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帝国崛起-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孙子,四个孩子中大儿子已经结婚,虽然生活也不富裕,但也还能勉强的生活。

    其他的三个孩子两个年幼,一个刚刚进入工厂,不了却遇到了跟他一样的命运,工厂倒闭,一家子顿时断了收入来源,日子也是越来越拮据。

    被迫无奈之下,有人告诉他远东正在招高级技工,薪水甚是可观,本来宋是不打算来远东的,毕竟这里太远了,而且也不知道到了这里之后到底怎样?

    但家里的粮仓却逼着他不得不来这里,最终,威廉的一个胞弟说服了宋,并且预付给他五百马克的薪水,让他的家人可以在他发放薪水之前活下去。

    五百马克,换算成白银也就是一百两,当然,这只不过是账面上的数字,真的要去换的话,五百马克至少可以换200至300两银子,具体的要看银子的成色等方面。

    五百马克对于他们这样一种家庭来说,在不干活的情况下可以活上一年,甚至更久。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宋跟随着其他二十多名技工登上了船。

    好歹在登船的时候,他们发现了跟他们一起登船的步枪以及炼钢炉,通过跟官员的交谈,他们终于放心了,知道了他们的雇主是一名清朝的将军,与德国有着不错的合作关系,让他们在那边放心的干活。

    至于刺探情报,这个技工本人是并不知情的,德国政府的计划是通过他们的家人,与这些技工们套取情报。

    “从你们登船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我的工人了,我应该支付给你们薪水。但是宋,我想你也应该知道的,在我这里,一个士兵的薪水以前每月只有四两银子,现在的话涨到了六两银子,所以希望你可以带领着这些德国技工们发挥出你们应有的能力,要对得起这份薪水。”

    虽要笼络人心,但敲打还是要有的,德国人生性严谨,换句话说也就是一根筋,用对付华人这一套来对付他们,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张野也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想拿高薪没问题,拿出你们的本事来,否则的话,照样让你们滚蛋。

    “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工作?”

    宋愣了下,旋即点点头道。

第三十章 这是个阴谋() 
时间跳跃有点大,但中间都是练兵的情节,细写的话显得更无聊,所以只能自动忽略了,接下来将会有更精彩的内容,推荐票呢?收藏呢?

    ————————————————————————

    1897年4月,这个月一过完便到了半年之期。

    近卫军的训练,也差不多要接近尾声了,虽然士兵还不算是最精锐,但比起其他的军队来说却要强大的多。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士兵们每一天似乎都是在训练中度过的,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们的进步速度很快,而训练更是部分昼夜,白天训练野战,晚上则训练夜战,偶尔训练一下攻城战与防守战。

    该交的也都教的差不多了,单靠在训练中想要提升部队的战斗力,这个难度的确有些大,部队若想再上一个台阶,就必须要经过实战的检验。

    近卫军编制人员五千人,通过这半年以来的努力,张野更是将人数增加到了一万二千余人,虽说是一协,可一旦扩军,这一协立马就可以变成一镇。

    当然了,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只有一万人,有两千人是三个月前才招募的,虽然跟着部队一起训练,但却属于预备役,这一仗他们很有可能用不上。

    四个月的时间,变化真的挺大的,张野仿造的日本92式步兵炮,被命名为1897式步兵炮,它那优异的性能很快便征服了每一个看到过它的人。

    而张野,也终于如愿的将这款1897式步兵炮进行了出口,而出口的国家,正是德国。

    因为体积小,几乎是全能的炮中,虽然在战斗中不可能占据主力地位,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炮火,营级火力支援的利器。

    因自身的制造能力不足等原因,张野只能用五十万两白银的价格,授权德国可以随意的制造这种火炮。

    没办法,弱国无外交,一款如此优秀的火炮,若是张野自身的生产能力足够的话,直接卖炮就要比这个挣钱的多。

    而且一门炮的造价也只有一千多两银子,折合下来也就两三千马克,卖出去的话,一门炮起码要卖三千两银子,就这都还是便宜的,三五十门炮就五十万两白银了。

    另外张野还制造出了更加便捷的六十毫米迫击炮,这玩意儿绝对是个新品种,没有任何人见过它。

    几个简易的部件组合在一起,就能充当起火炮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的炮弹可以直上直下,这在阵地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迫击炮,张野则没有卖,现在知道的人还不多,若是直接公布出去,人家也都跟着造可就完蛋了。

    主席台上,张野陪伴着慈禧,李鸿章,鬼子六等人观看着部队的阅兵式。

    慈禧想要看一看这部队到底练的怎样了?但她的身份,真刀真枪去演的话,有点不太合适,所以张野便借鉴了后世阅兵的情形,尽可能的把场面弄得震撼一些。

    “果然是精锐之师啊,若我大清几十年前便有这支部队,恐怕被欺负的就该是那些洋人了?”

    台下一队士兵正步走过,整齐划一的脚步声无一不让人震撼,慈禧深有感触的叹了口气,道。

    “禀太后,咱现在有这支部队也不晚呐,以前洋人欺负咱的,咱早晚都是要还回去的。”

    李鸿章回了句。

    虽然表面上看没什么,但李鸿章却恨透了张野,张野的出现让他的脸面丢光了,北洋新军都练了那么长时间了,如今还是尚未练成,而袁世凯又是李鸿章选定的接班人。

    现在张野忽然练出这么一支精兵强将,这不是打脸呢吗?

    “是啊,早晚都要还回去的,这大清可不能毁在哀家的手里。”

    慈禧感叹了句,谁也不知道她此刻正在想着什么。

    尽管大家都知道,按照约定,这次阅兵之后,张野的部队就该到边境去了,但是不是真打,这个可就说不好了。

    俄国人最近的表现似乎有点疲软,在谈判上虽然也很强势,但是跟之前的态度比起来还算是缓和了许多,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应该能再撑一段时间的。

    李鸿章能够坐到今天这个位置,也绝不是什么普通人,他虽然恨张野,但他却不是那种不分轻重的人。

    在国内和平的时候,他恨张野抢了袁世凯的风头,让慈禧心里对他有些不满。但若是到了真要上战场的地步,李鸿章是绝不会恨张野的。

    虽然张野从他那里撬走了两条生产线,但无伤大雅,天津机器局财大气粗的,两台破旧的机器算得了什么?

    今日观看了张野所训练出来的军队之后,李鸿章更是对张野刮目相看。

    袁世凯的才能他是知道的,否则的话也就不会将袁世凯列为接班人,但是今日的张野,才能却超出了袁世凯。

    李鸿章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选择袁世凯是对还是错?

    “这真的能打败俄国人吗?”

    许久之后,晃过神来的慈禧再次问道。

    慈禧虽然害怕洋人,但却不是什么时候都害怕,否则的话也不会有后来的万国宣战,一口气与十多个列强宣战,且不管内幕是什么,这件事情却是真真实实的发生过。

    “能,将士们日夜枕戈待旦,就是为了报效祖国的,别说是俄国了,哪怕再来几个国家,将士们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张野道。

    此时若是还不表态,这场战事十有**就要泡汤了。

    军队已经练成,必然要经过战争的洗礼,否则的话,在日后的争夺中,张野将不具备任何优势。

    他的部队虽然精锐,但却没有任何的作战经验,甚至还不如那些绿营,这要是真的打起来了,那可是要命的节奏。

    “你的计划哀家批准了,哀家封你为游击将军,负责统领近卫军的战事,择日出征。”

    慈禧点了点头,随口便将张野封为游击将军,就连旁边的李鸿章等人都为之一愣。

    游击将军?从三品的军队大员,虽然以前游击将军都是分封给那些杂牌军将领的,但清朝已经有多长时间都没设置过游击将军这个职位了?

    而且还有一点,张野先前是只有军职,没有官职的,这跟其他地方有些不同。

    整个新军都是这样,军官就是军官,不涉及级别问题,协统虽然在军中很大,但却是没品的,绿营和八旗不同,他们是有品的,而这次慈禧虽然封给张野一个杂牌军的名头,但这似乎也表明了慈禧有意要拉拢张野。

    从这一刻开始,张野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游击将军了,而是被慈禧纳为心腹,更是一个连升十三级的游击将军,这在大清可是头一遭,即便是袁世凯或者李鸿章等人也没有这个待遇。

    除此之外,慈禧等于是彻底的把近卫军的兵权交给了张野,铁良这半年以来虽然做得很不错,虽然看似已经打入到了军中,但士兵们却处处盯防着他,看似吃得很开,实则举步维艰。

    慈禧也正是知道这一点,也知道满人的习性,更知道此战的重要性,所以才会将权利暂时的交给张野。

    但是又怕张野拿了权利之后就无法无天,不停任何人的调遣,于是便给他安排了一个品级,希望以此来告诉张野,不管你走到哪,都是我大清的奴才。

    “谢太后。”

    张野谢恩之后,慈禧带领着其他人纷纷撤回颐和园,而张野则带领着部队回去准备。

    打败俄国人,似乎还真没什么难的,难就难在其他人配合不配合,一万人马虽然不少,但俄国人真要跑的话,他们也拦不住。

    此时的张野看上去挺有发展前途的,但却不知道,这里面却暗藏着杀机。军权可不是谁不谁都能拿的。

    慈禧先前一直不肯放权给张野,一百万两银子虽然凑活着花了半年,但这钱却始终都放在铁良的手里,张野只有建议怎么花,但却没权利决定怎么花。

    现在部队就要去打仗了,慈禧却放权给他,这无疑是要将满人给摘出去,避免他们横死沙场。可这军费的问题,慈禧却依然没有告诉张野该怎么解决,既没有拨款的意思,也没有指名上哪要钱。

    显然,张野怀疑自己私底下搞的那些小动作慈禧是不是知道了?所以这次故意不给自己钱?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张野觉得自己很有可能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但他对此却无能为力,根本就没办法去解决。

    回到大营,苦等了一日,册封为游击将军的旨意仍未送来,也没有任何的响声,似乎根本就没这回事似的。一时间,张野闻到了浓厚的阴谋味,一股针对自己的阴谋。

    “不管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张野苦笑着摇摇头,与其在这里胡乱的猜测,还不如趁早抵达边境,离京城远一点,也就安全一点,起码手里有部队。

    不过张野却将目前库存的所有弹药以及武器全都一起拉走了,他总觉得这次的事情好像不是那么简单。

    慈禧的种种姿态都表明了张野的猜测有可能是真的,而李莲英的吞吞吐吐也让张野有些怀疑,李鸿章看向自己的眼神,张野总是觉得李鸿章似乎是在告诉自己,跑,能跑多远跑多远。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三十一章 慈禧要动手() 
军队的出征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搞定的,古时打仗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说,此时也相差不大。

    特别是张野要带着所有的物资一块走,当然了,像那些机器什么的他是带不走的,也没打算要带走,反正里面都是德国人,清政府即便再怎么混,也不敢去德国人那里抢东西的。

    虽然后方可以确保稳定,但张野却还是要带走那么多的东西,为什么?主要还是防备清廷断了自己的补给,只要有足够的军火,慈禧就拿自己没办法。

    一直准备了一周的时间,一万余人全部出动,大大小小拉了上千辆车子,上面不是装满了弹药就是粮食。

    步兵炮被拆开,然后将其固定在四轮木车上,两匹战马拉着装有三根炮管的木车缓慢的前行。

    因为战争还没有开打,所以张野他们也没有太着急,每天也就行进个五六十公里,而且在行军的途中,部队也在进行着一些常规的训练。

    也就是部队追击时的队形训练,前后左右全都有斥候探路。

    一路平安无事,百姓虽然时常另眼观看这支军容肃整的军队,但却少有人敢上前打探,张野预定的地点是在大兴安岭内,那里丛林茂密,一万多人的部队一旦钻进去,就很难被发现,从而达到突袭的目的。

    北京距离大兴安岭的国界处直线距离大约是一千五百公里左右,张野的近卫军每天只行军五十公里,最多不过六十里,所以等他们抵达大兴安岭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以后了。

    五月初出征,七月初到达,漫长的行军路上,到处都彰显着无聊与枯燥,经过这两个月以来的行军,部队的训练情况更是得到了一些完善,至少比起出征的时候,现在要更加精锐了许多。

    走了一路,收购了一路的粮食,出发的时候张野带了足够一万两千余人吃上三个月的粮食,可到了大兴安岭之后,他们的粮食却足够吃上半年。

    尽管如此,张野还是不太满足,因为他知道,现在也不过才七月而已,半年之后,也就是次年的十二月、一月,届时大兴安岭正是大雪封山的时候,冰天雪地,别说是粮食了,连只野畜都见不到。

    所以当部队刚一抵达边境,张野便命人将所有的军械物资卸下来,然后组织成数队人马出山去购买粮食。

    慈禧的表现实在是太可疑了,张野不得不防备,而张野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至少储存一年的粮食。

    至于弹药,威廉会通过德国的洋行将其运送至哈尔滨,然后在往大兴安岭附近送,部队就在那里接货。

    此时的哈尔滨可不是后世的哈尔滨,此时的哈尔滨可以说是全国最发达的几个城市之一,其发达程度甚至都要超过了上海,仅次于广州、天津等地。

    俄国人在这里下了不少的功夫,力图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远东的超级城市,并希望以此来彻底的统治远东地区。

    而这,也是清廷跟俄国人谈判的结果,将哈尔滨的管制权交给俄国人,而俄国人则撤回之前的提议,驻军东北。

    有了哈尔滨,俄国人对于远东地区的统治就更加顺利了,届时他们可以通过哈尔滨,不停的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已达到逐步蚕食的效果。

    (这个属实,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哈尔滨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大量当时的俄国建筑,以及哈尔滨原始布局也都是俄国人设计的,其中一些设施至今为止仍在使用。)

    “老大,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已经荣升为标统的杨军威等人跟着张野走进一间临时搭建的木屋内,一脸迷茫的问道。

    “路上我们不是采购了一些布匹和棉花吗?让战士们做成棉帽子,除了眼睛以外全部都要包裹进去。”

    张野想了下,吩咐道。

    东北的冬天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部队没有足够的准备就进入这里,等待他们的结果必然和拿破仑一样。

    而先前在北京虽然他们可以毫不费力的就采购到足够的棉衣棉裤,但却不合适,万一被慈禧知道了,那近卫军这一万多人可就走不了了。

    棉衣的事情张野已经告诉了威廉,让他用工厂的利润去购买五万套棉衣棉裤以及冬季皮靴,这样的话张野至少不用担心自己买不到,也不用担心会被慈禧提前得知。

    这两个月以来,张野时常回想起当日的一幕幕,越想越是觉得事情很蹊跷,只有口头册封的游击将军,没有正式下达任命的文书,也没有游击将军的关防印信,更没有出征仪式,甚至出征的时候,连铁良都不愿意露面。

    如果只是慈禧的话,那还有情可原,人家是太后,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

    部队出征,铁良作为督军是必须要到场的,而张野也通知了铁良,但是铁良的做法呢?出征的前一天,给了张野两个月的军饷,说他这两个月要到南方去视察张之洞的钢铁厂,军费就让张野代为发放,然后便不见了踪影。

    所有人都很反常,若是张野还觉得很正常的话,那可就没天理了。

    不过也好,慈禧既然将自己给放了出来,管她用什么阴招呢,别想让俺回去,所有的阴谋也别想得逞。

    “老大,现在大夏天的,做那么多帽子干什么?”

    杨军威愣了愣,旋即摸着脑袋反问道。

    “我有种不祥的预感,太后可能要对我们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