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立鼎1894-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不防他们出阴招。另外,以小婿之见,那杨浩也未必对盛杏荪全都交了底。”

    “嗯?你觉得,那小子能有那么些的花花肠子?”

    李鸿章觉得他大惊小怪。日本人总共那么大点儿地皮,一共没多少钱,虽说这几年添置了几艘铁甲大舰,总实力也不过是与北洋水师相当罢了。真打起来,还得看谁家的身量更强壮,他没想过输的可能。

    不过他一直相信张佩纶的才能眼光,既然这女婿说出此话,必然有理由。

    张佩纶道:“只看此人行事风格,且不论是否故弄玄虚,定是个胆大敢搏的。他既然能摸到盛杏荪的门子,未必不能托人情到您的面前。”

    剩下的话他没说。只要稍微打听下,就能知道李鸿章的性子,一贯瞧不起旁人,嘴头子阴损刻薄,杨浩那种辫子都不留的,只怕什么话都没机会说,就被乱棍打出去,甚至抓起来治罪了。

    李鸿章捻了捻胡子,呵一声轻笑:“那我还小看了他。这是要钓老夫的胃口啊,行,那就陪他逗逗闷子。你先带人去把张士珩那几个混账抓了,问明口供,再跟杏荪碰个头,把事儿办圆成了。美国人那边先不要漏口风。想要租界的地,没有老夫的许可,没那么容易!”

    美国人又不傻,一定会猜测那杨浩是不是清廷弄出来试探的棋子,必然要来摸清李鸿章的想法,正好,可以卡一卡他,让他知道知道,年轻人别太狂。这大清国的地界儿,轮不到他肆意妄为。

    李鸿章算无遗策,却没料到杨浩远比他料想的要聪明和果断。出了津海关道的衙门,转头就直奔美国驻天津领事馆,在伊诺克。石米德领事出门之前把人堵住,开诚布公的提出自己要承包租界的要求。

    美国佬很是吃惊,这么大胆的中国人他平生头一次见!在美国本土,那些留着辫子的华人唯唯诺诺,随便怎么欺负都不敢反抗,这是打哪儿蹦出来的异类啊!

    不等他甩脸子送客,杨浩就提出两个他没法拒绝的条件:“第一,可以完美解决美租界的问题。我们以美国侨民的身份进驻,既可以防止德国人的继续侵占,又能保证日后美国政府收回治权时不生争端。清廷也不会反对。第二,我们可以马上进行开发利用,带来的利润好处,谁决策,谁受益。”

    前一条,石米德自己做不了决定,他起码要通知驻华公使田贝,由其判断。但后一条就不同,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不是?

    老实说,他们这些驻华使节过得挺苦逼的,没外快,没利润,没什么事儿可干,每年到了12月天津封港,闲的掌子都痒痒。如果有一桩赚钱的买卖可作,那再好不过。

    杨浩在他面前摆开一副租界建设设计蓝图,上边儿不但把码头、工部局、警察局、邮局、教堂、医院、学校、停车场、发电厂、自来水等等必须设施规划的井井有条,还特别划出工厂区,蔓延到外围起码上百亩地,乃是一片少说一年能创造几十万两银子利润的工商业实体!

    杨浩笑眯眯的进一步诱-惑:“领事先生想想看,有这么一片每年创造大量利润的工业,不断把呆在美国的华侨都吸引回来,能够为政府解决多么大的麻烦!这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石米德登时悟了!对啊,可以有借口把美国西海岸那些该死的中国佬都赶走,省的那群红脖子整天的抗议和闹事。不但能削减西部的华人数量,讨好选民,还能让他们在遥远的东方,继续工作并缴税,还能把争端和麻烦都转移到清国来,还能帮忙占着租界,还能随时以他们为借口,争取对美国有利的各种条款,在谈判中占上风。

    甚至,还能借此来同时讨好保守党和激进派,这真是一个天才的主意啊!

    现阶段,美国刚刚迎来新一次的金融危机,大量的银行和企业倒闭,中下层民众收入锐减,国内紧张情绪日趋高涨,民族主义、扩张主义抬头,不少人已经在鼓噪,美国得到天命所钟,应该主动承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不再局限于北美大陆,而应该向外寻求更广阔的空间,起码把上帝的福音传播到太平洋的每一片海岸线。

    谁也说不准,哪天政府会改变想法,主动参与到对中国的利益瓜分中,这也是他们既不正式接收租界,也不肯完全放弃的原因之一。

    美国佬的脸上什么都藏不住,眉毛腾腾腾直跳,强压激动坦承:“这件事我会尽快报告给田贝公使,就我个人而言,是非常乐见其成的。”

    杨浩当即一张大额银票拍过去---反正是抄家抢来的,不心疼。石米德却乐坏了,一千两啊,顶那131亩地8年的租金了!(条约规定,租界地每亩的租金是1000文钱,好便宜)

    当然这钱只能落入他的口袋,是额外的收入,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可能再掏出来。想想日后可能建起大片的工程工厂,带来的好处数之不尽呐。

    有钱能使鬼推磨,施密特很不矫情,立即动身亲自赶往北京,向公使先生面陈此事---他必须把这份功劳,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才行!

    而杨浩,却并没有等他和李鸿章那边的明确答复,先在英租界利顺德饭店定了包间,让刘大富跑腿前往山西会馆,找了向导帮忙往各处送出拜帖,自己则敲响了严宅的门,直接做那不速之客。

    严复可没想过会有他这么一号怪人前来,一开始并不是太高兴。但一看杨浩送出的奇特“拜帖”,顿时大笑起来,急忙吩咐人上茶伺候着,自己专心把那实为一份四开八版的报纸展开,仔细的翻看。

    要打动牛人,就不能用一般俗物。杨浩准备的“拜帖”,是一份名为“国闻报”的伪造报纸,由道具公司下设的文化组赶工制成。这个名字,正是日后严复创刊的报纸之用。

    四开八版的报纸,刻意以繁体、竖排的旧式格式,字迹也说不上多么清晰,但恰好都能看的清楚。就这,也比当代任何一种报纸的质量都好得多。要知道,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也不过是艾伯特平板印刷机而已。

    最引人注意的是里面的内容,头版头条是时事要闻和评论,写得正是对眼下发生在朝鲜半岛,东学党起义的事情。内容之细致已经远超当下所知,关键是对事件导致的后果平叛,预言起义必将取得初步胜利,而国王也肯定会向宗主国求援。通过1885年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取得干涉权的日本,也必将趁机把部队开进朝鲜半岛,并最终导致远东局势的全面恶化,中日战争爆发!

第六十八章 严复入伙() 
光是这部分,足以吸引严复的注意力,但他没有过多停留,继续看其他的内容。

    二版的内容一样丰富,开头赫然是一部名为《大国崛起---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的连载,开篇“西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之语,就让严复感到一股磅礴浩荡之气,直灌胸臆!

    他迫不及待的把第一章“第一个殖民大国葡萄牙”的第一节“在与阿拉伯人的战斗中成长”四千来字看完,一看下边“”的字眼,顿时急躁的叫起来:“这……这位唐晋先生,是哪里的大才?为何此前从未听说过?后面的文字呢?在哪里?!快快拿来!”

    杨浩一脸得逞的笑容,安抚他:“且稍安勿躁,先把全部看完再说。总之少不了给你的。”

    严复耐下性子往后看,发现内容之丰富,令他眼界大开!后面还有连载,是一部名为《大宋豪侠传》的新奇武侠,只看开头故事和其中文采,就连他这样的牛人都给吸引了去。这要是宣扬到市井之间,立时就要传扬的街知巷闻,给各大说书的唱快板的奉为至宝。

    杨浩心说:“金大侠的《天龙八部》果然非同小可,有通杀整个华人世界的能耐。”

    其他的内容,有“跟我学英语”,有别开生面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有海外异闻,有生活小常识,有美文赏析,有经济评论,有工业快讯,有养生保健,卫生常识(赤脚医生手册)。另外还有主要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公示,以及产品广告等等。

    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严复看完,掩卷长思许久,喟然长叹道:“编纂之人,用心良苦啊!以此报纸素质,旬日之间,就能广开销路,引来众人关注。最难得是能以之启发众人,于迷茫中寻得诸多思路,打破这死水一潭,妙哉!”

    他如何看不出来,里头多半是白话文的内容,偏又十分的精致,明目张胆的向当今天下的顽固力量发起挑战。保守的上层清流必然会大为不满,但决心奋发有为的年轻一代,却一定会蜂起而从之,把此报纸当作抒发其见解文章的平台。

    这么一份能够吸引从上到下各个阶层的刊物,影响力必然铺天盖地,主导者只需轻轻耍弄笔杆,就能引导无数人的力量。到时候,整个朝廷都要为其所震撼!

    严复早想过自己要办一份报纸,却一直没有完整清晰的思路,也没有足够的内容,更没有足够的力量。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份立即就能拿来用的成熟版本,说不动心,那是假的。

    杨浩笑道:“今日之中国,想要奋起有为者不知凡几,却都无路可进言,无处发挥力量。我辈不揣冒昧,却要先做那仗马之鸣,开一先声,探一探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世界早已不是所谓的天朝上国就是天下的时代了,再不振作起来,我们都要被历史淘汰!”

    严复轻轻拍打报纸,感慨不已。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看来,吾道不孤啊。

    认真的盯着杨浩问:“那么,你来找我,是要拉我入伙喽?”

    “不是入伙。”杨浩正色回答,“是邀请先生作为《国闻报》的总编,担当起将此报纸做大做好,使其成为启发国民、警醒同胞、宣传近代国家民族之大义,带来昌明开放之思想,真正引领我四万万炎黄子孙走出混沌,不要再一直**下去的先行者!”

    这份担子够重的!自信如严复也觉得不安,赶紧摆手:“我可当不起如此夸赞。再说,你已经有了如此完善的模式,要我发一些文章还是可以的……。”

    杨浩呵呵笑起来:“这不过是我们多年积累起来的一些东西,生硬拼凑进去罢了。主要的内容,还要靠先生这等大才主持更新点评,更为专业。再者,也唯有先生的号召力,方能聚拢更多有志之士加入进来,一起努力,把它办的更好。我们只要全力做好牵马坠蹬的工作,保证诸位衣食无忧,安全安心。”

    严复能看出来,这份报纸秉持的风格,既不偏向保守,一味的崇古守旧;也不国度崇洋,在传播中华文明成就和经典的同时,平和翔实的描述世界格物学术的进程,让读者能自己做出清醒直观的判断,启发思维。

    这要比一向以来摁着头皮强压硬灌的做法要好得多,也能让消息闭塞的广大国民,有办法看清楚,列强的强大,并未凭空白来,他们也是从弱小一步步走到今天。中国的落后事出有因,却绝非一切都不可救药,认真辨析数千年来兴衰变化,找出应该革新的,应该继承的,应该发扬的,与西方学术相融合,才是振兴之道!

    严格来讲,严复是真正懂得了中庸之道,明白不能用非此即彼的做法武断的去摧毁一切,动不动就打烂了重来,是绝对要不得的。顽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激进的“全盘西化”,只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恶果,让中国的复兴,平白走许多冤枉路。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处在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节骨眼上,中国人千年前那种雍容大气、从容自信的气质早已荡然无存。

    中华文化,在北宋初期达到巅峰。释放出无限的灿烂光辉后,随着司马光与王安石掀起的党争,将儒家为代表的文化力量引入扭曲和闭塞,急转直下。元代的大破灭,明代以朱子章句为蓝本,科举成了控制思想的工具。朱元璋自以为是的蛮横划定一切,让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永远成为了历史。

    读书人都只是为了做官,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保护宗族。他们名义上效忠皇帝,实则首先抱团守住士人阶层的利益,等而下之的是疯狗一样的内斗,合起伙来踩住军人,践踏商民,疯狂搜刮利益为自家所用,最终把一个汉家王朝活生生的搞垮!

    民心大丧,文明分崩离析,他们却又恬不知耻的立即倒向蛮夷,历经这二百五十年来的压抑、阉割,节操是一点都没见到,除了自己的名利,什么国家民族,什么大义立场,全都抛到脑后!

    这样一个阶层,一个群体,一个力量,整整千年的揉搓,把真正的华夏文明那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包容并蓄、昌明智慧的本色几乎完全改变。被列强枪炮打懵了的清末士人,想当然的把他们学不到家的传统文化,当成了罪魁祸首,完全不加分辨的,把一切罪责都推到了祖宗和文化身上,倒过头来匍匐到西方机械文明的脚下跪舔。

    说到底,他们还是没有脱去旧时代士人的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短视狭隘,毫无节操、不加分辨的去否定一切,追捧根本就不成熟的偏颇文化。结果,自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长达百年的颠沛创伤。

    但他们并没有醒悟,到了新朝,仍旧不自觉的爬到广大人民头上洋洋得意的比手画脚,挨了一顿收拾后,觉得万分委屈,环境稍微放松一些,立马旧态复萌。

    指望他们带领中华文明走出低谷,走向复兴,简直是做梦。

    没有外来力量干涉的时空里,严复的后半生是落寞而无奈的。但在今天,杨浩走到了他的面前,一切都将截然不同的改变!

    话说到这里了,严复突然想起来,都没有问明白杨浩的身份。两个相差十几岁的人一起大笑,杨浩仍旧报出海归侨民的说法,并毫不隐瞒的告诉他,自己即将谋到美租界作为落脚点,将把报社和工厂等全部安放在里面,让清廷有心干涉,也没法随便进去抓人。

    严复略略一想,不由抚掌赞叹:“此地选的极好!可免除诸多后顾之忧。唯可虑者,美国人能答应么?”

    杨浩信心十足:“他们一定会答应的。只要他们肯收钱,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严复已经决定同意出山做事了,认真的问他:“办报纸很花钱的,尤其许多外派人员,紧要消息发电报,花费极多,收入却很少。你的财力能否长期支撑?”

    杨浩扬眉道:“我家有几条五千吨大船,每月往这边送价值百万两的货物,全天津的洋行加起来,也不过如此。严先生,我们的背后,是有一整个盼望中华振兴的阶层在支持,钱,永远不是问题。”

    严复不言语了,这活活的一个大土豪啊!五千吨大船,一条怎么也要百万两银子吧?你家有几条?不要说天津了,整个大清国如此豪富的能有几家?

    幸甚幸甚啊,杨家不是山西老抠那样,赚了钱就回家盖房子,往地窖里藏,而是拿出来做这等启发民智,振兴实业的大事。他既然碰上了,就决不能轻易放过。

    目的已经达到,杨浩不欲拖拉,留下一张银票让严复先在英租界置办临时办公场所,注册后择机开业,并请他联络好友知交,组建班底。随后告辞离开,回到一墙之隔的宅子。

第六十九章 搅乱局势() 
稍微卡了一下,继续回复更新。

    杨浩把事做得如此操切,并非急躁少谋,关键在他找的严复其人,不一定耐烦他比手画脚,干预过多。

    严复有大才,连李鸿章都看中,不但提拔到身边重用,还有意将其收为弟子。奈何严复自负才学,不肯答应,故而虽然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之职,却“不预机要”。不想当一家人,当然不能得到重用。

    再加上他生有一张大嘴巴,把李鸿章被广东税务司德璀琳欺骗的事儿抖出来,让朝野都嗤笑李中堂。李鸿章仍旧能保他为后补道台,并给予“遇缺先补”的便利,可说是很够意思了。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你严又陵既然抱上了李鸿章中堂的大腿,那就好好跟着办事,仕途一片光明。他偏不,骄傲如严复,绝不肯一直给人牵马坠蹬。大概也因为他看清楚了,当今官场之上,不是正统科举出身的人,永远别想自成一派,为了能有机会肆意施展才华,他宁可回头苦读四书五经,再入考场。

    去年,严复第四次回福建考科举,又没中。这下子郁闷的不行,又因为咳喘病难受,他一直抽**烟,越发为官场排斥。

    到此时,严复大概终于悟了,就凭他一人,想要对抗千百年来形成的官场规则,根本不现实。眼瞅着当初跟他一班同学的人都青云直上,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心中苦闷失落,难以言表。

    说到底,严复就是个空有才华却不识时务的狂士,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