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朝大老板-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濮部首领虽然话中有些牢骚,但段如珪对他这种奋起反抗的态度还是异常欣赏的,当即对他摆了摆手道,“还请稍安勿躁,兵法上讲究‘十则围之’,他们与咱们兵力相当,我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围城的自信!”
  段如玉也附和着兄长说道,“兄长说的是,咱们士卒的数量与之相当,又多了一道城墙,怎么都不怕与他们拼,到了他们把粮草耗尽之日,便是咱们反击之时。”
  濮部首领听段如珪兄弟信誓旦旦,心中也多了些信心,但想着要为他们的王位而让自己的族人与联军短兵相接时,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
  濮部首领之所以答应段如玉来此助威,无非是想出工不出力,只跟着打些顺风仗,到时候完完整整地顺点战利品以及拿着段如珪给了雇佣费回去罢了。
  一想着这战争有可能让族人抛头颅洒热血,濮部首领心中就老大不情愿;尽管如此,他还是站了起来,表面上有着雇佣兵无与伦比的职业素养。
  哪知濮部首领还未离开段如珪的大帐时,外面又有几个士卒一路跑来一路口中呼喊道,“大相国,大事不好了!”
  段如珪再次皱了皱眉头,心中想到,“毛病!这都哪个混蛋训练出来的斥候啊,还能不能有点保密意识了?”
  段如珪此时正要送濮部首领出来,听了外面一个个催命鬼似的呼喊时,心中烦闷,竟一下把大帐的门帘扯了下来,随即怒目对那三四个满口“大事不好”的斥候喝道,“怎么就大事不好了?说!”
  “北门发现大约一万敌军,他们已经在城门口布置了铁蒺藜、鹿角、绊马索以及大量弓。弩手!”
  “东门发现大约一万敌军,他们已经在城门口布置了铁蒺藜、鹿角、绊马索以及大量弓。弩手!”
  “西门发现大约一万敌军,他们已经在城门口布置了铁蒺藜、鹿角、绊马索以及大量弓。弩手!”
  听着三个斥候像是复读机一样把情报源源不断地传递上来,段如珪兄弟以及濮部首领都意识到了东爨和西爨的联军这是要关门打狗的节奏啊。
  不对,什么关门打狗啊,分明就是围点打援!也不对,自己一方哪有什么援军?这分明是围三阙一嘛!
  围三阙一,就是包围城池的三面,只留一面。一方面是给敌人留条后路,防止敌军狗急跳墙,减少己方伤亡;另一方面,可以在围歼之后进行追击作战,扩大战果。
  明天了敌人的来意,段如珪兄弟和濮部的首领顿时各有了自己的小算盘。
  片刻安静之后,段如珪又冷脸向着另外两个斥候问道,“你们两个又是怎么不好呢?快报上来!”
  其中之一当即答道,“还有一队大约五千左右的骑兵在三个城门之间来回巡逻。”
  段如珪点了点头,这显然是敌人的驰援部队,福宁城的城门太小,一下子出不去太多的人,有这支五千左右的骑兵巡逻,己方的部队显然没办法从被围的三个城门冲杀出去了。
  另一个斥候看着段如珪面向自己,当即也说道,“还有一股敌人在西山上砍伐树木,似乎是在制作攻城器械。”
  斥候的口中并没有具体到是何种攻城器械,但无论是屋中的段如珪兄弟和濮部首领,还是屋外的护卫和斥候,他们的心中都同时想起了三个字——投石车。
  投石车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初运用在守城之中,但段如珪就另辟蹊径地把他运用到了攻城之中,然后他们就被反杀了。。。。。。。
  可如果联军使用投石车攻打福宁城的话,情况显然和段如珪昨天攻打临沧陈不一样。
  因为福宁城的城墙不如临沧城高大,福宁城的几处城门也并不像缅宁关一样夹在两山之间;更重要的是,福宁城中没有一辆投石车与敌人的投石车抗衡!
  “你们先下去吧!”段如珪挥了挥手,让那些斥候都退了下去,他则返身回了帐中。
  按照正常的思维模式,现在的情况已经与刚才做出战术安排时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此时屋中的三人应该重新做下来制定应对之计才对的。
  段如玉显然知道这一点,随即也跟着段如珪走入了屋中,兄弟两个坐下之后却并不见濮部首领转过身来。
  段如珪和段如玉有些不解地看着没有动静的濮部首领时,后者却豁然转身,慷慨激昂地说道,“此种情况下,咱们显然不能被动挨打了。所以我决定,今晚天黑之后便带领濮部二万士卒从南门出城,绕到敌人后方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濮部首领此时与段如珪说话的语气慷慨激昂,而且用的是“决定”等毋庸置疑的语气词,段如珪此时除了点头之外,还能干嘛?
  濮部首领倒没想到段如珪这么痛快,当即告辞而出。
  段如玉看他走远,遂痛心疾首地责问段如珪道,“兄长!难道你看不出来他这是要走为上吗?”
  段如珪点了点头,无所谓地笑道,“福宁城是守不住了,咱们也是要撤离的。。。。。。”
  段如珪看着兄长不急不慢的样子,有些不认识他一般问道,“兄长放了他们走,咱们怎么办!有他们在的话,还能与爨国明爨国昭他们死命一搏,可你。。。。。。。”
  “我的好兄弟哎,你可知道围三阙一的精髓?”段如珪看着满脸激动的兄弟,当即打断了他的话,循循善诱地问道。
  “濮部军心动摇,不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吗?显然,他们成功了。”段如玉叹了口气,自己都看得明白的问题他就不相信段如珪看不清楚。
  段如珪摇了摇头,笃定地说道,“围三阙一真正的杀招其实在缺的地方,如果城中的人从那个地方逃窜,甚至丢掉了辎重,这时候反而更虚弱,因而更容易被伏击、消灭。。。。。。。”
  一语惊醒梦中人,段如玉恍然大悟道,“兄长这是要让濮部的人做替死鬼?”
  “然也!”段如珪当即满脸陶醉地点了点头。
  他那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样子,顿时又引起了段如玉一阵盲目的崇拜。


399十月围城(第一更)

  正如段如珪所料,福宁城南门外的道路两旁的山林之中,苏游早就埋下了伏兵守株待兔,目的正是要拦截逃出来福宁城的叛军。
  这一支伏兵同样是由东爨和西爨的联军组成,——东爨的五千士卒由碧云公主的全权代表王伯当领队,埋伏在道路的东面;西爨的五千士卒则由镇西将军爨国昭之子爨子恒亲自带队埋伏在道路的西面。
  濮部首领摸黑打开了福宁城的南门时,苏游正好带领自己的六百护卫以及临时赶制出来的二百辆投石车从西面山岭上绕了过来。
  爨子恒原本就在等待着是否攻击的命令,蓦然见到苏游出现在自己身后时,赶忙上前问计道,“上使,他们果然出来了!”
  苏游点了点头,漫不经心地问道,“已经摸清了敌人的底细了吗?是段如珪的主力还是濮部援军?”
  爨子恒当即茫然起来,不解地问道,“这个。。。。。。。有何区别吗?”
  “当然。爨子恒聪明若斯,怎会看不清咱们这围三阙一的战术?他一旦识破了咱们的计策,你觉得他会怎么办?”苏游点了点头,循循善诱道。
  “您是不是想说,段如珪虽然知道咱们用的是计,但也只有弃城一途?然后他就拉上了濮部这些人做垫脚石,如果咱们一旦与濮部的人胶着时,很可能会遭到他们的反戈一击?”爨子恒显然不是笨蛋,略略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爨子恒想着这段如珪如此老谋深算时,竟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来,随即又急声吩咐身边的亲卫,让前方的斥候尽快探明眼前的敌人到底是什么人。
  苏游看着那些亲卫离开,当即点了点头,又说道,“段如珪以濮部做绊脚石,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深层的原因却是段如珪经过上次逃走之后,如今的实力已经和濮部不相上下了。之前还可说是段如珪雇佣濮部的人帮衬造反,但现在濮部的人却是尾大不掉,很可能反噬段氏。。。。。。”
  听着苏游分析目前段氏和濮部的实力,爨子恒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也就是说,濮部的人也要造段氏的反?”
  苏游不以为然道,“就目前的局势看来,濮部想要灭掉段氏显然不太现实,但他们这一离去后,短期之内怕是再不愿与段氏有什么瓜葛了,至于造反什么的,总还要看咱们围城之战的结果。当然,段如珪这人心思缜密,显然不可能放心濮部退往他的大后方。。。。。。。”
  “明白了,如果濮部的两万兵马安全离去之后,段如珪显然按耐不住,今晚就会有所行动。”爨子恒听了苏游的一番分析后,当即豁然开朗起来。
  联军今晚在此设伏,显然不是为了伏击段如珪的榭寄生濮部的,当然也不是为了默默地欢送他们的离去。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考验段如珪的耐心。
  段如珪今晚要是按耐不住跟着濮部的人出城而去,联军就会从他们的身后掩杀而至;如果段如珪闭城不出,那结果就是联军的关门打狗。。。。。。
  段如珪这支叛军的命运,早在苏游追到此处而联军的援军也及时到来之后便已注定了;或许现在段如珪还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支起白旗向联军投降,可真正的交锋尚未开始,他又如何甘心就此铩羽?
  苏游正要说话时,爨子恒的斥候正好上气不接下气地返了回来。
  爨子恒虽然已猜知结果,却还是赶忙问道,“什么情况?”
  “这些人马都是濮部人的装扮,据初步估计,已有一万人出了城,后面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外走!”斥候当即简单扼要地回答道。
  爨子恒对这斥候挥了挥手,吩咐道,“再探!”
  斥候躬身而去。
  同一时刻,叛军的一个斥候也快速奔向了福宁城中段如珪的大帐内。
  段如珪看着斥候队长急速奔来,抬起头来连忙问道,“南门外什么情况?”
  “濮部的人已经大半出城,直接往南而去了。。。。。。”虽然感觉这个情报很蹊跷,斥候队长还是如实说了出来。
  “他们没有遇到伏击?”段如珪对这个问题显然也早就有了答案,因为福宁城并不算大,如果濮部的人与联军发生冲突的话,他又岂能听不到?
  “没有。”斥候队长摇了摇头,很肯定地说道。
  “知道了。你再多派些人,到南门外的道路两旁的山林中搜查,看看有些什么古怪。。。。。。”联军的伏兵早就在段如珪的意料之中了,但他怎么都想不到他们竟然没有对逃离福宁城的濮部视而不见。
  他们这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吗?段如珪闪过这个心思之后,当即对那斥候队长挥了挥手。
  斥候队长躬身而退,一边的段如玉却满脸狐疑起来,不解地问道,“他们只知围城,而不知杀缺吗?”
  段如珪却无奈地摇了摇头,“到底有没有伏兵,一会斥候们回来就一清二楚了,但我相信他们之中一定有能人,要不然咱们就不可能攻不下缅宁关了。他们之所以没有冲击濮部,大概也是看到了咱们现在的窘境。”
  看着兄长满脸沉痛的样子,段如珪也不由得一阵心痛,幽怨地说道,“想不到濮部这些人如此狡猾,光出工不出力,现在咱们还得防备着他们千万不要趁机拿下咱们的铁家堡,想想还真应了那句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今日如何!当初如何!”听弟弟说得悲观,段如珪当即呵斥了起来,“咱们现在该担心的是如何赶回铁家堡,而不是在此伤春悲秋。”
  “兄长说的是,要不咱们也虚张声势一番,而后偷偷撤离?”段如玉马上认起错来,又小心地问道。
  “用不用虚张声势,等到斥候传回情报再说!”段如珪点了点头,又满怀希望地说道。
  段如珪的满怀希望,注定会以失望而收场,因为那些出去探查的斥候一个也没有回来;段如珪兄弟等了一刻之后便觉得有些不对劲,又等了一个时辰之后便大抵猜到了结果。
  斥候们之所以没有回来,可能是做了逃兵借机遁走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被敌人的斥候反杀了;第一种原因说明己方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再不能战的程度,第二种结果则表明南门外此刻伏下的联军势必要把自己围杀在此了。
  无论哪一种原因,都刺激着段如珪兄弟长痛不如短痛。
  想要离开福宁城,只在今夜!
  沙漏不断,时辰已是临近三更,无论是城内还是城外都已霜寒露重。
  段如珪和段如玉终于下了一道命令,“大开福宁城北门,命令三千先锋军向外突围!”
  这个命令有些奇怪,但明眼人一看就是虚张声势,三千先锋挤着城门出去冲杀到处布满铁蒺藜、鹿角、绊马绳等守城器械的城门口,城门口外还有一万虎视眈眈的联军。
  这样子出去真的不是送搞求操吗?
  用一万人出去虚张声势,同时意味着段如珪今晚脱困逃回铁甲堡的决心。
  逃跑显然不是张脸面的事情,所以段如珪让那三千先锋冲出北门之后,便迅速集结起了城内其他的守军。
  除了留下必要的人员看守福宁城那三个已经无关紧要的城门外,段如珪当即指挥起两万五千多部队悄悄从已经大开的南门蜂拥而出。。。。。。
  苏游此时正站在离南城门三五十丈外的西面山坡上,他看着段如珪的部队已经出来了三五千人,当即下令道,“投石车开始攻击,都给我往城门砸!弓箭手也准备攻击!”
  苏游的话音才落,战鼓声便响了起来。
  二百多辆投石车一起发动,十来斤重的石块相继往福宁城南门砸去,弓箭手们也都纷纷向着天空把箭射了出去。
  由于地势的关系,此时联军一方的投石车和弓箭对叛军的杀伤力,显然不如前些天防守缅宁关那么大,而段如珪似乎对联军阻挡自己出城也早有所料。
  “把盾举在头顶,冲出城来的士卒迅速列阵!敌人只有两三千人而已,没什么可怕的!”
  段如珪的命令源源不断地传了下去,苏游也终于意识到了毕竟还是军队数量上有些差别,但凡敌人怀着鱼死网破之心,自己这一方想要吞掉他们还真不是容易的事。
  虽然看不见段如珪的军队列出了什么阵仗,但苏游对于越来越多的敌人冒死冲出城来还是能够深切感受到的。
  投石车没有发挥真正的效力,弓箭也只是聊胜于无的存在,剩下的也就只有硬碰硬了。
  苏游看了看城门口黑压压的敌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后,还是斩钉截铁地命令道,“传令给王伯当与爨子恒,让他们所帅的骑兵即刻上马,准备冲锋!还有,尽早传令碧云公主和镇西将军,告诉他们现在可以强攻城门了!”
  传令兵当即施放了发起总攻的令箭,东门和西门外的爨国昭和碧云同时向城门发起了进攻,而王伯当和爨子恒也带领着身后的五千士卒骑马冲下了山坡。
  苏游并不怎么看好王伯当和爨子恒,可这也是不得不下的一步棋。
  最重要的棋子,恰恰是碧云和爨国昭,只要他们任何一支队伍攻破了城门,并借此冲杀到南门这些还滞留在门内的段如珪士卒的话。
  那时候的段如珪,怕就只有狗急跳墙一途了。


400临阵脱逃

  十月初的天气,天上的月牙儿早就不知躲去了何处,两个时辰以前濮部大军撤出福宁城时便是摸黑前行的。
  段如珪的大军在没有遭遇联军的投石车和弓箭停止攻击之前,也是如此。
  但现在,段如珪仗着阵形已成,又意识到联军马上发起了冲锋,遂就此下令,“点亮火把,严阵以待!”
  在夜战之中,点亮火把意味着暴露自己,天生就有着敌暗我明的劣势;所以作战双方往往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恶劣环境中冒着踩到臭狗屎的危险,也不会主动选择暴露自己的。
  现在段如珪首先选择亮出火把,倒并非他没打过夜战而不知夜战的注意事项。
  段如珪之所以这么做,实在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志气——我就是要暴露自己,你有本事就攻进来吧!
  还有一点,也是段如珪考虑到的,那就是要用光明来给自己的士卒带来希望。
  怀揣着对生的向往,段如珪的二万五千多士卒已有一半冲出了福宁城的南门,这一万多士卒在降临的指挥下已经结成了一个鱼鳞大阵,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坚定地往南而行。
  狐死首丘,他们的家却在铁甲堡!
  王伯当原本善射,但现在却只能举着弯刀身先士卒地冲杀在队伍的最前方。
  爨子恒亦是如此,这一战或许是他的第一战,他曾无数次幻想过如同眼前一样的画面,并一战功成。
  两支五千人队,夹着风卷残云的气势杀向了叛军的两侧,随后便是短兵相接,双方为争一个进退而血溅三尺;同时,喊杀声、战马嘶吼声、兵器交接之声、被重伤的士卒的惨叫声。。。。。。。各种声音交织起来,响彻云霄。
  联军一方此时占尽地势和气势,叛军一方则在人数和阵型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双方碰撞之后,可谓势均力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