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向胜利前进-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刻,张青山却好像明白了:无私奉献、互相帮助的团结精神,不就是红军战士之间的战友情吗?红军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装备如此落后的情况下,却依然能打这么多大胜仗,这种团结的精神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璀璨星空下,中甸大雪山的脚下,无数堆篝火,如同漫天星光连成一片,大有燎原之势。

    正因为有篝火的存在,这一夜,大家可以不用站着背靠背的睡觉,但也不能躺下,而是背靠背的坐着睡觉。

    战士们睡下了,可张青山等突击连的领导们却还在忙碌的商量着明天的路到底怎么走……张青山还特意去看望了一下老王,劝说他跟大部队一起走,但让他惊讶的是,老王的精神头居然不错,最少,笑声大了很多,见如此,张青山也不好在老王坚决反对的情况下再劝,只能吩咐那两个同志好生照看老王。

    早上六点,部队‘起床’只睡了三个多小时的张青山,和大家一样,用雪当水擦了把脸的时候,还打趣着雪地里洗脸的方便。

    六点半,吃过早饭后,突击连第一个出了。而这个时候,有些部队还在山顶,甚至,在山的另一端,有的部队才刚刚开始爬山——我仔细询问过一些老红军,他们说,红二、六军团和中央红军爬雪山时有点不同:中央红军爬雪山是连着没有间断,而根据中央红军的经验,以师或团为单位为最佳——最少一开始,在体力充沛的情况下要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度,而不会因中途生意外而有所耽误,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而,红二、六军团是以团为单位行进,中间相距一点距离。

    今日凌晨的商量还是很有用的,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四十九团的开路办法:以排位单位,一排带头,不用铁铲,直接用脚踩;二排居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一排踩过,但相对还不是那么冰硬的地面上,用铁铲铲出一条条防滑线条,三排则进一步完善这些防滑线条。然后,三个排轮回交替……

    别看经过几个小时的休息,一开始,突击连的前进度还保持的不错,但因攀爬中甸大雪山时消耗过多的体力,虽然他们现在有些适应高原反应了,但这度还是渐渐慢了下来。加上第二座雪山虽然比中甸大雪山要小得多,但因其高度有中甸大雪山的三分之二,因而,在坡度方面反而要陡峭一些,很不好攀爬。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难度,让大家格外小心,因而,爬到山顶时,突击连除了各个满头大汗,累的气喘吁吁外,没有别的不适应,这让张青山等几个领导放心了不少,一致认为这是大家已经适应了高原反应的结果。

    然而,谁都没想到,在下山的时候,意外来的如此猝不及防,来的如此让人心痛。

    开始下山,轮到三排走在最前面,这个时候,防滑是最重要的,因而,大家根据中央红军提供的资料和在中甸大雪山所得出的经验,没有成队列的走,而是以班为单位稍稍向外散乱的走,因为这样一来,可以为后面的同志做大尽量不打滑。

    可谁都没想到,刚刚还晴空万里的天色,突然之间就灰蒙一片,然后,还没等大家猜测到底是要下雨了还是要下冰雹,就见指头大的冰雹纷纷砸了下来。

    虽然有点猝不及防,但好歹是军人,在张青山和胡英泽等领导声嘶力竭的大喊下,众人很快就集中在一起——他们在中甸大雪山上,就是靠集中在一起,用各自身上兽皮、破烂的伞等等凡是一切能抵挡冰雹的东西举在头顶,连成一片来对抗冰雹的。

    这招虽然有用,但谁都没想到,在中甸大雪山那么高大的雪山上都没出过事,可在这地方却生了意外……

第一百八十九章 对不起!() 
向永谷,外号向大命,湘西人龙山县人,今年二十二岁,原是龙山独立团的,后来因其猎户出生,枪法精准,被张青山看中,调到了突击连三排三班,也是小驼子的徒弟之一。

    他性格虽然不怎么爱说话,却外冷心热,战斗十分英勇,光是长征以来就两次负伤,其中一次,大家都认为他不行了,没想到整整在手术台上躺了五个小时后,他居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因而得了个向大命的外号。

    向大命所在的三排三班走在最外面,突然下起了冰雹,他和大家一样,赶紧向中间靠拢。可就在这时,他身边的一名同志“哎呀!”地叫了声。

    扭头一看,却见这个战友左脚踩在一个大裂口上,一脚踩空,只因其右脚还踩在雪地上,在双手胡乱挥动中,身体正慢慢向左边的大裂口子里掉进去……根据中央红军的经验和当地老百姓的介绍,大家把这种突然出现的大裂口叫冰缝。简单点说,原本地上就有这么一道口子或者是小洞,只是因上面被一层薄薄的雪覆盖住,因而,表面上看不出丁点痕迹,可一旦踩在上面,因为人踩地时的重心的原因,十有就得掉下去。

    这一刻,向大命脑海中根本就没任何想法,而是一见战友要掉进冰缝里,本能的伸手一把向他抓去。

    可这个战友已经差不多要掉进去了,他这一抓,不仅没救出战友,反而因为力道的拉力,把他也拉进去了。

    就算如此,向大命也没有想过放手,只是他潜意识的挥动着右手胡乱一抓,没想到,居然抓到了一个东西。然后,就感觉到是一只有力的手。

    但很遗憾,这只手的力量还不足以将他俩拉住,反而在瞬间就被他俩的重量给带着拉进了冰缝……

    “不好!向大命他们三个掉进冰缝里了……”

    张青山正举着一件斗篷,声嘶力竭的让大家注意防冰雹,不要被砸伤。猛地听见这喊声,立马扭头顺着声音看去,却见那儿正有一群人冲过去。

    翻中甸大雪山,无论是以前的中央红军还是现在的红二、六军团,都有不少人牺牲。可让张青山骄傲的是,突击连没有伤亡。所以,一听到这话,他心头立马就浮现出一句话:不好!出大事了。顾不得躲避冰雹,把斗篷随便向身边的一个战士手里一拍就冲了过去。

    “都别急着冲过,免得踩到冰缝再出意外……”胡英泽的喊声提醒了张青山,他立马跟着喊起来。

    这话喊的真及时,甚至救了好几个战士的生命:当众人用木棍开路,把冰缝上那层薄薄的雪打掉,却见其长约十多米,最宽的地方有两米左右。而正有几个战士就停在这条冰缝不到三米外,可以想象,要没有胡英泽的提醒,让这几个战士及时停下,否则,他们下一秒就得掉进去。

    张青山趴到冰缝边,向下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这条冰缝越向下越窄,三个战士几乎重叠在一起,离地面大约七八米。从他们这一路滑下去的痕迹中的血迹看,不怎么妙。

    “向大命,你们几个有没有事?”

    齐子轩喊了句,稍稍等了下,没见回应,顿时急着对旁边的同志叫道:“你们站着干什么?快跟老子一起喊。”

    “向大命,你们几个有没有事?”

    结果,下面没有丝毫动静。让所有人的心都渐渐沉了下去。

    “别喊了,快去找炊事班要绳子。”张青山皱着眉头大叫一声,又对身边的一个同志吩咐一句,眼角正好见到很多同志跑过来,立马对冲在最前面的彭鹏大喊:“老彭,让他们都回去,别都挤过来,免得再生意外。”

    而一旁的胡英泽则对身边的人吩咐:“多找些木棍和能遮挡冰雹的东西过来,搭在这上面,不要让下面的同志被冰雹打到,造成第二次伤害。快去!”

    要不说关键时刻还得看经验,在众人着急的心乱如麻时,张青山和胡英泽的有序指挥,让大家找到了主心骨,立即按吩咐办事。

    很快,绳子找了过来,张青山见齐子轩抓过绳子就要往身上绑,一把就抢了过来,顺手把齐子轩推开,怒道:“滚一边去。”

    “连长,你……”

    “妈的,老子是连长,这个时候连长不上,什么时候上?”谁都知道,这冰缝里绝对滑,绳子只能保证不掉下去的几率,可万一打滑,人撞到冰墙上,那也不是开玩笑的,一旦脑袋撞上,会死人的。更何况,万一绳子不结实,中途断掉,下去的人绝对非死即伤。所以,众人一听张青山的怒吼,心头十分感动:咱们这位连长虽然爱显摆,又有小山头主意……不管他有多少不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是条好汉,关键时刻能牺牲,也敢于牺牲,更是勇于牺牲。有这一点,就足以让大家打心眼里拥护他。

    张青山把绳子在身上缠绕两圈,边打结边对身边的人笑道:“你们这帮家伙听好了,等下拉好点,要是那个兔崽子敢放手,等老子上来,非揍死他不可……宝玉,你哭什么?老子还没死了,难道你想老子死?”

    见周宝玉边摇头边擦眼泪,张青山试了试绳子,觉得困紧了,这才笑着拍了下周宝玉的肩膀,道:“好了,别哭了,你好歹也是个红军战士了,怎么能哭鼻子了?”

    站起来对身边的战士们叫道:“要是老子没上来,你们也别麻烦了,推点雪把老子一盖,继续革命。”

    说完,也不看大家的反应,让绳子另一端的人拉好,他则慢慢地走到冰缝边,倒吊着,双脚踩着冰墙,身体向下倾斜,一点一点地‘倒走’下去。

    “让开,让开!把这木棍在这上面搭好……老张了?”

    “指导员,连长非要下去,我们……”

    听到这话,胡英泽把抱在怀里的木棍往地上一丢,冲到冰缝边上往下一看,却见张青山已经下到两三米了。他知道说别的都是多余,只能尽量压制着内心的一切想法,叫道:“老张,小心点。”

    张青山抬头对他笑了笑,道:“放心,革命还没成功,老子死不了。”

    胡英泽只好一边指挥大家赶快打简易的遮盖面,一边吩咐拉绳子的同志抓紧点,同时,对趴在冰缝边指挥拉绳子的齐子轩看紧点……

    “我说你们几个有事没有?给个回话……”别看张青山语气轻松,可随着越来越接近那三个战士,他的心却越来越向下沉,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因为越接近,他看到冰墙上的痕迹就越多。

    终于来到这三个战士的身边。

    张青山双脚用暗劲向外张开,跟两面的冰墙形成互相挤压,以便让身体不向下掉。因为狭窄,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微微侧身,缓缓弯腰,左手紧紧抓着一个稍稍凸起点——尽管这个凸起点上全是血,但他根本顾不得这些了。右手一点一点地抓向三人中最上的那个背朝上的战士。

    抓到这个战士的衣服了,碰了碰他,没有回应。

    “喂!你没事吧?”

    没有回应。

    “你是不是昏过去了?”

    没有回应。

    “好吧,你等一下,等我再往你这儿挤一定,看看你小子到底怎么了。”仿佛是在给自己信心一样,张青山边说边把身体又倾斜了一些,气喘吁吁中,总算来到了这个战士的正上方。

    慢慢弯腰,借着上面同志的拉力,他的头离这个同志大约二十厘米时,大叫着让上面的同志停下。

    然后,双膝顶在两边,伸出双手,一点一点地将这个同志翻转过来。

    很遗憾,这位同志额头左边被撞出一个洞……

    张青山不甘心,带着希望,伸出右手,从最上面那个同志的脖子边摸下去,摸到了中间这个同志的脖子大动脉。

    很遗憾,这位同志也永远长眠于此。

    张青山心头有些悲愤,带着最后一丝希望,十分不甘的几乎趴在了最上面那个同志的身上,努力把右手继续向下摸去。

    这位同志也永远的倒在了这里。

    张青山真想用吼声来泄心中的愤怒:多好的战士啊!多好的同志啊!没牺牲在战火硝烟的战场上,却牺牲在了这里,虽然他知道这不可避免,但作为战友,对这样的事情,他感到了悲愤……可理智告诉他,不能这么做,因为不能影响士气,尤其是在这苦难重重,而且接下来会更加困难的时候,决不能意气用事——自己是连长,得对突击连一百多号人负责。

    一确定三位同志都牺牲了,张青山却触电般的猛地缩回了右手,虽然倒拐子碰到了冰墙,可他却没有丝毫感觉。就这么愣愣地看着,想着,沉默着。

    “老张,怎么样了?”

    “是啊,连长,你好歹回个话啊!”

    上面同志的询问,惊醒了张青山,却陡然现面颊有点冷,一模,居然是泪水。

    张青山用衣袖擦了下眼泪,用手为最上面那位紧闭着嘴,但双眼鼓起很大的战士合上了眼。嘴里喃喃自语:“对不起……对不起……”

    这一刻,他有千言万语要说,有无边的怒火要泄,胸中的悲愤如滔滔江水,可话到嘴边,却只化为三个字——“对不起!”

第一百九十章 残酷的现实() 
上面同志的同志们真是越等越焦躁,而且越等,那种不好的预感越强烈,尤其是见张青山到了那三个战友身边这么久,不仅没声,也没救人,这就让同志们越担忧。

    “拉我上去!”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炸雷,劈响在每一个听到这句话的人心口上,顿时齐齐变色,鸦雀无声中,让原本就低沉的气氛瞬间变得比寒冰还冷。

    这种气氛一直延续到张青山被拉了上来,有位同志忍不住内心的伤感,迫不及待的问道:“连长,怎么不把三位同志……把他们的遗体带上来?”

    张青山内心正悲愤了,听到这话,顿时狠狠地瞪了眼那个战士。上来后,解开绳子,见大家都看过来,他板着脸,沉声问道:“都看什么?还不动手,用雪把这三位的遗体掩埋好?”

    众人心头齐齐一惊,先前那个开口问的又忍不住惊呼道:“连长,就把他们三个埋在这儿?”

    “那你还想埋在哪?”张青山随手一指山顶,道:“难道要大家把这三位同志的遗体捞出来,抬到山上,然后竖个碑,这样才对得起他们三个。对吧?”

    虽然同志们心头确实是这么想的,而且听了张青山这‘反话’也确实心有怒气,可张青山的威望还是很足的,就算大家有怨气,也不敢出来。

    一见这种情况,胡英泽轻拉了一下张青山,在其耳边小声道:“老张,注意一下说话的方式方法,不要伤了同志们的心。”

    哪知,张青山反而更为动怒了。

    挥了下膀子,怒气冲天的叫道:“伤了他们的心?妈的,老子还伤心了。”

    “你们以为就你们感到心痛,老子就他妈的是铁石心肠?”右手食指连连指点着众人,咆哮道:“你们可别忘了,突击连是老子一手所建,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老子一个个亲自挑选的……”

    说着说着,张青山顿了下去,抓起一捧雪,死死地捏着,语气有些哽咽的叫着:“相处这么久,你们难道不知道老子是什么人吗?但凡有一点办法,你们以为老子就想将这三位战友的遗体这么草草地埋葬?以为老子不想将他们风光大葬?可咱们现在有这条件吗?老子是实在没办法啊!”

    最后一句话几乎是他用劲全身立即吼出来的。

    吼完,一屁股坐在地上。胡英泽赶紧去扶,却被他一把挥开,起身,低着头,走人。

    “老张!老张!”胡英泽叫了两声,见张青山没搭理,只得作罢。转身见同志们低着头,神色各异,有的还偷偷地瞄一眼过来,胡英泽叹了口气道:“各位同志,我和大家一样,对于失去这三位同志感到心痛,而对于如此处理这三位同志的遗体也感到愤怒,可是,大家得考虑现实……”

    事实上,张青山在给那位同志的遗体合上眼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就已经拿定主意了:由于高原反应、长期行军的疲劳、营养跟不上等等原因,别看大家现在还能支撑得住,而且牺牲率也很少,但别忘了,这才翻了一座半雪山,后面还有三座半雪山等着大家去征服……光说眼前这事,从大家把那三位同志的遗体捞上来,然后抬到山顶,然后,在冰冷刺骨的寒风中,在冰硬的地面上凿开一个大坑,再埋葬。如此一系列下来,别说没有大半天的时间是绝对完不成的——光是在冰硬的地面上,凿一个足够安葬三人的大坑就得用几个小时。只说体力上,本就没什么体力的众人也绝对吃不消。就算勉强完成,到时候也累的要死,体力消耗过度,又没有个好好休息之所,大家还怎么下山?接下来的路还怎么走?绝对会有人冻死在这儿,如此一来,岂不是又要继续安葬?

    这可不是瞎编:中央红军翻越甸大雪山时,有两位同志牺牲了。当时大家没有经验,本着战友团结的精神,觉得必须好好安葬这两位战友的遗体,然后,派了一个班去执行这任务。结果,花了整整五个小时才挖出一个小坑,安葬了这两位战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