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歌一曲-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亚力山大之所以止步于埃及,就是因为他的士兵打不动了,长途的打仗,水土不服,这个水土不服可不是说笑的,一个跑肚拉稀,什么英雄好汉强兵精锐都要倒下。
寻常还不见重,但是出远到和平常生活的不同的地方,比如说那种高原大山的草原上,那就会出问题,所以这一次没有出现那些情况,使士兵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不仅仅是东骑军的士兵多就是草原人,是吃得苦的,关键也有北信君的功劳。他把茶作为军品带上,规定士兵每天至少要喝一碗茶水,绝对使这种现象大肆的减少,东骑军得以用一种精神向上的面貌迎接战斗。北信君道:“虽然茶可以使水土不服的现象得到缓解,但不是绝对的,如果遇上一些特别的意外,也是没有法子的,主要还是得利于我们这次出兵打仗,虽然远,但却是北方,所以不会有事,但如果到了气候潮湿的南方,那就会出大问题了。本君正好有一个方子,以麝香、冰片、牛黄、雄黄、硼砂等精制成一成药,可以随身长带,当利于我大军日后南下作战!现在问题只在于……秦军会不会真向我们动手,如果动手,我前线的大军是不是可以完全的阻止其动武?”
王良叹道:“如果青颜军团和色染军团是齐装满员的话,纵是秦,亦不敢如此放肆!可他们现在的兵力比对达到了五万以上,在这优势的兵力下,如果秦愿意,再发十万大军也不是不行,而我东骑……满打满算,骑兵可调动的不超过一万,步军更是两万不到!算得上,只有一鹰扬军团才是主要的战斗力,但如果君上的西征余部回来的话,那又另当别论!”
北信君自家了解自家的事,东骑第三荡寇军团虽然算得上是满员的,因为打禺支的损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加上赑屃师,此外还有唐努依赛和依娜赛珍的卫军,这又是五千计的骑兵。如此算来,东骑军不是没有战斗力的。但……这些兵马要押运庞大到离谱的金珠玉宝,无以计数的珍玩美器,还有更离谱的超过三十万的俘虏,其中有数万的是女奴,她们将第一时间满足东骑军的女人需要!如此一来,又怎么可能如北信君这样骑着马儿飞快的跑回来,北信君估计他们能在四月归国,就要偷笑了,可能的话,当是五月!国家一大,管理上的最大难度就是这漫长的距离!太长了!想到了这里,北信君道:“那些就不要说了,西征很重要,成果更是喜人,我大军已经拿下了一座完整的祈连山城,此后,祈连山一带,全是我东骑的国土了,你来看!”北信君从身边拿出牛皮夹子,把里面的图纸拿出来,然后道:“有的地方不是很准确,但大至上来说,这里,这里,这一大片,全都是我东骑的国土了,但唯一的问题是人少了!我们要控制这里,向西方通商,当然,这要打过之后,故而本君把一万多兵马丢在那里,还封小五个王玩玩,就是要绝对控制!我们要在沿途修出一条长长的直道,我们还要修出驿站,放狼烟烽火,在沿路,安置国民,此点不容有虚!”
王良细细看了北信君新标注的地图,神色间也闪出了激动,道:“如此一来,这一大片都是我们的国土……天呐……想不到……我们东骑一下子就有了这么多的领土……”的确,单单就地图上看来,那广袤的领土几不下于秦国,比中原的国土还要庞大,但这里面有太多的原始森林,有太多的大草原,有太多的高山,甚至还有上万计的狼群,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的,东骑的国民就太少了,一个国家的大小不是看国土,往往是要看人。楚国不也是大么,但何以最后不是楚国统一天下?甚至他现在打不过魏国!魏国的国土很大么?他还不是给赵、韩两国挤成了一个葫芦!中原一城,就有几十万的人口,这一点,是东骑国怎么都比不上的,就说最大的北定城,有多少人口?十万到顶了,而郁郅呢?刚刚过了十万!这能算强大么?若然非是草原人民的生活坚苦,正常老头子早早死光了,所以国中的人口年龄都是在三十的基数下,北信君从正常的角度来,哪可能一下子征召到如此之多的大军?有钱是一回事,但没人你钱再多又能往哪里面花呢?
所以王良的感叹仅仅只是一会儿,也就过去了,这张图说的不是东骑的强大,而是东骑的未来!有了这样的一张图,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鼓励民心!让自己的老百姓一看,就会说:“啊,我们的国家原来好大呀!”就是这个道理。“那秦国的事,君上到底打算怎么办?”
北信君沉吟一下,道:“发不出兵,只好发将了,本君亲自去坐镇,相信秦国会有所意动!”由于北信君一年灭义渠,之后拜会了孙膑,得到孙膑对其才能的肯定,认定北信君是兵家,其后,众所周知,庞涓在北信君回国的路上动了手脚,想重施故计,杀死北信君,但又是失败,反而使北信君达到了一个和孙膑相仿的高度。由于孙武的遗泽,还有庞涓的反效果,虽然孙膑还没有打过一仗,但天下人都认同了他的军事才能!若然非是如此,太子因齐费老鼻子力气把他弄到齐国去做什么?同样的,在孙膑和庞涓的作用下,加上北信君自己的努力,在众诸侯的心里,北信君自己也是一个可怕的兵家!兵家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以弱可以击强,化不可能为可能,可以打胜仗!所以如果北信君亲自到了北定,那么对于秦国的压力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到了这个地步,秦国还持意要无理的攻打东骑,那就要面对北信君在兵法上的成就,胜不是没有可能,但一俟失败了,就会把自嬴渠梁登位来积下的一点成就全部丢失,如此之大的损失,这不是现在的秦国可以败得起的。
这也是北信君没有回国前,秦国屡屡想要发兵的原因,但一经北信君从齐国回来踏上了国土,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话,派出了使者,放低了姿态,秦国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秦国再一次想要趁东骑西征之际发兵,但可惜的是,在这个当口儿,北信君回来了,他的回来,使这次的大战又将消弥于无形。秦国的退兵已经是一定的,这一次秦国的借口是回收渭南而来。但这却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借口,首先,东骑已经把渭南还给了秦国,再者,渭南边地,东骑自动空出了国界线,并且主动收兵,两者有十里之遥,秦国“收复”渭南,用得着出两万的大军么?更何况,秦人还在之后,一再的增兵,其意不言自明!
严格说来,真正要给解释的是秦国,而不是东骑国!但这是一个战国时代,一切都是要凭实力说话的,你有实力,那自是不消多说,想做什么都是可以,你打了人家,人家还要向你道歉,你看上了人家的妻子,问人家要,如果不家不给,你打过去,还可以反过来说你要是把老婆给了我不就没有这场兵祸了么?显得自己才是正义的一样,天下间最无耻的事情莫过于如此了。就好比欧洲人是不会承受开发新大陆大航海时代那些对土著人的人杀戮是罪一样,我们是把文明带给他们!欧洲人这样说!然后掏空了印加人的黄金!
现在形势比人强,秦国强大,人口众多,还特别记仇。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这句话可不是说笑的!魏国因为这句话,两代君王的霸业止步于此,第三代魏王在此和秦国耗费的兵马可以让他去吞韩灭赵的了!所以现在秦国欺负上了门,东骑不是不能打,但最好还是不打为上,兵法云:“不战而区人之兵为上也!”所以能吓走秦人,说几句服软的话,那也没有什么,现在北信君跑到北定城去威慑秦军,同时开始外交之策,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才是东骑国想要的。
第四百六十五章:办报
当然,如果说东骑国老是这样向秦国屈服,也许是会在国民心中造成软弱的印象,但这却并不重要。因为百姓也不想和秦国开打!这是为什么?很简单,看看东骑国的国民,他们有逃到东骑的老秦人,有曾经的义渠人,有其它各族的族民,有曾经的朐衍族,还有新加入的散户民众和一些羡慕东骑人好生活的林胡人。除了东骑国的那些给北信君解放的奴隶,还有一些对秦国仍怀有仇恨的义渠人,大多数人都不可遏止的有着严重的东方大国恐惧症!
在中国古代,最开始的三皇纪元里,人类在各个山头繁衍生存,形成了无数可比天下繁星的大小部族,之后,这些小部族开始争霸中原!什么是中原?就是长江以上,黄河为中心!最后黄帝胜出,开始了五帝时代!在这里,黄帝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吗?当然不是,他是当时诸族的族首!也就是部落联盟的首脑!当时的物质还不发达,当首领除了可以多操几个小姑娘外,也不见得就比别人好到哪儿去,所以争权夺利,还不是很严重,可就算是如此,黄帝仍玩着他的小把戏,就是对权利的热衷,每每就要带着大家去打别人,这样把中原的威名一点点的打出来!随着之后的几代发展,最后终于把中原的威名给确立了起来!
中原,代表着权威,代表着力量,代表着,你不老实,中原就会过来打你!大家一起打你!一个小部族而已,你能翻上天么?那可不是一个笑话!中原,代表的是集体的力量,说来说去,还是力量!这种力量代表着正统,它深入人心!此后夏也好,商也好,都是以中原正统为名!直到周得了天下!此后幽王无道,太子被废,申侯引来了犬戎诸族,在当时,犬戎人并不是要造反,而是要帮助中原,好博一个名爵,但可惜的是中原周军已经不堪战矣,最后戎人无有军纪,杀红了眼,就干脆造反了。但随后,中原小国纷起中兴,秦国更是杀戎人杀出来的秦国!所以对于现在的中原,对于现在的秦国,东骑的老百姓要说不怕,那是不可能的。君不见魏、赵、韩、燕等诸国之内,有着大量的胡兵,这些胡兵打仗拼命,而不拿工钱,就指着自己能脱去戎皮,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原人。对于这种心态,就好比农村人之望于城里,中国人之望于欧美日韩!说崇洋媚外不恰当,但仰慕中原的文明与强大,那却是真的。正是这个心理,东骑人一面对外保持强大,但对秦国等东方大国,却是采取着友好的外交。
这种心理按理来说,是不对的,这会导致军心的涣散,军队还没有开打,士兵先就在心理害怕,这算什么道理?唯一值得幸运的是,北信君有着战无不胜的名声,有他在,军队就算是害怕,并不是不能战,而且军中的基层骨干都是二期的小熊,他们唯北信君的命令是从,所以可以有效管理到普通的士兵!不然,这仗根本没法儿打。
说到自己去北定,这让北信君有种想笑的感觉,在现代社会,有一个智障导演,拍了一部电影叫。里面打仗好笑的很,刘备竟然会有发亮的盾牌,了不起,关二哥竟然跑到曹操的面前装酷,也是好笑。一场战争大戏,拍成了武将表演武力的个人秀。连周瑜也下场表演。真不知道导演脑子里是不是进屎了。但现在何尝不是这样?北信君发出不后续的兵马。二十万以上的人集中在东骑国的北部,为了保持那里的稳定,两支骑兵师是必不可少的武力,绝对不可以抽出来,甚至的能用上的武力,全都用上了,北信君又有什么办法?所以北信君只好效法电影里的关二哥,跑到前线去坐镇,好在的是他不用学关二哥跑到嬴虔的面前去耍大刀,相信秦国再穷,把他射成刺猬的箭支还是有的。说到这里北信君想到了步军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最大的一个原因,由于长期以来,东骑军的建军方式,大量的弓弩都用到了骑兵的身上,这造成了东骑军骑兵虽少,但数千骑兵就可以打败两三万的敌军骑兵,但东骑的生产力是有限的,大量的弓弩装备到骑兵中,这就造成了步军缺少弓弩。
在北赛山一战里,禺支人利用尸墙挡着东骑军一度的不能前进,最后靠着徐英子等十名嘲凤卫出手,才算是打破了僵局!而遇上了敌军骑兵老远的放箭,步军就很难予以回击!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当下北信君就提出了这一点!王良道:“如果是上好的精弓大弩,那是很难的,我们不是没有,但是君上你说,这些武器生产出来是要单独成军的,是我们的主力军队的一种,而要给步军配这种武器,显然不足。我看,可以适量的配一部分少量的钢铁弩,至于君上说的那些个现象,并不是一定要用长弓大弓,我看用普通的弓射就是了,既然君上说的,我军的军阵牢不可摧,那就是说,站在战场第五排的士兵是很空闲的,我们可以给他们配五十步左右的普通射弓,他们射击,不要射程,就是配合前面的士兵,以快速射击,这样一来,前军更是可以得到保障,君上以为如何?”
北信君目光一亮。的确是如此。他第一次正视到王良兵家的才能,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的关键。想想也是,东骑军步军的前阵牢不可摧,就算是用战车都冲不动。那种斜墙的盾阵,可以让敌军压死压伤,但要说冲垮冲毁东骑军的军阵,那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给一个伍十张弓,利用第五排发动快速射击,这就会让东骑军的步军前面没有抵抗力!说什么临敌不过二十发,一个弓手只能射二十箭,那是笑话,如果拉开弓弦不作瞄准,拉开就射,射一百箭也是正常容易的!敌军一边与东骑军正面接战,一面要提防东骑军的箭支,从第五排雨点一样的射箭,想想都是可怕离谱的事!当然,这是要训练的,也是要配合的,一个不好,后面射不到敌人,反而把自己人给射死了,但在这一点上,东骑军是没有问题的。军校的建立,让东骑军有大把听话能干的基层士官,可以有效的管理好军队!
“如果是这样,那这批弓的制作也就不是问题,一般的商家都能生产,如此的话,就用钱买吧!现在本君回来了,你可以下达停止本国人兑换黄金的命令,大量的印制纸币,我们现在发行了多少纸币?”王良回道:“近二十万万!”北信君道:“给本君印五百万万!”王良的脸一下子吓白了:“君上……太多了……”北信君哈哈大笑,重重一拍王良的肩膀,笑道:“你想不到我们这次发多大!所有大大小小的财物,算起来,至少在千万金以上,不过这要时间,但那也不是问题,我们可以先把一些金玉拿出来用。之后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往魏、齐、楚发售,同时,我们也要大量收购东方的丝绸精糖等物,本君要你立即组织大商们开始向西方行商!让本君打下的这条商路立时的运转起来!告诉那些商人,一路西行,不收关税,只收交易税!所以现在我们可以把手脚放开来花钱了!”
王良擦了把汗道:“这样感情好,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在两年里把君上要的所有军备配齐,同时可以在全国开始大兴建,把我们之前定立的城城堡堡庄园镇甸都给建立起来。人手么,我们就用雇佣的,我们的施工队就可以扩大,同时我们还可以同意让墨家的志士们自募力士来施工。”北信君补充道:“本君这次还带回了一批奴隶,这些奴隶与众不同,是终身奴隶,他们可以替我们工作到死,我们可以用他们来做最苦的工程,把所有的路与桥都建起来,还有妖教的大教堂,这一定要建得庄严宏大!本来这是花费良多的事,本君要拖一拖,但是现在看来,却是可以利用他们,省下了人工,我们又发了大财,在三年内,我们可以维持这样的发展!而且三年之后,虽然收入少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向西的行商,每年上百万金的收入是跑不了的!”
王良悚然而惊:“上百万金?”随之她道:“君上抢钱是次要的,打通这条商道,才是真正重要的吧!”北信君点头道:“光靠抢怎么可以,当然还要用一点手段,你想都想不到,这两百年来,我们西行的一些商人,就是利用这条难通的商道,结果是让禺支人大发其财,本君打他们是打对了!对了,在本君去北定的时候,我们还要有下一步的动作!”
王良倾过了半边的身子道:“君上指的是……”北信君道:“本君要办报!”
北信君站了起来,措着手,然后道:“这件事本想一直想要办,但由于过去的时候,识字的人少,所以很难进行,但是这一年来,相信已经有很多的人都会我们的东骑文字了吧!”
王良不解的道:“办报?那是什么意思?至于说会字,这要托君上的福,我们东骑的文字相比天下战国的文字要简化很多,那些士子们学得很快,有的猜着也能猜出来,虽然不敢说东骑人都会字,但是在南边,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一些大大小小的城,那些地方官多多少少也是会说的!”北信君道:“办报就是办一个向百姓们说话的东西。我们把我们要说的东西和一些我们想让百姓知道的东西印在报上,让百姓们看,培养他们对我们国家的参与精神与共同感,要利用他们,让他们为国家的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