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朝大老板-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日李渊要在太原起事,李秀宁护着家人离开东都时,马三宝和他的一众兄弟对李秀宁多有帮助;直到李渊在长安称帝之后,马三宝因此来投李世民,而后被李秀宁招为亲卫。。。。。。
  如马三宝所料,柴绍在罗士信面前,的确遇到了极大的凶险,但他现在急着前来救驾,还是有些迟了。
  就在马三宝向柴绍身边冲去的时候,罗士信拼着被长矛刺中的危险很快就解决了柴绍的两个护卫。
  时间,仅仅只用了两个回合。
  此时的柴绍正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只两个回合,他就像在敌阵中冲杀了数十次一般疲累不堪。
  身体的劳累尚在其次,罗士信给他在精神上的威压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两个回合下来,柴绍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但守卫在他身边的两个持矛护卫却道死身消,他们一人眉心被刺,一人咽喉被割。
  如果说柴绍刚才还对罗士信的勇力心怀恐惧的话,那他现在的轻灵呢?
  柴绍甚至有些后悔自己的逞强了,如果刚才自己不执意亲自率领士卒与之近战的话,凭着一百多人用弓箭也能解决他们吧?就算他们死命逃走又能走得掉几个?
  值此生死存亡之际,柴绍竟然产生了负面情绪,而后他想到了撤退。
  识时务者为俊杰,面对无法超越的危险时,撤退显然是最正确的思路,可柴绍在各种胡思乱想之下却莫名其妙地转过了身子。
  柴绍转身,意味着把自己的后背暴露给罗士信,后者只是一愣,随即扑了上去。
  “嗡!”
  柴绍和罗士信只拉开了三步的距离,李秀宁意识到柴绍的凶险之后,已拉开了好一会的弓弦当即放下,一支羽箭顿时往罗士信的面门急速射来。
  罗士信没想到李秀宁竟然敢取这样的角度射出手中的箭,他心中来不及佩服她的果断,只是本能地一抖手腕,本来取向柴绍后背的长剑往飞来的箭矢拍去。
  罗士信所用的动作的确是“拍”,这也是担心自己用箭削断箭矢之后箭头仍然攻击自己的面门。
  柴绍显然也听到了迎面而来的箭矢破风之声,当即就地打滚,一下冲出五六步之外。
  直到此时,柴绍在理论上算是安全了。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李秀宁射出了三箭。
  连射三箭,是一个战将的基本功,这也是当年武举的考试科目之一。
  这对女子而言,不是太容易的事,可李秀宁现在却做到了;或许她本该有此勇力,或许是为了救丈夫的命而激发了他!
  罗士信连抖手腕,有惊无险地磕飞了李秀宁射来的箭。
  眼看着柴绍连滚带爬离开了自己的攻击范围时,罗士信原本还有些郁闷柴绍逃过一劫的,哪想到他最后拨开的一箭却建立了奇功!
  “啊!”
  随着柴绍一声大叫,罗士信随即发现自己刚刚拨开的箭已无巧不巧地射入了柴绍的后背。
  此时罗士信想要上前补刀,但马三宝和另外两个护卫却举着大盾拦住了他,而柴绍则踉跄着想要站起来,却又终于颓然地扑倒在地。
  罗士信不敢用强,只得举剑缓缓后退,马三宝等人却也没有向前。
  小山坡下激战正酣,跟随罗士信而来的二十余士卒只剩下了一半,而李秀宁的亲兵也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跟随柴绍冲上来的七八十护卫,剩下的也不过三分之二。
  “撤退!”
  似乎心有灵犀一半,罗士信和李秀宁前后下达了这个命令,而后两方的士卒缓缓分开,拖着还有生气的重伤士卒迅速逃离了战场。
  第二日一早,罗士信便从再次派出的斥候口中得到了柴绍被射中心脏而亡的消息,而李秀宁也因此病倒在床。
  射中柴绍心脏的那支箭上,刻着三个字,——“李秀宁”。


535世民回归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自从罗士信带领五千士卒悍然攻下井陉关之后,云中国和李唐已是不宣而战,两国正式进入敌对状态。
  战场上,敌对的双方可以使用各种阴谋诡计致敌人于死地,可因为柴绍的逝世和李秀宁的重病,罗士信一时也无法强攻苇泽关。
  最开始的时候,罗士信也觉得斥候们探听到的消息有诈,事实很可能是李秀宁为了拖延时间等待晋阳的增援。
  罗士信正要命人再去探听消息时,刘武周攻下晋阳城的消息也传了过来;这不仅意味着苇泽关已被孤立,更意味着罗士信的战术意图已基本完成。
  面对着唾手可得的苇泽关,罗士信也就不急于一时了。
  罗士信当即命人送信给刘武周,一来是通报自己的战术意图以及井陉关和苇泽关目前的局势;二来是代表苏游对他表达善意,表示自己不会干涉刘武周的内政,只在刘武周有必要的时候才会进入山西。
  对于罗士信的增援,刘武周和手下的几员文武稍稍一商量就大概猜测出了他想要“渔翁得利”的真正意图,但得知罗士信只率领五千士卒前来后也就放下了心。
  刘武周现在可没有太多的心思与苏游勾心斗角,现在最重要的理所当然是要打败李玄霸,重夺马邑雁门等地,目前占据的太原郡各地亦是不容有失。
  有鉴于此,刘武周进城之后便开始征伐劳役,加固晋阳城,幻想着用三五万兵力固守晋阳,其余大军则北上与李玄霸死磕。
  至于李渊有可能派来的援军,刘武周当然也没有忽略。
  李唐目前的兵力几近二十万,几乎全部掌握在李渊的儿女以及李氏宗族手中,其中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兄弟手中的兵力最盛。
  李建成手中的兵力有四五万人,目前正在河东,一方面为了防止东都军和瓦岗军入关,一方面则对河北和东都保持着进攻的态势,这部分兵力增援晋阳的可能性不大。
  李世民手中的兵力最盛,目前他已建立了天策府,拥有了自己的文武班底,目前拥有的兵力在七八万人,如果算上最近投降的西秦军的话,那就可能超过了十万人。
  李世民收拾陇西残余已过去了一个半月,他也基本完成了平定陇西的任务。
  也就是说,李世民是最有可能增援太原的唐军将领,也不排除李渊另指一员大将从长安出发一路杀奔而来。
  不管怎么说,等李唐的大军从长安到达晋阳时,最少也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刘武周当然不可能用一个月的时间以逸待劳!
  至于李玄霸所领的将士,目前从雁门进入马邑的不过三万人而已,就算他再次从河曲地区抽调一部分士卒,又能抽出多少人?
  有了这样的思想,刘武周攻打李玄霸也就成了势在必行了,但他也知道拿下李玄霸有时间上的急迫,要不然从长安赶来的李唐援军就会对他带来很大的压力。
  为了瓦解唐军即将到来的大军,刘武周或是大败李玄霸固守晋阳城,或是请求苏游再次增援。。。。。。
  显然,刘武周现在也不是太放心苏游,他更愿意把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
  刘武周正要出兵马邑时,太原失守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到了长安。
  李渊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太原兵精粮足,根基牢固,怎么会失守?=按照他的算计,李玄霸目前应该进入雁门了,只要晋阳再坚持几天,铲除刘武周一点都不再话下。
  直到李元吉哭丧着一张脸到了李渊眼前的时候,他差点就晕了过去。
  李元吉带着几百亲卫灰溜溜地冲进了长安城,在拜见李渊之前还特意脱掉了上衣,绑了三五根荆棘在背上。
  李元吉显然是想到了“负荆请罪”的典故,但他的皮肤实在太白,而肚子又实在太大,视觉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李元吉背着荆棘在内侍们的带领下风风火火地进宫时,一路上众人纷纷为之侧目,却也不敢真的笑出来,毕竟李元吉的纨绔之名也是众所周知的。
  李元吉一见到李渊,当即“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嚎啕大哭道,“父皇,儿臣无能,死罪啊死罪。。。。。。”
  李渊听说李元吉入宫时,心中便开始忐忑,直到见到儿子真的跪倒在眼前时,竟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你怎么跑回来了,难道晋阳失守的消息是真的?”
  “爹,儿臣已经尽力,可是刘武周攻的太猛,他们还有那种发出火光地动山摇的秘密武器,我们实在抵挡不住啊。。。。。。”李元吉当即哭诉起来,他说的这些倒也是实话,却技巧性地把自己失败的主因忽略了过去。
  如果不是李元吉贪功,如果晋阳城像一开始那样用大石堵住各门坚守的话,刘武周想要进城几乎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是现在这个结果,难道不是因为李元吉自掘坟墓、自毁长城吗?
  李渊当即脸色发黑,心中顿时开始咀嚼李元吉如今带来的情报了。
  晋阳城被破至今,不过七八天的时间而已,实际上此前李渊收到的消息并没有太过详细的,这其中也有李元吉努力的结果。
  从来不会主动吃苦的李元吉,这次从晋阳回来也算是拼了老命了,一来是害怕刘武周的追兵从后面追上来杀了自己,二来则是要在第一时间把晋阳的情报带回来,——想要这情报对自己有利,显然从自己口中说出来更无懈可击。
  知子莫若父,李元吉的性子,李渊心中岂能没有数?
  但李渊心中的重点不是李元吉话中有几分真假,而是他刚才透露出来的那种会发出火光地动山摇的秘密武器。。。。。。
  可李渊还没有深入去思考这个问题时,李元吉又大哭起来,“爹,孩儿不孝。当初知道世民浅水原大败的时候,就是心痛如绞,暗想孩儿若是那般惨败,定然会自裁以谢罪。可没想到转瞬就轮到了孩儿,只请爹爹赐我一死,让我去见已死的娘亲吧。”
  李元吉这话颇令人玩味,话中之意像是求死,本意却是求生。
  李渊不相信李元吉能够聪明到这种程度,竟然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于是看了一眼跪在后者身边的窦诞。
  在李元吉的话中,李世民遭遇浅水原大败后李渊给了他机会,而自己丢了晋阳,难道就不应该拥有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吗?
  其次,说到李元吉的母亲时,李渊心中也并不好受。
  当年李元吉的母亲窦氏生下李元吉之后,看着李元吉面目丑陋,当即便命人去溺死他,这还多亏了李渊开明,死死拦住了妻子。
  辗转得知了此事后,李元吉对自己的生身母亲就没有了任何感情,他现在说要去见这死去的母亲,不过是一种反语罢了。
  可这话听在李渊耳中,又是一番情境,因为妻子曾经对他的亏欠,李渊对李元吉惯养起来,如今就不能再给他一次机会吗?
  李渊一时不知如何接口,哼了一声会后便对跪倒在地不敢抬头的窦诞道,“窦诞!因为元吉年幼无知,朕才让你全力辅佐;如今丢了太原,你还有何话可说?”
  李渊的意思,与上回李世民在浅水原大败时一样,显然是要找替罪羊了。
  当初刘文静和殷开山等人主动把罪责揽在了自己身上,李渊为了维护李世民的威信而不分青红皂白地直接把刘文静的职务一撸到底,最后想要他为国效力时再次让他官复原职。
  这就是帝王的任性,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窦诞不算太傻,自然听得出李渊的话中之意,但他却不想因此而认命,毕竟从职务上来说,他不算是太原郡的二把手。
  “陛下,丢掉太原的最大罪臣,非宇文歆莫属啊!不但是因为他的军中出了奸细,还因为他出兵不利,屡战屡败,这才使得晋阳陷入刘武周的包围圈。刘武周的攻击力实在是太猛了,若不是因为守军十不剩一,殿下也不会选择逃回来给陛下报信的。。。。。。”
  窦诞的话中,完全把自己摘了出去,他通篇只为李元吉辩解,并把宇文歆的责任放到了最大。。。。。。
  李元吉当即接口道,“爹,儿臣也知不能死守晋阳是死罪,只是想在死之前见父皇一面罢了!”
  看着李元吉和窦诞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李渊也有些心乱如麻,当即喝道,“你们先退下!”
  李元吉和窦诞听着李渊疾言厉色,却知自己的性命暂时保住了,心中暗喜的同时,两人忙乱着站了起来,躬身后退。
  李渊恨铁不成钢地看着李元吉退去的身影,无奈地叹了口气,他正要命人去召集文武商议怎么夺回太原时,却见一个宫人匆匆而至。
  “陛下,秦王殿下在宫外求见!”
  听着宫人那公鸭嗓子的声音,李渊的心顿时安心了不少,——李世民终于回来了!
  事实上李世民回归的消息对李渊来说并不是什么意外,早在三天之前李世民便完成了他收拢陇右残余的任务,他也知道李世民今天应该能够回到长安了。
  李渊甚至诏令了一众文武去城门迎接李世民,目的是给李世民这个平了西秦的功臣一点面子。
  由于李元吉逃闹出负荆请罪的丑剧,李渊忘了李世民回归的事。
  李世民的回归,意味着他会带回来十余万将士,这些人可以随时投入新的战场,甚至是夺回太原郡都不是什么难事!
  李渊点点头,沉声道,“宣!”


536父子密谈

  李世民上次离开长安时,至今不过两月光景而已,可当他走入大殿时,李渊却有恍若隔世之感。
  此时的李世民,满脸都是风尘之色,原本生来就极为俊俏的一张脸上满是胡子拉碴,脸颊也变得黝黑,尽显刚毅之色。
  两个月的时间,李世民已彻底成长了起来。
  如果说浅水原之战以前李世民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游侠儿的话,那一次的失败后他便是一个颓丧之人,但仅仅只是两个月的战场沙尘,已使得它完全成熟起来。
  与以往那个心高气傲的李世民不同,如今的李世民已养成了四平八稳、不怒而威的气度。
  李世民在这一年,刚满二十岁;苏游在他现在这个岁数,也才刚刚跨入大学校门,那时候他甚至都不知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李渊眼看着已成长起来的儿子,脸上尽显欣慰之色,他甚至一反此前老是觉得李世民不如李建成的常态,兴高采烈地站了起来,“世民,都还好罢?坐!”
  李世民一身戎装,刚刚风尘仆仆地闯入皇宫,实在没有坐下来的心思。
  尽管如此,李世民还是有礼有节地走完了一整套礼仪,随后在李渊的下手坐下,这才回答他刚才问起的话来,“父皇,陇右平定极为顺利,我军所到之处,秦军望风披靡。薛仁杲死后,那些秦朝余孽便拥薛举幼子薛仁越为帝,但他年纪尚幼,性格又极为懦弱,我们还没开始进攻他比那开城投降了;我自作主张饶了他的性命,令他劝降其余秦朝余孽,收降的速度真是事半功倍!此次受降俘虏近十万之众,战马万余匹,如今正在整编、训练。。。。。。”
  说到自己的所做所为,李世民便有意无意地卖弄起来,他的内心显然没有如同他的形容一般成长起来。
  “世民,你做得很不错,为父颇感欣慰。”
  “这也是父皇给儿臣机会,要不然此时儿臣还在战败中沉沦呢。”
  “你是我的儿子,这机会不给你,又给哪个呢?”
  父子两个久别重逢,真可谓是其乐融融,但李世民甚至连脸都没洗就闯进宫中来,显然不是想要与父亲闲话家常的。
  “父皇,儿臣刚进城的时候便听说了太原之事,刚才进宫的时候正好看到他负荆请罪而归,莫非儿臣听到的消息全都是真的吗?”李世民很快说到了李元吉的惨败,但他与李元吉素来不合,甚至都不屑提起他的名字。
  “你听到了什么?”李渊这话显然是明知故问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裤子呢?李世民得知太原失守的消息一点都不会让人奇怪。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还是有些扭捏地说道,“父皇,儿臣听说元吉在太原骄奢淫/逸。。。。。。”
  李元吉到底什么品行,李渊哪有不知的?可“自己家的孩子别人的老婆”,李渊虽为帝王,照样有护犊子的觉悟。
  即便是李世民说李元吉的不好,李渊也有些不舒服,当即断喝道,“世民,他可是你的亲兄弟!”
  李世民仿佛也觉得自己说得有些过了,好一会才讷讷地接口道,“龙生九种。。。。。。”
  对李世民的倔,李渊自然是要苦口婆心的,但他一时也不知用什么措辞来劝告他们兄弟同心才好,毕竟所有的关于他们兄弟的劝告都是老生常谈了。
  李世民觉得自己也不能把话说一半,看着父亲无语后便苦笑起来,“爹,我又何尝不把他当我的亲兄弟?若不是因为希望他好,我才懒得说他呢!这小半年来,元吉在太原搞得也实在太天怒人怨了。车骑将军张达不过是因为手下一名兵士误伤了元吉,元吉便公报私仇派他带几百人去送死,这才破事他反叛刘武周,榆次因此沦陷。。。。。。宇文歆忠心耿耿,领军也颇有经验,却被元吉和窦诞挤兑得出城迎敌,败回来后便被监禁起来,整个刘武周攻陷晋阳城期间,他一直就在狱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