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立鼎1894-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浩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子雪白的复印纸,上面用蝇头繁体字密密麻麻写了无数的条款,放到桌上道:“我们杨家开的是正规公司,一切行事必有章法、雇佣人手须得白纸黑字签订合同,烦劳长者寻一个识文断字的来,当面讲解清楚,有个见证,才不致出纠纷。”

    依着老头的意思,直接卖给他那才叫稳妥呢,那样成了一家人,自己这边要打个秋风再容易不过,刘家上下都能跟着沾光。

    不过人家定了规矩,他不好上杆子硬来,那样坏了大事反而不美。五叔公是个能决断的,立即命人把村里的落第秀才寻来。

    其实那位名叫管中宽的书生早就在外头看热闹的,对刘老三的狗屎运别提多羡慕嫉妒恨。心说老子才是本地第一有才的人,那么大的好事怎么就没落到咱头上捏?

    里面一招呼,他还拿捏着点架势,整理下油乎乎的长衫,拿唾沫抹平了乱发,不过那几撇胡子就实在撑不住场面,又营养不良干巴精瘦,风一吹摇摇欲坠,迈着四方步进来,两眼却忍不住跟着最后一趟搬走的面袋子一直进了屋,才硬生生收回来。

    到了桌子前,一本正经的抱拳行礼,特别对杨浩这位据说是大学毕业等同进士的高手尤为恭敬。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甭管人家多大年纪,你丫到七十了还是童生,见了也得乖乖的低头。

    读书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直接而残酷。

    杨浩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用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忽悠人,是多么的可耻。对于这年头的酸腐文人有一个算一个,他都没好感,除了帮助统治阶级愚弄黎民百姓,他们就没起到什么好作用。传承文明?啊呸!

    孔子自己都说“礼失求诸野”,可见传统文化早就渗入了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而不在这帮子歪解四书五经,舞文弄墨对民生建设一点贡献都没有的嘴炮先生身上!

    大喇喇的坦然承受管童生的礼敬,心说你这厮是没机会科举出头了,大清国都进入了倒计时,很快就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开新学校,就算你老人家今年能考中秀才,前头还有举人一关卡着呢。

    拱手表示一下,杨浩指着合同道:“烦劳管先生给诸位乡亲念一念,诸般条款都讲清楚。不致产生误会。”

    这种事儿管童生是经常干的,谦虚两句后,拿过来一看,登时心惊肉跳!打印机打出来的小四号宋体还没豆粒大,偏偏比划清晰干净,人手根本写不出来那么整齐划一,印刷?那得多好的铅活字和油墨啊!皇家专用的版本也没这么细发!

    再看里面的条款,唰啦一下汗就下来了!哪怕都是白话文,文理粗的他这三十好几的老童生都能指出一大堆错误来,但其中的逻辑之严密,规定之细致,比他见过的所有文契复杂了何止十倍啊!这尼玛什么人才弄出来的合同,不就是雇佣个人么,至于弄得那么绕么?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人家规定的足够细致,工作范围,工作纪律,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劳保规范,休息假期,甚至连平时住宿条件和婚丧嫁娶的额外补贴都明文规定!这还是去做工的么?这是去当大少爷的好吧!

    这年头,去给人当工作学徒的,哪个不是任凭人打骂折腾,吃的住的什么都不要讲,还福利待遇?那得看遇到的东家是不是善人。就算是善人,也没说一个月多少粮油肉食的定额给,他们家自己都舍不得吃呢!

    再看工资待遇,福利补贴,杂七杂八加起来,一年少说一百个大洋!当店铺掌柜的能有这纯收入不?管先生自己都心动,要不干脆把我也卖了得了,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哪里有到这家当工来的舒坦!

    不过再看下边的违约责任,保密条例,他的腮帮子又是一抽。这家是锦衣卫出身的,还是粘杆处军机处帮忙拟的?密密麻麻林林总总几十条,归拢起来一句话,谁敢出卖公司机密,最好先把自己了断了为上。吃官司?你想的那么美!

    管童生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片高墙林立警卫森严的城池中,无数个深不见底的地牢里陈列一百零八样刑具,历朝历代包括传说中十八层地狱的酷刑一个不拉,就等着哪个倒霉蛋跳进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当然没那么夸张,不过管中宽算明白了,这杨家人出手固然大方,对背叛的人也绝对的凶残!光明正大写在纸上让你先明白,省的以后再骂主人家苛责无情。

    泛起袖子擦擦冷汗,他喝一口茶润润喉咙---嗯,茶很香啊!估计少不了一百文一斤的上等货,平时他都舍不得。

    先一摇三晃的把足有六页厚的合同念了一遍,不用他解说,完全的白话文版本老百姓基本能听个差不多。里面绕老绕去相互勾连的部分难以理解,不过收益、权利、责任,都很明白。

    出乎杨浩预料的,众人对违反合同的严厉条款居然没太大反应,好像理所当然一般。五叔公更捻着胡须赞道:“这是应该的!为人家做事还吃里扒外,当场打死都行!泄了东家机密,肥了你一人,坏的却是大家伙的生计,此等人得扒皮萱草,立碑为证!”

    合着比我还狠啊!

    杨浩心里头那个汗。他却是不知道,这片地方,什么工业也没有,种地根本养不活多少人,稍微有点天灾**,就得饿死多少。好不容易能有个人来办产业,让他们能挣钱,一个人的收入就能养活一家人呐!照他的说法,起码招工几百口子,那就是几百户,几千人的生计!再大一些那就是几万了!

    试问,谁敢坏了几千几万人的活路,那等于捅了马蜂窝一样,不群起打死,还待如何?

    其实这也就是历朝历代,皇命不下县,乡绅与县官共同治理地方,皆因地方宗族势力,哪一个都能纠合几百口子人,逼急了闹腾起来,就是大事。归根到底,众怒难犯。

    不用考虑,刘老三二话不说就签字。不过得有个正式的名字,杨浩征求一番意见,帮他改名叫刘大富。大富大贵,喜庆,吉利。

    三方签字画押,管中宽作为中人见证,帮忙把一份合同给里长存起来以备官方查验,得了刘家封的一包好东西当谢礼。末了,他终于忍不住,腆着脸问:“那啥,杨公子,您的公司还要不要人手?您瞅我这能写能算,做个管事总是富余的。”

    什么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在生存压力面前,节操什么的早早丢一边去!

    杨浩笑道:“自然是要招工,不过我们对每一个职位都有严格的技能考核标准,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您若有意,可以先看一看我们的具体要求,达不到也没关系,我们会经过初步筛选后进行相关培训,合格再签订合同,正式上岗!”

    他又拿出一大摞早就打印好的文本,递给管童生。

    这是早就定好的策略,先让刘老三---现在该叫刘大富,现身说法,取得信任,引起兴趣,然后再引诱当地人主动提出,顺势安排招工,从小小的南湖集开始,向四周村镇逐步的扩散。

    包括另外那十个人,都是一样的棋子,根据在本地基业扩张的速度,逐步放大到整个日照县。

    现在全县估计有四十万人,七万多官方在册的丁,里面要挑选出几万合格的基干人员,并不困难。并且此地耕地少,人口多,生存压力大,百姓比较朴实单纯,只要有生计,培训之后纳入麾下,自能形成一股纯粹的强大力量。

    杨浩给出的岗位要求,毫无疑问没有一个人能达到,满怀希望的管童生粗粗翻了一遍,登时沮丧不已。不过好在,后面列出职业培训的细则,又让他燃起希望,思想斗争一番,果断提出要看教材。

    不着急不行了,吃饭养家是大事。再者人家的学员都给发衣服鞋帽被窝,管吃管住还有工资领,就算苛刻一些,严厉一些,也得认。

    对此杨浩就没法提前准备了,管童生不屑于跟一帮泥腿子出大力,他想要个坐办公室管人的差事,有面子也有里子,还能过一过官瘾,虽然比不上科举当官那么威风,百里侯啥的。

    要不怎么说中国人自古都是官迷,打从孔夫子教育七十二贤,三千门徒,告诉他们怎么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当官就成了整个华夏民族几乎所有人第一追求目标。尤其经过宋明清三代的强化,几乎成了唯一的正道。

    不过杨浩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么好的表率人手,笑道:“这样吧,先聘请管先生作为我炎黄公司临时办事员,负责在南湖集登记初选有意来本公司工作的人手,一切薪酬按正式工发放。待第一批人员到位,我会进行考核,证明先生有相应工作能力,认真负责,再定岗位。如何?”

    管中宽赶忙答应:“如此甚好!多谢杨公子提携!”

    不管别的,先把工资领到手再说啊!

第十四章 大庄客厉应九() 
杨浩出来不光是送刘大富并招揽人手一件事,更重要的是,他必须亲自调查当代当地的经济产出和综合状况,以确定下一步的物资倒换与盈利基点。

    单纯不考虑外部风险的话,以21世纪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力,拿出十分之一都能横扫乙位面的整个世界。当然那不可能,一则本世界里这么大的物资流通肯定震惊各国,藏都藏不住,二则这边正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前夜,一个不可控的力量却拥有无数的财富,他们肯定会二话不说合伙扑上来抢夺。

    刘大富那十一个人平时四处流窜,打听消息是一把好手,对于基本物资的市场价约么知道。但冒充洋货的稀罕工业品如何定价,就必须深入调查并试探一番。

    因此,其实送给他家的那么多东西,可不单纯是给他们享受的,杨浩一家断定他们留不住,必然要分散出去,那么置换的价格,基本就是当地人能够接受的基准,同时也要测验其需求主次,针对性的预备下一回的物资。

    管童生很负责任的马上投入工作,照着刚拿到的物品清单挨个辨认并登记,然后捧着厚厚的一本招工要求苦读。

    里面有几条让他心中一阵嘀咕。明确要求,参选的人员抽大烟的不要,游手好闲的祸害乡里的不要,不孝子不要,有残疾的不要。反过来,孝子优先,识文断字的优先,有一技之长的优先。

    如果这些都能理解,那么凡是正式工的家中14岁以下孩童必须接受炎黄公司开办的学堂教育,其他家人也有机会进入扫盲班学文,甚至还有一份基本扫盲字单,繁体和简体对照表。就让管中宽心里头直打鼓。

    好歹也是读书人,他很清楚,历朝历代,朝廷管控最严的就是文化,特别是大清立国二百余年,那是决不允许有皇家勘定的教材范本之外的文字传播。读书就能明理,明理就容易多心,多心则不易管理,照杨浩的做法,连农民都认字的话,他这类的读书人岂不是就显不出高贵来?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是不是要报官呢?管中宽心中念头一闪就自动放弃了。且不说现在朝廷还管不管的了,人家杨浩是从米利坚国回来的,辫子都不留,明显不尊大清正朔。而大清的官员也未必治得了他的罪,搞不好,自己里外不是人。

    管童生也没有太多的计策,否则也不至于整天饿的要死要活,另外他可深深记得五叔公那句话,谁要坏了大伙儿的生计,就千刀万剐了他!那种错,不能犯啊!

    杨浩方才说得那些话,院子外面围观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一说要招工,待遇那么高,等管中宽夹着足足一百份的登记表出去时,呼隆隆一大群就围上去了。

    五叔公早有准备,把刘家身强力壮的男丁全都招呼出来给他镇住场子,关键是好好表现,为自家争取一些名额。

    杨浩在刘大富陪同下顺着街巷来回的转悠,同时用数码相机拍下各种建筑的照片,录下翔实的资料,闻讯各种当地物产和价格,亲眼观察品质,搜集第一手资料。

    这种市场调查的工作他不是第一次干,无非是产品不同市场不同罢了。忙活的同时,刘大富家发生的奇闻,正以奔马的速度朝着周围村镇快速的传播蔓延。

    也就在差不多的时候,远在十五里外的十里铺,有名的翰林蔡家宅邸,当家人蔡渠正陪着一名山西人说话。此人不是别个,正是被牛二及刘大富一伙抢劫了的倒霉客商。

    蔡老爷年方三十六,学问虽然比不上那位进士及第并钦点翰林的长兄蔡曾源,却也考取了举人,在老家十里堡堪称一时英杰,更兼在家守业,与官方、商业、三教九流都有交往,声明显赫,县太爷吕大人都多有敬重。

    此时正是男子一生中最有风采的年纪,真个朗目星眉潇洒倜傥,哪怕给人道歉,也说不出的优雅。

    他一脸诚挚歉意的表情,对山西人道:“实在对不住宋兄,这两日,我已令人尽力查访,却都不见那伙贼人踪迹,着实奇怪。宋兄与这位王师傅,可还有其他的细节回想起来?”

    姓宋的山西人苦笑道:“累蔡兄操劳了。说实话,损失些个财帛还是小事,关键连累的王师傅坏了镖局名声,没个交代,我心难安呐!若非我临时起意往日照来,也不至于遭此灾劫。”

    他们的旁边,一名貌似矮瘦的汉子躺在榻上,胳膊脸上都裹着纱布,两眼肿的跟烂桃子相仿,浑身散发出浓烈的伤药味儿,闻言惨笑道:“这不能怪宋东主。毕竟改道是经过我同意的,事先我也是没想到,山东绿林道上的朋友如此不讲规矩,这亏吃的忒怨!我们受伤是小事,吃这碗饭早有准备,可同兴公镖局的牌子不能砸我手里。”

    事实他们这一伙的确挺冤。东主宋云生,山西平遥客商,在王仁义镖师两人护送下,一路从山西到上海,又回来走沂州---青州道。宋云生临时想起要到日照探探海路,没想到快到地界儿了,被人打了闷棍。

    一般情况下的劫道,他们不会吃亏。绿林道自有规矩,同兴公镖局又是天下有名的大牌子,从创始人“面王”王正清开始,拳脚硬朗,交游广阔,走到哪里,遇到拦路劫财的,彼此通报下名号,顶多下场亮两下子绝活,小小不然的给点,就能和平过关。

    可万万没想到,在盗匪并不多的日照地界,牛二这帮子临时团伙不按常理出牌。他们从沂州盯上之后,一路跟随,并分出人提前到沈疃店、南湖集召集人手,准备家伙。

    王仁义两名镖师,护着宋云生主仆二人,两辆沂州莒州雇佣的独轮推车,一路累得够呛。不料牛二他们什么招呼也不打,也不照规矩在路上摆荆棘条子,冷不丁一堆东西从暗处砸过去。

    王仁义两人颇有经验,各自抽刀一个夜战八方缠头裹脑护住头脸,同时闭眼防止来的是石灰包---江湖中人最擅长用这玩意。

    哪知道砸过来的不是石灰,全都是火油罐子!牛二是跟传教士混的,这玩意好弄啊!噼里啪啦的油罐斩破,浓烈的油味沾身,王仁义知道麻烦大了!不过他们反应快,两人立马先把独轮车废掉,防止被对方得手直接推走。车上的两口大箱子他不担心,光木头都七八十斤呢,不容易拿!

    牛二准备的很充分,砸完了罐子立马用火柴点着了布条缠成的火把,十几个两面围住,丢过去就能把王仁义等活活烧死。

    镖师们不敢动了,牛二的手下,现在跟了杨浩的张大强,抬手一张渔网撒过去,把人全都罩住,七八个人拉近绳索,余下的一拥而上,棍棒如雨,登时把他们砸趴在地!

    好歹没出人命,牛二等人连锯子都准备好,直接锯开铜锁掀开箱子,把压沉的石头丢掉,拿绳子一捆抬上,扬长而去。

    宋云生等人好不容易挣扎着到了十里堡,给蔡家接应下来,得脱大难。

    蔡渠也是异常愤怒,大老远奔着自己来的客人在家门口遭此劫难,他面子上过不去啊!发帖令人全面查访,全然没想到牛二财迷心窍,栽到了杨家手里,化为灰灰。

    杨家所在的马山离城很近,但不过百来米的小山平时也没人住,谁能想到牛二他们会拐弯去了那里!

    说到这里,屋中另外一个不爽的人瓮声瓮气开了腔:“这伙人必须得找出来,否则咱日照人的名声岂不要受牵连?我厉应九别的不敢打包票,只要他还在本地,挖地三尺也能刮出来!”

    蔡渠对他的大包大揽并不怀疑,深以为然的点头:“既然大庄客发话,我等便可放心。需要蔡家如何辅助,出人出钱,尽管开口,务必不要让大伙的面子折在此地。”

    宋云生等人不知道这位牛高马大一身彪悍的中年人是何来历,听蔡渠简短介绍才知道,乃是一位当地猛人!

    厉应九坊子村人,今年虚岁49,自幼学武,尤其擅长长拳,在三庄集开门传艺,一大帮徒弟。他生性刚直豁达,重义气,善结交,办事公道,好打抱不平。当地流传着“事大事小,应九到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