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立鼎1894-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日本行将战败,海军覆没,陆军也很难守住高丽国土。被迫退出的话,他们担心导致保守力量复辟,并将之前他们辛苦谋划的各种力量一股脑的赶出去,重新成为清国附庸。

    因此在信任公使三浦梧楼的策划下。日军突袭景福宫,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儿。活活的砍死了闵妃。

    真相还不止如此,假扮浪人的日军在闵妃还剩下一口气的时候居然将其弓虽女干!末了为了掩盖行迹,泼上煤油纵火焚烧尸体才肯罢休。其罪恶形状,简直罄竹难书!

    安承禹很难在大庭广众之下宣传这一惨烈丑闻,毕竟一国之统御者,居然遭此凌辱,简直是在抽他们整个民族的脸!高丽人又是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敏感的一个族群,如此惨事哪能宣之于口?

    不说不要紧,真相只要一看详细的记录文字就知道了。

    安重根等青年学子们,当时气氛的头发都要竖起来!有性情急躁的更是当场抽出小刀子,把尾指切掉一截,厉声尖叫:“我等与日本势不两立!”

    柳麟锡大儒压阵,学生们情绪还算能稳定的住。作为发言人的安承禹,以慷慨激昂的姿态发表演讲:“……华声先生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自由和未来,都不能指望他人的提携与帮助,必须亲自去争取。我大高丽有数千年悠久历史,有丰足之文化信仰,有数千万同胞,自可以振奋崛起,与列国一同跨入文明之国度序列,而非只是哪一国家的附庸!”

    “方今世界,自由之路已经不是秘密,华声先生更率先垂范,为我等树立了鲜明之榜样。我等高丽优秀士子,当勇敢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将整个民族未来一肩承担,共同戮力奋进,创造光明之未来!”

    众青年被他的话煽动的热血沸腾,恨不能现在就跳起来游过渤海黄海,一路狂奔过去,投身热火朝天的伟大革命事业。………好吧,这半年多时间,他们可算通过杨浩的一系列文章,外加许衍灼等人的引导教唆,脑子里充满暴力革命的教条了。

    这时候,大院君发话了:“我在中国数月之间,深切反省以往所作所为,乃知眼光太过狭隘。当今之世界,要以追求民族之彻底解放为根本,而非只是一面朝堂更替。数千万高丽人民福祉,才是我辈应做的正事。高丽,是高丽人的高丽,我们必将为整个民族之自由,不惜流血牺牲,奉献自己!”

    大院君,那是国王之父,整个国家地位最尊崇的前三名。不管十年前他干了什么事儿,如今能放下仇怨积极进取,立即就能获得一大帮书生们的谅解。而今,更成了他们值得追随的核心领袖。

    大院君老脸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日本行将战败,但他们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我国领土。如今刺杀闵妃,挟制朝政,便是要让我数千万人民继续充当他们的傀儡!这种事,我大高丽人绝对不能答应!”

    “对,不能答应!”

    “绝对不能容许其奸谋得逞!”

    “高丽之荣耀高于一切,万万不能屈从于暴日之狼子野心……!”

    一声声的呼喊,震撼的安重根心旌摇荡,他用力握紧拳头,两眼喷火,恨不能抽刀出去砍死俩日本鬼子………如果有的话。

    大院君老眼眯缝,对满场的反应甚为满意。

    柳麟锡接茬继续鼓噪:“清国正在进行变法革新,他们的皇帝和朝廷上下都要踏上自强之路。华声先生更高瞻远瞩的指出了正确和光明的道路。并愿意帮助我们高丽人借此机会。鼎故革新!不但要帮我们训练新式军队。拟定一系列的先进国家政策,更要护卫我们的海疆,直到我们拥有自保之力。”

    “华声先生……真是当世的圣者,高丽人民的救星!天生先生,使我族终于得以拜托千百年桎梏,登上世界文明舞台。”

    “先生仁德,泽被苍生!”

    数不清的赞扬声,好似邪派传教洗脑时的赞颂。一声声的传遍全场,却没有谁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半年多来,他们这群高丽精英可不只是单纯的呆在京城混日子,朝廷出钱好吃好喝的供应着,杨浩则把一大堆的人手都安插进来,在他们中间可劲儿的煽乎。几个月下来,一整套民族自决的理念完成灌输进去,于是乎,掺杂了门罗主义的混合思想开始占领他们的思维空间。

    高丽人甘心当大清国的附庸么?显然不可能那么老实。他们以前那是没办法罢了。随着日本入侵,首先受到列强和日本人宣传的所谓“文明”的概念影响。明白了不向任何一个国家称臣,国王也可以变成皇帝。他们就能“独立自主”了。

    这事儿对于自卑过分成了病态的高丽人而言,简直是天神赐福一样。如果不出意外,自诩“小中华”的他们很快就会顺势倒向日本,并认为日本才是带领东方人走向光明未来的榜样。

    杨浩哪能让这种事发生?他干脆来个釜底抽薪,顺水推舟。在不断揭露日本人残暴本质的同时,直接来了个填鸭式教育,给一大帮文人精英们开出完整的药方。

    你们不是想独立么?好,本宗师来帮你们的忙。国家政治怎么革新,经济怎么发展,军队怎么训练,统统都给你弄利索了,还不用看谁的脸色。除此之外,更非常贴心的拟定一系列的可行性方案。只要照着做一趟,比现在强十倍都简单的很。

    换一个人,就得被看成是“无事献殷勤”了。但杨浩的地位名声已经十分稳固,这帮子高丽人还都是他救出来的,如今谁不觉得他跟个圣徒似的,在通盘思考之后,都选择了信任。

    另外这帮子高丽精英也都看明白了,杨浩的理想国必然要跟大清来一次激烈的碰撞,在决出胜负之前,他们居然会成为一颗极其有用的棋子!

    清国对高丽有什么贡献么?现在说来,一点都没有了。庇护他们干不了,给日本人打得节节败退都没辙。经济上,袁世凯在那里十来年里,凡是赚钱的买卖都给他垄断了,高丽人嘴上不敢说,心里头却很不满意。

    现在,杨浩却给出的更多,甚至能帮他们修桥铺路、开设矿山工厂,提供教育手段。种种措施,都是令人心生感动滴。

    等所有人鼓噪过了,柳麟锡话锋一转,疾言厉色的喝道:“当此千载难逢之机遇,日本人却不甘心失败!他们不但试图继续控制我国,更派出老奸巨猾的伊藤博文首相,试图在列强洋人的支持下,继续敲诈清国政府,逼迫他们放弃对我国的支持!清国政府为了对付华声先生的挑战,一定会答应他们的无耻条件,那时候,我们怎么办?!”

    儒生们默然,神情肃穆面色沉重。

    杨浩是紧追清廷的一系列动作不放松,当列强调停和谈明确之后,他大胆预言,清廷将会继续十年前的懦弱无能作风,在战胜之时依然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最小程度,也会将千年藩国高丽给让出控制权。这是典型的‘内残外忍’,宁可割让领土和国家权益,也要加强对汉民族为主的中国之愚昧统治。

    都已经撕破脸了,杨浩才不会顾忌清廷心里怎么想。现在,也是时候把满清的嘴脸彻底的曝光出来。他一点都不怕清廷不照着他说的路子走,因为清廷没得选。

    但高丽人感觉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你们大国之间打架,把俺们当牺牲品丢来丢去的算怎么回事?俺们今天还就不配合了,能咋地啊?

    杨浩开出的药方就是这么个路子,一句话,不合作!

    “我们绝对不能允许这样的和谈成功。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必须受到遏制!他们的残暴行径,也一定要受到全世界的唾弃!”

    阻止和谈,破坏清廷和日本人的打算!

    经过杨浩的提醒,高丽精英们发现这是他们唯一能选择的办法。只要先把这一关过了,后面才能谈他们自己的革新问题。

    说白了吧,这群流亡中国的高丽精英,通过大院君和柳麟锡、安承禹一帮子人的整合,已经成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团体………革新派。他们真正想干的,就是找机会杀回国内去,顺势推翻现有的政治格局,登堂入室。

    大院君一直想秉持国政,甚至当皇帝。安承禹这帮人,则想当权臣,威风一方。真正的革命信仰?丫们一点都木有!

    以前那是没机会,现在,清廷要跟杨浩开仗,日军又杀了闵妃,正好没有任何的阻力,他们这就要迫不及待,抓住机遇,一鼓作气达成目标!

    破坏和谈的罪名很大,大到能要了他们一堆人的命。具体怎么执行法儿,就得看有没有勇敢志士挺身而除了。安承禹这样的精英,只会鼓噪别人出头当烈士,他们才不会跑到一线去舍身取义。这大概也是自古以来各国政治流氓惯用的手段了。

    安重根年轻莽撞,几乎不假思索的报名进去,并凭着在剿灭东学道战斗中历练出的本事,成为暗杀行动的最佳人选。

    在经过实际射击强化训练之后,今天,他终于迎来了执行任务的关键时刻。

    伊藤博文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有人想要他的命。从英国轮船上下来,迎面扑来数十上百号的记者纷纷簇拥到面前,伸出无数小本本争先恐后的提问。

    英国船员们傲慢的微笑着让出空间,让他清晰无比的暴露在前方,几名日本随员给哄闹的人群一冲,立即都七扭八歪不知道给挤到哪一个犄角旮旯里了。

    就在这时,安重根随着人流渐渐来到近前,两眼死死盯着貌似儒雅的伊藤博文,手臂稳健的一寸寸把手枪抽出来,突然瞄准其前胸,“啪啪啪”一连串子弹打出去!

    。40口径的俄式左轮,全部特制达姆弹头,一颗不拉的全部轰进伊藤博文的身上,彻底破坏其内脏组织。

    伊藤博文身体剧震,一脸茫然的向后栽倒,怎么都想不明白,他怎么会遭到如此的结果?(。。)

    ps:ps:感谢大家的月票!

第二八七章 袁世凯,新军() 
伊藤博文死了,安重根被抓了,李鸿章却病了。&& {}

    中日和谈,顿成笑柄。极力促成这一切的列强诸国灰头土脸,本来就不怎么乐意的日本人,更是歇斯底里的嚷嚷,要血战到底,不洗雪此耻辱,誓不罢休。

    数百名高丽士子跑到紫禁城叩阙请命,要求清廷停止和谈,派出大军继续剿杀日本,不清理干净国境之内的敌人誓不罢休。如果清廷一意孤行,非得出卖高丽的利益来换取结束战争,此等屈辱,他们宁可一头碰死在那里,也绝不接受!

    光绪皇帝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气的在皇宫里嗷嗷直叫,不知道骂了多少亲近股肱大臣“废物、饭桶”,最后还得命人出面好言好语的安慰那群棒子。

    没办法,天朝上国的体面他得要啊。中国几千年,混到今天只剩下一个藩国的凄惨地步,大清国算是独一份儿了。他光绪皇帝既要中兴大清,就绝对不能允许出现这样的污点在史书上。偷偷的干了谁也说不出什么,可明打明儿的给曝光出来,再继续做就不怎么合适了。

    不过要想对付杨浩,却必须扫清障碍,断绝后患。列强调停那也是有条件的,必须暂停与日本的战争,然后才能支持朝廷平息叛乱,解决内部矛盾。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面对日本人惨败之下的狮子大开口。

    允许高丽**,是基本条件,日本人还狂妄的要求割让湾岛,否则宁可大家一拍两散………这活脱儿是耍无赖么?

    一个孤悬海外的湾岛。大清朝廷还真没看在眼里。但他们害怕名声受损啊。丧权辱国的罪名,谁也担不起不是?

    英明神武的皇帝自然不肯背上这黑锅,满人高官那也必须不能当替罪羊。于是,一切事务都压到了总理大臣李鸿章的脑袋上。

    李鸿章才不会吃那个哑巴亏。如今事态明朗,他又何必去上杆子背负千古骂名?自家的儿子闺女都被杨浩拐带蒙骗出去了,剩一个老头子去给大清国当忠臣孝子?那事儿可不能干!

    世易时移,已经看出来大清必死无疑,指不定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能看到。那时节给翻出老账来当卖国贼一样的骂,他不能接受。

    于是李鸿章干脆装病。老夫年纪大了,这事儿干不动。你们想谈判呐,换人吧。

    清流们都不傻。这种不落好的事儿他们才不会沾手呢,立马仗着自己不熟悉外交业务的“优势”,一叠声的催促李鸿章出来顶雷。光绪帝的谕令,那几乎是一天三遍。没几下子,慈禧太后的懿旨也下来了,让李鸿章赶紧的谈完了拉倒,别耽误了老太婆过安生日子。

    如果没有杨浩。李鸿章只能捏着鼻子认栽。但现在,他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不肯当那出头椽子。早早的下令刘步蟾把北洋舰队剩下的舰艇开去日照和青岛造船厂升级维护,然后把脑袋一蒙果断装死了。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如果满清听说过这句话,一定会认同的发出感叹。

    怎么都吆喝不动弹李鸿章,他们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太妙。再想找人出来当冤大头,赫然发现之前跳腾最欢的张之洞、刘坤一等人,没有一个冲上来当接盘侠的。谁特么傻啊,明白着谈完了就要当卖国贼的下场,格老子绝壁不伺候。

    李鸿藻这帮子清流,平时表现的无比忠君爱国,恨不能为了皇帝肝脑涂地。但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他们却一个个一推二六五,绝对不肯接下这烂摊子。

    光绪皇帝年轻,但人不傻,他总算是整明白了,清流就是这么一帮子王八蛋啊!光会站在岸边上支招,下水的活儿绝对不干。出了功劳都是他们指挥得当,捅了篓子立马推卸责任给别人……都特么什么东西啊!

    更有一条,清流的脸皮厚,你不管怎么骂,人家是稳如泰山、岿然不动。用他们的专业术语说,这是心性功夫做的到位。

    一时之间,中日合战大局,竟有失控的迹象。不光英国人俄国人怎么催促,清廷这边迟迟决不出能够承担大任的代表。

    最终,还是李鸿藻道出根源:“不剿灭杨氏叛逆,国朝再无宁日。”

    1895年4月初,胸怀一腔怒火的光绪帝,亲自驾临天津马厂,检阅编练的新军。

    春夏交际,天气已见和暖。河道路边绿意盎然,清风徐来,送出一片馨香。

    从皇宫出来,好似鱼归大海,光绪帝郁闷了许久的心情好了许多。到了马厂练兵场,亲眼见到军容整齐的部队,更是按捺不住的欣慰。

    操场上,足足七千号新军士兵排成整齐的队列,在新军督办胡燏棻和帮办袁世凯的带领下,单膝下跪,山呼万岁。那震天动地的声响,让光绪皇帝差点喜翻了心头,一时间豪情勃发,就像吟诗一首来抒发胸怀……可惜文采不济写不出来。

    当日的杨浩新军阅兵式,许多人都亲眼见识过的。这一回皇帝亲眼来看,他们有样学样。虽然不能弄出标准的正步军阵,齐步走还是能整出来的。

    一水儿的黑军服,大檐帽,辫子排在后头,绑腿打的整齐。肩扛上了刺刀的步枪,一簇簇的从检阅台前走过,搞得尘土飞扬,气势却是不凡。

    三个月就弄出如此模样,光绪兴奋难抑,连连叫好。他亲自来到队列之前,满意的打量着一个个从直隶各省千挑万选出来的青年尖子,那身高,那身板,那精神面貌,都与以往蔫不拉他的清军不可同日而语。

    回到检阅台上,光绪问胡燏棻:“胡爱卿,如此军士可堪一战否?”

    胡燏棻眼珠子一转,谦虚的道:“臣并不懂军事,一切练兵细务皆由袁帮办具体负责。圣上垂询于他,了解的更加清楚。”

    从李鸿章手底下出来的官油子,见老长官自己都躲了,焉能不知这里头问题多大?有功劳也得看有没有那脑袋抗住,他干脆把袁世凯给顶上来。

    袁世凯正求之不得呢。当即上前一步,五体投地的跪拜:“臣万万不敢冒领此功。仰赖圣上天威浩荡,知人善用,才得此七千锐健之士。”

    光绪却不是以前那么好糊弄了,眉头微微一皱,喝问:“朕问你们,新军训练的如何,到底能不能拉出去打一仗?”

    袁世凯心中一阵犹疑。他很清楚,这到底要朝着谁挥刀?自然是杨浩杨家军了。可能不能打得过?这事儿他心里头没谱。当初的新军只有一个连,已经让他惊骇的不能自已。现在人家是一万多人了,还杀了几万日军。那得多横啊!

    见他没马上回答,光绪心中一点兴奋顿时一扫而空。他脸色往下一沉,厉声喝道:“朝廷花了那么多钱,欲求一强军而不可得。莫非诸位爱卿只有敷衍塞责的道理么?”

    这话就诛心了,糊弄皇帝,那是要掉脑袋的。

    袁世凯胆子大,果断直起身来,昂然无惧的回答:“圣上明鉴。新军编练时间毕竟短暂,虽则能令行禁止,毕竟没有见过阵仗。德国教员们认为,或可与日军一较长短。以此数目规模,尚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