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汉袁氏-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夫人见三人喜悦的样子,也不想让自己那难过的心情影响了三人,于是对三人道:“今日ni三人结拜,是一件大喜事,便应该好好庆贺一番。我让人准备一些酒菜,你们三人今晚就在这堂室好好地畅饮一番。”

    “母亲大人说得是,趁今日良宵美景便应该好好畅饮一番。”袁吉开心地说道,袁烈与袁洪二人只是在一旁微笑不语。

    “你个阿福,酒量也没有看你有多么的长进,还每次听到要喝酒就来劲。”老夫人见袁吉在那忘乎所以的样子,不禁笑骂道。

    袁吉被老夫人说得老脸一红,不禁尴尬地摸了摸头,埋怨道:“母亲干么要揭孩儿的老底啊。”

    老夫人呵呵笑道:“好好好,不说了,咱们妇道人家就不在这打扰你们的雅兴了。”说完有转过身来对着一旁的袁夫人和刘氏微笑道:“今日ni二人也不要回去了,就在这里安歇吧,顺便和我这个老婆子说说话。”袁夫人和冯氏向老妇人微微地欠了身,甜笑道:“敢不从命?”

    袁吉他们在恭送走老夫人他们之后,便来到了堂室之中,不一会儿便有仆人准备了酒菜送了进来。喝了半晌,袁吉见院中月光皎霞,于是建议到:“两位哥哥,这院中有月神照拂,清风流转,还有怡人桂香,我们不如将这酒菜搬到院中,一边喝酒,一边赏景,岂不美哉。”

    “好极,三弟说得是,我们就到院中畅饮。”老二袁洪站了起来应和道。老大袁烈也欣然同意。于是三人又将这酒菜搬到了院中。

    觥筹交错,把酒言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袁吉本来酒量就是不行,此时已经有点醉意了,袁吉举着酒杯站起身来,道:“小弟再进两位哥哥一杯。今日能够与两位哥哥结拜,真是吉平生一大快事啊。”

    袁烈与袁洪也举着酒杯站了起来,微笑道:“三弟切莫如此说,能够与三弟结拜也是我们兄弟的荣幸。来,干了此杯。”三人同时一仰脖子,将手中酒杯中的酒喝了个干净。

    袁烈与袁洪见袁吉酒量不行,已经有些醉意了,对视了一眼之后,便一人将袁吉手中的酒杯夺了过来,一人扶着袁吉说道:“三弟,不要再喝了,再喝的话恐怕就要真得醉了。”

    “大哥莫要管我,今日小弟真是高兴至极,一定要喝个痛快。”袁吉一把想要将袁洪手中的酒杯夺去,但是以袁洪的身手,又怎么可能将手中的酒杯被袁吉给夺取呢?

    “三弟,咱们这酒暂时就不要喝了,趁着这良宵,咱们兄弟不妨说说话吧。”袁烈拍了一下袁吉的肩膀微笑着说道。

第三十一章:夜话(一)() 
袁吉见大哥如此说,便点头道:“好吧,就依大哥所言,不知我们说些什么呢?”

    袁烈和袁洪相视了一眼之后,见袁洪点头之后,便转过头来对着袁吉微笑道:“三弟,原本我和你二哥在上山为了学这一身的武艺是并不打算出仕任何人的,也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打算。我们唯一的目的便是守候这袁家,守候和保护老夫人。”

    袁吉听了大哥袁烈的话之后,微微地摇了摇头道:“两位哥哥如此的好武艺,要是不出去做一番大事业的话,岂不是要埋没了两位哥哥的一身好本事?”同时心中想到,怪不得史书上袁家没有出现什么武将,也没听说过有这袁烈和袁洪两人,感情这两人去护卫袁家的根基去了。那么天下间和袁家的这两个人有着同样的思想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数了。

    袁烈和袁洪听了袁吉的话,苦笑的摇了摇头,并没有直接回复袁吉,只是嘴角含笑道:“三弟,你以这如今的天下如何?”

    袁吉微微地一愣,不知道大哥袁烈问此话的意思,于是低头沉思了片刻之后,便小心地回问道:“不知两位哥哥如何看待如今的天下?”

    袁烈和袁洪见袁吉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而是将这问题反过来问他们,不禁有些无奈,只得笑骂道:“好你个三弟,哥哥们问你话,你不答,反而借着哥哥们的问题来反问起我们来了。”

    袁吉被袁烈和袁洪两人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一下脑壳道:“两位哥哥也是刚刚学艺归来,想必对这如今的天下有着更加深刻和直观的了解。弟弟我足不出这汝阴城,怎知现在外面这天下到底是如何样子?”说完之后,袁吉又在心中嘀咕了一句道,天下将要如何?要大乱了呗。

    听了袁吉的话之后,袁烈和袁洪微微地点了点头,对袁吉所说的话表示理解。之后两人又偷偷地向四周仔细看了一眼,发现周围没有什么人之后,这才脸面正色而又小声对袁吉说道:“哥哥我二人在山上与师傅一直在学习兵法武艺,忽然有一日听到师傅说他夜观天象时发现这大汉天下将要大乱了,要我二人艺成之时即可下山寻找明君辅佐,建功立业,以成千秋不世之功。我和你二哥对自家师傅的本事那是非常了解的,他说这天下要大乱,那也是十之八九了。”

    袁吉被这两位哥哥说得一阵错愕,这个时代还真有能人啊,仅凭着看一下天象就知道了今后天下的大势,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预言家了啊,而自己却是靠着后世的史书才能知道这天下在后年便会发生黄巾起义,到时可就真的是天下大乱了。

    而这大乱的持续时间可不是只有一两年,而是整整有一百余年啊!黄巾之乱之后,没有多久就发生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接着便是董卓进京,为祸天下,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讨董,然后又是各路诸侯相互混战和争霸天下,直到三国鼎足为止,接着便是持续几十年的三国征伐。可以说这个时期便是天下汉人百姓最苦难的时候了,百姓们由于战乱而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各诸侯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财富,哪管百姓们的死活,百姓也只不过是他们争霸天下的工具罢了。

    运气好一点碰到一些像刘表、刘璋这样没有什么争霸天下的野心的诸侯,那么还能做个苟且安生的升斗小民,要是碰到像董卓和曹操这样的屠夫诸侯,那便是你最大的悲哀了,要是青壮的话,那么还能进入军队混个饭吃,(有时艰难的时候恐怕饭也没的吃,据说曹操争霸开始的时候好像是经常缺粮的)要是老弱,没什么用的话,那就对不起了,直接把你制成肉干,充作军粮,光荣地成为“肉脯”,为他们争霸天下做出一份小小的贡献。

    而随着中原诸侯的相互混战,也造成了汉王朝国力的空前虚弱。汉王朝再也不是曾今那个马踏漠北,逐匈奴于千里,使胡人不敢轻易地南下而牧马,做任何事都要看汉王朝脸色的王朝了,也不再是那个发出“范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这滚滚宏音,充满强者霸气的豪言的王朝了。

    北方的游牧民族在起先的时候摄于汉王朝几百年积累下来的赫赫威名和荡荡凶气,不敢对此时的汉王朝有着什么明显的觊觎和窥探,只是在边界上做着一些小打小闹罢了。当屡次的小打小闹之后,发现汉王朝对此没有太大的反应时,他们的胆子也渐渐地大了起来,开始试探地对汉王朝的边界郡县进行抢掠,而此时的汉王朝还并没有真正地虚弱到无药可救的时候,虽然并没有反击的余力,但是防守还是绰绰有余的。

    很自然的,那些强盗们碰了钉子,他们发现现在的汉王朝还不是他们可以撼动的了的。他们很害怕,害怕汉王朝会由此而惩罚他们,于是他们急忙派人向汉王朝递交了臣服的文书,并为自己所为而道歉。而此时的汉王朝的实际代言人是曹操,而曹操也是一个立志做一个马踏漠北的“冠军侯”,现在自己还要和北方的霸主袁绍争夺河北,哪有时间和空间来对付这些强盗呢,于是只能接受了那些强盗的臣服和道歉。

    而那些强盗们在汉王朝接受了他们的道歉之后,顿时放下心来,在一顿时间里也消停了对大汉王朝的骚扰,但是强盗便是强盗,你能指望强盗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强盗也是要生活的,强盗也是有理想的,他们对中原的花花世界一直有着一丝执着的憧憬。在消停一段时间后,他们又露出了他们那狰狞的獠牙,又对汉王朝起了觊觎之心。

    而此时曹操已经击败了袁绍,统一了河北之地,成了新一代的北方霸主,他怎么能容忍那些强盗们如此的反复?于是亲点大军,率领帐下的儿郎们坚决地反击,将那些强盗们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汉军一路追亡逐北,直到把那些强盗追赶到再也看不见为止。

    那些强盗们现在是真正地被打得害怕了,他们终于记得自己的祖先曾经也是被汉军打得如此狼狈,如此逃窜的,但心中对大汉除了一丝的敬畏之外,还有着一丝的仇恨。

    曾经匈奴人的祖先当时是何其强大,还不是被比其更为强大的汉军打得一路奔逃,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一部分臣服与了大汉,做了大汉的走狗和鹰犬,而另一部分不肯臣服的也只能默默地含着泪水,放弃世代生活的大草原只得冒着绝种的危险穿过茫茫的戈壁和大沙漠,向着遥远的西方迁徙而去。而这些迁徙到西方的匈奴人在发现西方有着另一片天地之后,如何欣喜若狂,如何在那些西方掀起了一番腥风血雨,给那些西方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之后,又如何建立了匈牙利那就不提了。

    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北方的边境终于清宁了,但是更大的仇恨也在酝酿着。当大汉朝终于在各诸侯争霸,尊严被践踏完之后,轰然倒塌的时候,北方的强盗们还是没有任何的动作,因为那个给他们带去痛苦的屠夫曹操的子孙还在。终于有一天他们等到了,等到了曹操的子孙被人拉了下来,他们也已经没有什么顾忌的了。现在的中原王朝经过持续一百余年的动乱之后已经变得虚弱不堪了,现在是他们张开獠牙和报复那些曾经给他们带来痛苦的汉人的时候了。

    他们经过一百多年来的积蓄,已经做好了南下的准备。无论是北方的,还是西边的,所有的强盗好像在同一时刻都得到了进攻中原王朝的讯息。他们如蚁潮一般涌向中原,他们一路上烧杀抢掠,尽情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而此时的中原王朝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去阻止那些强盗所做的一切天人共怒的事情了,强盗们实在是太多了,就算现在中原王朝的所有汉人都拿起武器和那些强盗拼斗,在人数上也是不及的,更重要的是现在自己在一百年的内耗中已经变得很是虚弱了,对此也是无能为力,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强盗在自己的家园中肆意践踏。而最后自己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也被那些强盗消灭。

    从此以后,汉人百姓们在异族的铁蹄下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每天都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再也没有了人身的自由,而且汉人也被当成牲口一样圈养着,不时地成为异族口中的食物和桌上的盘中餐。在北方的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屠杀汉人的事情,异族之人以屠杀汉人为乐,以吃食汉人为荣,北方汉人几乎为之灭绝。这一段时期,是汉民族最为黑暗、最为屈辱的时期,紧接着便是华夏大地几百年的南北朝对峙时期,动荡与战乱无时无刻不伴随着百姓,而这超级大乱世的起源不就是这大汉朝末年的各诸侯混战,导致中原民力衰竭,国力衰退所造成的吗?

    想到这,袁吉暗暗地攥紧了手心,既然自己已经到了这个汉末的时代,那么说明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是上天让自己到了这个时代,是要借自己手来阻止那个悲剧时代的到来。虽然那些异族今后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一些后人也会说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那是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时期,但是那种融合是建立在汉民族的血与泪之上的,这种融合不要也罢。

    袁烈与袁洪见袁吉听了自己二人的话低头沉思之后,时而露出悲悯世人之状,时而又露出悲愤至极的神态,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以为袁吉乍听这天下要大乱,有些接受不了呢,哪知袁吉听到天下要大乱后,已经想到一百之后的事情?

    “三弟,不要这样,在听到师傅说到这天下将要大乱的时候,我们也如同你这般是万分的不信的。”袁烈安慰着袁吉说道。

    袁吉被大哥袁烈这么一说,顿时回过神来,转过脸面对着袁烈和袁洪挤出一丝笑容,道:“两位哥哥放心,吉没事,吉只是想到这天下将要大乱之后,这天下的百姓恐怕将要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了,不知这天下之大,何处才能是他们的一方净土呢。”

    袁烈和袁洪听了袁吉的话之后,沉默了半晌,之后声音略带沉重地说道:“不瞒三弟,哥哥二人在下山的时候,一路上已经看到了不少已经流离失所的百姓了。他们远离家乡,或是因为家乡出现灾害,或是因为乡绅恶霸盘夺的厉害,在家乡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所以只能在外面讨点生活,可是在外哪有那么容易的?所经过的郡县几乎都将他们视作流民乞丐,好一点的郡县还能给他们一些吃食,或是收留一部分,差一点的郡县别说是收留了,能够给一些吃食已是莫大的恩赐。”

    听了大哥袁烈所说,袁吉一阵默然,自己的汝阴县还收留了不少流民呢。只听袁烈继续说道:“这一路上我们所见过的流民也多了,起先我和你二哥还救助了一番,不过见得多了也是救助不过来了,也就听之任之,随他而去吧。不过我们在流民之中也见过不少身穿道袍之人。”

    袁吉一听袁烈说这流民之中居然还有身穿道袍之人,不禁觉得有些奇怪,这些身穿道袍的人,岂不就是所谓的道士了吗,于是袁吉问道:“为何这流民之中会有身穿道袍之人呢?这些身穿道袍之人在流民之中到底做些什么呢?”

    袁烈见袁吉奇怪,不禁露出一丝微笑,向着一旁的袁洪努了努嘴,道:“二弟,还是你来为三弟解惑吧。”

第三十二章:夜话(二)() 
袁洪沉思了半晌,在组织好自己的语言之后,向袁吉说道:“至于在那些流民之中身穿道袍的人,说实话,也是一群乐于施善的人。他们不仅救助流民中那些饥饿将死之人,也施舍一些符水与那些身有病痛之人,说也奇怪,那些身具病痛之人在喝了那些道士所施舍的符水后,居然病痛全好。我们起先对那些救助百姓的道士也颇有好感,毕竟他们救助了为数不少的百姓。百姓们对他们也是感恩戴德。不想那些道士在救助百姓之后,居然说是他们的师傅大贤良师特遣他们来救助百姓的,百姓们自然也是更加感激那所谓的什么大贤良师。不过那些道士在走后留下一句话,说是他们师傅大贤良师说得。而百姓们对此话也是深信不疑。”说到这,袁洪停了下来,怔怔地看着袁吉。

    袁吉一听那什么大贤良师后,只觉得脑袋“轰”的一声炸响了,这大贤良师莫不是那张角?袁吉脸色一变,肯定是了,在这个汉末能够自称大贤良师的除了张角,恐怕再也没有其他人了。而现在那张角还在民间发展势力,可见他此时的羽翼还没有丰满。

    袁吉顿时一醒,见二哥袁洪正看着自己,于是也看着袁洪的眼睛问道:“他说的是什么?”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袁洪慢悠悠地在袁吉耳边小声说道。

    袁吉一听这话,顿时大惊,袁烈和袁洪见袁吉如此模样以为袁吉对这句话的含义有了一丝的了解,所以都面带严肃而又认真地向袁吉点了点头。袁吉当然知道他们二人向他点头的意思,袁吉也早就知道张角所要说的这具名言了,也在重生之前便早知道张角要反。袁吉惊讶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些,而是惊讶于“那岁在甲子”这一句话,准确地来说,他不知道这甲子年到底是在哪一年。按照史书上来说,后年便是张角所率领的黄巾大起义的一年,而这甲子年是不是就是后年呢?

    “那两位哥哥可知道这甲子年到底是哪一年呢?”袁吉向袁烈和袁洪拱手问道,袁吉想确认一下甲子年到底是不是后年。

    袁烈与袁洪听了之后,略显诧异,但也没有想太多,于是对着袁吉说道:“如是没有错的话,这后年便是甲子年了。”

    袁吉心想,果然,史书上所记载的没有错,看来这张角真正的大起义也就是在后年了,不过到时我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了,该做的准备都将在随后的一年中陆续准备好了。就等待着张角所领导的黄巾大起义了,到时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从这些黄巾贼身上谋取一些建功立业的资本。

    袁烈和袁洪二人说完,都露出一丝无奈和苦笑的神情道:“我和二弟下山的时候还对师傅所说的话还有着一丝的不信,不过我们一路走来所看到的,还有所听到的,无不向我们显露着这天下即将大乱的讯息。我们一路穿州过县的,发现已有不少百姓家中侍奉大贤良师张角的名字,而且家中大门上无不用白土书写甲子二字。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