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帝国崛起-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现代的话说,那就是两千里地。

    远离大后方到前线去作战,那这部队可就不是张野自己的部队了。虽然此时是清廷求着张野出兵,可这大军一动,这角色可就要转变过来了。

    到时候张野还的弯腰曲躬的去求着清廷赶紧给他的部队输送辎重,不知道是清廷傻啊还是把张野想的太傻了,以为利诱便可让张野派兵前往东北。

    再说了,清廷是什么心思,别人不清楚张野还不清楚吗?你待在山东,这里是你的大本营,有数不尽的资源,有随时可以支援的部队,清军也奈何不了你。

    可你离开了山东,那可就什么也不是了,人家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你,保准让你没一点脾气。

    “我这里有一道圣旨以及一封任命书,这可都是在朝廷有备案的。假如张大人同意出兵的话,从现在开始,您,便是这山东总督,领兵部尚书衔!日后这山东境内的大小事务,全都归您管辖,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绝不会有人拦您。”

    杨雨时信心满满的说道。

    “哼,山东隶属直隶管辖,你这诚意可是不够!”

    张野冷哼一声,直言道。

    “张大人有所不知,朝廷已经将山东从直隶给划出来了,只要您同意,那么将会成为最年轻的总督。”

    杨雨时呵呵一笑,解释道。

    二十四岁的总督,放在哪里也是最年轻的,后世最牛叉的三胖同志也才28岁时全面掌权,虽不敢说与三胖同志相比,但从现在往前看,以这个年龄仅凭个人能力便能坐上总督职位的,恐怕也就只有张野一人。

    “出门请左拐,不送!”

    张野摇了摇头,指了指外面的大门,旋即不管杨雨时的反应,两名亲兵立即将杨雨时给架了出去。

    而杨雨时也只能在郁闷中被动的离开临沂,这次他之所以敢来临沂找张野,也跟手中的底牌有很大的关系。那可是总督啊,全国到目前为止也就只有十五个总督,十九个兵部尚书。

    当然,真正掌握权力的兵部尚书只有两个满人尚书,其中两个兵部汉尚书是没权利的,只是一个挂职,跟那些各地总督领兵部尚书衔的意思差不多。

    山东总督,这在之前是不存在的。在此之前,山东与河南、河北三省统归直隶管辖,是李鸿章李中堂的辖区。

    这一次之所以将山东给割让出来交给张野管辖,也是上面看最近山东有些不太好管了。加上德国人一心想要侵占山东,他们也保不住。

    与其在自己手里给丢掉,还不如从李鸿章手中给割让出来交给张野。你不是不愿意跟德国人去拼吗?那好,我就把整个山东都交给你,只要你不肯拼,丢了山东就等于丢了你自己的地盘。

    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这件事情,让朝廷重新掌握局势,甚至彻底的灭杀了张野的这股势力。

    而整件事情对于朝廷和李鸿章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朝廷方面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总督而已,顶多也就是浪费几张纸,一点油墨。

    李鸿章那边就更轻松了,反正也管不了,割让出去还能省点事,只管河北和河南二省,也能轻松不少。

    可是最终的结果却让杨雨时没有想到,张野竟然拒绝了朝廷的好意。难道就非要造反到底吗?难道连民族存亡都不顾也要造反吗?

    被拒绝之后,杨雨时很是愤怒的离开了临沂。当然,在愤怒之际,杨雨时还不忘给自己找一个借口。

    这次劝说失败,朝廷肯定会对他进行追责的,罚奉倒是小事,就怕失败之后朝廷不想把这一茬给爆出来,到时候再来个杀人灭口,让这件事死无对证,从而保全清廷的颜面。

    反正把山东划出来这事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只要杨雨时一死,这事就算是死无对证了,而李鸿章年纪也大了,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

    无奈之下,杨雨时也不敢直接返回京城,而是到济南去寻求自己好友的帮助。

    “老大,这狗日的又想干嘛呢?”

    李三才靠在门边,手里拿着一张纸,看着被轰走的杨雨时乐呵呵的问道。

    “想让我们出兵到东北去跟日本人死磕。”

    张野笑了笑,虽然先前也是笑着回答的,但对于杨雨时,张野语气中更多的还是愚弄,而对于李三才,却少了愚弄,多了一些信任。

    “切,狗日的整天净做美梦,让他们自个儿玩蛋去。”

    李三才满脸不屑的挥手道,似乎他也很厌烦清廷的做法。

    “你今天很闲吗?”

    张野这才反应过来,此时的李三才应该在巡营,或者自己的部队里坐镇才对,没事跑到这复汉军司令部干什么?

    “额,没有,我刚从老钱那边回来,他有些忙不过来,所以让我来给你汇报一下工作,顺便请示一下下面的工作。”

    张野的教训让李三才立即换了一副表情,靠着门边的身体也瞬间站的笔直。

    “什么事?”

    张野心中忽然觉得有些搞笑,玩世不恭的李三才竟然还有如此可爱的一面,之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兵营恐怕会不够用,目前我们一共招到了两千新兵,如果全部完成的话,恐怕会有两万人那么多,所以老钱觉得是不是等老杨回山里的时候让他带走一批兵自己练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也给这边省点资源。”

    李三才恭敬的汇报着。

    “这两千人就让他先练着,这些人可是用来守临沂的,别胡乱折腾,从今天开始再招回来的人就让老杨带走三千人回去训练,你这边要是不忙的话就也自领三千人训练去。”

    张野想了下,同意了钱庄的建议,但却做了一些小改动。

    本来以为野战部队接下来会有很重的任务,所以不便编练新兵,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让他们自己带新兵似乎也没一点问题,因为清军根本就不知道在哪躲着享受呢。

    即便如此,他们两个一人自领了三千,钱庄那边也还有一万多新兵要训练呢,他手下只有一千左右的教官,平均一人要管一千多人,任务量同样很大。

第九十三章 祸水南引() 
感谢迷失森林的娃童鞋的打赏。这章早就上传了,结果忘点自动更新了,所以吃完饭之后才想起来。。。

    ————————————————————

    时间,正在一天天的过去,因为在谈判上进展的比较顺利,所以德国人也放松了对德国在清人员的管制。

    那些留守在青岛的技工得以回到沂蒙山继续工作,其实他们在青岛也只不过待了一个月的时间,在一月底的时候就返回了沂蒙山。

    二月初,张野的兵工厂便开始大规模的生产,直到二月中旬,产量才得以提升,但是到目前为止,军械的产出依然无法满足部队的使用。

    这三个多月以来,张野更是将临沂周边地区全部搜刮了一遍,大大小小四百多个村庄招募了两万多名新兵,平均每一个村庄就有将近五十人参军,比例高的吓人。

    而经过三个月的训练,目前已经有九千新兵完成了新兵训练,接下来就要练习一些战术。其余的一万多士兵,也会在未来的三个月内陆续的完成新兵训练。

    颐和园。

    慈禧太后仍旧一如既往的念经拜佛,国内的一些琐事似乎根本就对她没有任何的影响,这个目前华夏最有权势的女人,似乎觉得只需要日日念经,便可保她大清的江山。

    李莲英继续在慈禧身后静静的站着,许久不敢出声,甚至连半点响动都不敢发出。

    “启禀太后,杨雨时死了。”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慈禧终于念完了经,打算收工。直至此时,李莲英才敢开口讲话。

    “杨雨时?他是谁?”

    慈禧太后一脸的茫然,反问道。

    “奴才按照太后的意思,在朝中选了一个汉官带着圣旨去见张野,杨雨时便是奴才选的那个汉官。”

    李莲英解释道。

    杨雨时是在三个多月以前出发的,期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告知李莲英一些事件的进展,而李莲英则因为事件没有任何的进展,所以便没有汇报给慈禧。

    不曾想刚才接到消息,杨雨时竟然死了,这让他大吃一惊,不过在搞清楚事情的起因之后,还是跑来告诉慈禧,让她来定夺。

    “哦?怎么死的?”

    慈禧眉头紧皱,斥声问道。

    “在回京的路上,突遇山石崩乱,被巨石给砸死的,连同护卫的士兵也没能幸免。”

    李莲英急忙说道。

    因为积雪的融化,山体本就有些松懈,加上近日来天气异常,本该下起蒙蒙细雨的天,却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最终导致山体滑坡。

    杨雨时一行在雨中赶路,最终不幸遇难。

    当然了,死的那些人里面到底有没有杨雨时,这个还有待确定,反正尸体已经被砸的辨认不出原先的样貌,只是从体型,以及衣冠上认出死的人是杨雨时以及朝廷派给他的护卫。

    “那结果呢?张野答应了吗?”

    听到是意外死亡,慈禧也就没有过多的追究,她更在意的还是结果。

    这边已经与德国人商议的差不多了,虽然最终还是签订了卖国条约,但起码可以避免一场兵祸了,眼看着山东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现在慈禧最担心的还是日本人。

    日军因为兵力不足,在击败袁世凯之后并没有趁胜追击,而是继续固守海城,不仅如此,日军还加固了海城的防御,调来了数十门巨炮,如此以来,清军想要攻破海城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此时的慈禧也是万般纠结,与日本签订新的条约?她已经没有地可以割让给日本了,上次是朝鲜,这次割让哪?在割就是东北了,那可是他们起家的地方,能割让吗?

    一边是不想继续割地,另一边又无兵可战,好不容易想起了张野,不曾想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现在终于等到了消息,却是特使意外死亡的消息。

    “禀太后,张野没有同意。”

    李莲英心有余悸的说着。

    现在他都已经有点害怕了,虽然他是慈禧的亲信,即便慈禧生气,顶多也就是骂他两句,可这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也还是让李莲英有些吃不消。

    “哎,都怪哀家呐,若是当初直接将张野拿下,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事了。”

    慈禧懊恼的自责着,倒不是为当初逼迫张野而懊恼,反倒是觉得自己下手晚了,若是当初在颐和园直接干掉张野,那后面就省事的多了。

    懊恼过后,该面对的麻烦还是要面对,该签订的条约也还是要签订,慈禧继续吩咐道:“通知李鸿章,让他尽快跟德国人把合约签了,然后去跟日本人谈谈,只要保全东北,其他的条件都能答应。”

    张野拒绝出兵,慈禧手中又无兵可用,袁世凯又被罢官,现在还在老家休息呢,剩下的那点北洋陆军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化。

    慈禧已是无路可走了,如今为了避免日本缓过劲儿来继续加强进攻,慈禧也就只能希望赶紧把这事给平息掉算了。

    至于当初日本出兵的原因,慈禧虽然也怒骂张野,但是在一些手下的分析下,慈禧也渐渐的觉得这有些不太可能。

    而且后来事实也告诉了他们,张野的确没必要连通日寇,以他自己的能力就可以解决麻烦。

    再加上日本人的举动,这让她想到了一点,日本人在甲午的时候尝到了甜头,这安生了几年之后,似乎又想出来占便宜了,甚至不顾兵力不足的缺点,也敢出来攻打大清。

    “太后,奴才倒是有一道蠢计,就是不知道是否可行。”

    李莲英也着急啊,不过脑门转的特别快的李莲英,下意识的想到了一个可能,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试一试终归是没错的。

    “说来听听!”

    慈禧也没抱太大的兴趣,掌权了这么多年,她深知道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军队。

    这个时候若是大清有兵可用的话,只需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突入进来的日军,便有极大的可能收复朝鲜。

    计划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慈禧手中没有可用的军队,所以这些事情也只能出现在计划中。

    “日本人这次出兵是为了什么?钱吗?现在咱们还每年都支付给他们赔款呢,这些钱就已经足够他们用了。所以日本出兵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我们再次割地。

    德国人的目的也差不多,而德国人和张野都在山东,只要他们两个在一起,就会产生利益纠纷,也就是说,张野早晚会和德国人打起来的。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趁着现在山东还在我们手里的时候,给德国人和张野下点药呢?让他们尽快的争斗起来,这样朝廷也好渔翁得利。”

    李莲英有模有样的说着自己的计策,而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的可行性比较大,对此他也是充满了信心。

    “你是说,把日本人也给引到山东去?”

    慈禧眼前一亮,立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是的,日本兵力不足,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只占据海城而威胁奉天,却迟迟不肯进攻的原因。日本人很清楚,他们吞不下东北,而海城就是一座孤城,只要我们有心,困死他们也很简单。

    德国距离山东太远,不可能派大量的兵力过来。而张野想要发展,就必须要面对德国,以张野的性格,恐怕不会跟德国人好好谈的。

    而德国人又不一定是张野的对手,又没有援兵,他们想要独自吞下山东也不容易。若是将日本引来,则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朝廷只需要把大量的军队部署在山东周边,不让张野出来,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他就只能去找德日两国要利益,德日两国会同意吗?”

    李莲英继续说着自己的想法。

    这个计策的确可行,而且一旦成功,那么山东境内将会发生大规模的兵祸,届时张野将会和德国、日本之间的战火不断,三方你打我,我打他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有一点李莲英没有想到,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就清军那点战斗力,根本就困不住张野。

    除了能困住普通百姓以外,清军困不住这世上任何一支军队,所以,李莲英还是太乐观了。

    “恩,此计可行,通知李鸿章推迟与德国人签订合约的日子。同时让庆亲王去找日本人谈判,就说只要他们肯退兵,整个山东都是他们的,至于能拿到多少,那就看他们与德国人的谈判结果了。”

    慈禧心中大喜,急忙吩咐道。

    慈禧才不会管这一招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她只在乎东北会不会丢,满人的老家会被会被日本人给占领。

    试想皇帝的老家都被敌人给占领了,那该对皇帝的威严有多大的打击啊?慈禧虽然篡权,但说到底还是爱新觉罗家的媳妇,那里不仅是爱新觉罗家的根,也是他叶赫拉那家的根。

    而现在慈禧只有一个愿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内,大清得以保存下来,自己篡了权,若是大清在自己手里灭亡的话,后人该怎么评价自己?死了之后该怎么去面见老祖宗?

    所以,这日子呀,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等自己死了之后大清是存是亡,那就看大清的气数了,反正不是自己给搞没的,见了老祖宗也不会太惭愧。

第九十四章 打仗别怕死() 
临沂西部的一座山区内,这座山并不大,只有大约一二十公里长左右。

    至少跟沂蒙山,以及其他的山脉比起来,这座山要小的多。

    此时山东平原地区,几乎所有的空地都被种上了粮食,这并不是近期才形成的现象,而是在千百年间形成的状况。

    粮食产量比较低,不够吃的,那就只能去增加种植面积来保证产量。

    张野他们若是想在平原地区找一块合适的训练场地,无疑是难上加难。虽说军队训练有优先权,但张野还是没有那么做,反而将训练场安置在了山区内。

    那里没有良田,几乎是荒无人烟的。部队训练的情况也不会被外界偷窥。地不平?没有关系,只需要一小块平地就行了。

    演练攻城战?不要紧,拿面前的山头当做城墙,把山坡当做平原就行了。想尽一切办法模拟出战场的情景,让部队不断的进行训练。

    赵克明已经率领着手下的五千军队在这里训练了两个半月的时间了,加上手底下这些新兵之前的新兵训练,他们已经经过了差不多半年左右的训练,部队的战术基本已经成型,各种战术要求也都执行的比较到位,目前只差实战的检验了。

    赵克明饶有兴趣的放下手中的工作,走上训练场看着战前部队的最后一次训练。事到如今,他终于有了一个当旅长的感觉。

    复汉军采用的是444433编制,基础班为12人,也就是4班为一排,4排为一连,4连为一营,4营为一团,3团为一旅,3旅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