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碧海长天艳山河-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七十八章 琼林惊雷

大内深宫之中,贤妃韦氏正在作画,旁边站着的赵佶面含微笑,不时用笔在韦氏的画作上补描两下。

啪嗒一下,韦氏把笔放到了搁笔上皱着眉头叹息道:“不画了,总是缺些灵醒,甩不脱的匠气,看来臣妾真是没有作画的天分啊。”

赵佶又补了两笔,也觉不甚满意,摇了摇头把笔搁下转头对韦氏说道:“不是你少了天分,以朕看是你凭空作画,所描空泛,尤其是这荷花莲叶失了动感,自然给人缺乏灵醒的感觉,若比之实物景色,绘来定然能增采不少。”

韦氏嗔了赵佶一眼说道:“这大内之中哪有什么好的实物景色,就那些窄沟浅池里生的莲藕,当真是无甚看头。”

赵佶想了想说道:“说的也是,过两日便是夏至又连着端午,正是赏莲的好时节。也有些日子没出宫转转了,大热天只待在宫中却也气闷,后日我们同去琼林苑小住两日,顺便一并观了今年端午龙舟会再回宫如何?”

“那自然是好,最好圣母显灵,赐下雨露,也好欣赏一下金池夜雨。”(琼林苑是大宋皇家四大园林之一,在开封城西,科举后皇帝赐宴犒赏及第的举子就在这里,称为琼林宴。金明池就紧挨着琼林苑,也算是琼林苑的一部分,外围部分则对民间开放。金明池内遍植莲藕,每逢阴雨绵绵之夜,人们多爱到此地听雨打荷叶的声音。雨过天晴万物清新,更有一番新气象,故有“金池夜雨”之称,是著名的东京八景之一。)

朝堂之上斗的不行,看样子这回不管怎么说,赵构在江南的势力都要受到一定的打击,作为一种对于君主来说极其普通也非常特别和隐讳的平衡手段,在宫闱之内,赵佶需要近期展现一下对赵构生母的宠幸,以对赵构安抚,潜藏的意思就是,外面虽然打压了你,但那是公事,亲情上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我和你老妈的感情依然很好。既然韦氏配合的很不错,赵佶也有出宫散散心的兴趣,顺水推舟的邀了韦氏去琼林苑小住两日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第二天,一份不怎么起眼的,奏请今年金明池龙舟竞会相关安保守备之兵丁战船器械,先行进入金明池及周边准备的文书夹杂在一堆公文中,摆到了大宋枢密使张叔夜的案头。

拿过那份文书仔细看了一遍后,张叔夜提笔在上面批注,督促本次安保任务的禁军负责人苗傅务必尽心尽力,不得有丝毫懈怠。批注完后,签上名字,拿起玺印按下去时,窗外猛然传来一声响亮的雷声。张叔夜笑了笑,仿佛是脑海中浮现了金池夜雨的旖旎风光。

统历五月十六,阴历五月初二,吴敏向宋联首席代表张九成提交了关于苏通海关事的相关调查和正式处理结果,并代表宋廷为相关官员的严重过错向宋联政府及商家致歉,商家所受一切之损失,宋廷都照单全额赔偿。

通报张九成的处理结果中,苏通海关承旨左炎被降职别调,相关海关官员三人降职申斥,两浙路安抚使郦琼撤职查办,安抚司相关官员七人坐连。但这只是宋廷有义务通报宋联的,把郦琼搞掉扔到大牢里只是一道餐前甜点,后面的大餐才刚刚开始,不过那都是不需要向宋联通报的。吴敏的风向标举的高高的,朝堂之上摩拳擦掌,赵楷一党更是群情激昂,卯足了劲要好好讨论一下这个江南吏治,如何冒出郦琼、左炎这样的蠢蛋办出这样的蠢事,差点搞的宋联发疯。

当然,讨论不是白讨论的,大伙都明白,真要去查,水至清则无鱼啊,有鱼就说明水不清嘛,大宋的官员什么德性,大伙还不都是心中有数?目的再简单不过了,能抄出多少鱼就抄多少,能换上多少自己的鱼就换上多少。大伙一起蜂拥而上,就看赵构能支撑几合了。

不过在大戏开锣之前,还要先等三天,因为按宋朝定制,逢夏至,百官放假三天。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相反倒给各方势力留出了就如何划分蛋糕达成妥协的时间。

可是别说等三天了,连一天都没能等完,一件搅动天下神经的大事件彻底打乱了宋廷朝堂各方势力的如意算盘。

统历五月十七,夏至日。赵佶在太庙祭过满天神佛和祖宗后,依约领着贤妃韦氏并几个嫔妃前往琼林苑小住,因为就在汴梁城郊,又是放假时间,所以直到赵佶出发,内侍省才得了消息,按定制向两府宰执做了通报。这是必需的,如果宰执们丢了皇帝的行踪那可就麻烦大了,最起码内侍省的当值太监得砍个两三个的。

天气很是配合,午后阴云渐浓,赵佶长随李合信誓旦旦的用他的老寒腰保证,今天定有大雨,听雨琼林苑,赏荷金明池的惬意肯定能享受到。结果没到傍晚,伴随着轰轰的雷声,千条万条的银丝就从天而落,敲打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滋润着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时年才不过十三,借他老人家还没做的诗来用一下先)

轰隆!

一声炸雷,地动山摇,琼林苑主阁听雨轩竟被炸雷劈烂了一角,碎石断木横飞,浓烟冲天而起。

怎么会被雷击呢?传自宋联的避雷针早就设置了。不,不是雷击!

“有刺客!”

“炮袭!”

“护驾,护驾……”

“盾阵!速速护圣驾下地宫暂避。烟花示警求援,快!”

啪――嘭!

绚烂的烟花在天空中盛开,整个东京城也跟着炸开了锅。

“圣驾安否?”吴敏一把揪住迎出来的李和厉声发问。

“官家无恙,只是受了些惊吓,此时已服了太医开的安神药休息了。众位相爷请随奴婢来,不可高声,莫惊醒了陛下。”

仔细观瞧,听闻了赵佶的气息,确认赵佶还活着,没什么大碍,众宰执才算是放下了悬着的一颗心。留下宇文萃中和张俊陪护,剩余宰执退了出来。除了赵构带兵捕拿刺客弹压局势,其余七名宰执全都集中到门下省,直接就开始在这里坐堂,内侍省的一众当值太监,陪同赵佶趋往琼林苑的一应人等,包括贤妃韦氏,凡是知道赵佶今日行踪的全都被归置到门下省待审。

通过询问贤妃韦氏,知道今日去琼林苑是两天前临时起意,知道此事的只有夫妻二人,也并未对他人讲。一直跟着赵佶的李和以及起居注证实了赵佶此前并未对任何人提及此事,如果韦氏也没有说谎的话,那泄露赵佶行踪的就只可能是今天赵佶趋往琼林苑之后发生的。

但牵涉的人太多了,太监、宫女、侍卫,谁都有可能找个机会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毕竟赵佶此行也不是什么秘密行动。审不出个头绪只好不审,除了几个嫔妃,其他所有人都先行隔离监禁,一切还是先等赵构那边弄出结果了再说。

没有让大伙等太久,赵构并开封府尹陈规、巡城兵马司都指挥使王德、殿帅府太尉王宗濋返回禁中汇报平逆结果。用平逆有些过,因为实在没什么可平的,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参与其中。十几公斤的烈性炸药轰然一声巨响,把刺客和所有的线索都炸了个干干净净。

刺客只开了两炮,都是从一首轻型巡逻炮艇上发射的,这艏炮艇是提前进入金明池准备端午龙舟竞会安保守备的宋廷战舰之一。按枢府核准的命令,这种安保任务,尤其可能会有朝廷官员甚至皇室成员出席的公众聚会,是不允许安保兵舰携装炮弹的,只允许配备枪械实弹。这些炮弹怎么上的船是关键,但也是迷,到现在都还没有确认那艏被炸的稀巴烂的炮艇上到底有多少人,是不是被外人潜入先行控制了这条船。

但不管怎么说,赵构他们还是做出了初步判断,这是一起个人行刺事件,并非金明池端午龙舟竞会守备禁军群体谋逆,行刺目标无疑是君父,因为临近傍晚将要晚膳,又正在下雨,赵佶极有可能那个时间会待在听雨轩。好在天父神保佑,赵佶当时正好和贤妃韦氏依约在十台小榭画雨中荷花,并没有去听雨轩。由此大致可以推断,刺客虽有情报,但却是仓促行事。推测刺客原本计划在龙舟竞会的时候行刺,但那存在不确定性,因为赵佶去看龙舟竞会只是有可能,而非绝对,当情报传来,赵佶真实到了琼林苑,而且不能确定他会在那里停留多久的情况下,刺客决定改变计划抓住这个相对更确定的机会,提前行刺。

所有的,都是推测,综合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也至多只能推测了,而且根据现有的情况分析,查获更有价值的线索应该是非常困难。

汇报完毕,没资格讨论的都被请了出去,门下省中只留下了二品以上的京官及御史台谏官(谏官虽然品阶不高,但在宋朝却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皇族宗室代表,现任皇族赵氏宗正赵偲阴沉着脸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看得出来赵偲是发了狠,今天宰执们若不讨论出个一二三来,他这一关就过不去。

御史中丞范宗尹早早的就开炮了,炮口非常明确,就是现任枢府兵相张叔夜。理由再充分不过,调禁军至金明池守备的命令就是他签发的,不管刺客是哪方派出的,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先把他给隔离审查了再说。至于本次守备任务的直接负责人苗傅,已经不需范宗尹再啰嗦,早就已经被抓了起来。

虽然以范宗尹为首的御史台各位言官大佬叫的挺凶,但毕竟这是弹劾宰执,赵佶不在,谁都做不了决定。而且这背后牵涉的内容可太复杂了,绝大多数人都还没从震惊中缓过劲来,把头绪先给理清了。

吴敏终于站了起来,对着张叔夜抱拳道:“嵇公,此事惊天,关系社稷之安危,为臣子的不可不慎,敏敢请嵇公受些委屈,暂时屈尊留在偏室休息。只待圣驾安泰后,一切由陛下定夺。”

张叔夜坦然的点了点头说道:“元中如此安排甚妥,不必踟蹰,老夫理会得。”

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佶的私心

琼林苑两颗炮弹落下不但把一个宋代建筑精品给轰的支离破碎,更是把整个大宋的祥和气氛轰的稀烂,天下各方势力骤然紧张起来,凝重的气氛迅速蔓延发酵,所有人都仿佛闻到了暴风雨即将到来的味道。

大宋的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维持亲和温婉形象是百余年来积淀下来不成文的规矩。自大宋立国以来,大宋皇帝在民众中的感召力号召力都算是在历代王朝中排名靠前的,大宋的百姓对君父的忠诚度和感情应该说相当高,即便赵佶如此昏聩,办了那么多的龌龊事,大宋的百姓还是愿意沿用有别于其他朝代的那个特定的,有着极强亲和力的称谓,官家来称呼他。

官家被刺了,险些命丧贼手,如此惊天之事,确实是牵动了每一个获悉此事的大宋民众的心,东京皇城宫阙之外,呼呼拉拉聚起了大量的群众,向官家问安,为官家祈福,然后痛骂乱臣贼子狼子野心,犯下逆天之罪,痛批朝廷百官庸碌,致官家险遭不测。这么多心怀君父的百姓涌向御街,宣德门外呼呼拉拉跪倒了一大片,其间冒出几个痛心疾首,情绪激动的愤怒青中老年,自然是可以理解的。王宗濋是昏官,张叔夜是逆臣的口号出现了,而且在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当然,还有一个口号,传播的更快,影响更巨大,震撼性更强,不知哪个聪明的哥们在人群中喊出了请禁卫军南下接防宫禁,守卫官家的口号。

休息调理了一夜的大宋皇帝赵佶,恢复的比想像中要好,气色看起来还不错。听说万民问安宫阙,不顾宰执劝谏,执意登上宣德楼展示龙颜,很是把君民深情给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一把。

向百姓们展示了一把亲民形象,联络加深了君民感情后,赵佶也没有忘记对朝廷官员展示其宽仁形象,这也的确是他的本性,把张叔夜叫上朝堂,轻抚其背,历数了张叔夜的功劳、苦劳、疲劳,坚信张叔夜不是乱臣贼子,不会做出谋逆君父的事情。张叔夜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伏地叩谢陛下深恩厚爱。

但是,不管赵佶再表示相信张叔夜,都有祖宗定下的规矩放在那限制着,文武百官,各方势力也不可能就此轻轻揭过这篇不提,赵佶能给张叔夜的加恩最多就是不必入天牢待审,限制留在家中,随时配合相关有司的调查。

赵佶的怀柔也就只能到此而止,张叔夜被御前侍卫刚一护送出大殿,朝堂之上立时就炸开了锅,赵楷等力保张叔夜的全面陷入被动,不但反驳乏力,更重要的是此事太过敏感,替张叔夜说话还没两句就会招来同党掩护,其心不轨的大帽子。赵楷一党节节败退,吴敏等中间派此时也被迫放弃了联合赵楷打压赵构一党的原定计划。这个时候,明哲保身,隔岸观火显然是愚蠢的,立即改旗易帜,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才是上策啊。吴敏等人的风向一动,赵楷一党立即无力招架,只能眼看着滑落入不可挽回的局面。

统历五月18日,宋廷紧急朝会做出决议,帝行诏狱,自张叔夜以下三十七人牵连琼林苑刺驾事件,着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监察院三堂会审,宗正卿赵偲代帝听审。同知枢密院事汪伯彦权枢密院事,暂时主持枢府事务,殿帅府太尉王宗濋罢,皇八子益王赵棫(明达皇后大刘氏所生,生年统元1328年)权殿帅府太尉职,领宫禁护卫之责。京畿路兵事副都总管宋江暂代苗傅统领京畿路军备事宜。

细细梳理一下本次诏狱主审的三部长官,权大理寺卿孙觌,早就附依赵构,刑部尚书杜充,不用多说,赵构的铁杆马仔,监察院监察御史罗汝楫算是个中间派的人物,只不过观中间派领军人物吴敏等人的态度,恐怕他真有可能在本次审理中谨守中间派的身份,只看不说了。

这样的审判团,张叔夜和牵连入诏狱的一干人等将要面临什么就可想而知了。审问第一天,在杜充挑头,孙觌襄助,罗汝楫装聋作哑,赵偲无权干涉的情况下,刑讯逼供的手段就用了出来。可怜张叔夜七十有五的高龄,也被折磨的死去活来,好在他是受审最高官员,杜充等人不敢直接弄死他,没上板子,而是对着四肢下手。大小夹棍之下,十指尽烂,双腿欲断。可惜张叔夜是老而弥坚,紧咬牙关,誓死不认,直到昏死过去被送回府中救治。

认不认的没关系,折磨他的目的除了屈打成招逼出口供之外,如果能逼其自尽也是能同样达到啊。赵佶恩赏张叔夜不必下天牢,只在家中限制自由待审,实际上却给了某些人逼张叔夜精神崩溃,选择自杀留出了机会。

相比弄死张叔夜,弄死苗傅等人,杜充几个就没有那么多的羁绊了,而且把案子搞成死无对证,再对死人进行栽赃陷害,那是邢狱界历来的传统娱乐项目。

所以,苗傅倒了大霉了,拉回天牢时,鲜血在地板上拖出了一道触目惊心的血路。

三木之下,意志不坚定者大有人在,劈里啪啦板子声声,会审三司听到了各种版本的谋逆供述。这并没有难倒各位邢狱老手,这都是邢狱界见惯了的情况,开了口就好办多了,诱供引供嘛。在杜充和孙觌的循循诱导之下,案情逐渐明晰,供词也渐渐规整成一条还算完整的链条。随着供词链条的不断补全,一道道拘押通缉发了出去,牵连出的官员陆续往天牢里扎堆,接着又是一个刑讯逼供,招供,拿人的循环。杜充和孙觌配合默契,可是逮住了机会,誓要把此案办成大宋有史以来最大最辉煌最耀眼的明星秀,当然了,牵连进来的官员毋庸置疑大多都是赵楷一党的。

杜充等人如此丧心病狂,如此追求效率,实则是因为担心宋联。宋联的威压实在太强大了,必须得赶在宋联在赵佶遇刺一事上做出明确反应之前,尽可能的借助这个机会打击赵楷一党。

没有侥幸的可能,宋联绝对会利用此事大做文章,而且反应肯定会非常激烈,因为行刺赵佶一事已经深深的触及了宋联的底线,所有可能危及或是有损害赵桓顺利继承大统的行为都是宋联绝对不能容忍的。宋联有所反应是肯定的,关键是赵构等人无法判断宋联会作何反应,特别是会不会被迫接受先行清除赵楷一党的合作邀请。万一宋联坚持先行打击赵构,就必然会保赵楷一党,所以,这就促使杜充等人必须抓紧时间,赶在宋联的反应出来之前,尽可能的削弱打击赵楷一党,即便宋联最后选择保赵楷,对于赵构来说,能多削弱赵楷的实力一分也是有赚的。

赵楷此时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宫中还有一个极有分量的奥援可以用啊。虽然圣人已经不再掺和赵楷的事,而且还对赵楷多加劝阻,但毕竟是这么多年比作亲生母子的感情,又兼张叔夜的官声人品一向为人称颂,让圣人帮着说说话,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深宫之中,只有赵佶夫妻二人相对。人言年少夫妻老来伴,诚不欺,上了年纪,赵佶荒唐的能力渐渐衰退后,激情也渐趋平淡,对黄花小丫头的兴趣淡了,对老妻温情贴心的感觉却浓了,近些年来,赵佶自己都或许没有感觉到,他和郑皇后一起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总是有事没事的时候愿意坐下来和圣人说说话,讲些儿孙私事。

“陛下,不能再任由杜充、孙觌他们胡来了,仅仅一日就打死了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