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场机关中的机关:得失(全本)-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皓东也回了一声叹息。
  
  

得失  第十章(1)

  
  江源终于出现在了田敬儒的办公室。
  中等个头,有些偏瘦,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江源,初时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像是一个文化人,只是他镜片后面闪烁着的却是让人不易察觉的商人特有的精明狡黠。他走路时身子向后挺着,显示出一种略带张扬的自信。
  江源推门进来时,田敬儒正在签署文件。他坐在田敬儒的对面,满脸堆笑,说:“田书记,我是向您销假来了。我去欧洲考察刚回清凌,这时候赶的,偏偏出了场火灾,给您添了不少的麻烦。”
  田敬儒看了他一眼,低头接着看文件,冷冷地说:“江总是企业精英,又不是市委的干部,这假跟我销得没有道理嘛!”
  江源又是一笑,说:“我也是清凌的一分子嘛!您是清凌的父母官、最高首长,我是您的子民,自然得向您请示汇报了。”
  田敬儒说:“客气了。”
  江源说:“我得跟您澄清一下,我出国时带的是另外一部手机,平时用的那部放在公司了。副总怕我着急上火,压根儿没告诉我原料场着火的事,等我回来才知道出了这么大的乱子。”
  田敬儒“哦”了一声,还是没抬头。
  江源说:“田书记,我知道您为利华操了不少的心,费了不少的力。”
  田敬儒冷冷淡淡地说:“谈不上操心费力,市委是为企业服务的嘛。”
  江源说:“来您这之前,我刚把副总狠批了一通。一来是为火灾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向我汇报,二来是问他为什么不按要求停产整顿。”
  田敬儒抬起了头。
  江源接着说:“唉……副总跟我说,他是两头怕,怕停产完不成订单,还怕工人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引发群体性上访,所以才……”
  田敬儒冷笑两声,说:“完不成订单你们怕了,工人工资不能及时发你们怕了,那清凌老百姓天天闻臭气,清凌江成了‘脏水沟’你们就不怕了?你利华的工人重要,我清凌的百姓就不重要了?”
  江源说:“田书记,您别动怒。一些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的。利华的污水处理设备是全国一流的,我们不存在设备上的问题,关键是技术、管理和人员的素质。我正在进行整改,清退相关责任人和具体的工作人员。我向您保证,一定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件!”
  田敬儒说:“江总,你不用跟我下保证,你的保证也不是下了一次了。你得弄明白,任何偶然的背后都有其必然性。你江总面对的不是我田敬儒一个人,你面对的是清凌市的几十万老百姓!利华到清凌投资将近三年时间,确实为清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我们都清楚,市委、市政府也在尽全力地回报利华。利华在清凌称得上一路绿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你江总也是人大常委、优秀企业家了吧?可你回头看看,清凌江成什么样子了?我刚到清凌时,清凌江水清得见底,现在呢?你去看看,满江黑水,臭气熏天!当初你怎么向市委、市政府保证的?一定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可事实呢?你告诉我,事实是什么?”他越说越气愤,使劲地拍了拍桌面。
  江源依旧满脸堆笑,说:“理解,我完全理解您的心情。不过,我得为利华叫屈。清凌江受到污染,利华确实有责任,但这不能全算在我们一家企业头上嘛!全市的企业中,利华的污水处理系统应该算是最好的!”
  田敬儒说:“设备是最好的,可你们是怎么使用的?你给我解释一下,工业污水为什么不经处理直接就进入了清凌江?污染事件为什么频频发生?”

得失  第十章(2)
江源说:“田书记,您关心的事,正是我关心的事。我这次去欧洲考察就是为了学习他们污染治理的经验。绿色运动最早在欧洲兴起,绿党、绿色和平组织的发源地都在那儿,那里的环保工作做得最好,人家有很多值得我们……不,值得利华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想把那些做法借鉴过来,让现有的设备真正发挥作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嘛!”恰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什么?赶紧把人给我拽回去……这不是给田书记添堵吗?利华什么时候欠过工人工资?好,我这就回去!”他站起身,“田书记,对不起,我得赶回公司。工资才晚发了几天,就有工人要集体到市委来静坐了。”
  田敬儒的太阳穴突然一蹦一蹦地疼起来,他揉着穴位,点点头,示意江源可以走了。
  门关上了,办公室内恢复了安静。田敬儒的心却乱七八糟地翻腾起来,一会儿着火,一会儿上访,一会儿企业停产,一会儿记者暗访,再加上官场的钩心斗角、你争我夺……在清凌这三年像是过了三十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能够掩盖其晚的本质吗?难道权就这样为民所用,利就这样为民所谋吗?田敬儒感觉太阳穴又狠狠地蹦了一下。
  阳光下,田敬儒隐隐作痛的发根处已经闪出了银色的光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苏小糖全副武装,按照冯皓东之前告诉她的路线,来到了利华公司的排污口。尽管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她十分震惊。这是比她在清凌江边所见到的还要恶劣十倍、百倍的景象:一股散发着恶臭的黑水从排污口径直流入清凌江,在江面上形成了清浊分明的两片水域。两片水域一直延伸到几十米外才融成一体。黑色水浪从排污口冲出,与另一色的水浪混合,翻滚着的样子有些像梵高的那幅名画《星空》,充满了混乱和震撼。只是《星空》令人震撼的是美丽,而眼前让人震撼的则是触目惊心的污染,还有令人作呕的恶臭。苏小糖捂住鼻子,可臭气还是觅着缝地钻了进去。这种臭不同于在厕所里,或是其他地方闻到的,这是一种非自然界产生的、能入侵五脏六腑的臭气。她一阵恶心,早上吃过的豆浆、油条顿时吐了出来。她强忍着拍了一些照片,抚着胸口返回去了。
  苏小糖在网上跟主编崔明用QQ汇报了采访选题:
  苏:呼叫主编,清凌的污染问题实在太严重了,我想做这方面的选题。您先接收一下照片,刚拍的。
  崔:好!稍等,我看下照片……这是什么地方拍的?
  苏:清凌呀。
  崔:我还不知道是清凌?
  苏:Sorry,是利华纸业的排污口。
  崔:污染情况确实惊人……
  苏:您还只是看到了图片,要是闻着那味道……甭管您吃了什么好东西,到那儿全能吐出来。我调查了一下,排污口附近的居民夏天都不敢开窗子,宁可捂着、闷着。
  崔:选得很准,只是……突破口在哪里?
  苏:利华纸业有限公司,就是前几天我跟您汇报的那家着火的企业。
  崔:嗯,通常污染问题都会牵扯到利益的纠纷,可能还有官场上的权力之争,你一个人在清凌要注意采访安全,一定不能再出像老李那样的事了。切记,保护好自己是《环境时报》记者的第一要务。
  苏:放心吧,社里不是给我们买了保险了吗?
  崔:你这个小丫头,胡说什么呢?咱宁可不采访,也要保障人身安全!

得失  第十章(3)
苏:嘻嘻,小糖听从崔总指挥。
  崔:你可得平平安安地给我回北京来,不管你们谁再出事,都得要了我老命!
  苏:好了您哪!您也不老啊,四十男人一枝花嘛!
  崔:四十那是十年前。好了,别在那儿贫嘴了,回头见。
  苏:再见。
  对于崔明所讲的,苏小糖深有感触:记者行业的高危性质,置身突发事件中的艰难处境,隐性采访中的惊悚要素,行使舆论监督时遭到的黑恶报复……崔明主编所讲的老李就是因为暗访环境污染问题,被企业殴打。打人者边打边说:“记者又怎么样,敢来随便乱问,就敢打死你们!”老李当场断了两根肋骨。幸亏现场还有其他报社的几位同行,要不然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敢想象。但更可怕的是一种隐形高危,记者之口之笔要谨小慎微。其中一层要义就是媒体的社会责任,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更何况媒体追逐的、叫卖的传播力、影响力,空话、大话、假话、坏话一旦通过媒体流传进社会,看客、哄客、心怀不轨的人、冲动暴力的人都可能借机制造流言飞语,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所谓“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更是记者的责任。
  
  真实来之不易。
  苏小糖刚进入利华纸业的大门,就被利华公司的保安拦住了。
  “哎,你!说你哪!就那个梳马尾的小姑娘,你谁啊?干吗的?”
  “您好,我是《环境时报》的记者,想采访一下你们公司领导。”
  “记者也不能随随便便就进公司啊!公司领导是说见就见的吗?你站那儿,等着,我跟领导请示请示。”
  保安跑进了警卫室,一会儿工夫跑出来了。“哎,那什么报的记者,我们公司领导说了,不接受采访。”
  “我有采访权和知情权!”
  “甭跟我说什么权,在我们公司,江总就是权,江总就是天!”
  出师不利,苏小糖只得再想办法。她围着利华纸业转圈圈,发现在利华企业的侧门外,排着送原料的车队,她凑到近前,跟人家攀谈起来。
  “大哥,你们经常给利华送原料啊?”
  “嗯,经常送。”
  “利华给的价怎么样?”
  “还行吧,不算高。但是利华就有一点好,直接给现钱,不像有些厂子打白条。”
  “那真不错,一会儿我跟您进去看看行吗?”
  “那有什么不行的,上车吧!哎……你干吗的,干吗要进厂里看?”
  “我想到这儿打工,可有人跟我讲这儿欠工资,我觉得直接问不一定能知道实情,想先进去瞧一眼,再打听打听。”
  “看不出来,小姑娘挺机灵啊。”
  “嘿嘿!”
  这次,苏小糖终于如愿地混进了利华纸业。进入厂区,她就从车上下来,四处查看,很快找到了利华的污水处理车间。车间的门大敞着,她走了进去,这里不但没有其他车间的轰鸣作响,更没有工人紧张忙碌的身影。一句话:污水处理系统根本没有使用!
  苏小糖心里紧张,表面却装作若无其事,前前后后仔细地看着。
  这时,一个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穿着墨绿色工作服的女员工走了过来,瞧了她一眼。
  苏小糖顿时冒出了一身的冷汗,急忙低下头。
  女员工突然停下脚步,喊住苏小糖:“你哪个车间的?”她向四处张望了一下,压低了声音,“怎么到处乱逛?还不穿工作服。一会儿让那些狗腿子们看见了,又得扣工资了!”
  苏小糖“扑哧”一声乐了,说:“我是跟我哥来送原料的,顺便在厂里看看。这厂可真大!”
  女员工说:“厂子是大,可那与咱有什么关系,都是人家的,关键是得给咱涨工资!”
  苏小糖指了下污水处理车间,问:“大姐,那车间怎么不生产呢?”
  女员工哈哈一乐,说:“小姑娘,一听你这话,就知道你不是厂里人。那是污水处理车间,不管生产。”
  苏小糖点点头,说:“我这简直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了,看哪儿哪新奇。哎……不对,大姐,污水处理车间也得生产呀,要不然不得排黑水吗?”
  女员工说:“你知道的还挺多。排啥水都与咱无关,给咱按时发工资就行了。”
  苏小糖又问:“污水不处理,环保局不罚款吗?”
  女员工说:“小姑娘真是一根筋,只要打点好了,谁管那些。江总都能摆平!再说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污水处理设备不过是为了应付检查,要是每天都使用,得增加多少开支呢?无官不贪,无商不奸,古人早就说过了,咱可甭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这时,旁边又过来了几个人,女员工递给苏小糖一个眼神,快步走开了。
  苏小糖不敢迟疑,三步并作两步,赶回了原料场。她脚下走得急,脑筋也没敢得闲。污水处理设备没有投入使用,那利华纸业是如何通过环保局的检查验收的呢?是否受到过处罚?处罚结果是什么?
  环保局——苏小糖确定的下一个采访目标。
  
  
  

得失  第十一章(1)

  
  环保局的一把手——局长柳映青还有三个月就“到站”了。退下来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他就越发灰心,越是觉得几十年的付出与所得实在是不成比例。回头想想,三十年摸爬滚打的官场生涯,每天都是如履薄冰,生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有了闪失。然而,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该来的最终还是要来,挡也挡不住。他渐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说服自己适应接受这样的事实,改变自己为官为人的宗旨。宗旨改变了,信念便跟着改变了;信念改变了,心态便跟着改变了;心态改变了,行动便也跟着改变了。柳映青昔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扫而光,不管对上对下都是笑容可掬、一团和气。工作上的事则是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他渐渐地从官场混进了“麻场”,提前完成了“角色”的转换。
  柳映青的转变称了任洪功的心意。任洪功已经在环保局当了五年的常务副局长。在他眼里,柳映青不论理论水平还是工作能力远远不及自己,但他在柳映青面前表现出来的,却永远是卑躬屈膝、毕恭毕敬。表面上,他小心翼翼地夹着尾巴做人。暗地里,他又不止一次地梦想着,有朝一日坐上一把手的交椅,实现自己的抱负。现在老局长就要退休了,宝座眼看着就要空出来,任洪功早早就盯上了,可究竟能不能坐上这个位置,他一点儿底都没有。他心里很清楚,在官场上被提拔,首先你自己得行,然后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他自己也得行,之后还得有空位子才行。这不单单取决于你的工作能力,更多的是取决于“上面”是不是“赏识”你。他分析,自己欠缺的恰恰正是“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他自己也得行”,而具备这种资格的,便是清凌的高层领导们。于是,他极力而又不露声色地寻找着可以显示才干的机会,以图吸引市委书记和市委常委们的注意。柳映青的转变为他创造了很多的机会,令他渐渐引起了市长何继盛的注意,这更使任洪功对接任一把手充满了信心。
  得知国家级报纸记者到环保局来采访,任洪功凭直觉相信,新的机会又来了。市里领导特别是市委书记、市长非常重视外宣,如果柳映青把接待记者的任务推过来,自己能在国家级报纸上崭露头角,展示才华,必然会在市领导的心里加分添彩。
  任洪功推开办公室的塑钢窗,嗅着窗外怒放着的桃花的清香,顿觉心脾阵阵畅快,仿佛那个盼望已久的日子正在一天天地向他走近。
  如任洪功所愿,柳映青直接把苏小糖推给了他。
  柳映青腆着大肚子,引着苏小糖走向任洪功的办公室,一边走,一边说:“苏记者,我马上要到省里开个会,今天就请我们的任局长接待你,还请你谅解,实在抱歉。”
  苏小糖说:“您忙。”
  早就把耳朵竖起来的任洪功听到柳映青的声音,立马从窗口回到了办公桌前,摆出一副正在读报的姿态。
  柳映青推开门,说:“洪功,我要到省里开会,这位是苏……记者。”
  苏小糖说:“苏小糖。”
  任洪功连忙站起身,热情地迎了上去,跟苏小糖握了握手。
  柳映青说:“对,苏小糖,她想采访一下全市的环保工作情况,你给苏记者介绍一下吧。苏记者,这位是我们的常务副局长任洪功,全局的业务大拿、顶梁柱。”
  苏小糖听到一把手这样夸奖自己的副手,看出了任洪功在柳映青心中的地位,更看出了这正副局长之间相处得很融洽。她对任洪功微微浅笑。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得失  第十一章(2)
任洪功回报一笑。他早就习惯了柳映青各种各样的托词,所谓的到省里开会,不过是为“砌长城”找个合理的借口。可他还是替柳映青圆着谎,说:“省里的会,点名要求各市局的一把手到场,我们柳局也是没办法,实在是推不开了。要不然,像你这样的大记者,我们柳局一定会亲自接待的,还请苏记者多多理解。”
  苏小糖说:“理解,理解,柳局您忙。”
  柳映青作出依依不舍的态度,与两人告别。
  送走柳映青,任洪功将苏小糖热情地让到沙发上,递上一杯热茶,说:“苏记者,初次见面,柳局还出门了,我怕环保局庙小容不下您这位大神仙啊!要不我请示一下宣传部的曹部长,请宣传部接待您?”他拿起了座机电话,像要按下号码。
  苏小糖忙摆摆手,说:“任局长,您客气了。今天我是专门来采访咱们环保局的,曹部长的工作也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