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尔斯,哥伦比亚大学;威廉?舒尔茨,华盛顿大学);许多欧洲学者的专题
著作(黄松康〔音〕、伯塔?克雷布索娃);多列扎洛娃、福克马、李欧梵、
米尔斯撰写的收入戈德曼所编《五四时代的中国现代文学》一书的论文;以
及新近出版的威廉?莱尔的著作《鲁迅对现实的洞察力》。这些著作中很少
能赶上已故夏济安的两篇创始性论文(《鲁迅与左翼作家联盟的解体》、《鲁
迅作品中的黑暗势力面面观》,收入其《黑暗之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究》),
这两篇论文首次提出了这位“革命作家”比较阴郁和苦恼的方面。对鲁迅短
篇小说最透彻的分析,是帕特里克?哈南的长篇论文《鲁迅小说的技巧》。
查尔斯?艾伯英译的弗拉基米尔?谢苗诺夫的《鲁迅及其先行者》;是苏联
学识的一个例子。
尽管有所有这些辅助性的著作,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对鲁迅的最好入门
书却可能是他自己的作品——戴乃迭和杨宪益英译的《鲁迅选集》(4 卷)。
威廉?莱尔现在正从事鲁迅全部小说的翻译。
中国和西方研究个别作家——尤其是鲁迅——的普遍学术倾向,有其长
处也有其局限性。五四时代的作家,在吸引力和声望方面地位无疑空前重要。
不过,在传记上和文学上仅仅集中注意力于一个作家,这对全面了解中国现
代文学是不够的。正如夏志清、刘绍铭、李欧梵所编选集《现代中国短篇小
说和中篇故事,1919—1949 年》所表明的,这 30 年中的创造性作品数量很
多,而且多种多样,尽管其风尚是现实主义的。
10  1927 年以前的中国共产党
关于 1949 年之前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文献学作品,是日本学者编著的,
他们主要收录了台湾各档案机构保存的文件和主要定期刊物中刊载的论文。
见德田教之:《中共党史有关资料目录》。这在蒲地典子等编《1953 年以来
日本对近代中国的研究》中的条目是 5.6.63。(也参阅条目 5.6.64—70。)
关于英文目录,虽则发表已经 20 年,见薛君度编:《中国共产主义运动,1921
—1937 年》。
为了庆祝中共建立 16 周年,延安解放出版社于 1938 年出版了精选的党
的文件《红色文献》。不过,这部汇编只有 21 个条目,而日本国际问题研究
会编辑的直到 1945 年的《中国共产党史资料集》有 12 卷 850 多个条目(东
京,1970 年开始出版),可以把两者做一比较。1949 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版的集子,包括 16 卷 1927 年以前的回忆录《红旗飘飘》;和两卷文件,
书名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1953 年出版,引作《农
民》)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1963 年出版,引作《工
人》)。
精选文件的译文可见于简?德格拉斯的《苏维埃对外政策文件集》,2
卷;和简?德格拉斯的《共产国际,1919—1943 年:文献选编》,3 卷。
期刊当中最容易见到的有:《新青年》,对研究改信马克思主义和当时
的社会问题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和《向导周报》,是研究共产党对当时种种



问题的态度和政策所不可缺少的。较不容易见到的五四期刊,如《每周评论》、
《晨报》、《湘江评论》的摘要可见于《五四时期期刊介绍》。莫斯科的看
法可见于《国际新闻通讯》和其他苏联的出版物,包括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有
关中国问题的资料》,1925—1927 年出版。
这个时期的登场人物留下了丰富的资料。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
会的创建成员中,背弃运动的三人记述了他们的经历。韦慕庭 1960 年编并序
的陈公博的《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既然写于 1924 年,在事实上具有可靠
性;此书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论文。张国焘的冗长的回忆录《我的回忆》,
最初在《明报月刊》(香港)上连载,英译本 2 卷,书名是《中国共产党的
崛起》。第 1 卷与 1921—1927 年这段时间有关。周佛海的回忆录《往矣集》
还无译本。《中国革命与中国社会各阶级》一书的作者朱新繁,用李昂的假
名写了中国共产党运动的政治情况:《红色舞台》,作为第一篇重要的变节
者文献出版于战时重庆。使用这本书必须非常慎重。军事方面还有龚楚的《我
与红军》。
彭述之系统地陈述了托派对早期中共党史的看法,他 1920 年是社会主义
青年团的一个创始人,1925—1927 年担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也是《向
导周报》和《新青年》的编者。彭述之在 1929 年与陈独秀一道被开除出中共
以后,是中国托派运动的一个首领。他的再评价见他为《列昂?托洛茨基论
中国》一书所写的 67 页的《导言》(1976 年)。这部李?埃文斯和 R.布洛
克编的选集,取代了 1932 年的托洛茨基论文集《中国革命的问题》。
陈独秀发表了很多著作,其中《文存》和《辩述状》(1933 年 2 月 20
日,出版地点不详)意义最为重大。李大钊的《守常文集》(1933 年)和《选
集》(1959 年)记载了一个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由于毛泽东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他的著作受到编者最密切的注意。S.R.
施拉姆的《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很有用,而且很可靠。但是,就搜集之广和
校勘原文的技巧来说,竹内実编的《毛泽东集》(东京,1970—1972 年),
仍然是毛泽东 1949 年之前著作的最好的 10 卷。非常遗憾的是,出版此书的
北望社破产,因而第 11 卷编年的书目仍然没有出版。
有关中共的重要的辅助性著作很多,这里只能提到几种。胡乔木的《中
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和何幹之的《中国现代革命史》,都不能被看作官方的
历史。不过,一个作者在党内的上级可能准许他接近重要的文件。何幹之论
述遵义会议便是一个实例。文化大革命之前出版的李新等编的多卷本《新民
主主义革命史》将重印。以此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已着手
一个关于党史的重要项目。王健民的《中国共产党史稿》,3 卷,以台北收
集到的史料为基础,相当可靠。郭华伦的《中共史论》也是 3 卷,更审慎,
更容易阅读。此书的英文节译本出版更早。P.米夫的《英雄的中国:中国共
产党的 15 年》,作为这一革命参与者所写的全面历史,代表斯大林的看法。
詹姆斯?平克尼?哈里森的《通往权力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史,1921—1972
年》,到目前为止仍是最详尽而有条理的记述。
在英国,继柯乐博的领事报告《1932 年从汉口报告的中国共产主义》
(1968 年出版)这一开创之作,有埃德加?斯诺驰名的《西行漫记》和伊罗
生的《中国革命的悲剧》。有这些著作做准备,美国的中共研究趋于成熟,
1951 年出版了许华茨的《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的崛起》。此后的著作有:M.
迈斯纳的《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罗伯特?C.诺思和赛尼亚?J.M.N.



尤廷的《罗易之使华:1927 年的国共分裂》,A.惠廷的《苏联在华政策,1917
—1924 年》,康拉德?布兰特的《斯大林在中国的失败,1924—1927 年》,
罗伊?霍夫海因兹的《中断的浪潮:中国共产主义农民运动,1922—1928 年》,
以及安格斯?W.麦克唐纳的《农村革命的城市根源》等,这些著作每一部都
有助于了解早期的中国共产党。
在法国,雅克?吉勒马兹的《中国共产党史,1921—1949 年》也有英译
本。在日本,波多野乾一的《支那共产党史》共 7 卷,自从 1961 年出版以来
一直是重要的参考书。
李锐的《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北京,1957 年;安东尼?W.萨
里蒂译、熊价编的英译本,1977 年),记述并分析了毛泽东的初期革命活动。
毛泽东的传记有 S.施拉姆的《20 世纪的政治领袖:毛泽东》、陈志让的《毛
泽东与中国革命》和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记》。对毛泽东的研究和
他的全集将在本书下卷(《剑桥中国史》第 13 卷)中论述。
11 国民革命:广州到南京
就 1923 至 1928 年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和竞争的活动来说,台湾的
国民党档案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档案包括党代表大会的会议记录与中央执行
委员会全体会议和每周例会的会议记录,政治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的记录与
武汉所谓的联席会议的记录,国民党中央各部(如组织部、农民部等)种类
很多的文件,以及现在已少有的刊物,按科目整理的新闻剪辑,党的重要人
员的信件,战地报告等等。许多这类档案文件,可见于《革命文献》这套国
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出版的多卷丛书(第 8 至 12 卷尤其和国民革命有关)。
有两部著作主要根据国民党档案并由工作人员撰写:李云汉的《从容共到清
党》和蒋永敬的《鲍罗廷与武汉政权》。国史馆出版了重要的著作,如孙逸
仙的两卷本编年传记,书名为《国父年谱》;和孙逸仙的著作、言论、书信
的多卷集《国父全集》(孙逸仙的著作至少有 22 种不同的集子)。
台湾也有蒋介石一生的档案,这些资料在其形成的时候学者们是难以见
到的。毛思诚汇集了直到 1926 年末的蒋介石经历的编年记载:《民国十五年
以前之蒋介石先生》,包括许多文件的摘要。国民政府司法部图书馆有 1927
年前后起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许多档案材料,包括很有价值的党内刊物《中
央通信》。这份刊物许多文件的译文,见于朴孝范(音)的《中国共产党文
献集,1927—1930 年》。台湾收藏的其他重要档案,得自北京政府的各个部
(特别是包括外务部或外交部,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和国民政
府的各个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多档案馆正在大力发展。共产国际的档案保存在莫
斯科,苏联学者已加以利用。本书引用的书籍和论文也利用了俄国援华使团
的记载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资料。1927 年 4 月 6 日北京的中国警察搜查苏联
武官处,拿走了苏俄援助国民革命在华活动所形成的大量文件和中国共产党
的一些文件。这批文件中很多已翻译并出版,已出版的目录见韦慕庭和夏连
荫编的《有关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和在华苏联顾问的文件,1918—1927 年:
1927 年北京搜捕中查获的文件》,第 565—568 页。
伦敦档案局的英国档案,有中国和香港与外交部和殖民部的通信。资料
尤其丰富的是“绝密复制件”系列,FO405,包括从中国和中国周围来的重要
文件,为政府和驻外使团高级官员传阅而复制,然后每半年或每季整理成册。
(见内森著作第 69 页对这一系列的两种指南。)



华盛顿国家档案馆保存的美国政府有关中国的档案,也整理得很好,并
可自由利用。美国驻北京的使节和在广州、长沙、汉口、南京、上海的领事
官员的文电,对所论述的这段时期也很有用。国务院按年编卷的《关于美国
外交关系的文件》,收入驻华外交官员和领事官员与国务院之间的信件摘要,
按目编排。大多数文电都有缩微胶卷可以利用。(系列的编目见内森:《近
代中国,1840—1972 年》。)国家档案馆也藏有陆军和海军情报机关以及驻
华商务参赞提供的资料。
对日本已有缩微胶卷的收藏资料的两部有用的入门书,上文已经提到,
是塞西尔?H.乌叶赫拉和约翰?扬分别编著的。事件发生当时的期刊很多,
是历史资料的重要来源。中国期刊极有价值的指南有,当代中国研究所的《欧
洲图书馆藏中国报刊目录》、国会图书馆的《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期刊》。对
国民革命最重要的报刊书籍有:《东方杂志》和《国闻周报》,是无党派的
新闻舆论刊物,也发表文件;《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民
众论坛》,是汉口国民政府的机关刊物,1927 年 3—8 月。外国报导的有用
资料,见于《北华捷报》(英国《字林西报》的每周版)和美国的《密勒氏
评论报》,都在上海出版;《华南晨报》,香港;《纽约时报》和伦敦《泰
晤士报》。有价值的中国报刊译文丛书是戴遂良的《现代中国》,特别是 1
—5 卷涉及 1924—1927 年这段时期。重印当时刊物和其他资料的重要集子
有:《共匪祸国史料汇编》第 1 和第 4 卷,台北出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的工人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中华人民
共和国出版。
其他重印文件的汇编有《中国国民党重要宣言汇编》、《中国五大伟人
手札》(即孙逸仙、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等。著作言论集很
多,国民党方面如张继、蒋介石、胡汉民、戴季陶、邓演达、汪精卫和吴稚
晖等人,共产党方面如陈独秀、瞿秋白、李大钊和毛泽东等人都有。有几部
可以利用的英文文件集,如米尔顿?J.T.谢的《国民党:历史文献选编,1894
—1969 年》和康拉德?布兰特、许华茨和费正清的《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
不过这一时期的文件两部书都不多。关于苏俄和第三国际的政策,赛尼亚?乔
柯夫?尤廷和罗伯特?C.诺思的《苏俄和东方,1920—1927 年:文献概览》
最有用。韦慕庭和夏连荫编的书上文已经提到,还可参看罗伯特?C.诺思和
赛尼亚?J.尤廷的《罗易之使华:1927 年的国共分裂》。
许多参加者留下了回忆录。尤其重要的是《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博
士一人身兼采访者、研究的学者、作者和编者。李宗仁指挥原来从广西来的
第 7 军,提供了北伐的战役和政治的广泛材料。关于军事组织和战役,仍是
极有价值的主要研究资料汇编有:《国民革命军战史》;关于张发奎“铁军”
的《第四军纪实》;台北国防部史政局编的《北伐战史》,5 卷;台北国防
部史政局编的《国军政工史稿》,2 卷。
几个援助国民革命并经受住了斯大林清洗的俄国人,在一些被允许接近
档案的年轻学者的帮助下,撰写了回忆录。范围最广泛的是 A.I.切列帕诺夫
将军的两卷记述。但这部书由于不合时宜的偏见,并不成功。第 1 卷的不准
确的译本名为《一个在华军事顾问的手记》。译成英文的还有另两部颇为有
趣的回忆录:维拉?弗拉季米罗夫娜?维什尼阿科娃-阿基诺娃的《在革命的
中国的两年,1925—1927 年》,史蒂文?I.莱文译;马克?卡萨宁的《20
年代的中国》,他的未亡人希尔达?卡萨宁娜译。对俄国军事援助团的学识



和对俄国最近的研究成果的一部重要资料书,是迪特尔?黑因齐格的《国民
党中的苏联军事顾问,1923—1927 年》。莉迪亚?霍勒布内奇身后出版的著
作《鲍罗廷和中国革命,1923—1925 年》,利用并列举了能接近俄国档案的
苏联学者新近的著作。利用俄国资料的最近的著作,是丹?雅各布的《鲍罗
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许华茨的《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的崛起》,是
其出版年代的名著,详细记述了两党合作的早期阶段;韦慕庭的《孙逸仙:
受挫的爱国者》,也详细地记述了这个阶段。伊罗生的《中国革命的悲剧》,
最初出版于 1938 年,1951 年出修订本,以其提出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
是“失败者”,以其反斯大林和反蒋介石的看法,曾经很有影响。有类似倾
向的还有琼?切斯诺的《中国的工人运动,1919—1927 年》,M.H.赖特译自
法文。在对外关系方面,两部杰出的著作是:多萝西?博格的《美国政策和
中国革命,1925—1928 年》,和入江昭的《帝国主义之后:探求远东新秩序,
1921—1931 年》。
12 中国的资产阶级
没有一部全面研究整个民国时期的中国资产阶级的著作。但有大量文件
和几部评述其经济和政治活动的作品。关于由城市士绅和商人阶层形成资产
阶级,可以参阅伊懋可的《上海的士绅民主制,1905—1914 年》。关于城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