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立鼎1894-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德张要在宫里往上爬,必须得不断了孝敬李莲英这些大人物,光靠外头给的零花儿可不够,他也趁着职务之便隔三差五的倒腾点东西出去。一来二去的,什么玩意多少的价码,都在他心里标好了的。平时没事儿进进出出的,打眼踅摸到的物件儿,他都给留神标了号儿。

    最近一段时间,太后老佛爷肝火旺盛,脾气不好,动不动的打人砸东西,砰砰啪啪的,一地一地的那都是钱啊!不由的小德张不心疼。

    不过现在却不是计较那个的时候。今儿送进去的电报消息很不好,怕是要引起大乱子,他得第一时间把内情搞清楚喽,这关系到自己的身家安慰啊。

    抖擞精神,就听里面粗着嗓门喊:“废物!统统都是饭桶!生日生日不让过,怎么着,今儿个这是连个年都不让人消停啦?六王爷呐?荣禄呐?他们总理衙门是怎么当差的?!那么些个洋人不是说在天津卫砸石头修路的吗,怎么就跑到海军里去了?到底还有没有点准信儿呐!”

    小德张心说:“得嘞,事儿牵扯到洋人头上,铁定是小不了的。”

    别看他年轻,脑子一点都不笨。外面的风吹草动他是门儿清。前些日子,海军战胜多国联军,抓了一大批俘虏回来,大敞四亮的让他们当苦力。这事儿京里京外无数人津津乐道轰然喊好。

    两宫上下也是暗暗地欢喜。原本他们都怕姓杨的革命军打到京城来,现在却狠狠的得罪了洋人,接下来且等着看几大强国联手收拾那张狂的小子吧!

    总理衙门上上下下抖擞精神,一天到晚的跟一众洋人外交使节商谈,筹措怎么合伙把姓杨的给灭了。这一个来月了,准信儿还没下来呢,冷不丁的那群洋人忽然就帮着海军去了?

    “这算唱的哪一出啊!那样人吃了那么大亏居然不报复,还巴巴儿的上去帮忙,这还是蛮横不讲理的洋人么?”

    小德张有点明白,为啥老佛爷发那么大火儿了。两宫最怕的就是洋人转而支持杨逆革命军,合伙来瓜分大清国。那么一来。可就真的一点指望都没有了。今儿这事。莫不是事情变坏的征兆?

    他继续留神里头。就听李鸿章腆着老脸劝慰:“老佛爷您可千万别气坏了身子呀!这事儿也只是那么一说,里头指不定多少的弯子绕着。那洋人从来不肯吃亏,姓杨的打沉了他好几十条大兵船,死了几千几万的人,肯定得还回来啊!”

    慈禧幽幽的叹气:“唉,都是些不中用的!李鸿章那老东西一走,连个准信儿都打探不出来,我还能指望谁呀?去。把荣禄几个叫来。”

    李莲英暗暗松了口气,赶忙答应着,出来吩咐小德张:“小猴崽子,别光顾了听动静,话儿怎么说法你拎得清不?”

    小德张谦卑的低头:“您老怎么吩咐,小的就怎么说。”

    李莲英冷笑一声,也不多说什么,干巴巴的点出几个名字给他,一甩袖子便回去了。

    小德张脸朝下,眼珠子咕噜噜的转悠着。却不肯露出一丝的异样表情。他很清楚,在宫里当差。谁都不能相信,稍微不留神就可能身首异处。

    他虽然抱上了李莲英的大腿,李大总管却对他万般提防,生怕这年轻英俊的小兔崽子抢了老佛爷的欢心。所以明面儿上,俩人一副上下尊卑的姿态,合作的也像模像样。可到了办实事儿上,照样相互挖坑下绊子。

    就比如今天这传话的活儿,到底什么内容,该怎么个说法,具体给那几个,都有讲究的。一个说错了,那是里外里的得罪人,所以近臣奴才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小德张的资历虽浅,人却聪明伶俐。比起李莲英的对上奉承对下霸道蛮横,他更加的圆滑柔和,伺候人说好话的本事一等一的好。这也是能够迅速得了慈禧太后欢心的主要原因。

    他得了指派不敢怠慢,一路小跑的往前头去找人传话。

    荣禄等人就在乾清宫皇帝跟前儿对奏呢,一听老佛爷召唤不敢怠慢。见了小德张不动声色的一张四大恒的银票塞过去,小声问:“张公公,老佛爷那边心情可好?”

    小德张便斟酌着提醒,都是为了洋人的事儿闹心,您几位大人就小心着点儿回话吧。

    荣禄就明白了,撂着裤腿儿赶忙往后面去。

    到了储秀宫,慈禧太后冷着脸听几位大臣问安完毕,病怏怏的道:“还成,没给气死!我说荣禄哇,你们大几千万的银子也花出去了,到底那新军练出来没有哇?就这么眼睁睁的瞅着那些个乱臣贼子折腾的人连个安生日子都过不了?”

    荣禄最怕慈禧这种不阴不阳的调调,那是真生气的样子。急忙哈着腰陪着小心回话:“回老佛爷,新军编练时日还短,枪炮装备也还没全数送到,要反击杨逆,怎么也得三五个月之后。不过您放心,他们如今弄得那个‘土改’正把直隶山东各处闹得天怒人怨,兴许不等朝廷大军征讨,就给下边儿的义民给弄垮了!”

    有准备就是不一样,口风轻轻一转就把慈禧的注意力给吸引过去了。

    “土改?就是外头传扬的那个‘打土豪分田地’的事儿?他们当真要把那些个泥腿子都折腾着吃大户?这可不像是杨鼎世的作为啊!”

    革命军在占领区搞土改的事情瞒不过人,一些血债累累的地主老财闻风而逃,不少已经流窜到了直隶京城。不过经过几道手再传到慈禧耳朵里,其实已经变了味。本来只针对有极大民怨的部分恶霸不法之徒的惩治,到了这儿就变成自古以来起义军的“杀富济贫”、“均贫富”了。

    京城人不是傻子,天津就在眼目前儿呢,真假虚实跑一趟就能看个清楚。因此,虽然消息传的邪乎,却因为有了《国闻报》上的明确解说,和天津一带的亲眼所见,让人将信将疑,并不十分的恐慌。

    杨浩首先在鲁西南鲁北开展的“土改”,手段还算温和而可控。在证据确凿的清算那些土豪劣绅的同时,对假冒革命军趁火打劫的流氓无赖更是痛下杀手,砍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这下子无疑是两头得罪人,地主老财那一伙儿的以讹传讹对他们妖魔化;流氓无赖则抨击他们不讲江湖道义,并在鲁北一带渐渐的集结,以练拳的名义四处串联,隐隐有形成“义和拳”的趋势。

    慈禧和满清官员却以为杨浩对革命军控制力不足,下头已经出现山头主义,为了抢地盘夺利益乱来了。自古以来,起义军只要到了这种地步,基本就开始走下坡路。哪怕暂时能席卷几个省的地面,却因为失了民心而导致很容易崩溃。

    当然,如果一切都跟他们听闻的那样的话。

    荣禄这帮人才不管,他们典型的报喜不报忧,拍着胸脯打包票:“请老佛爷宽心,杨逆倒行逆施罪在不赦,如今列国洋人政府都在积极商议如何征讨。只是须得跨越数万里大洋,兹事体大,杨逆手里又扣押着数千人质,投鼠忌器之下,须臾不得决策。不过英国人和法国人、俄国人、德国人都打了包票,只等来年春暖之时,他们的大军定当东来剿匪。”

    听来听去似乎都是好消息啊!慈禧那灰暗的心重新有了亮光,耷拉着的眼角往上提起来,慢悠悠的问:“哦?听你那意思是无妨喽?可怎么又说那些洋人都去帮他们开兵船去了?”

    荣禄赶忙解释:“回老佛爷。杨逆奸诈鬼祟,蓄意令人以美酒美食诱使洋人欠下大笔债务,再以此挟持逼迫。万般无奈下,他们才不得不上船当差。列国公使对此也有说法,保证他们万不会帮着杨逆跟朝廷作对的。”

    慈禧松了口气,点点头:“难怪了。你说那些洋人也是怪了,枪炮兵船造的精巧,偏偏不会做饭,一个个吃生肉喝凉水。到了咱们大清地界儿,遇到了可口儿的就舍不得放下,倒是让那姓杨的小子给偷到了机会。荣禄啊,找人去跟他们说说,想要吃好喝好的,还得看咱们京城里。实在喜欢,宫里的御厨都可以借给他们长长见识。”

    荣禄满脸欢喜:“老佛爷圣明,想必那些洋人听到了,必是要感铭五内,竭力报效呢!”

    一帮主子奴才登时自以为得计的哈哈大笑起来。

    荣禄私底下偷偷擦汗,可尼玛应付过去了。

    有了宽心的好话打底,切实听说了洋人们不会跟杨浩狼狈为奸,无论后党还是帝党无不欢欣鼓舞,思量着这个冬天大概其就能好好的过去了。

    杨浩似乎被他们料中了,接下来的日子都没有进攻的迹象,上上下下都在忙活着笑话吞噬进来的大量清军,训练征调的新兵。但要说他一点不动,却是不可能。

    从山东到直隶山海关,数不清的工作组趁着冬天农闲的空档,在军队的护送下,以水银泻地之势按部就班的往每个乡村稳步推进“土改”作业。不断的夯实群众基础,有线广播、扫盲班和科普宣传队同步推进,一个一个的拔除钉子。伴随着无限量的印刷物宣讲,把每一个公审宣判的恶霸劣绅累累罪行公之于众。

    一直到了春节过去,1896年的3月,冰雪融化,大地回暖,革命军辖区内不声不响的拉起了足足十万野战军、二十万正规军、五十万预备役的庞大规模,一村一寨一乡一县的统治到位,军管体系构架完成。

    同时,革命军也悄然完成了对京城的包围圈,南到开封府北到永平府,海军舰队隔断长江,将北方大地切割开来,形成稳健的迫近部署。

    3月13日,革命军毫无预兆的从辽东登陆,南北包夹宋庆的毅军,筹谋已久的春季攻势,正式爆发!(。。)

第三六七章 春季攻势(二)() 
ps:节操一旦掉在地上,就再难捡起来喽。俺忏悔,这个月会好好更新的。

    “老爷!那逆匪让您投降呐!您瞧瞧,这是送进来的信!”

    家生子出身的亲随气喘吁吁的把一封信放在桌上,浑身大汗淋漓,小心翼翼的望着宋庆黑里透红的老脸,话说的有气无力。

    冷不丁的,杨浩的革命军就打上门来,之前一点预兆都没有,现下整个山海关防区兵不强马不壮,兵甲器械都没整齐,从上到下多半是毫无战心的兵将,这仗怎么打啊!

    一想城外山野之间横向列阵的大炮,亲随就不由自主的打寒颤。亲娘啊,跟着老爷走南闯北打了一辈子仗,哪里见过那等凶残豪奢的火炮啊!一颗炮弹下去,就能把小半个村子给削没了,这要是打在人堆里,不得死伤无数啊!

    宋庆的脸色不只是难看而已,心里头更是糟的跟豆腐渣一样,里外翻腾的气血混乱,郁闷的几乎要吐出苦胆来。

    这仗肯定打不赢,山海关肯定守不住。对此现状,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自打聂士成的部队被一锅端了之后,朝廷对汉人官员的防备再次提升到太平天国之后的程度。那时还有个雄韬伟略的六王爷担纲,皇帝也算给力,这才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但那之后的几十年里,慈禧太后坐镇中枢,却是牢牢的掌控大局,一众汉官都老老实实的卖命。

    如今却不同以往。不说六王爷病的要死要活不能管事………其实他也不敢管。慈禧太后年纪一大把了。搞政治斗争是一把好手。但对经国治世的大政就两眼一抹黑。而真正有能力的汉人官员多半给斗争了下去,如李鸿章者流不是告老还乡就是在外面当土皇帝,谁特么乐意管你大清国的江山社稷?

    至于皇帝那边更别提了。年纪轻轻的光绪皇帝表现的跟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差可比拟,都是急于求成的鲁莽粗糙性子。为了搞所谓的变法,把翁同龢等老成持重的稳健大臣全都赶走,朝廷内重用的一帮子清流书生上到五十九下到刚成年的,都是放嘴炮的好手,正经做事?他们恐怕连一个村庄怎么运转都弄不清!

    就这么一副烂摊子下。皇帝和慈禧跟前儿一个能出大主意的人都没有,宋庆这等坐镇要隘的汉人领兵大将就坐蜡了。

    别看他守着山海关好像很重要,时机却是前面顶着革命军,后面有盛京将军依克唐阿重兵压阵。前头一旦接火,首先就得他顶上去。一旦顶不住退后,就要面对满人大臣的刀锋,整个儿一夹板气。

    最让宋庆感到心寒的是,朝廷花了四千万银子买军火,如今几个月了,到位的多半分配到拱卫京畿的部队手里。少数则被张之洞刘坤一这些大臣们给瓜分了。北面守着大清祖地的盛京将军也颇得了部分。他宋庆这支如今硕果仅存的清军老兵精锐,却连一条新式快枪都没捞到。

    外人兴许以为可能是不够分的。宋庆自己却很清楚,朝廷是信不过他呀!生怕他拿了新武器之后,指不定哪天就投了叛匪,掉过头去打朝廷造反。

    想不到为朝廷奉献一辈子,老了老了却落得如此下场,让人不胜凄凉。

    亲兵见老爷久久不语,便抬起眼皮细心揣摩,以为他拿不定主意呢,试探着问:“老爷,这仗着实不好打。您为了大清国劳心劳肺一辈子,功劳苦劳都有了,如今天下大势谁也闹不清咋回事,犯不上……。”

    没等他说完,宋庆“啪”的一拍桌案,厉声道:“闭嘴!小兔崽子,老子还没糊涂到要你来提点的份上!”

    亲兵赶紧低头认错。他这已经是在宋家的第三代仆从,宋庆出身贫寒,没有什么大家族的牵累,对待下人跟自家人一样。这等后生小辈儿,也是当体己人一般拴在身边提点教育,该打打该骂骂,毫不含糊。

    宋庆老眼之中神光闪耀,盯着亲兵冷冷一笑:“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们这帮小王八蛋脑袋里转悠的什么念想,不就是觉得大清国要垮,那杨鼎世风头一时无两,连几国洋人合起伙来都没干的过他,便以为可以仗着咱们手里这点儿家当,作为进身之阶换一个前程么?”

    亲兵脸皮发红,这点儿心思着实瞒不过老奸巨猾的老爷子,不过要说他想错了,那也未必。如今别说毅军这支硕果仅存的老兵部队了,就算其他地方招募的新军还不是一样?但凡能看出点眉目来的,都会及早做打算,为自己留条后路。这天下要改朝换代了,那还不赶紧点儿的找好下家?乱世之中出英雄,谁先上马谁得机会啊!

    宋庆别看整天不出衙署,其实对下头三十营部队里面的各种小道消息人情变化,看的一清二楚。

    正因为看得清,他才没擅动干戈。如今不同于四十年前了,随着国门大开,交通四海,洋人大举入侵以来,大清国辛辛苦苦两百年形成的樊笼被彻底打破。国人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心都变野了,就再难平定的下去。

    而随着日本的入侵,杨浩的趁势崛起,让全国人都看清楚了满清皇朝的内里空虚和腐朽。更随着他的举兵革命,一股前所未有的风潮吹遍全国各地。

    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清楚这是要改朝换代的前奏,无论朝廷怎么应对,往少了说国家要四分五裂,在列强支持下军阀割据内斗不止。往大里说,便是要有人重整乾坤一统寰宇,定鼎一个全新的国度。

    无论是哪一样,都意味着至少几十年、多则可能上百年的兵戈征伐,天下动荡。

    中国的历史太长了。从商周以来垂三千年的战争史。随便拉出一段儿都可以对照判定。乱世之中。有枪就是草头王,谁能最先握住枪杆子,谁就能在里面分一杯羹。觉着自己实力充足的,可以卯足了劲争霸一番,这好比隋末十八路反王。力气小的人,则可以暂时割据一方,待到天下争霸风云初定,择一个明主投靠。也能混一个光宗耀祖公侯万代的。

    这等不算多高明的机巧,稍微读点书的人都能清楚,宋庆这等老家伙又岂能不知?

    更何况,就在他的营头下面,一堆的年轻军官心思浮动。之前看到聂士成的武毅军被杨浩全盘接收,便幻想着他们是不是也可以跟着换一个东家跟随报效。

    如今的毅军三十营人马,多半都曾经与杨浩的新军第一师并肩作战打过日本鬼子,对他们的实力之雄厚,装备之齐整豪华,战力之强悍。那是有非常直观的印象的。跟他们正面作战?想找死也不用那么积极啊!

    所以,如今杨浩的兵锋一起。部队刚刚开到山海关,这才刚刚拉开架势,身在锦州的宋庆就接到了劝降书………你大爷的来的也忒快了点儿吧?全城戒严的情况下这玩意是怎么送进来的?说没有人里通外敌,谁信啊!

    毅军上下人心浮动,当大佬的独木难支,会是个什么下场,宋庆自己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但即便是如此,他依然不曾动摇。

    面对貌似恭谨,实则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的亲随,宋庆幽幽一叹:“小五啊!老爷我今年已经七十七了!这把子年纪已是难得的高寿,指不定哪天就得咽气。老夫一辈子为大清朝廷卖命,挣下这一身的荣华富贵,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临老临老了,却不想再弄一个贰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