻着身子双手握着兵器一步一步后退,声嘶力竭的哀嚎:“不要过来!你不要过来!我会杀了你我会杀了你!”

    一名大汉军士兵面无表情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冷漠的一刀砍在那少年的脖子上。他惊恐的用手捂着自己的咽喉,嗓子里发出咔咔的好像拉动破风箱一样的声音。他用力的想堵住自己的咽喉,眼神慌乱无比。可是他无论如何也堵不住如瀑布一样涌出来的血,血从的手指缝隙里溪流一样流下来。

    他看向那名对他动手的大汉军士兵,却发现对方根本就没有在意他。那名士兵大步的往前走去,然后挥刀将另一名瑟瑟发抖的雄州士兵头颅砍下来一半。

    少年的泪水和鲜血混合在一起,然后视线逐渐模糊起来。

    当栽倒在地的时候,他甚至没有感觉到一名大汉军士兵从他的头颅上踩了过去。后续的汉军如同一群嗜血的洪荒野兽,将那些抵抗的或者不抵抗的雄州士兵统统杀死。

    一名雄州军百夫长跪倒在地上,颤抖着将兵器丢在地上大声的喊着我愿降。

    无数名大汉军士兵从他身边冲过,他匍匐在地不敢抬头。忽然他看到一双脚停在自己面前,这名百夫长惊恐的扬起头看了看。一名大汉军士兵狰狞的对他笑了笑说:“汉王有令,此战不收俘!”

    然后,他看到一柄横刀从自己的眼前一晃。

    他感觉自己飞了起来,感觉自己在转,然后他似乎看到有一具无头的尸体跪在前面,不知道头颅飞到什么地方去的尸体还在喷着血,透过那血雾看残阳,竟然有一种别样的惨烈之美。为什么那喷血的尸体,如此眼熟?

    闭上眼睛的头颅被一脚踢开,大汉军士兵从城墙上蜂拥而下,驱赶着雄州败军一路溃逃。士兵们将雄州城门打开,大批大汉军骑兵冲进城里。不过三个时辰,城里所有拿着兵器的人都被屠杀殆尽。百姓们被告知,凡抵抗者杀无赦。

    大队的汉军开始清理战场,那些没死的装死的雄州军士兵被补上一刀捅死。清理出来的城墙上烧焦了的南汉旗帜被丢下去,火红色的大汉战旗竖立在城头。百姓们被组织起来搬运尸体,上万具尸体在城外铺开老大一片。然后百姓们中的壮年男子被挑出来开始挖坑,足足挖了三天才挖出足够掩埋上万具尸体的大坑。尸体被丢进坑里,洒满石灰。

    让那些提心吊胆的壮年百姓意外的是,干完活之后他们并没有被坑杀,而是每人发了一贯铜钱,当然,是大汉的制钱。不过没关系,用不了多久这里的货币将会被统一。

    壮年劳力们看着手里黄灿灿的制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们前几日看到了大汉军队残忍好杀的一面这几天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谁想到汉军没有难为他们,反而每人发了一贯制钱!虽然不是南汉的货币,但百姓们知道很快南汉的货币就要被废掉了。

    汉军没有在雄州停留太长时间,三日后,休整完毕的大军启程。

    刘凌留下五千人马镇守雄州,然后率领大军如带着一种狮子扑兔的霸气直取兴王府。

    十日后,汉军克韶州。

    又十二日,汉军克英州。

    刘鋹无奈之下只得迁都义州以避汉军之锋。

    大汉大统六年六月,留守兴王府的南汉军守将开成投降。北路大汉军字桂阳出发,攻克郴州后挥师西南,一路攻克连州,贺州,势如破竹。南汉军队皆是招募的民勇,战斗力低下,一路闻风而逃。北路大汉军几乎没有遇到太强的抵抗就陈兵封州城下,距离南汉新都义州不过百里。

    刘凌率领的汉军主力攻克端州后兵分两路,先锋赵二率领五万人马杀向新洲,刘凌亲率大军攻克康州。如此一来,花翎的北路军与刘凌的东路军只相隔不足百里。两股洪流即将汇合在一起,攻克封州,康州后就会直指义州!

    大汉军队咄咄逼人,南汉皇帝刘鋹再次上表,表示愿意接受汉王给他的违命侯封号,世代臣服汉王。他愿意割让南汉一半的疆土,并且献出大量的粮草辎重作为大汉军的劳军之资,甚至愿意将自己的幼子送到晋州以为人质。

    刘凌看着使臣呈上来厚厚的礼单,还有刘鋹谦卑的奏折笑了笑。

    “感觉到疼了,这才想起认怂。”

    刘凌笑着摇了摇头道:“非孤心狠,中原大地,大江南北孤势要一统。刘鋹既然接受了孤的封号,那就举家迁往金陵。我会划出一大片庄园来给他,自此之后南汉一府四十八州疆土悬挂我大汉火龙旗,交出典册玉玺,孤保他一世平安。”

    使臣不敢做主,惶恐而退。

    刘鋹得到刘凌的回复后呆呆的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过了很久之后刘鋹泪如泉涌一声哀鸣:“我大汉自高祖立国至今已历四朝,难道就要葬送在朕的手里吗?”

    他指着殿下默不作声的文武百官大骂道:“朕平日里待你们不薄,为什么你们今日都要舍朕而去?朕知道了!大汉国灭,朕的皇位不保,但你们还是做臣子的,无论是朕的臣子还是汗王刘凌的臣子,你们什么都没有失去!”

    他猛地站起来咆哮道:“失去天下的是朕!”

    “朕不甘心啊!”

    刘鋹大呼一声,颓然的跌坐在龙椅上。

    大汉大统六年九月,南汉国皇帝刘鋹带领文武百官出义州城三十里,手捧玉玺典册,跪迎汉王刘凌车驾。同时出迎的除了文武百官之外,还有义州城内世家大户的族主家主,百姓数万聚集在城门口观看大汉大军入城,自此世上再无南汉国。

    刘凌从黑豹破敌上跃下,缓步走到跪在地上的刘鋹身前。他伸手将刘鋹扶了起来说道:“两汉同宗同源,今日你所作之事也是为我大汉一统做出的功劳。孤不会亏待你,你且安心,孤保你世代子孙锦衣玉食,生活无忧。”

    刘鋹匍匐在地,浑身颤抖不敢言语。

    刘凌一笑,接过玉玺典册递给身后的侍卫说道:“大汉一统天下其势不可挡,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孤很欣慰。南汉一府四十八州的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也会感念你的恩德。孤曾经说过若你肯降封你为违命侯,孤今日念你善待百姓之功,封你为岭南公,子孙世袭。”

    刘鋹伏地痛哭,并不称臣道谢。

    大汉大军占领义州,安抚百姓,查抄府库,缉拿口贼,与民秋毫无犯,义州百姓皆称赞大汉军为仁义之师,并不如传说中般茹毛饮血。

    九月十四日,刘鋹与家人共计四百余口在原南汉禁军一千人的保护下前往金陵,路经兴王府时嚎啕大哭,称自己为不肖子孙,愧对列祖列宗。兴王府百姓有数百人前往送行,刘鋹唏嘘不已。

    一千禁军保护刘鋹到达原唐国境内吉州附近时,遭遇流寇袭击,禁军一触即溃丢下刘鋹及其家人后仓皇而逃。贼寇尽杀刘鋹家人,抢走所有财物。刘鋹全家四百余口,无一活命。

    南汉以西为南诏国,南诏国与南汉世代姻亲。刘凌大军南下时刘鋹曾派使者往南诏国请南诏王发兵救援,正值南诏内乱,南诏国王几易其主,无暇发兵相助。待刘凌灭南汉之后,南诏国白蛮贵族段思平取得战争的胜利,改南诏国为大理。(注1)

    听闻南汉被灭国后,段思平派遣使者前往南汉国内觐见汉王刘凌,呈上顺表,愿对大汉称臣。南诏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段思平这样做倒不是敷衍了事,而是真心归顺。北有吐蕃虎视眈眈,段思平此举是想为大理国谋求一个强大的靠山。

    刘凌接见了大理国使者,用汉王印,册封段思平为大理国王。

    段思平晋位为大理国王之后,亲自往兴王府觐见汉王。但汉王已经离开兴王府前往原楚国武安府,段思平又赶赴武安府。到了武安府之后,汉王却又已经离开正在溪州布置大军,段思平随从劝其返回大理国,段思平斟酌再三后毅然又远赴溪州,终于在溪州见到了汉王。

    在见到了连绵数十里的军营,见到了大汉百战不败的威武之师后,段思平终于对大汉的强大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随从说大汉军威之盛天下无所匹敌,凡我臣民,决不可与大汉交恶引来灭国之灾。

    虽然不知道汉王刘凌在大帐接见段思平的时候说了什么,但段思平心满意足的返回了大理国内。

    自段思平称臣后数百年,大理国无刀兵之灾,百姓安乐富足。

    段思平临死前对其子段思英说起那日觐见汉王刘凌的场景时,感叹道:“幸好为父当年追了去,幸好见到了汉王,那个时候为父心里还想着出兵向北,但见到了大汉之强后才明白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汉王天纵英才,当世谁可匹敌?臣服于汉王,非耻辱,可保我大理国永世无忧,切记,切记!”

    注1:段思平建立大理国这段描写与史实严重不符,请一笑置之。

第505章 没耐性() 
大汉大统六年十月,刘凌抽调延州程义厚部汉军十万,抽调征南大军十万,又征集南唐,楚,南汉,南平,吴越降兵合计十万,以茂元为主帅,孙叔宝为行军长史,赵二为先锋,正式打响对蜀国的战争。

    这次征伐蜀国的战争刘凌没有亲自指挥,中原大地大江南北如今只有蜀国未灭,大汉连年征战虽然国力疲惫,但兵容之盛当世无匹。汉军的侵略执行的是保留性以战养战,给所占领区域留七分生机,三分充作军资。江南诸国灭亡,刘凌现在要做的是调派能臣干吏安定地方。打天下是手段,治天下才是目的。

    如今大汉近乎南北一统,巍巍大国三百多州疆土,近乎重现了盛唐时期的版图。但这并不是终点,充其量算是阶段性的胜利而已。

    伐蜀之战几乎没有悬念,蜀国虽然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难攻,但汉军兵容之盛几近无敌。按照刘凌的命令,昭先调派了五百余艘战船,两万水军辅助大军征蜀。而且如今蜀国内部还有监察院早就安插好的钉子,蜀国宰相毋昭裔已经被糖衣炮弹所腐化。蜀国开国皇帝高祖孟知祥立国不久,如今的蜀国皇帝是孟知祥的第三子孟昶。孟昶才不过十几岁的孩子,朝政皆由宰相毋昭裔把持。(注1)

    主持朝政的人已经成了叛徒,后蜀之战还有什么悬念?

    当初监察院收买毋昭裔的时候颇为艰难,此人身为宰相,位极人臣,权势地位钱财对其没有什么诱惑力,他主掌蜀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生中能得到的已经差不多都得到了。他为孟知祥临死前留下辅佐孟昶的重臣,深得孟知祥和孟昶信任,出入仪仗如王侯,位列三公,要收买这样的一个人,其难度是很大很大的。

    但监察院的密谍知道,毋昭裔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水泼不进无从下手。

    毋昭裔跋扈,这是其一大特点,也是一大缺点。

    他为宰相,国家大事几乎全凭他一言而决。就连对小皇帝孟昶他都没有表现得十分尊重,出入有甲士护卫,入宫骑马,见君不拜,俨然一个权臣。监察院的密谍确定毋昭裔有不臣之心,但他却一直不敢行谋逆之事。其原因在于,毋昭裔没有兵权!

    蜀国的兵权在大将军王昭远手里。

    王昭远自幼聪慧,十三岁的时候被蜀国高祖孟知祥赏识,招其入宫为三皇子孟昶的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