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立鼎1894-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浩赞许的点点头:“你看的很准。的确,这种文字在一定时期内,会引起很大的反响,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很容易被忽悠鼓噪。但折腾的多了,就不免物极必反,引起更多人的腻歪反感之后,再也没人肯信。如果我不写,以后也会有人写出来,还不如干脆先把大众的胃口都给塞结实了,让他们找不到机会,断绝后患!”

    杨浩写得什么玩意?总结起来四个词……… “这国怎,亏总民,我陷思,定体问”。

    在本世界,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这种题材的文章搅动的国内舆论一塌糊涂,很是误导了一大批民众的思维意识。但他们用的太多了,过犹不及,随着一个个狂妄过头的公知精英们原形毕露,立即臭了大街!

    但不得不承认,在特定的条件下,这四个字的总结却非常有蛊惑力,往往给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以醍醐灌顶的感觉。

    而杨浩拿到对满清的战斗中,却显得非常合适。

    周建镐怎么想都觉得别扭,只能摇摇头叹气:“我还是觉得,我们应该正确引导民众舆论,现在一股脑给他们太多冲击,恐怕会适得其反。”

    杨浩笑道:“有用没用,总要先试试才知道。起码让大家有个熟悉过程,好过后来被人家用出来,咱们措手不及。”

    实质上,这种文章的精髓就在于,用一件看似无可辩驳的事实为引子,制造一个思维陷阱,引导读者的思路往岔道上跑,然后最后再从体制上深挖根源。

    那么没有事实为依据怎么办?没关系,编造一个就是了。舆论自由嘛,胡说八道还因言获罪,你想搞文字狱么?

    大清国揣着两手不干人事光会放嘴炮的闲人太多了,朝廷一说要变法,立即乱纷纷上书,弄得乌烟瘴气莫衷一是。不过大多数都是正向建议之类的东西,不管写的再怎么空洞无物,他终究还是围绕着一个“忠于大清”的核心在折腾。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啊,杨浩哪能再让清廷聚拢民心?他果断祭出这一杀手锏,制造出点混乱来,考验一下清廷的反应能力,顺带着给闲的蛋疼的清流们找点事情干。

    于是乎第二天,一篇多方炮制的文章新鲜出炉,登上《国闻报》的头版头条。

    “……朝廷编练新式陆军,本为保卫国家所设。今日却将新锐之刀锋挥向国民,其用意若何?”

    “……虽然大刀会民间团体并非合法武装,但是我们应当清楚的看到,他们的斗争对象,是横行乡里烧杀掠夺的悍匪,却并无丝毫惊扰四邻,危害民众的举动。相反,正是由于他们的积极作用,才让诺大州府之间平安稳定,秩序井然。那么问题来了,在盗匪横行的漫长时间里,官府在做什么?”

    “我不得不怀疑,正是由于官府的不作为,才导致了民间混乱势力的产生。而当民众自发维护其生命与财产安全时。却要招致如此灾祸。我不禁要问。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吃亏的总是平民?作为统治力量的政府无力保证国民最基本的权益。却要以更加严厉的手段来打击他们自卫的行动。为什么要这样做?”

    “联想起数月以来,全国都在鼓噪动员的变法革新,似乎令人不得不思考,这究竟是不是一个体制问题呢?到底要以怎样的政治变革,才能彻底的杜绝这种人间悲剧?究竟怎样才能让人民摆脱这种无奈的困境呢?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

    从头到尾,文章就没有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在杨浩出道以来发表的文章里,极其罕见。

    以前他的文章问的问题也很多,但更多是开出药方。供大家参考思索的。今天却以一篇如此古怪的文章刊登出来,却不知是什么用意。

    不过不管他怎么打算的,这样的文章原本就是如此,总是在鸡蛋里挑骨头的挑拨问题,却从来不给一个解决方案。放在后世,那是公知精英们最习惯的做法。放到大清国,那就是清流书生们最喜欢的行文方式了。

    因此,虽然这篇文章从里到外少有的一点干货都没有,却依然得到无数人的追捧。修养比杨浩高出百倍的书生大才们,通读一遍就能熟练地掌握其中精髓。总结出来那十二个真言。

    装病在家的李鸿章一直都在关注事态进展,一看杨浩这片文章登时笑喷了。对伺候在旁边的罗丰禄道:“这小混蛋太坏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得给他绕进去。哎,看来皇帝又要头疼了!”

    罗丰禄开始还没咂摸出什么味道,他原本觉得杨浩这文章大失水准,甚至有点狗屁不通。听了李鸿章的话之后心中一惊,急忙反复通读几次,猛地回过味来,气愤的拍案大骂:“杨鼎世用心不良,卑鄙无耻!”

    他虽然不是张佩纶那样的清流骨干,好歹也是个心怀大清的读书人呐。琢磨出来杨浩这种行文体的坏处,顿时怒不可遏。

    要知道,如今的杨浩名声在外,堪称白话文宗师,不知道有多少人将其视为偶像。

    他如今以这样的方式来鼓噪,等于是给了众人一个向朝廷问责的突破口,一个两个或许不敢乱说话。可别忘了,历朝历代都不缺愣头青啊!眼下又再难兴起文字狱了,你也挡不住满大街都是的非法刊物,甚至《国闻报》和洋人的报纸都可以刊登,总会有人最终问出要命的问题来!

    体制问题!

    说到底,满清是蛮夷胡人当权,自古说他们“无百年之运”,弄得他们一直对其他汉人为主的正统力量严防死守。

    之前杨浩用一年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让不少人意识到其政权的落后腐朽,但今天一篇破文章,却一定会被人引申到满清统治的合法性上!

    一旦全国上下都在质疑,导致如今一系列悲剧的根由,就是满清统治。那么所谓的变法不但要出漏子,各种反对力量也必然蜂拥而起。堂堂中华上国给一个小日本欺负的那个德行,更给打进家门来,都憋着一肚子气呢!

    这才是坏朝廷根基的要命手段啊!

    罗丰禄随后诧异的问李鸿章:“傅相竟然不生气?您毕生辛苦都是为了维持国家体面,那杨浩如此做法……。”

    李鸿章摆摆手:“事到如今,气不气的都无关紧要了。我们就等着看朝廷怎么反应吧。这世道,不由人喽!”

    罗丰禄默默思忖,渐渐的回过味来。无论如何,杨浩现在已经把合肥李家捆在其战车上了。李鸿章根本就下不来,他也不肯认输。朝廷启用背弃主子的袁世凯去领导定武军,摆明了是要跟李经方为首的新军打擂台。哪头亲近,还用说么?

    李鸿章不说话,他这一派的人马也都闷声不吭。

    但其他人的嘴巴可就管不住了。已经跑到夏威夷去的孙大炮,很快得到辗转到美国报纸上的文章,登时喜不自胜,奋笔疾书一篇文章,直接质疑满清统治的合法,并肯定正是由于他们的倒行逆施,才导致如今中国的一系列屈辱。推翻满清,才能让中国强大兴盛!

    聚集在京城春闱的书生们可有了效仿的榜样,他们不敢直接那么说,不过顺着往下捋,在体制问题上大做文章。

    可想而知,胆大包天的人很快就蹦出来,提出搞君主立宪制的一大堆;刀锋直指西太后的更是不在少数!七扭八拐的种种理由,都朝着满清固有的族群架构在开火。

    满清统治,明面上看是皇权高度集中在一人之手,但其根基却是八旗议政的底子。无论谁来当皇帝,必须保证整个族群的利益不受损害,这是绝对不可动摇的大前提。

    骨子里来说,他们还是一群部落联盟的架子。

    如果照一帮书生的说法,只要把光绪皇帝一人高高捧起来就好了,那么朝廷的统治权力就将落到汉官的手上。这特么谁能允许?

    这下子,可是捅了马蜂窝!(。。)

第二九二章 高丽大救星杨浩() 
颐和园。*** 。。

    西太后手架在李莲英的胳膊肘上,慢悠悠的顺着花径溜达,表面上云淡风轻跟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似的,可只有整天伺候她,又或者知道她性情的人才知道,这心里头不定揣着多大的气呢。

    荣禄佝偻着身子跟在后头,亦步亦趋的不敢落下半步,更不敢多走一寸,那姿态要多谦卑就有多谦卑。

    四月的天已经开始热了,这里却还是清凉如春,和风徐来,满目锦绣。换一个人来,肯定是醺醺如醉的感受,可周围的人却大气儿都不敢出。

    终究还是西太后发话打破沉闷的气氛:“听,外头闹腾的挺欢实?荣禄哇,你可是担着总理衙门的大差事,京里京外的事儿该管的就得管起来,别叫他们闹得不成话儿。”

    荣禄的腰杆立马向下沉了两寸,汗湿重衣,心回道:“老佛爷的是,奴才近日也觉得他们有些话的过了。再怎么着,大清国的根本还在咱们满人,那些年轻的不懂事跟着瞎折腾,不是个正路子。”

    西太后不咸不淡的嗯了声:“你明白就成。皇上还年轻,经不住三句两句的蛊惑,你们当老臣的可都得帮忙张罗着儿。”

    “嗻!奴才领旨!”

    荣禄心中大喜,这是在给他放权啊!只要手里有权,就能跟那帮子最近比较张狂的家伙掰腕子,到时候折腾起来,看看到底谁的手段够硬吧。

    走了没几步,西太后忽然回过身。目光好像两道锥子似的盯着荣禄道:“各省练兵的那些个事儿。你也得上心。可别再弄出一个杨鼎世来。”

    荣禄一哆嗦,这权利给的更大,但压力却更重了。杨鼎世,摆明了是要造大清的反的家伙,已经够令人头疼的了,现如今各省都在练新军,中间要是出来一个半个有异心的,那可是一下子坏一个省啊!

    一瞬间的发威。西太后却又恢复那慵懒的样儿,淡淡的道:“李鸿章那老头子,大概其是真的有年岁儿了,身子骨总不那么利索?跟洋人办交涉的事儿,实在不行就换人吧。老那么拖着也不是个事儿。”

    “嗻!”

    荣禄弄不清自己是该高兴还是该汗颜了,一下子那么多的事情压到自己肩膀上,实在有些扛不住的沉重。不过他思来想去似乎没有害处,如今大清国可是战胜了,谈判的事儿也不用那么费心思,自己总能够落得个好名声吧?

    几天后。朝廷下旨,免了李鸿章北洋大臣的差。由荣禄接任。又夺其直隶总督的职,以原云贵总督王文韶续任。李鸿章功劳卓著,但在中日合战之中用人不当,指挥混乱,给朝廷抹黑。又让日本人打进国境来,必须承担责任,念其年老,召回京里荣养。

    接下圣旨,李鸿章不但没有丝毫失落,反而额手称幸:“总算是消停了。在那么折腾下去,老夫一把骨头都得埋在这儿。”

    他也没带许多的行礼仪仗,轻车简从的回到京城,在贤良寺安置。

    不过天下督抚谁也没能趁机落井下石,李鸿章一回去就接到了慈禧的召见,李莲英传出来的消息是,老佛爷叮嘱李中堂务必好生将养。大清国的事儿那么繁杂,总离不开他这些老臣子的保驾护航。据老家伙感动的热泪滚滚。

    京里京外懂门道的人都在叹气:“别看李合肥夺了职,其圣眷是一都没少哇。指不定哪一天就能重新起复了,得嘞,还是继续等着瞧热闹啵!”

    整个后党之中,最能干的就是李鸿章了。只要有他在,帝党就很难占据上风。

    这几个月来,别看李鸿章不动声色的,暗地里却已经把该办理的事儿都安置妥当。陆军那边,有李经方为首的新军第一镇,眼下已经打出了远东第一强军的名声。原先人心惶惶的淮系,如今又有了新的主心骨。旁人想要把他们的人心收拢过去,很难。

    海军方面,北洋水师舰队都送到杨浩的老巢去翻新升级,顺带着把人员也都给轮训了。帝党趁机派人去清查,却也只能看一个空壳子而已,想要找后账,上上下下的没几个人配合,这块大基业,也不是那么好夺取的。

    不过能暂时把李鸿章的两大差事都夺了,起码在一段时间里他使不上劲。等朝廷变法出了成果,帝党可就要一跃而起了。

    一切的成败关键,就看山东那边的战事进展如何了。

    京里的风云变幻,一也没有瞒过袁世凯去。他坐镇济宁州,一刻不停的催促进兵,却不料出师不利,连续三千多人的部队都杀上去了,结果无论曹县还是单县,居然一个都没拿下来!

    王士珍那边,第一晚上的袭扰不过是开胃菜。第二天开始,冷枪就没断了的打,等他好不容易把主力都运动到前面去,却愕然发现进兵路线上是满地的战壕,把密集的村落一股脑的链接起来。想要杀过去,就得挨个去占领。

    刘士瑞的号召力很不赖,朝廷大军一来,以刘家屯为中心的区域四周,村子里的人能躲的都躲了。半个月时间里,把必经之路上开挖了不知道多少层壕沟。

    王士珍的部队刚刚近前,就被趴在壕沟里的士兵以步枪砰砰啪啪的乱打一气,再敢往前冲,冷不丁就有预埋的药包炸开。短短几天里,他损失了上百号人,军心士气一落千丈!

    紧跟着增援上来另外两营人马,起到的作用也不见多大。他们迂回包抄三路并进,却被藏在村庄树林河滩洼地里的大刀会骨干连连偷袭,这么一一的往里蚕食,速度慢的令人咬牙。

    五天了,一个叛逆头子都没拿住。袁世凯急的脸皮都黑了。

    徐世昌替他担心的直转圈。搓着手叹气:“这样下去真不成!大人。咱们还是别朝着一口吃个胖子的路子走,集中兵力先拿下一拨儿吧!不然上头怪罪下来不好办呐!”

    袁世凯也有后悔了,特别是从俘虏嘴里得知有外人插手,他立马就联想到这肯定是杨浩的手段。轻飘飘的一伙子人进来,就把一盘散沙的乱民变成了狡猾的兵,打击难度直线上升好几倍。

    早知如此,他不会那么轻敌,急躁的两路齐出打算一锅端。现在却两头都得面对兵力捉襟见肘的困难。

    不过他不服气啊。当初虽然给杨浩给算计了。可他也是二十来岁就担当大任的。处心积虑的钻营,终于成了这定武军的实质上掌权者,不用四十岁,他就有把握成为一代权臣,名声绝对不会比李鸿章哪儿去。

    但现在却给杨浩一个更年轻的死死压着一头,他得把这个面子给找回来。

    杨浩不就是有钱么?等老子掌握大势,整个大清的钱都得任由咱来使唤,比你一个商人不强了千倍?

    思虑再三,袁世凯咬着牙下令:“把炮队都压上去!无论如何一定要把曹县的匪首先拿下了!只要那头一破,单县贼匪可不战自溃!”

    炮队行动困难。比步兵慢了足足五天,才把前军的60mm炮拖到阵前。不过多亏山东巡抚李秉衡帮忙。派出数千民壮帮手,让他们转运的速度加快一倍。

    4月日,定武军炮队十二门炮拉到阵前,火一轰,大刀会立即崩溃!

    新兵怕炮,精锐部队都这样,更何况一群乌合之众。那轰然砸落的开花弹,一声声炸响把他们的胆气轰的七零八落,当即四散溃逃。

    许衍灼一看只能叹气,然后果断建议刘士瑞立即带着弟兄手足撤离。

    刘士瑞这段时间早把家眷细软什么的都收拾停当,一看这架势,知道干不过朝廷兵马了。立即从谏如流,带领一千多号骨干朝单县方向撤走。

    许衍灼心中直道可惜,如果能多给他几个月,训练出一批游击队的话,足可把袁世凯的部队拖死在这里。但现在对方来势太猛,只能先战略后撤。

    王士珍带兵打进刘家屯,看到的只是一片没剩下多少人的狼藉,匪首头目是一个都没抓到,预料中的金银细软也是一分没得。气愤之下,他一边下令四处抓捕大刀会的成员,凡是家里有刀枪藏匿的一律抓出来砍头,然后又请示袁世凯。

    袁世凯一都高兴不起来。抓不到匪首骨干,他杀在多人也没用。当即命令继续追击,与左路部队一起包抄合拢。

    但他却没想到,许衍灼工作组的准备极其充分。单县的大刀会骨干数百人也抢先一步逃离,两军会和之后一路向东夺路狂奔,两日之后冲到昭阳湖。在那里,再有人备下数十上百条艇,把他们全部送走。这下子,谁也不清楚到底都跑哪儿去了。

    光绪帝得报之后,气的摔了镇纸,连连大叫:“废物!统统都是废物!那么一儿乱匪都拿不下,朝廷花许多的银子养活你们有何用处?”

    他是又灰心又失望,原本指着能来一场大胜扬眉吐气呢,现在却成了大笑话。劳师远征一千多里,末了一个头目都没抓到。难道是,这天下人的良心都坏了?还是大清朝廷真的不得人心?

    憋屈的消息还没过去,下一个令光绪震惊气愤的大事件接踵而至!

    就在清廷重新选人准备与日本展开和谈的时候,杨浩却指挥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