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英雄之生死三八线-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特拉特迈那将军,你们空军除了加强对铁三角地区的轰炸以外,还要对付敌人的空军。据侦察员报告:敌人正在修建新的机场,估计其空军的实力大约为1000架飞机。尽管我们进行了空袭,但是敌运送补给的队伍仍在一步步南下。同时,每天都能现敌人大部队运动的情况。”他目光扫了下坐在自己一边的空军司令说道。

少壮派美24师师长布赖恩和美25师师长布雷德利好像是商量过的似的地站立起来说:“总司令快下命令吧,我们什么时候进攻呀!”

“我下面正要告诉你们起进攻的时间。”李奇微微笑着说,似乎很满意这种效果。

“你们听着,我们计划:月16日起进攻!但进攻起后则要立即报告进攻起的时间,并始终保持进攻方向。这太重要了。以往我们的进攻之所以失败,大多是不重视保持进攻的方向造成的。将兵力用在错误的方向上会使整个行动归于失败。这就像一个摔跤手力量用错了方向一样,非但没有给对方造成多大损失,反倒使自己深受其害,还要想充分地做到协同动作,就得十分严格地按照正式规定的时间和方法实施进攻。这就像足球教练训练自己的足球前锋一样,强调要同时向对方球门起攻势!”李奇微抬手看了下表严肃地说:“今天是5月11日,还有5天时间,你们回去抓紧时间准备吧!”

在整个开会过程中,始终不动声色,下一言的是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他看不惯李奇微那副教师爷的架势,动不动就把打球那一套战术作比喻,好像准不知道李奇微当年在西点军校当过球队领队似的,可是,打球和打仗到底还是不同的呀!

作为一位职业军人,他懂得搞一个既要自己进攻又要对付敌人进攻的完美方案,不是那么容易,它需要众多的兵力来有针对性的、重点的部署,在西部防区以汉城为重点又是起进攻的方向部署9个师又两个旅,是对的,但对敌人可能进攻的方向中央防区,虽调来两个师的兵力,仍然显得单薄,特别是集中6个师的南朝鲜军在东部防区成一线配置。他已看出这个部署并不高明,从整个配置的防线来看形成由西南伸向东北的斜线态势,而东部防区的南朝鲜军明显突出,这难道是上帝安排的吗?

“如果敌人向东部防区起进攻,指挥就会出现顾此失彼,军队拆西墙补东墙的调动······”阿尔蒙德想到这里,不禁惊了一下,他突然想起了中**队使用的对他们非常不适应的战术:以大量步兵在夜间进攻,不顾伤亡,在距炮兵弹幕近在飓尺的地方跟进,一边猛投手榴弹,四处响起军号声和吼叫声,步兵则穿着胶鞋悄悄地爬上黑暗的山坡,渗人他们的阵地。他又想起了中**队突破他们的防线,特别是插入纵深后,南朝鲜军惊恐万状,狼狈不堪,他是尝过这种滋味的,他的军队被中**队包围过,他的军队亦援救过他的联军。

丢弃大量武器装备,一窝蜂似地向南溃逃的情景···似乎觉得大祸即将临头,他本想站起来向李奇微谈一点看法,随后又想这个年头算了吧,管不了那么多了,在麦克阿瑟在职的时候,阿尔蒙德为“总部参谋长”和“第10军军长”,站在总部参谋长这个角度提点建议是可以的,现在情况不同了,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职务后,免去了阿尔蒙德总部参谋长只剩下第10军军长的职务,把这一个军带好就不错了,何必管那么多呢?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至于下一仗什么时候打?能不能打好?阿尔蒙德在最后离开会议室时没精打彩地自言自语说了六个字:“命运由上帝决定!”

李寄微没有想到他失算了,彭德怀的进攻抢到了李奇微进攻的前面。在我第一阶段攻势结束一个星期后,志愿军和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就出了战役第二阶段预备作战命令,我19兵团即于西线积极活动,作出准备强渡汉江攻击汉城的姿态,以吸引美军主力,而9兵团、3兵团和人民军金雄集团则隐蔽东移,乘敌人错误判断我可能干中线起进攻之机,夜行晓宿,向东部开进,集中优势兵力于东线,向南朝鲜军的6个师起攻击!

从5月9日开始,在美军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志愿军东移部队横穿高山峡谷,行过于山间小路灌木丛中,于15目前到达了战役起的位置——春川至兰田间的北汉江和昭阳江两岸地区。为了配合主力东移,在汉城方向上的第十九兵团拉开了要强攻汉城的架势。朝鲜人民军组织了最大的一次佯动,派出了6000多名士兵佯渡汉江,李奇微惊呼:“汉城面临第二次危机。”

第八章 代价

面对中**队动的攻击,南朝鲜第三军团的官兵们什么都想到了,包括伤亡、被俘、溃败、撤退,可他们就是没想到这场短短三天的战斗竟然最终导致了一个令南朝鲜军队感到耻辱的后果——美军认为如此无能的军队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南朝鲜第三军团被解散了。一支本土军队在本土作战中因为一败涂地,被“协助他们作战”的外**队勒令解散了,这无论如何是一件世界战争史中最稀奇古怪的事。

在中**队动的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中,南朝鲜第三、第五、第九师的表现再一次证明彭德怀的“伪军是好打的”论断是正确的。在中**队的猛烈攻击面前,南朝鲜师兵败如山倒,各自仓皇逃命,成为一群失去控制的散兵。

至21日,中朝军队在东线普遍向南推进了50、60公里,第三兵团突破后插得最远,其第十二军已到达三七线,其九十一团向南插入达150公里之远,到达三七线以南地区的下珍富里。由于朝鲜中部山脉的走向大都是纵向,而中**队的投入很多,兵力密集,于是山脉走向严重影响了中**队的横向机动,所有的中**队都在沿着纵向几条有限的公路南下追击,这是南下插入很远的因素之一。也正因为如此,中**队互相交叉,形成的合围不多,所以歼敌有限。而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利用占优势的机动性能,望风而逃,迅撤退,是中**队歼敌不多的原因之。更重要的是,中**队连续作战,伤亡巨大,官兵疲劳,粮弹已尽,已无再持续作战的能力。这时,彭德怀接到第三兵团、第九兵团兵团领导联名来的电报:据当面情况美军已东调,伪军溃散后缩,特别是我们部队粮食将尽,有的部队开始饿饭,因此我们认为,如整个战线不继续动大攻势,而只东边一隅作战,再歼敌一部有生力量,我们亦须付出相当代价。如不能搅出个大结局,则不如就此收兵调整部署,进行准备,以后再斗。如全线继续大打,则我们仍可继续作战。

5月21日,彭德怀致电**:以前各役携带五天粮,可打七天。因可就地筹粮补充之。现在携带七天粮,只能打五天至六天的仗。因战斗中耗损,就地不能筹补。洪川敌顽抗不退,使我东线部队无法运输补给。美三师东调,堵塞洪川、江陵间缺口。五次战役西线出击(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伤亡三万。东线出击(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伤亡一万出头。为时一月,进行东西两线的作战,部队有些疲劳,需恢复和总结战斗经验。战斗起后,第一线运输极端困难。待人力运输到团后,可能得到若干改善。且雨季已接近开始,江河湖沼尽在我军之后,一旦山洪暴,交通中断,顾虑甚大。此役未消灭美师团建制,敌夸大我之伤亡,还有北犯可能。根据上述,我军继续前进,不易消灭敌人,徒增困难。不如后撤,使主力休整,以免徒劳···”

彭德怀在致电**的同时,命令部队停止进攻。第六十五军于议政府、清平里地区阻击敌人,第六十军于加平、春川地区阻击敌人,第二十七军一个师于春川、大同里地区阻击敌人,共同掩护第十九兵团、第三兵团、第九兵团主力分别转移至渭川里、涟川以北地区、金化地区、华川以北地区休整。但是,就在彭德怀命中国三个兵团向北转移的命令刚刚下达的时候,联合**的反击作战已经部署完毕——巨大的阴影正向中**队悄悄压来。

李奇微签署作战命令:“第八集团军应于五月二十日起进攻,各军任务如下:美第一军沿汉城——铁原轴线实施主要进攻,并负责保障第九军的左翼。美第九军向春川、华川方向进攻,并夺占春川盆地以西的高地。美第十军应制止敌人在其右翼达成突破,并协同第九军右翼部队向麟蹄、杨口方向起进攻,第九军的右翼也由第十军负责。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应密切注意这次进攻的展情况。

在现代战争中,组织大部队掩护主力转移是一件非常困难而复杂的事情,不允许有任何疏忽大意,特别是在进攻胜利之后,敌之有生力量未受到严重损失的情况下,组织转移尤应注意。

因为,敌人拥有快的机动能力和先进的运输工具,补给快,部署调动快,攻防转换快,在敌人的主力没有受到歼灭性打击的情况下,随时都可以集结力量进行反扑,恢复攻势。譬如这次战役,敌人就摸到了我军的作战特点和我军供应困难的弱点,就实施了有计划的反扑,始终同我军保持接触,消耗疲惫我军,在战役两个阶段当我军进攻一停止,敌人马上就进行反扑,尤其在第二阶段我军停止进攻之后,敌人还利用我军行动缓慢补给困难的弱点,改变战法,特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组成“特遣队”沿公路进行反扑。

这就是说,同具有高度机械化的敌人作战,在组织我军大部队转移时,必须先考虑如何对付敌人的反扑?特别是如何对付敌人快部队的反扑?以便稳妥可靠地控制战局,以保持我军的主动。现在,敌人在乘我主力尚未转移之际,便集中了两个“特遣队”向我纵深**,其主力则从正面推进,造成我军转移初期已经被动,如何摆脱被动局面?必须采取运动防御,即以运动防御掩护主力撤离战场。这就要求必须有运动防御阵地的设置,在所辖防御地区起码要构筑两道阻击线,必须控制好要点和交通,并组织好防空、防坦克、防空降和各友邻之间的密切协同,做到依托阵地互相掩护交替转移。同时,必须适时抓住战机,以消灭美军一到两个连,南朝鲜军一到两个营为目标实施反击,使自己保持主动,使主力逐次地,有秩序地向预定地区转移。

在转移中特别要注意敌以坦克加强的快部队乘隙突入,割裂我军部署。如果万一被敌人隔绝,绝不能中断指挥,军以下指挥员必须随所属部队行动,坚定沉着地紧紧掌握部队,根据实际情况,指挥部队行动。特别是在处境困难时,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机智地摆脱敌人或坚决杀出重围。

这正是我志愿军应该注意的几点,可是由于通讯设备的落后,由于一些志愿军高级干部对美军作战方式的陌生,一些部队被包围后惊慌失措,使部队陷入了危局···

第九章 危机

归队团历尽艰辛风尘仆仆的赶到了汉江北岸的马坪里,这里是兵团的一个后勤补给基地。在北汉江正南方向,激烈的枪炮声并杂有82迫击炮弹的轰响声阵阵传来。敌人沿左、右两侧的公路快突击,右翼紧紧跟随19兵团,左翼沿公路插向春川,直逼华川,威胁3兵团兵团部,沿公路两侧的指挥机关将受到严重损失,正在北撤的部队也将被插乱,一直插至元山,全局就将陷入更大的被动。

兵团转志司的撤退命令已下达:让各兵团准备23日晚即开始向涟川、铁原、金化、华川一带转移,为避免回撤时道路拥挤,担任3兵团预备队的39军可提前一天转移;3兵团留一个军从加平、春川(下含)线开始布防,利用华川以西山区节节阻击敌人,掩护3兵团主力进至铁原、金化地区休整。3兵团把这个任务具体化以后,交给了60军。决以60军担任本兵团之阻击任务,该军置于白逸里、白积山以南,东起与9兵团分界线,西起与19兵团分界线,以东地区即以加平、春川一线地区开始布防,利用华川西南山区节节阻击敌人于今(22日)晚开始向指定地区转移···

“妈的,咱们晚来了一步,咱们军昨天转移了!”打听消息的大头一出来就对围上来的战士们骂骂咧咧地说道。

“咱们赶紧追吧,别在这浪费时间了!”一个归队的战士喊道。

“追个屁啊,往哪追啊,部队走了一天了,早不知道到哪啦!”另一个战士说道。

“咱们火急火燎地赶到这,又扑了个空!”

······

“大头,部队往哪转移了,打听到了吗?”王勇挤过去把大头从人群里拉出来问道。

“唉,问了半天,就知道个大概方向,往南撤了,具体地点不清楚!”大头叹口气说道。

“现在情况复杂了,咱们得想办法去追,看现在情况不太好啊!”王勇说道。

“是啊,我刚才听说了,现在各个部队都在后撤,敌人用不了几天就会过江,这仗怎么打的,又学了上次打进去又退回来,瞎折腾!”大头说道。

“大队长,有什么情况吗?”看到归队团的队长跟着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大头截住他问道。

“是,有点新情况,马上集合!”大队长严肃地说道,号声响起,归队团的人集中到了一起。

“同志们,咱们到了地方,战局生了变化,我们跟留守处的同志们联系了,由各军师留守处人员安排,返回部队!”大队长说道。

“哦···哦!”在路上走了半个多月的战士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千辛万苦找到了部队。

“同志们,静一静,现在情况紧急,敌人进攻度很快,前边的部队在层层阻击敌人,迟滞他们的进攻,我们的几千伤员还没有转移,兵团命令我们协助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后方。你们都是新同志,是我们的一支生力军,组织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你们!”那位跟过来的长说道。

“保证完成任务!”归队团的战士们高声回答。

“好,你们马上接受任务,准备出!”长挥了下手说道。

······

可是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22日,60军部令180师向北转移,渡过北汉江至春江西北地区组织防御。部队在转移途中,接到兵团的命令:担负掩护中线伤员转运任务,在加平、北汉江以南地区建立三道防线,坚持三到五天。180师遵令连续作战,以保障8000名伤员安全撤走。180师承担着巨大的风险。179、181师虽先后归建参战,但位置分散,相距甚远,客观上造成军部不能调整部署,3个师一线展开于30多公里的正面上阻敌,又未能和友邻部队进行很好的协调,导致该军未能进入原定防御地区,造成机山里至沐洞里段出现空隙。

23日晚,180师的右翼63军1个师后撤。于是,在3、19兵团的结合部出现缺口。敌军钻此空子,凶猛突进。身处第一道防线的180师师部和539团受到飞机、大炮的摧残。180师坚苦地进行了2天阵地战,每个连均伤亡三分之一的官兵,干部死伤人数已逾解放战争中2年的总和。

24日,在加平方向进攻的美24师“特遣队”进占180师右侧后的加平、济宁里、城隍堂一线,从180师正面进攻的韩**队第6师夺取北汉江南岸的江村渡口,在春川方向进攻的美7师“特遣队”进占180师左侧后的春川。180师的三面是敌军,背后是北汉江,身处孤立的境地。

此时一支连队冒着大雨跨过北汉江上的浮桥向江南快突进,这时的北汉江,由于连日下雨,山洪冲入江中,使江水浑浊、猛涨,江面上翻滚着黄色的波涛。敌人侦察机和轰炸机不断从江面上掠过,由南向北飞去。

王勇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看看周围的人,他们没能加入后撤的队伍,为了保证江南后撤部队的通道,手里无兵可调的部队命令他们这些归队的伤员临时编成一个连队,抢占渡口边的一个高地,挡住敌人快挺进的先遣队。

这个临时编成的连队共有一百多人,算是个加强连,大部分是归队的伤员,其余的也是些抽调的老兵,编成三个排和一个机炮排,配有三挺重机枪和两门迫击炮。连长是大头,他在这群归队的伤员里资历最老,威信最高当之无愧,一排长是他们军一师的一个老排长,王勇是二排长,三排长是三师的,大家只是简单的认识了一下,连排里人的名字还没弄清,就领了武器和三天的干粮出了。

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在蒙蒙的雨中他们渡过北汉江,隐蔽接近了一个海拔二百多米的高地,昨天敌人的一支先遣队从我军防线的空隙钻了进来占领了这里,两条公路在山脚下汇集,然后通往渡口。平时这个看着不起眼的小山包此时却成了卡在我军喉咙里的一根刺。他们这支临时编成的部队的任务就是重新抢占这个高地并坚守一天一夜,掩护还没有过江的两个团撤回南岸。

天慢慢的放亮了,下了一夜的雨终于停了,战士们浑身早就湿透了,隐蔽在离山脚四百多米的一片灌木丛中。

“咱们商量下怎么打?”大头把四个排长召集到了一起商量。

“有什么可商量的,老李你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