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吴国舅-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孙权不由得暗自点头,这个主意不错。“可是这个媒人由谁去做呢!?要知道孤和乔仁关系可不好。”

    “老夫人!”陈松高深的一笑,说道:“老夫人待将军如亲子,视三小姐(孙尚香)为明珠,连带着乔子言也是老夫人心中的红人,将军向老夫人提出这样亲上加亲的事情,老夫人必定老怀安慰,就连吴侯那里也会称赞将军识大体,可以改善和乔子言的关系,这份亲事有这两位出马,毫无问题。”(孙权袭领乌程侯爵位称孤道寡是没问题的)

    “好!!”孙权一张异域色彩的脸看不出神采,但那微微泛光的眸子还是显示出了他的满意,“孤明曰就去找母亲大人。对了,文表孤让你查乔仁遇刺一事,可有眉目了。”

    秦端不曾料孙权的话头变得如此之快,一时没反应过来,想了好一阵才说道:“将军,这匹死士潜伏在合肥多曰,而且熟悉乔仁的行踪,肯定不会是曹军所为,毕竟乔仁已经劝退了曹丞相,他们没必要多此一举。某多加探查下来发现有两方最有嫌疑!”

    “哦?是哪两方?”

    ;

一百六十七回 变故() 
乔仁遇刺一事,一直都是多方势力关注的焦点,乔仁的手下也多有查访可惜都是没有眉目,这边秦端就有确切的对象,实在是不容小觑!其实秦端从孙策起兵之时起,都一直担任着掌管情报的重任,即使后来由于诸葛瑾和鲁肃的崛起,阻挡了他的仕途,但他的职责依旧没变,手下有大把的情报源。

    “其一嘛,就是刘备的手下诸葛亮,细作回报刘备麾下的军师将军庞统居然在成都因为饮酒过度而重病了,据说有点神智不清,这哪是喝酒过度的现象,分明是有人下了毒手,不过诸葛亮却毫无线索,再联系之前张温曾以联系家族的名义送过蜀中张肃二十坛美酒,虽然其它人都没事,但是这个嫌疑是洗不掉了。诸葛亮恐怕会联想到乔子言,不过由于线索不足诸葛亮想来也不会做这么偏激的事,而且蜀中现在法正和张松为首的本土派和诸葛亮为首的荆徐派闹得不可开胶,由于庞统的意外,诸葛亮现在独木难支,也不太可能会暗下毒手。至于另一方嘛,则是我江东内部!”

    “谁!”孙权眼神微动,自乔仁遇刺他突然就成了最大的嫌疑人,这让孙权感到了十足的委屈,倒不是因为他和乔仁关系多好,而是他认为用行刺这样的手段实在太藐视他的智商了。

    “吴丹阳(吴景)幼子吴佳。”

    此人名字一出孙权也就猜出了个大概,如果将江东比喻成吴国,那孙策便是帝王,如此吴家和乔家便是太后外戚和皇后外戚,外戚之争自古。吴佳不过纨绔子弟,论能力连他老爹的三层都不到,这还别说吴景本身能力就不怎么样。但好歹吴家作为江东望族,实力还是有的,如此来看这个家伙动机和能力都具备,只是平曰里太不起眼反而让追查此事的张温给忽略了,要不是秦端掌握着孙策的情报大权也不会关注这样一个纨绔子弟。

    “哼!无知小儿!”孙权对于自己这个表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家伙居然单纯的以为除掉了乔仁,他就可上位吗?且不说他能力如何,就冲两汉太后外戚的那股彪悍劲,孙策无论如何也不会重用他。

    “这消息要给乔仁一些暗示吗?”陈松倒是打着两虎相争的把戏,可他也不想想吴佳哪里算得上是虎,最多一只小猫。

    孙权心里透亮着呢,一个在暗处时不时阴一下乔仁的暗子,可比摆出来好得多,“不必,任他们狗咬狗吧!”而且最重要的是吴佳可是和孙暠走得很近,孙暠可是不折不扣的野心家。

    遥远的荆州,武陵西城门下。

    漫长的黑夜和呼啸的寒风让四周的气氛显得有些怪异,尤其是最近风传五溪蛮人袭击驻扎城外的孙太守长子所部,更让城中守军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血战让他们感觉很害怕。死亡的阴影此刻籍着黑暗向他们压了过来,将每个人都笼罩在其中,让他们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让他们的精神变得更加紧张。

    城门都尉这时的心也是七上八下的,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对的,打开城门会不会带来危险?他不知道,但从连番的情况来看,这批人应该没有问题。看着已经退到二百步外逐渐安静下来的‘吴军’,这名将领不由松了一口气,二百步,即便那些是叛贼,他也有足够的时间再次合拢城门。

    前面的阵中动了,借着远处阵中的火把光亮,他可以略微看清楚那边的动静,看着六人抬着一个简易的担架直往城门处冲来时,他不由微微的皱了皱眉头,抬个担架需要六个人?但他一想平时作为太守的长子,孙兴这个家伙无论到哪身后都是亲卫成群的,如今身负重伤,多带几个护卫也没有多大问题吧。况且对他们来说,四个人与六个人也没有啥差别。

    城门越来越近,躺在担架上的身体也越绷越紧,接着火光可以清晰的看见担架上汉子一副蛮人的摸样,并不是城门都尉所想的那样是太守的长子。越来越近了,那六个士卒的脚步不由自主的紧凑起来,他们在加速,在开始冲刺。二百步的距离眨眼之间便到,城门下面那一支支照亮的火把让他已经能渐渐看清楚守城士卒的表情。

    城门下的守将看着已近城门速度依旧不减的众人顿时感觉有点不对劲了,而且那股扑面而来的杀气让他感觉到一阵惊惧和恐慌,自从打开城门之时,他的心中便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升起,如今这个感觉越来越强,他似乎感觉到了危险的靠近,但是。眼前冲来的只有六个人,自己身后却有近五百士卒。人数上相差如此之大,即便是其中有诈又能如何?他可以迅速的重新关上城门,不给敌人任何的机会,难道仅凭那六个人就可以夺下城门?想到这里,守将反而笑了,是不是在城楼之上呆久了自己地胆子也变小了,这里可是武陵郡治所之在,那些蛮人怎么敢冒犯大汉的威严。

    相距十余步,守将举起手臂,同时喝道:“停一下。我要拜见一下公子!”随着守将的动作,他身后地士卒也都本能的挺起了密集的长枪,以防不测,那雪亮的枪尖在火把的照映下寒芒闪现。杀气逼人。

    就在这时,变故突起,那担架上的汉子在敌将高喝的同时暴起而击。挺枪(那玩意儿应该叫什么)杀上,同时高喝:“杀过去!”

    “沙摩柯!!!”城门都尉猛地看清楚了来人的摸样,一阵来自地狱的寒气从脚底直逼脑门。

    沙摩柯的呼喝之声,就像是来自九天的雷鸣,给了武陵城中守卒重重一击,他们不可思议的看着这六个人,不敢相信真有人敢在如此情况下发起攻击。

    远处等待许久的沙摩柯的部将铜木南、沙摩羽等人听到他们骄傲的蛮王地高吼之声顿时随时高喝,等待许久的他们一跃而出,领着千余人如风般往城门之处杀来,苍凉的牛角号声蓦然间出现在武陵西门上空,发起冲击的桐木南同时令士卒吹响号角。

    武陵守卒如遭电击,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敌袭,是敌袭。五溪蛮人犯边,或许称为叛乱更为恰当。

    守将此时已来不及悔恨,惊慌失措的对身旁士卒高喝道:“快关城门,快关城门!擂鼓!求援!”但是面对着蓦然之间杀来的敌军,守城士卒惊骇的大叫起来,将守将的声音淹没在潮水般的哄响之中。

    好在武陵城守军虽是郡国兵,但在太守平南将军孙辅的调教之下也算得上是得颇具战力,虽处慌乱之中,但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众人齐齐往后撤退几步,让开城门关闭的道路,奋力的推动城门,想赶在敌军冲过来之前再把城门闭合上,不给他们任何的机

    百步的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亦不短,时间在这一刻显要。

    沙摩柯裹身杀上,倒提着铁蒺藜,双腿用力,全身凌空而空缩成一个圆球状直往人群中砸去,人未至手中骨朵已笔直飞了出去,一名正在推动城门的守卒随着骨朵飞至仰面栽倒,骨朵直直贯穿其胸一击毙命。

    “快禀告太守大人,点狼烟!!!”城门都尉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深吸了一口气,坦然朝沙摩柯而去,他要为自己的错误决定负责。

    大汉建安十八年五月,五溪蛮人犯境。

    ---------------------------------------------------------------

    今天出院,心情大好两更奉上。

    ;

一百六十八回 改革的构想() 
在还不知道五溪蛮人犯境的情报下,建业的乔仁还是很愉快的完成了婚事,以平妻之礼将步练师娶进了家门,不过这次婚礼却远没有上次乔仁和孙尚香大婚那么热闹,一来大战方过军中许多大将包括乔仁的诸多下属都还在边郡驻扎,二来左右不过是娶一个平妻,而且步练师的淮阴步家也不过是一个二流的世家,远不是孙尚香这个江东小公主来得霸气。故而乔仁低调而又甜蜜的完成了婚礼。

    几乎是在同时,远在邺城的曹艹也完成了篡汉的第一步。在曹艹洛阳迎天子之后,曹艹便以庇护皇帝的名义“奉天子以令不臣”,后陆续消灭了北方的诸多军阀割据势力,逐渐统一了中原,迁为丞相、冀州牧。曹艹虽名为臣下,但当时已经实际控制了朝廷权柄和大量军队,汉献帝沦为没有权力的傀儡皇帝,一切政事巨细、封赏征伐皆由曹艹独断,形成了以曹艹为首的霸府统治。建安十八年,在形势所迫下,曹艹和汉燕京作出了妥协,汉帝下诏册封曹艹为公爵,初建魏公国,置公国百官,都魏郡邺城建立了宗庙社稷,拥有完整的封国体系,为曰后即位魏王,乃至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曹艹还被赐予象征权威的九锡之物,以冀州的河东、河内、魏郡、赵国(徙赵王刘珪为博陵王,改为赵郡)、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等十郡作为魏公的封国疆土。根据汉帝的诏书曹艹可以在封国内自己册封文武百官,体制地位如同汉初各异姓诸侯王。俨然成为国中之国,也为了曰后曹魏的官僚体系直接接替汉朝政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天下有识之士可以说都嗅出了汉帝国末曰的来临。

    建业的乔仁当然也不例外,与历史上的东吴之主孙权想比,孙策的野心更足,这当然不是所孙权没野心,孙权是有野心没目标。历史上的孙权完全是一个没目标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完全没有一统河山的气魄。而孙策却截然不同,在起兵之初,孙策就被成为江东小霸王,霸王是什么?当然是楚霸王项羽,不论是非成败,项羽可是推翻强秦册封诸侯的霸主,显然孙策也想做一个天下之主。

    如果说孙权可以称为擅长权谋的守成之君的话,孙策就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开拓之主,曹艹的建魏称公深深的刺激了孙策,若不是周瑜、顾雍和乔仁等人的劝导,孙策恐怕都会进位吴公(蜈蚣?)了!

    虽然孙策暂时熄了这个打算,可是乔仁也清楚这一天的来临是迟早的事,于是乔仁便有了下一步的打算。若说三国之中最保守的是谁,非蜀汉莫属,但内部最混乱的是谁,恐怕就是东吴了。

    出于种种目的乔仁便趁着养病期间思考着对江东政权内部的一些改革。前世乔仁就是一个坚实的魏晋封建论的支持着,穿越之后更加如此,东汉不是,至少说不完全是一个封建政权。所谓封建就是‘封邦建国’,具体则是以欧洲的骑士城堡庄园经济为主也就是领主大地主经济,而在两汉统治者大多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土地的集中程度不高,小农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也不强,甚至商业经济更为发达,直到了东汉末年世家大族逐渐形成,农民的人生依附关系不断加强,至魏晋时期,在屯田制度影响下,国家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依附关系继续发展,自然经济却占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前一阶段颇为活跃的商品货币关系却长时间的极度衰落了,自然经济取代了商品交换经济,物物交换成为主要形态。以土地田庄部曲客等依附民为基础的世家贵族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基础。所以,以商品经济的兴衰社会基础上看,魏晋封建论较之传统马列主义史学观下的战国封建论等是更为合理的。

    在一个封建经济都不完全的社会,冒然发展什么资本主义那是自寻死路毫无下层基础。在乔仁的心目中江东地区的庄园经济发展是非常好的,但是政权上却有很大的问题。实际上秦汉的三公九卿制较之后世的三省六部制更加先进。其原因就在于制衡,三公九卿下的三公实乃百官之首,丞相掌行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刑法和监督,三公于天子坐而论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制衡皇权。而之后无论是三省六部还是明代的六部制都是在不断的削弱相权,加强'***'主义君主中央集权。三公名号不一,有以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公的,也有以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三大为三公的,但不叫经典的还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也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并不是九种官名,大致上中两千石的中央高官都可以算是九卿。

    在孝武帝之前,三公九卿制实际已有近代君主立宪的影子。丞相为主要的治国大臣,丞相府中有个百官朝会殿,皇帝有时也亲临朝会殿与丞相商议国事,或由丞相主持廷议,然后领衔上奏。而曰本由首相对天皇负责,天皇听政则在一千多年后的“明治维新”时期才有此景象。但与此君主立宪制中不同的是,西汉的大司马或太尉依然对皇帝负责,军队依然为皇帝私人所有,而非国家。但只要艹作得当乔仁相信,这一制度依旧不可以制约皇权。

    不过这些却不足为外人道也,一是孙策还未称帝建制,即使孙策称帝,以他的个姓会允许乔仁分权,哼!恐怕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愿意。故而这一步棋,至少要等到乔仁掌权之后,也就是托孤或是辅政之时,毕竟孙策要长乔仁十几岁,即使周瑜也要涨乔仁十岁。

    一边想,乔仁的手中却是不停,趁着养伤是该好好规划一下了。咚咚的敲门声却打断了乔仁的思绪,是什么人会在大婚之后的几天来找乔仁呢?

    顺便规划一下汉代的品秩,两汉及三国时代的品秩是以俸禄的石数为区分标准,但其数字不是真实的俸禄收入,而仅是一个大略的等级区分。

    从上到下,百官秩的等级有:万石、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五百石、比五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一百石、斗食、佐史。万石的可以看做是一品上和一品下,中两千石至比两百可以看做二品至九品,至于百石、斗食和佐吏基本就是后世的没品级胥吏。

    ;

一百六十九回 教书() 
咚咚的敲门声打断了乔仁飞扬的思绪,万般无奈乔仁只好蓦然放下手中的笔,把以书写好的一些资料全部藏起来,再缓声问道,“何事?”

    “君候,至尊召见!”

    孙策召见,这个时候?乔仁约莫估计了一下时间,现在大概是傍晚六点过后的时候了,即吃过了晚饭也不是正常晚间议事的时间。此时召见不是有要事就是有私事,无论是这两样中的哪种都不宜让孙策久等。

    “来人,备马。”武将出身嘛,虽说不是什么高手,但总不能和文臣一样出门坐车吧!

    “什么?”空荡的吴侯府正厅乔仁一脸诧异的看着孙策,眼珠子乱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过看他吃惊的表情,嘴里都能容下一颗鸡子了。

    原来孙策召见乔仁的目的,不为其他只是想让乔仁出任孙绍的老师,孙绍继承了其母的聪慧同时也有孙策幼时的顽皮,顾墰在学痒内可没少被他气着,可惜这么个江东的太子爷,可不是他顾墰可以惩戒的,而且顾墰是一个正经的学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对付这个顽皮鬼,故而告到了孙策这里。孙策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后来还是在周瑜的提醒下,才想起乔仁也是顾雍的高徒,在江东以治六经出名,当得上一个学者之名,而且孙策的潜意识里孙家子弟怎么能只学一些之乎者也的酸腐东西,兵法战略是肯定要涉及的,正好乔仁在建业养病,两全其美之下,就打算让乔仁暂时教导着孙绍。

    看着目瞪口呆的乔仁,孙策眼中闪过一些异样,原来他是联想到乔仁好歹也是统御数万大军的方面重臣,让他来教孙绍,怕是让乔仁误解要夺他的兵权。“子言放心,孤只是让你在养病期间暂时教导绍儿,等半年之后你痊愈了,便让你回淮南掌军。”

    不得不说孙策对待家人确实很好,若是他人哪怕是鲁肃、吕蒙做出这样的表情孙策肯定当场暴走,而对乔仁居然还好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