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炮口初速仅为720米/秒,但仍具有很强的装甲穿透力。

    “茶隼”装备了两具18枚68毫米火箭吊舱,火箭弹最高速度为450米/秒,在160米~3000米都有极高的准确性。同时南非军备局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火箭弹,据传可能为127毫米大口径火箭弹。

    “茶隼”主要空对空攻击武器为二枚类似美国“响尾蛇”的红外线导弹,即“弯刀”和“海鲫”导弹,导弹的控制程序为:目标为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器截获,由飞行员将目标输入机上武器控制计算机,然后适时发射。导弹射程为300米~4000米,以500米/秒速度飞行,不仅可尾追攻击,还可正面迎头寻热攻击,具有目标自动搜寻及锁定功能,并装有自动近爆引信,具有较远的射程和较佳的灵活性。

    举世瞩目的苏…27“侧卫”

    19*年6月,第38届航空展在巴黎举行。

    航空展开幕的第一天,天空碧蓝如洗,表演场上人们仰望天空,只见一个小黑点从远处飞来,这是前苏联的新型战斗机苏…27。很快,人们看清了苏…27的身影:在蓝天的映衬下,苏…27就像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箭一般地飞来。这时,机场上的高音喇叭传出了一个声音:“驾驶这架飞机的是苏联飞行员普加乔夫,他将要作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此时,苏…27已飞到了跑道的上空,只见它迅速拉起了机头,15°,30°,50°……机身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就像一条眼镜蛇在迅速地直立身体。机头还在不断地上拉,80°,90°,110°,120°,人们看见苏…27的机头在前,而尾部在后,形成了大仰角飞行状态,然后又压下机头,向远处飞去。

    人们惊呆了!自从飞机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他们还没有见过这样的飞行表演。高音喇叭又在广播:“刚才飞机以每小时420千米的速度飞来,机头拉起时,速度减小到每小时120千米左右。”有人计算了一下时间,苏…27从机头拉起到恢复常态,仅仅六七秒。苏…27的这种动作,被称为“眼镜蛇”机动。

    苏…27战斗机在设计之初编号为T…10。在苏霍伊设计局对于飞机的设计编号有一个规定:T代表三角翼。那么T…10的含义就很清楚了:它代表苏霍伊设计局的第10种三角翼飞机。T…10的原型机一共制造了9架。T…10的试飞并不成功,很多设计指标没有达到。苏霍伊设计局没有放弃T…10的计划,他们在T…10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2架样机,并命名为T…10S…1和T…10S…2,S代表系列的意思。这两架飞机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飞后,双双坠毁。尽管如此,苏霍伊设计局仍就始终不渝地坚持T…10计划。

    经过了种种磨难之后,苏…27终于起飞了。苏…27于1984年开始装备前苏联空军和防空军,苏联解体以前,在空军和防空军部队服役的苏…27战斗机有500余架。目前俄罗斯空军和防空军共装备350架。西方给苏…27的绰号叫“侧卫”(Flanker)。

    苏…27的外形很漂亮,它有一个微微向下的流线型机头,飞行员的座舱呈水滴形,给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视野。中机身两侧是一对悬臂式的中单翼,平面形状为梯形,略有下反,前缘后掠角超过40°,后机身内并列装着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进气道位于翼根下部。两台发动机的尾喷口之间有一个大尾锥,这是减速伞舱。苏…27采用了双立尾,它的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坚固异常,可在粗糙跑道上着陆。

    苏…27的武器系统很强,它装有1门30毫米机关炮和10个外挂架,这些外挂架可以挂多种型号的空对空导弹、火箭、炸弹等,机关炮的备弹量为150发,所有这些武器都可在大仰角状态下发射。

    苏…27的火控系统十分先进,该系统由脉冲多普勒雷达、红外搜索跟踪仪、平视显示仪、激光测距仪和头盔瞄准具组成。这些装置彼此独立,但又可以相互支援。与美国目前最先进的战斗机F…15相比,苏…27在近距格斗上占有明显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它的更好的气动布局,更大的推重比,还配备了测距仪和电传*纵系统。苏…27的另一优势是内部油量大,不必携带外挂油箱,这样就减小了雷达反射特征。

    苏…27从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在战时它能在被破坏的跑道上起飞(主要是逃离),所以,它的起降性能很突出。

    普加乔夫和苏…27在一夜之间同时成为世界航空展的“明星”。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有人称赞,有人提出了疑问:“眼镜蛇”机动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有的专家说:“在近距离格斗实战中处于被动情况下的战斗机,用‘眼镜蛇’机动突然减速,将会给追击的敌方造成困难,从而可能摆脱被攻击的处境。如果苏…27遭到导弹的攻击和追踪,‘眼镜蛇’机动同样可以使它摆脱。”也有的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空战中除非遇到极特殊的情况,飞行员一般不会轻易地把飞机的速度突然减小,因为速度太小很容易挨打,所以,“眼镜蛇”机动是无用的。另外,“眼镜蛇”机动要消耗大量能量,这种能量的消耗是常规动作的十几倍,一般情况下不能长时间维持,也不能连续做。因此,花费很大的代价使飞机获得这种能力是否值得,需要认真考虑。但不管怎么说,是“眼镜蛇”机动使苏…27名扬天下。

    自苏…27飞机问世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了。在这期间,为了苏…27飞机的生存、发展,苏霍伊设计局在收集大量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了一机多用,一机多型的方针,对苏…27进行了改进,使苏…27战斗机有了“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派生出了苏…30多用途战斗机、苏…32FN、苏…33舰载机、苏…34战斗轰炸机、苏…35制空战斗机、苏…37战斗机。使苏…27飞机家族变幻莫测,不断壮大,更富有生命力,成为2000年的主力战斗机。从苏…27衍生出来的这些战斗机,人们习惯上仍叫它们“侧卫”。

    神秘的“蓝色02”

    在1996年的珠海航空展上,两架机身涂着红、白、蓝三色的战斗机出现在机场上,人们看见机身上分别写着:596、597的机号。597号在进行飞行表演的时候,指挥员呼叫它的代号:蓝色02。通过解说员的介绍,人们才知道,那架写着597机号,代号为“蓝色02”的战斗机是俄罗斯的苏…30战斗机。它的外形和苏…27非常接近。如果说苏…27战斗机是“七兄弟”中的大哥大,那么苏…30战斗机是苏…27“七兄弟”的*,也是“七兄弟”中很有特点的飞机。

    苏…27诞生以后,俄罗斯军方就希望苏…27能够担负起保卫遥远的边疆,并能为俄罗斯海军提供空中保护,这样的任务苏…27很难承担起来。因为要进行一次长途飞行,至少要飞行10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一个飞行员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苏霍伊设计局决定在双座苏…27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苏…30的座舱是串列双座,一般的双座战斗机,一个座舱是飞行员,另一个座舱是武器*纵员,而苏…30战斗机的两个座舱是一样的,都能控制*纵战斗机也都能*纵雷达和武器系统,也就是说,两个座舱是一模一样的。也许有人要问:战斗机本来就小,再设置两个同样的座舱有这个必要吗?当然有必要,如果进行长途飞行,两个人就可以轮流驾驶飞机。如果把它作为空中指挥机来使用,那么,一个人来驾驶,另一个人就可以在空中指挥飞机。

    苏…30到底能飞多远呢?1992年6月6日苏…30进行了验证试飞,经3次空中加油,从莫斯科到北极往返飞行12小时。苏…30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主要用于飞行远距、空中巡逻警戒任务。经空中加油后可连续飞行10多个小时,可作为小型预警机使用,对其它作战飞机实施指挥。一架苏…30飞机可与4架苏…27飞机协同作战,为苏…27飞机指示目标。苏…30战斗机曾经参加1993年的巴黎航空展,但是它的后舱却不让人参观,多少给它增加了神秘感。

    苏…30飞机的电传*纵系统和先进的驾驶导航综合系统,可在任一地面背景条件下实施飞行。苏…30机头左侧加装了一个空中受油探头,受油量为2000千克/分钟…2500千克/分钟,最大受油量为7500千克。实施4次空中加油,航程可达14000千米。发动机为2台推重比大于1的AJI…31ф涡轮喷气发动机。武器系统为大功率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头盔瞄准系统,外挂可携带8吨载荷,12个挂点,其中10个用于挂制导武器。空空作战时使用带雷达和红外自导头的P…27、P…73或P…77全向导弹。空地作战时使用X…31II反雷达导弹、X…25JIT、X…2I和X…29T电视制导导弹、X…59M电视制导的巡航导弹,以及常规航空炸弹和TllI…301航炮。

    苏…30之后又派生出苏…30M和出口型苏…30MK,这两种飞机增加了对地攻击能力,航程和续航时间比苏…27高出一倍,作战效能比苏…27高1。5倍。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编号为苏…30MKI,印度一共购买了40架。

    在航空母舰上安家

    前苏联海军的航空母舰不多,但是他们曾经有一个雄心**的建造4艘航空母舰的计划,这就需要生产能够在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战斗机。苏…27飞机诞生后,设计者们就在考虑让它能在航空母舰上起降。经过几年的努力,苏…27摇身一变,舰载型苏…27K出世了,这就是后来正式命名的苏…33舰载战斗攻击机。苏…33的外形更接近苏…27,不过它的前机身比苏…27多出了一对鸭翼,通俗地说,它长出了一对“小翅膀”。这使它的*纵更加灵活,便于在航空母舰上起降。苏…33可以说是“七兄弟”中的老三。

    苏…33舰载机首次试飞是在1985年5月,4年后,它在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号上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着舰试飞。苏…33加强了机身和起落架的强度,前起落架由单轮改为双轮,机翼的外段和尾翼可以向上折叠,以利于在航空母舰上停放。原来苏…27战斗机座舱的正前方有一个红外线搜索装置,苏…33将它改在了座舱的右前方。苏…33装有空中加油装置,可以在空中加油。它的机尾的尾锥比苏…27短了许多,机尾下有一个着舰用的粗大的钩子。俄罗斯海军已经装备了48架苏…33舰载机。

    苏…33飞机作为一种多用途战斗攻击机,具有带弹量大,突出对舰攻击的特点。武器装备有:12个外挂,可携带AA…10“杨树”、AA…ll“射手”等型号的空空导弹、Kh…41“蚊”式空舰导弹,这种导弹的杀伤力比“飞鱼”的两倍还要大,也可以挂常规炸弹,最大外挂为6。5吨。

    设计“奢侈”的战斗轰炸机

    苏…27出世以后,苏霍伊设计局就在考虑:能不能将苏…27改装成能执行对地攻击的任务的战斗轰炸机?

    苏霍伊飞机设计局最初设计苏…33时,曾准备用苏…27改进一种用于训练舰载机飞行员的教练机,这种教练机的座舱设计布局为双座并排排列,这样能使教员和受训飞行员在飞行中很好配合,着舰时向前和向下的视线好。后来由于经费缩减,该计划受阻。这个时候正好空军需要一种双座,能替代苏…24M前线轰炸机的飞机,苏霍伊设计局的双座教练机计划被选中,作为战斗轰炸机的研制计划。

    苏…34战斗轰炸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设计,代号为T…10B,由苏…27战斗教练机改进而来,早期称为苏…27HB(战斗轰炸机)和苏…27Ky,1990年4月13日进行了首飞。为保密起见,首次试飞是在“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进行的,然后又到“第比利斯”号航空母舰上试飞,给外界造成舰载教练机试飞的假象。当时的新闻媒体也以舰载教练机报道。苏…34作为战斗轰炸机公开报道,是在1992年明斯克独联体首脑会议期间,并在1992年和1993年连续参加国际航展,展示其性能。西方称为苏…27IB。1994年初,在西伯利亚制造厂又研制出2架优于原型试验机的试验样机,正式命名为苏…34。苏…34飞机设计用于取代苏…17和苏…24战斗轰炸机,所以突出了对地攻击能力。该机装有空中加油设备,不实施空中加油的作战半径为1000千米。苏…34飞机第一架预生产型飞机于1993年12月18日上天,1995年交付部队使用,到2002年全部取代苏…24战斗轰炸机。

    苏…34战斗轰炸机与苏…27飞机的主要区别:一是座舱设计为并列双座,右座飞行员主要负责领航和武器*纵使用,但也有一套称为第二*纵系统的*纵系统。座舱仪表板装有平显和下显,飞行员还可戴头盔瞄准具;二是在前起落架减震支柱上安装了登机梯,方便了飞行员*座舱,也便于飞机的维护,飞机运行时收入前起落架舱内。到目前为止,这种设计在世界上是独此一家;三是机头呈宽扁平状,增大了机翼的前缘翼根边条,为此,俄罗斯人也称苏…34为“鸭嘴兽”;四是座舱改为两名驾驶员座舱并排设置,机头加宽,座舱后部隆起,增大了宽度,飞行员座椅后的一小块空地,设计师们充分利用,为飞行员设了一个厕所和食品加热柜,飞行员长时间执行飞行任务时可加餐,或方便一下。座舱后面还设有一个休息舱,飞行员在长途飞行中可离开座椅到后面的休息舱站立休息调节一下。另外,在左右座座椅之间还留有一块空地,飞行员可轮流躺下休息。据说,飞行员可以在10000米高空“只穿衬衣”的条件下飞行。这种设计真是有点“奢侈”了;五是在机身下部的关键部位装有17毫米的钛合金装甲,用于对地攻击时防御地面炮火攻击,生存能力较强。加大了尾锥,平尾面积加大,取消了腹鳍。

    苏…34飞行作为一种对地攻击任务的战斗轰炸机,共有11个武器挂点,可挂电视制导导弹、反雷达导弹、激光制导导弹,近距、中距空空导弹,以及电视/红外/激光制导炸弹,有人说苏…34可以挂载俄罗斯所有的空对地武器。

    苏…34上装有惯性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可实现误差不超过1米的精确导航。机载雷达可保证自动进行地形跟踪飞行。尾部装有一部后视雷达,该雷达即可给出受攻击的告警,又可控制向后发射的导弹截击敌机或导弹。

    “超眼镜蛇”

    苏…35新型制空战斗机是苏…27战斗型的直接后继机,是一种在苏…27飞机基础上改动较大的多用途战斗机。*人宣称:苏…35和美国的F…22、欧洲的EF2000属于同一个等级。苏…35战斗机于1988年6月28日首次试飞,俄称为苏…27M,西方称为苏…27“超侧卫”。1992年9月,苏…35飞机的5号原型机参加了英国范堡罗航展,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西蒙诺夫称:苏…35飞机具有与欧洲下一代先进战斗机和美国F…22A战斗机相匹敌的能力。空口无凭,我们先来看一看它的表现吧!

    1993年11月初,国际航空博览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举行。这一天,迪拜上空天气格外晴朗,天幕上没有一丝云彩,碧蓝如洗。参观展览的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一个身材魁梧的俄罗斯飞行员,他就是普加乔夫。只见他迈进了一架苏…35战斗机的座舱,他要驾驶这架战斗机与一架苏…30战斗机进行模拟空战表演。只见两架战斗机相继从跑道上腾空而起,冲上蓝天。人们手搭凉棚,紧盯着蓝天。只见两架战斗机相互追逐,都想占据有利的射击位置,打得难舍难分。突然,苏…35作了一个水平方向的“眼镜蛇”机动,将机头对准苏…30进行“急射”,苏…30被击中。这是普加乔夫向世人展示他的另一个飞行绝技“超眼镜蛇”机动。“超眼镜蛇”机动和“眼镜蛇”机动基本是同一性质的机动,只是飞行的姿态不同,难度更大。“超眼镜蛇”的诞生说明,现代空战已经不是过去的从尾后攻击的传*法,而是多方向攻击。

    苏…35飞机采用翼身融合气动布局和放宽静安定度技术,有一对小的全动鸭翼,是一种现代化三翼布局(正常布局加上前翼)飞行。水平前翼包括在飞机电传*纵系统中,偏转范围为…15°到+10°。前翼除能改善飞机在大迎角条件下的安定性和*纵性外,还能降低机身和机翼根部所承受的空气动力载荷,有助于使稳定过载达10g。动力装置为两台带控制推力矢量系统的AJI35涡轮风扇发动机,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和起降性能。新型机载电子设备,如多功能多普勒雷达,具有空空、空地双重功能抗干扰能力,在各方向上的探测范围达+90°战斗机这类目标的发现距离为165千米~245千米;对轰炸机、预警机或大型运输机的发现距离可达400千米,200千米距离上发现地面目标。同时可跟踪15个空中目标,用导弹可同时攻击6个目标。

    苏…35飞机还首次采用了后视火控雷达技术,装在尾锥内,可引导俄专门研制的P…73后射型近距空空导弹,苏…35战斗机的机翼下装有能水平转动180°的转动发射装置,它可自动转动,也可按飞行员的指令转动。也就是说,苏…35发射的导弹可以向后半球发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越肩发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