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窦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何时对老者称呼发生了改变!似乎这一切原本就该如此,情不自禁就这么喊了!从老者到老丈到长者,自己也用辅来谦称了!

    窦辅说完,行礼向老者道歉,随即又说道:“方才辅一时心急,并非存心要阻拦为难长者!实在是有一事请教!”

    老者笑着说道:“无妨,年将军请讲!”

    窦辅点头,深吸一口气,问道:“还请长者告知姓名!辅今后又去何处找长者?还有,辅真的很想知道当年之事!”

    老者听后,脸色微变,随即答道:“老夫贱名不足挂齿!待时机成熟,老夫自会来与将军相见!至于,当年之事,只要等将军为窦家平冤昭雪后,老夫自会一一答应!”

    窦辅见问不出什么,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在见识了老者身旁的武士后,已经知道用强绝对不不会有用!也只能目送老者离去。

    而就在老者转身离去时,又再回头告诫窦辅道:“将军需要提防小人啊!将军切勿轻信任何人!尤其是皇家之人!好了,言尽于此,前途多多保重!老夫告辞了!”说完,飞身上马,在一群勇士的簇拥下策马离去。

    窦辅等人看到老者上马英姿时,忍不住叫好。而当看到老者一路前行,一路从四周有骑兵汇聚。待从窦辅视线中离开时,已经近千人规模。窦辅不禁暗暗乍舌,幸亏自己方才没有冲动。

    而此时,去找船只的田畴与太史慈也赶了回来,今日正好有商船离港,往吴郡去,还是陆家的远亲。在对方得知是窦辅后,直接邀请他们上船,顺道送窦辅等一程。

    窦辅在感慨世界如此之小的同时,也谢过了主事之人后,便领着人马上船了。因为登船人数有限,窦辅带着典韦赵云先走,让太史慈带同剩余人马随后再来。

    太史慈知道窦辅赶着回雒阳复命,不能耽误。而赵云新来,典韦又太莽撞,所以才让太史慈带领人马。再者,太史慈是青州人士,对于过海后的路程也是最熟悉的!

    而此时的窦辅已经登船出海了!虽然在前世经常出海,可是在穿越之后,这还是第二次,其实,严格来说,这才是第一次,上一次是从会稽郡回吴郡,只是沿海岸走了一小段,便入了河道!这一次却是实实在在的穿越海峡!特别是这千年前的渤海湾可比后世辽阔多了,海水也清澈多了。

    可是,此时的窦辅却没有一丝一毫欣赏美景的心情。他完全沉浸在方才与那老者的对话之中。而同来的典韦则是旱鸭子,很晕船。此刻已经被撂倒了,会船舱去睡觉了!

    窦辅身旁只有赵云还在。

    赵云见窦辅如此,上前问道:“敬德何故如此?难道还在为方才之事忧心?”

    窦辅不置可否的点点头,说道:“子龙!是啊,此事有太多蹊跷之处,只可惜,辅却毫无头绪!唉…”说完,长叹一声。

    而此时的赵云的内心却颇为犹豫。因为有些事赵云还不太确定,若此时就说,不太符合赵云的个性。

    而窦辅见赵云半天没有说话,好奇之下,便看了一眼赵云。当看到赵云神色之时,窦辅便知道赵云有话要说。

    于是,问道:“子龙,可是有话与于辅说?不妨直言!”

    赵云点点头说道:“不错,确实有些想法,只是云尚不敢确定,故而在想是否该说与敬德听!”

    窦辅知道赵云谨慎,且不愿议论是非或是妄自揣测!便笑着说道:“子龙无需多想,尽管说,权作闲聊!”

    见窦辅如此说,赵云也不再犹豫,说道:“敬德,方才看那老者是否有些眼熟?”

    赵云到底要说什么?那老者又是谁?与窦辅是什么关系?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ps: ; ;第一更到!求支持啊!
第一二五回 妄言天机遭大祸 痴心妄想效伊霍
    上回说到窦辅在擒杀张举后,便按照田畴之意,在昭明准备渡海到青州东莱郡,再从东莱会雒阳,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与路途。

    而当窦辅等准备出海时,遇到了一位对窦辅过往非常了解的老人,这位老人的言行举止,令窦辅疑窦丛生的同时又倍感亲切!窦辅数次想要知晓对方身份,可是,那老者却三缄其口。还险些与典韦等冲突起来。可也就是此,窦辅才发现老者不光身份神秘,且势力也很庞大,身旁居然隐伏高手,且人数众多!

    最终窦辅一无所获,唯一知道的就是对方似乎没有恶意。并且提醒窦辅小心皇家之人!随后便告辞离去了。

    窦辅因为身上还有急事,也不敢多做停留,只得按下疑虑,先回雒阳向灵帝交差。可在海上,窦辅无心欣赏沿途风景。

    赵云见到后,原本想开导窦辅,可是却话到嘴边,不知道该不该说了。在窦辅的坚持下,赵云只得说道:“敬德,方才看那老者是否有些眼熟?”

    窦辅听了赵云之言,一愣,说道:“眼熟?”随即,醒悟到,确实如赵云所言,那老者似乎非常眼熟,似乎在哪见过,可一时却想不起来。又好像没有见过!从来没有这么奇怪的感觉。

    赵云见窦辅如此神情,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想,于是问道:“敬德是否觉得此人熟悉,可又完全不记得再哪里见过?甚至是感觉从没见过?”

    窦辅听了一惊,问道:“子龙如何得知辅心中所想?”

    赵云苦笑。说道:“因为答案就在那老者身上!因为云也是从敬德身上找到的感觉!”

    窦辅被赵云说的话,越说越模糊了,忙道:“子龙。休要卖关子了!到底为何子龙也由此感觉,快快道来!”

    赵云遂去船舱中取出一面铜镜,对着窦辅照道:“敬德,仔细看看,自己与那老者尔等面容是否有相似之处?”

    窦辅左照右照也没有感觉,便问道:“子龙,辅觉得与那老者并不相似啊?!”

    赵云点点道:“确实如此。只是,敬德想象下,自己若再苍老数十年。长满胡须的样子!是否…”

    说道这了,赵云没有再说下去了。因为他从窦辅骤然转变的脸色,已经知道窦辅也感觉到了。

    不错,窦辅只要稍加想象就可以确定。自己若再苍老数十年与那老者居然有八分相似!他也终于明白。自己为何会有那样的感觉,似曾相似,又好似从不相识!原来因为那是像自己,而且是几十年后的自己!想到这里,窦辅脸色自己骤变,难道说他是自己的…不可能的!他们早就过世很久了!不可能还活着!可是今日遇到的那个老者又怎么解释呢?

    窦辅满脸的不可思议,震惊的望着铜镜中的自己,再转头看着赵云。赵云见此。也只能报以无奈的苦笑。

    因为这实在是太耸人听闻了!赵云自己都不敢想象,这也是一开始。赵云犹豫的原因!这简直无法解释!

    接下来的几天,窦辅都没有怎么说话,每日里就是望着大海发呆。赵云等人很担心窦辅的状况,可是也没有什么办法。连一直被晕船折磨的典韦都坚持着来探望窦辅。

    窦辅见此,摇摇头,向众人表示自己没事,只是需要思考一些问题罢了!

    那么窦辅究竟在想什么呢?赵云不知道,典韦更加不知道!在这种异常沉闷而又诡异的气氛中,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青州东莱郡不夜城!当然,不是现在所说的不夜城,而是一个县城的名字叫不夜!

    上岸后,窦辅算了下时间还有不到七日,已经没有时间让他思考那个老者之事,眼下最紧要的是要赶回雒阳。于是,窦辅强迫自己暂时放下那件事,率领部分骑兵与赵云与典韦先行。为了确保准时赶到,窦辅让一部分人留下来,等到太史慈等后续部队。而他们的马匹则窦辅先行带走,一人三马的配置!窦辅是准备昼夜赶路,以期尽快赶到雒阳。

    可队伍才出东莱窦辅就听到一个消息,令他十分震惊!

    原来当年自己在冀州遇到王芬许攸,对方拉拢自己一起兵谏,要废了汉灵帝,另立新君。当时窦辅含糊其辞,搪塞过去。这些年过去,窦辅早将此事忘记,不想,最终他们还是坐下了这件事!

    只可惜,结果与窦辅荀爽曹操等人预料的一样!失败了!

    事情起因还是上次窦辅去王芬家中作客,遇到了故太傅陈蕃之子陈逸和著名术士青州平原人襄楷。而襄楷当时对两人说:“天象显示不利于宦官,黄门、常侍这回真的要被灭族了。”陈逸大喜。王芬也高兴的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愿意为天下人驱除他们。”于是与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人相互交结谋划,连接冀州当地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为帝。当时,也邀请了窦辅,只是,窦辅不觉得这事情可以成功,没有继续和他们搅和在一起。

    后来,他们先把计划告诉曹操,希望曹操也来匡扶大业,但曹操知道后,写了一封信拒绝了王芬:“这废立皇帝的事,是天下间最不祥的。古代人有权衡成败、计较轻重然后施行的,只有伊尹和霍光。伊尹是心怀至忠的诚意,又据有宰相的权势,位列百官之上,所以废立皇帝,才会计划得成,完成废立。等到了霍光,他先受到了先帝托国的重任,又凭借皇室宗亲的地位,而且内有太后秉政的权重,外有群臣同心的大势,加上昌邑王即位没多久,没有贵重宠幸的人,朝中也缺少同心的官员,他的话只能通过侍从表达,所以霍光计策施行便宜迅速,事情完成就像摧枯立朽。现在各位只见到古人成功的容易,没有看清当前的困难。各位好好想想,你们结众连党,与七王之乱有什么差别?合肥侯之贵,孰若吴、楚?而且你们现在做的乃是非常之事,希望按照意愿成就大事,不是很危险吗!”

    可是,王芬在曹操那碰壁后,还是不死心,接着又暗地里呼叫平原名士陶丘洪、华歆一同制定计划。这个华歆就是与管宁邴原一起称之为一条龙的龙头!当时陶丘洪正想赴行,华歆制止他说:“这废立皇帝的大事,伊尹、霍光都感到棘手困难。王芬性格疏忽而且不擅统军,这件事一定不会成功,而且还将牵连家族妻儿,你千万不要去啊!”于是陶丘洪听从华歆的话停止前往。

    最终,王芬在人手不足情况下依旧坚持这么做。此时,灵帝刚好想去北巡河间旧宅,芬等谋因此作难,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求得起兵。但是,天象示警,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官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灵帝于是就没有出发。同时,下敕命令让王芬罢兵,没多久又征召他入京。王芬非常恐惧,于是自杀身亡。

    到底这件事的真相是如何的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天象示警,所以灵帝才没有出发吗?王芬到底怎么死的?真的自杀了吗?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ps: ; ;第二更到!
第一二六回 奔雒阳归心似箭 宿馆驿夜遇陶谦
    上回说到窦辅因为着急赶回雒阳,所以即便对那老者有极大的兴趣和怀疑,也无法深究。而在渡海过程中,与赵云的一番谈话,倒是让窦辅深入了沉思。因为窦辅发觉那老者若再年轻数十岁,就真的与自己有七八分相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此人与窦辅生世必定有关系。只是,当年之事,举家已经没有活口了!这个人到底哪里冒出来了!看其身份似乎很有地位!

    一路上窦辅都在思索此事。到岸后,窦辅命田畴于佑夏礼率部分人留下,等待接应太史慈后,一起回雒阳。原本窦辅并不想留下田畴,只是自己此刻需要疾行,昼夜不断的赶回雒阳,田畴毕竟是文士,窦辅怕他受不了才留下了他,而手下人马也需要约束,才让亲卫夏礼留下,又恐二人再起争执,便将于佑也留下,同时,窦辅还留下书信一封,让于佑转交太史慈。

    而窦辅自己则集中所有马匹,一人三马,率领本部人马赶往雒阳。可是在路上窦辅却听到一个消息,王芬与陈番之子陈逸等欲行废立之事,结果却因为天象示警,汉灵帝没有前往冀州,反而命王芬进京。王芬恐慌之下,畏罪自杀!

    对此,窦辅虽然惊疑,但是实在没有时间耽误,只有先到雒阳后再打听情况!

    这一日,窦辅等已经过了颍川郡,快到荥阳,眼看快到雒阳了。窦辅见离灵帝最后期限还剩下四天,时间充足。而手下则是人困马乏,即便典韦与赵云都有些吃不消。于是,窦辅决定当夜在荥阳过夜。休息一晚,来日再赶路。

    而当夜在荥阳馆驿之中,窦辅却遇到了以为熟人。当时,窦辅刚安排好手下休息,自己想除去走走,而典韦与赵云坚持要同行,于是一行三人正要出馆驿。迎面来了一群人,那为首之人,问道:“来者可是窦辅窦敬德?”

    窦辅一愣。抬头细看,奇道:“正是!原来是恭祖兄!”

    陶谦笑道:“谦还以为敬德不认得故人了啊!”

    窦辅亦笑道:“怎会呢,辅当年可是与恭祖兄一同在凉州讨贼之战友啊!”

    陶谦见窦辅如此说,亦感慨道:“是啊!一别数年!如今敬德已是天下闻名之名将了啊!而愚兄却还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啊!”

    窦辅忙谦逊道:“恭祖兄太谦了!小弟不敢当啊!”

    陶谦不住夸窦辅道:“当的。当的。贤弟如今名满海内啊。辽东一战,天下震惊啊!”

    窦辅不欲再此时纠缠,便问道:“恭祖兄,今番欲何往?不知,此刻凉州战事如何?”

    陶谦答道:“凉州局势糜烂,如今朝廷再次调皇甫嵩,董卓统领大军征讨,至今还是在僵持!而谦则因为青徐黄巾复起。被朝廷委派为徐州刺史,此刻正是去赴任啊!”

    窦辅一愣。原来陶谦是这个时候才去徐州赴任的啊,那么陶谦经营徐州也没有几年啊,看来他的能力不错!只用了短短几年,就将徐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啊!

    正在窦辅思索之时,陶谦开口道:“敬德游历四方,又师从元礼(李膺)先生,更得大儒蔡伯喈之真传。谦此次前去赴任,敬德可有良策相告啊!”

    窦辅没想到陶谦如此说,忙谦逊道:“恭祖兄谬赞,辅愧不敢当!兄若问良策,辅实没有!但是,小弟曾到过徐州,却见识过徐州众多之俊杰!”

    陶谦大喜,忙问道:“还请敬德告知,好助谦一臂之力!”

    窦辅遂说道:“徐州有一对父子俱是人杰!父为陈圭字汉瑜,还是已故太尉陈球之侄,陈圭有子名陈登字元龙!这父子儿子乃大才!十年前辅曾过徐州,见识过这父子二人本领,尤其是其子陈登,乃辅幼年之良师益友!另有二张,分别是彭城人张昭张子布与广陵人张纮张子纲,亦是天下俊杰。若恭祖兄能请得这些人,则必是兄之助力!”

    陶谦默默将这些人一一记下,然后再谢过窦辅,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十年前,敬德年方十三!便如此了得,果然是天纵英才啊!只是那陈登与敬德为友,那当时这陈登又年岁几何?”

    窦辅笑道:“恭祖兄过誉了!那年元龙年方十六,可是确实辅见过最为杰出之少年!”

    陶谦见窦辅说的如此郑重,特意将陈登这个名字着重记了一下!

    窦辅当然是本着向帮一把少年时的好友陈登。虽然当时只有短短相处几日,但是其人风趣大胆,才思敏捷,奇谋百出,却是窦辅十分钦佩的。更重要的是与陈登的少年交情,让窦辅有一种后世兄弟的感觉,一起聊天喝酒,还一起吃生鱼片。这种感觉在窦辅穿越之后是从没有过的,窦辅十分珍惜!

    而窦辅这番刻意为之的话,因为今时自己地位的不同,而得到了陶谦极为重视的对待。在陶谦到任后,立刻任命年仅二十五岁的陈登为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后来,陶谦更是提拔他为典农校尉,主管徐州农业生产。

    当然这些窦辅并不知道。但是,却隐隐与历史吻合了。

    而随后,陶谦见窦辅身后典韦赵云颇为雄壮,心中想到窦辅乃是百战名将,且参与过剿灭黄巾的战斗,更是亲手射杀了张角。虽然并不是窦辅出手,但是,天下都如此传言的,说的久了,也就是这么回事了。

    陶谦想到此处,便向窦辅请教道:“敬德曾与黄巾交手,此次谦前往徐州剿贼,万望敬德看在昔年同袍份上,有以教吾!”

    窦辅见陶谦如此说了,亦不好推脱,想了片刻就说到:“黄金势大,且悍不畏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