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立鼎1894-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一步,杨浩进一步提供西式四轮马车的改进版本。这一线的路况都还不错,特别是口外草原更加的适合,以其运输能力高数倍的优势,将极大的减少途中耗费,带来利润的增加。

    同理,更进一步的蒸汽机械,也将随着运输不断的向内地拓展。到时候,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矿业开采,将迎来一波急剧的扩充。

    再随着投资银行往全国各省分行开设,一个个的工业投资群必将随之诞生。不说别的,光今天来的这些位,他们的关系户就能一下子兴起几千家买卖!

    有了工业生产,运输业必定兴盛。以胶轮车、四轮车和蒸汽汽车为主力的物流基干,沟通陆路短途。以大型海船。小型河船组成的水上运输干线为网络中枢。构建一张空前庞大的流通网。

    更有甚者。官道能及之处,沿路设下维修服务点。针对所有的胶轮车、蒸汽车、工矿蒸汽机,以及各种机械,提供全方位的维修保养业务。

    这尼玛简直就是异时空版的4s店啊!

    中国有世界上最发达便利的海洋、河流运输条件。杨浩只要不断的提供物美价廉的蒸汽船,贷款推广,快速推动一系列的运输效率大跃进,根本不成问题。

    工厂的投资建设,带来矿山和原料生产的兴盛。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需求。将催生钢铁联合体的建造,机械设备的制造,车辆发动机的制造……。一次全新的工业革命,将由此而引发。四亿三千万人的庞大力量,将因此而得到释放。

    最妙的是,伴随着扩张而诞生的数以百万计新兴工人,将形成一个全新的工人阶级。他们有足够的收入,背后有强大的力量支撑,能够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消费人群,更能成为千百万个家庭的主心骨。

    只要把握住了这群人的思想。就能把他们拧成一股绳,成为一个空前有力的拳头。到那时。杨浩想推翻满清,不过反掌之间。

    自然的,这些人的基础培养,所有的教材,所有的讲师,都要来自于他的主导。这可是革命的基础啊!

    至于顽固守旧的商人们会不会合作,杨浩并不太担心。

    在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获取利润,商人们普遍会有相当长的合作蜜月期。等一切上了正趟,他们不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就要设法压榨工人,欺上瞒下。那时候,工会力量,工人团队,才要显示出他们的存在价值。

    而杨浩,也会在那时,正式的亮出他的獠牙利齿!

    我杨某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如此香饵吞进肚子,最好乖乖的合作。要不然,他不介意狠狠地拉起丝线,给他来个肠穿肚破!

    另外需要担心的列强干涉,那就只能军事途径来解决。杨浩对此,完全不怕!

    “炎华商业投资银行”的股东组成,和基本章程,在随后三天内陆陆续续的议定。

    7月26日,拍卖款回收的同一天,在《国闻报》上大幅刊登了正式开业的消息。

    同时公布的还有第一批投资项目名单。

    天津卫,一下子冒出来毛纺厂、棉纺厂、皮革厂、纺纱厂、纺织厂、火柴厂、造纸厂、印刷厂、印染厂、砖瓦厂、玻璃厂、机器厂、造船厂、锯木厂、成衣厂、面粉厂、成衣厂、食品厂……。

    足足百多家工厂的名单,晃得许多人眼睛都要瞎了!

    不仅如此,由十大镖局参股成立的运输安全公司,同时宣布挂牌。他们将在集中训练之后,担负起相关企业货物转运流通的业务。

    与之相配合的,则是一间“炎华技工学校天津分校”的成立,和一家“天津工商管理学校”的诞生。所有工厂的技工,基础管理人员,都将从这两家学校培训出来,执证上岗。

    同时,一家“中华技工职业资格认证中心”也悄然成立。他们将按照一系列严格的职业技能考核办法,对各种工人的技术水平考试,并颁发相应的证书。凡是有证儿的,都有一个基本工资待遇要求。

    这里头涉及到的工种数以百计,覆盖方方面面,多的让人眼花。

    许多工种,看报纸的人压根就没听说过,却不妨碍他们注意到下面的待遇标准。就算是最低的初级工(一级),一年纯收入都不会少于100两,养活一家老小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有工种统分为八级,向上的等级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晋升的。并且这还不是一次确定终生受益,那必须每隔几年重新考核认证一次。一旦考核时发现技能下降,就要把等级资格降回去。

    当然了,一些因工伤残或者年纪大了动手能力差的,则可以根据他们培育技工的数量和水平,核定待遇。

    总而言之一句话,过考核,有工作,有钱收。你要立志当一辈子工人,能够混到八级工的高度。恭喜你,收入一定比乡下土财主高!

    事实上不用八级工,到了四级以上,就能明显看出优势。

    按照报纸上所说,能达到这个级别,马上就当车间主任,分给单独的房子。属于那种有厅堂有院儿,出入有车,往后还要安好了电灯电话,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电扇!

    福利待遇,一样不缺,肉蛋米面,一样不少!孩子有书读,老人有敬老院,病了有医院看,一人努力,全家受益!

    考核管理机构,不但负责对每个人的技能公正评价,登记管理。同时也要为认证的技工是否得到应有的待遇,进行监督和保障。有了问题,他们可以提请管理中心干涉,打官司都有人帮忙!

    虽然这不是什么官方机构,却因为后台老板的足够强硬,往往比官员更靠得住。

    《国闻报》据此分析认为,一个能够有效保障优秀工人权益的机构存在,必将改变数千年来中国工匠地位低下、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局面。士农工商四民平等的口号喊了许久,在今日将正式有了实现的可能。

    工业是当今世界各国强大之根本。工人,又是保证工业兴盛之基础。唯有更多优秀之工人,得享工业发展之利益,才能带动更多工业技术之研究。无论投资商人,还是工人自己,都能从中获利。

    而作为国家政府,也将因此获取更多的税赋,可谓利国利民,无上妙事。

    该报的特约评论员、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认为,八级技工制度的推出,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数千年之用工制度。它将彻底的推动原本混乱无序的工人力量,向制度化、体系化、专业化方向良性发展。对于如今迫切需要融入世界文明的清国而言,有极大的益处。

    并且他还认为,此种制度,或许将对其他西方先进国家带来极大的启发。一个负责任的工会组织存在,或将更快的引导各国进入更文明的管理阶段。

    对于商人而言,这种制度总体好处大于坏处。

    一直以来,优秀技工都是供不应求的。基本上每一家工厂,都是由一两个技工支撑起来。尤其是新兴工业,国内没有懂的,从外洋请来些水货,赔了钱还弄不成都是常事。

    现在好了,有个明确的考核办法,专门挑有证的进来,好说好道好伺候,起码不担心赔钱。到时候弄不好,还可以找管理认证中心投诉索赔。

    至于说待遇高一些,这其实根本不是事儿。哪一家不对掌握技术的把头工头客客气气的?打骂那一定是不敢的。

    反过来,他们恐怕还得担心被人挖角。因为技工中心认证之后都登记在册,需要的老板可以去查找,指不定有了合适的,就下手出高价挖人。

    这种担忧,在新的技工培训完成之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工人毕竟不是田里的庄稼,种下去几个月就能一茬一茬的长。

    不过这事儿也不那么绝对。当人们看到技工学校第一期招工数量时,很是吓了一大跳!其建校规模,居然可以容纳万人!

    李鸿章李中堂,在同意建立一所“北洋大学”(宗圣大学名字太招人嫉妒没敢用)的同时,也连几所技工学校的地皮一块儿批了。地址就在美租界外围,沿着西南侧一直推出去两千多亩地。当然,里面一千多亩的地皮,得杨浩自己来承担。

    所有的校舍建设,师资力量,杨浩这位出资人、董事长责无旁贷。除了明确一间必须是教授与科举有关的院外,多半都将设立与理工科有关的专业。

    杨浩在美租界指挥中心召开的内部会议上,慷慨激昂的对一群年轻先进分子宣布:“从这所学校开始,我们要让革命的火种,洒遍全国!”(。。)

    ps:又是四更满满,求票!

第一四六章 地下党,华兴会() 
来到乙位面四个月了,杨浩头一次体会到搞地下党的刺激。。。xstxt。。 看最新最全

    此前的时间里,他只是在百忙之中,向逐步汇聚到身边的进步青年讲解基础知识。在军事训练的同时,把本世界百年间的艰难革命历程,转化为一种预言式的分析结果,讲述给众人听。

    这其中,必不可缺的内容诸如中国各个朝代的兴废更替,数次变法的利弊得失,每一朝的统治策略变化等等。将钱穆、陈寅恪、黄仁宇等人的总结和研究成果,较为零散的转述给他们。

    另外比较重点的,就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中国历史数千年来屡次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怎么失败的,带来怎样的后果。

    杨浩自己在这方面就是个半瓶水。不过好在他够聪明也够勤勉,按照本世界智囊团炮制的教程,前脚囫囵吞枣,后脚转述出来,并明确告诉众人:“这是许许多多先行者们思考的智慧结晶,我只是个传递者。如何理解吸收,并将其灵活运用,全看你们学习和继承。”

    越是这样谦虚严谨的态度,反而更加赢得了众人的敬佩和信任。

    要知道,自古以来文人相轻,每一个文人又都想着“立功立德立言”。像杨浩所说的内容无不是大师们毕生研究的成果,只要他自己不揭破谜底,堂而皇之的冠上自己的名字,混个一代大师的名头,并不困难。

    可他就是如此坦坦荡荡,又能够讲解的条理清楚。在众人看来。不啻于上古先贤的胸襟。此种传道授业解惑的伟大壮举。就算比不上孔夫子,也一定不下于一般贤者。

    更何况他所讲述的内容,严格来说都是历代帝王统治者最忌讳的“屠龙术”。即便如今日暮西山的清廷,也是绝对容不下其传播的。这等为了民族国家,毅然甘冒风险的凛然大义,差不多赶上把火种盗取到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了。

    因此,不管年纪比他小的还是比他长的,一概以“先生”称之而不明。

    这让杨浩莫名的想到了另一位“先生”孙大炮。想必这时候。他已经拿到了签证,动身赶往日本了吧?不知道若干年后,他还有没有机会召集“同盟会”。因为,现在跟着杨浩的这群青年,都是日后“同盟会”的骨干!

    以前杨浩不太了解这批最早的革命者,一度也跟一般无知少年似的,把他们等同于后来腐朽的刮民党。

    到了乙位面之后,因为需要不得不返回头去研究,才发现压根就是两个人群!

    后来的刮民党,那是盗取了先辈革命成果的一群投机犯而已。真正的革命者。当时都已经完全靠边站。更多的则在北伐之前,就已经倒在革命的道路上。成为后来者的阶梯。

    在一片黑暗之中,敢于冒着生死危机,奋不顾身的投入到唤醒一个民族,振兴一个国家的大业。哪怕一次次碰的头破血流,付出莫大的牺牲,仍然无怨无悔。这种伟大情操,除了敬佩之外,杨浩实在说不出别的。

    因为敬仰,所以敬重。

    杨浩也好,其他杨家人也好,从来不摆出一副“老子比你先知一百年”的嘴脸,指手画脚的强行要求人家做这做那。

    他们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尽可能的传播不同的知识,如何选择吸收,则由当代人自行选择。

    这种看似放任松散的方式,收到的效果却一点都不差。几个月下来,以丁惟汾为首的一群二十岁左右进步青年,很快就自己得出一些看似浅薄,实则已经开始上路的革命理念。

    他们首先达成共识,认为中国即将面临千古未有的危机,不只是寻常王朝更替,而是整个民族从文化层次的湮灭。其结果,不再是汉民族、汉文化融合外来者,却可能被以坚船利炮武装的西方列强彻底的毁掉,传承断绝,分崩离析为结束。

    前车之鉴,如英国人毁掉的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被英国人用两百年时间完全摧毁,只剩下种姓制度得以保持。又加上他们本身也不注重历史,到今天所看到的所谓印度史,都是英国人“发明”的。至于“梵文”就更加可笑了,几百年前古梵文就彻底消失断绝传承。现在乃至后世冒出来的,都是两回事。

    中国的读书人,对于文化的自豪感,对于史书传承的严肃态度,不是其他人所能想象的。这就好比要求西方人去毁掉《圣经》一般,绝对不能容忍。

    西方国家从明代以来不断派出传教士为侵略先锋,在全国各地大肆拉羊传教的做法,早都为读书人所痛恨。如今经过杨浩的分析,登时令他们觉悟到其中的危险。

    灭你的文化,灭你的文字,从根本上毁掉一个民族的历史。这种结果,谁都不能接受!

    基于此,进步青年们达成共识的第一条,就是要对抗一切敢于如此做的敌人。近的有列强,远的有满清。文字狱的仇恨,借修《四库全书》毁掉经典的血债,都在他们心里攒着呢!

    有了革命的目标和对象,更要寻找革命的方法。

    杨浩没有原封不动的把“土改”这一大杀器祭出来,因为社会条件并不合适。土地兼并只是导致革命的原因之一,更关键的还是分配制度的公平程度。

    人类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完美制度”。从有史记载到如今数千年来,各个国家各个文明,把所有的政治体系社会制度都玩了个遍,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是可以永远存在的。

    最关键的是,都无法解决公平分配这一基本原则。

    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没有一个至少相对公平地分配原则,社会就不可能恒久太平。用不了多久,因此而带来的矛盾就会激化。到时候革命仍然不可避免的再次发生。

    中国历史的朝代更替中。类似的改革其实一直在进行。只是被掩盖在貌似顽固的帝王将相、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框架之下。

    杨浩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更没有开国帝王那种改天换地的大气魄,也没发现自己长得像九五之尊。一个21世纪的青年,如果还想着一言九鼎,以一人独霸天下,那就太二百五了。

    杨家众人对他们存在的定为很明确。即传播知识,推动变革,培育基础。守护家园。

    在确定推翻满清、对抗列强的基本原则之上,究竟整个国家的革命如何开展,最终会发展成何种状态,不做提前预设。只要能够维系炎黄正统,中华文明正朔,最终谁来当大长老,走那一条道路,并不是根本问题。

    回头看他们所处的时代,中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西方列强普遍的福利制度,却更像是“国家社…会主义”。纯粹的资本主义。基本不存在。

    世界始终是在不停的变化,任何一种试图随手画一个圈。就确定千秋万古不易的大方向的做法,根本是狂妄自大。

    中国自古以来,动不动就“万世不易、着为永例、永不加赋”的多了去了,有一个实现了吗?

    朱元璋用半辈子规定的框架,他死后才几年就被打破的一团糟?保留下的那些,恰恰是导致他万年江山完蛋的主要原因。

    明白了这个道理,杨家人就绝不妄自尊大,自行其是。

    只不过没有料到,这种谦逊谨慎的态度,在众人看来更值得敬佩。短短几个月,一个凝聚力极强的小圈子就围绕在杨浩的周边。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以日照为核心,辐射到大半个鲁南,正迅速的向鲁东鲁中蔓延。许多日后将投身革命的“同盟会”乘员,都提前加入了其中。

    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吸收,相互讨论启发,逐步得出结论。

    时至今日,一个粗略的纲领已经形成。还没等杨浩进一步引导呢,他们却先提出来了。

    就在7月27日,美租界“工程指挥部”里,总共二十四名青年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确定了成立革命组织,以推翻满清、打倒列强,振兴中华文明,缔造公平制度的新兴国家,为核心纲领。组织的名称,为“华兴会”。

    这个名字是他们自己商量出来的,杨浩一听登时脑门子一热,看来,历史总是有自己发展的顽固趋向。革命者的理念大体还是相通的嘛。

    不用说,杨浩自然是作为会长,并兼职理论导师。丁惟汾、徐镜心为副会长。许衍灼为书记,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