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荡平天下-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年来,嬴荡被别人拍马屁,已经拍的太多了,屁股都快被拍肿了,当然不会把周最的话当一回事,“好了,这些小事就由你们自己去慢慢琢磨。寡人现在要交给你一件大事,你定然要把他办好,否则,寡人定不饶你。”

    周最神情一肃,“为大王办事,臣赴汤蹈火,不成功便成仁。”

    嬴荡慎重的点点头,“寡人先给你讲个故事:相传北地有一户人家,被胡人掳掠到胡地之后,就成了奴隶。这户人家有一个小孩,因为时时受到胡人的欺压,他就想要出人头地。可是作为一个奴隶想要在胡地出人头地谈何艰难。但这个小孩很聪明,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说服胡人,派他到中原来做奸细。这样一方面探查中原人的情报,一方面为胡人南下,统治中原打好基础。

    这个小孩在胡人的策划之下就来到了中原做奸细,因为胡人对中原的情况不了解,还以为统治中原的还是周王。于是小孩被送到了洛邑,机缘巧合之下被一户姓苏的人家收养,并且取名叫苏代。

    苏代来到中原之后,一方面不停的学习中原的文化,了解中原的情况;一方面准备调动中原的战乱,消耗中原的战力,为胡人南下做好准备。如今机会真的来了,在苏代准确的情报之下,胡人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准备南下牧马,血洗中原,准备一举将中原的土地,变成胡人的牧场。”

    周最的嘴巴再次张成了‘o’字状,“大王,这样的故事,别人能信吗?”

    嬴荡呵呵的冷笑几声,“不相信不要紧,一遍一遍的讲,讲到他们相信为止。当然,花一些钱的效果会更好,有钱,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

    周最连忙低头行礼,“臣明白了,臣立刻就去办,定不负大王所托。”

    嬴荡点点头,“这个故事你们再下去做一些删改和修饰,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去吧,办好了,你的爵位也可以往上面提一提了。”

    “诺。”

    看着周最兴匆匆离去的背影,嬴荡也陷入了沉思。这次自己放出来的,可是一只魔鬼,一旦传出去,那些人精一下子就能够学会,到时候秦国的朝堂上定然充满了相互的构陷和阴谋指责。

    这个口子决不能开,至于周最,自己活着的时候,他闹不出什么风浪来。可要是自己死了,他定然会把自己刚才教给他的东西用来对付朝中的大臣。说不得,自己死的时候,他是要一起陪葬的了。

    行色匆匆,苏代一直在为合纵而奔走,如今合纵就快要成功了,南方的楚王已经蠢蠢欲动,北方的燕国还是审视风向。只要自己再加把劲,五国大军齐出,而秦国的兵马都被拖在了赵国。到时候五国兵马齐集函谷关和武关,看秦国如何抵挡。

    可惜,他的合纵还没有成功,关于他的流言很快就传遍了天下。可笑,居然说他是胡人的奸细,说他要引领胡人袭掠中原。这种骗三岁小孩子的故事,有人会相信吗。

    然而答案却是令他沮散,这种蹩脚的故事还偏偏就有人相信。首先,那些愚夫愚民相信,他们本身没有多少分辨能力,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再加上天生厌恶胡人,这个故事就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次,那些无聊的人相信,反正信不信都不要紧,随便说说而已嘛,也不会少一块肉;最后,他的政敌会相信,故事是不是真的不要紧,只要能够拿来作为攻击他的武器,那干嘛不用一用呢。

    很快,一个故事变成了两个故事,两个故事变成了三个故事。到了最后,简直数不清有多少个关于他的故事版本了。然而,故事的中心主题没有多大的变化,那就是他的确是一个胡人奴隶,而且胡人的确是很快就要南下,他就是那个胡人的领路人。

    这一下,五国君王对于合纵的事情,再一次犹豫不决的,虽然他们不在乎和胡人合作一把,但他们更在乎自己的统治地位。君王统国靠得是什么,不就是大义吗。失去了大义名分,他们拿什么来统治下面的老百姓,拿什么来压服国中的元老世族。

    在这个时代,胡人就代表着低劣的人种,卑贱的匪徒,他们的身份比奴隶都还不如。倘若自己的君王和胡人合作,那他还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顶着个金色光圈的王者吗。

    很显然,君王们不敢去冒这个险,当然直接拒绝也不妥当,那就拖着呗,一个‘拖’字诀可以解决很多难题。(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攻略代地
    远在邯郸的白起拿起手中的竹片,只觉得它重逾千斤。想不到自己制定的缓进急战策略,居然惹下了这么大的麻烦,五国居然还想着要合纵。只要打下了赵国,那么五国都将与秦国接壤,到时候谁也跑不掉,一个一个的收拾。

    不过尽管局势如此不利,大王依然没有一句催促的话,这份信任何等难能可贵。这些情报虽然是军事情报司送过来的,但他心里面明白,一定是大王让他们送过来的,要不然,军事情报司那些混蛋绝对不敢把那些无关紧要的情报也一起送了过来的。

    赢荡将情报送过来的背后含义,白起当然明白,局势已经不容许拖延了。其实他打算的是,趁着赵军主力集中在教与山、櫆砥和临城的时候,出兵将赵国其他的土地全部占领,一来为了削弱赵国的战争潜力,另一方面也是阻止赵王再次逃窜。可惜现在时间已经不允许了。

    但有一些地方还是必须要占领的,比如说灵寿、番吾、井径关和曲阳。

    旬日之后,秦军的防线渐渐成形,大败之后的士气也重新恢复过来。在白起的令下,秦军再次发动了迅猛的攻势。

    但这次的目标不是柏人和临城,也不是櫆砥,也不是隆尧,而是赵国的北方重镇番吾和灵寿,要攻打灵寿,就必须先攻打番吾,要攻打番吾就要先攻占井径关。

    秦军的西路二十万大军分成了三部分,一支由王龁率领,继续围困赵军,另外两支分别由摎和胡殇率领,胡殇率领五万大军负责一路攻打井径关、番吾,直到灵寿,而摎仅率三万大军为胡殇提供侧翼掩护。

    井径关,乃天下有数的雄关。也是太行八径中北方最重要的关口之一。历史上韩信曾用两万兵马,从这里南下灭了赵国。

    胡殇一路连占元氏、封龙、石邑,因为赵国将绝大部分驻军,都抽调南下去防守櫆砥、柏人防线和临城,致使这些地方守备力量极为薄弱,绝大多数地方只是象征性的留下了一个百人队,其他的都是贵族私兵和临时征召的丁壮。

    凭借这样的力量如何能够抵挡得住胡殇的虎狼之师。尽管战事如此的顺利,但胡殇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王陵的前车之鉴可是不远,人家就算是秦国的世族大将,一样都是说抓就抓了。他可不想拿自己的命运去赌运气。

    太行山北部的道路情况相对来说,比起南部要稍好一点,不过就算是这样,在这群山之中,也处处都显得险峻狭窄,大军通过十分困难,再加上春夏交际,雷雨乍然出现,弄得路面湿滑无比。还好。赵军没有趁机出来偷袭秦军,原因就是他们人员驳杂,指挥混乱,意见根本就不统一。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很快,胡殇和摎就抵达了井径关下,关上的赵军经过一阵慌乱,也在官员和世族的安抚之下。安定了下来。

    井径关前道路狭窄,容不下太多的军队。好在井径关建造之初,是用来防范北方胡人的。因此针对南面的防御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严密了。胡殇这一次连试探都免了,直接亲率一万军队攻关。

    赵军刚开始气势还是挺足的,毕竟井径关这里偶尔也会有战斗发生,不管是军士还是老百姓,都能很快的适应战争气氛。

    胡殇手中的弯刀一挥,身后的秦军将士呼啦的就往关墙冲了上去。赵军早已在关墙上严阵以待了,看到秦军冲上来,连忙用弓弩、滚木礌石招呼。

    秦军的几次进攻都被打退,就连胡殇亲自上阵都不能够幸免。这一下,胡殇觉得大失颜面,立刻就勃然大怒,“投石车、火药、猛火油准备!”

    原来,因为要在太行山中行军,携带粮草物资极其困难,而秦军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征发大量的民夫来运送物资。因此,胡殇携带的火药和猛火油有限的很,本来他还打算留到攻打灵寿的时候用呢,毕竟灵寿曾经是中山国的都城,绝对不是那么好攻打的。

    可是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倘若过不了井径关,还谈什么攻打番吾和灵寿。

    秦军的速度很快,过了一会儿井径关下就立起了五座投石车。鼓声响起,令旗齐挥,呼啦几声响动,只见关墙上下,几声炸响,将赵军惊得混乱不堪。

    其实投石车的数量太少,而且还没有准头,五个炸药包,只有一个碰巧落在了关墙上,最后只炸死了一个挨的最近的倒霉蛋,另外有两人受了伤,威力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可惜北面的赵军还没有见识过火药,第一次乍然遇见,顿时如见鬼神,茫然不知所措。

    各级将领倒是早都得到了秦军有一种暴烈炸开,能够发出巨响的武器的消息。之前一直都不以为然,今天见了,虽然当时也被惊得愣住了,不过很快就恢复了过来。他们眼见士卒混乱,立刻就上前弹压,可惜赵军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之前又没有受过相应的训练,这些军官威望不足,哪里能够弹压的下去。

    胡殇见到赵军大乱,顿时大喜,“立刻进攻!”

    当秦军的攻城梯再次搭上关墙的时候,只有寥寥几个赵军前来阻截,其他人依然还没有从惊慌中醒过神来。关键是这种炸裂的声响太过惊人了,一时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现在根本就适应不过来,再加上秦军威势逼人,赵军上下的压力何其之大,这跟压紧的弦一下子就被那几声巨响给崩断了,焉能不乱。

    秦军很快就攻上了关墙,井径关这时也成了一个不设防的雄关。胡殇不敢怠慢,连忙率军去占领北门,随后大军主力入关,秦军终于翻越了太行山。

    从此以后,秦军就再不受地形的钳制了,前面就是番吾,番吾和灵寿相距不远,中间仅仅隔着一条呼池水。

    秦军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攻下了天下雄关井径关,这一下立刻就震慑住了代地的赵军。直到胡殇率军抵达番吾城下,赵军也没有敢出城来骚扰。

    接下来的日子,胡殇只不过就是依着老办法,先用火药和猛火油来震慑住赵军,然后挥军猛攻,很快就占领了番吾和灵寿。(未完待续。。)

    ps: ; ;昨天出了一趟差,直到晚上12点才回家,今天早上起来就感觉自己病了,到现在为止打火机的感冒都还没有好,chayexs。。chayexs。更新少了点,还请敬谅。
第八十五章 决战柏人
    代地的战事还没有结束,秦军就对櫆砥防线发起了迅猛的攻势,而主攻的方向,正好就是柏人城。平乡的赵军早已经完全撤退了,他们不认为能够在秦军的猛攻之下守住这做残破的小城。

    柏人城位于砥水南岸,在这战国年代,算不上什么大城,不过如今秦赵大战,赵王逃往临城,他的位置一下子就重要起来了。它的东北方向是隆尧,而西北方向却正好就是临城,他和临城仅仅隔了一条砥水罢了。柏人——隆尧——临城结成一个三角防御阵型,作为防守上来说,完全可以做到相互呼应,气势上绝对足够。而三城之中,柏人城更是直面秦军的主力大军,也必然成为秦军主攻的方向,柏人倘若失守,临城和隆尧都危险了。

    赵军已经没有退路了,这里即将成为血与火交融的连接点。

    凡守城必守山,可惜的是,柏人城外虽谈不上一马平川,但能够称得上山的,一座都没有,几个高低起伏的土丘倒是有,不过凭借这玩意儿挡不住秦军。河倒是有一条,可砥水在城北,秦军根本就不从那个方向进攻。

    单凭一个柏人城是挡不住秦军的,明眼人都知道这个问题。但赵军也不会坐以待毙,因为他们还有一个英明神武的王,还有一群能征善战的将士,还有百战不悔的信念。

    负责守卫柏人的赵军主将是许历,站在他旁边的正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最年轻的大将李牧。

    要说李牧,前不久还是一个百人将,只因为赵国损失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和军官,在紧急扩军之下,他才能成为一员裨将。而正是他这员裨将将手下的新兵训练的最好,才受到了许历的重视。

    柏人城失去了地利的优势,再加上军队也是紧急扩编而成。谈不上精锐。想要凭借这支军队打退秦军,唯一的就只有在装备上想办法了。

    这次许历就是听从了李牧的建议,将雪藏在沙丘的,那些差不多已经生锈的战车给全部拿里出来,准备给秦军一个惊喜。

    柏人城外一马平川,秦军的大风阵缓缓压近,赵军也在南城不远处摆开了阵势,打算要跟秦军一决雌雄。

    旌旗招展,角鼓雷鸣,黑压压的秦军像狂风骤雨一般。向整个赵国东部地区席卷而去,大战一触即发。

    只不过现在没人看好赵国了,连前不久嚷着要合纵的五国也都偃旗息鼓了。没有五国支援的赵军拿什么来打,无奈他们有不得不战的理由,不战就退回去守城,守城就是等死了。秦军总兵力超过五十万,还有什么城池是攻不下来的。

    在白起的一声令下,秦风阵中万弩齐发,遮天蔽日箭矢带着呼啸之声向赵军飞了过去。箭矢转瞬即到。‘噗噗噗。。。。。’,尽管赵军有盾阵阻挡,但也有很多人中箭倒下。

    紧接着,赵军的箭阵也开始发威了。可惜赵国在弓弩的制作方面,比起秦国来,却是差远了,就连飞射出来的箭矢。气势上的威势也远远不足。如果说秦军的箭阵是狂风暴雨,那么赵军的箭阵就成了毛毛细雨。

    双方你来我往的用箭雨招呼着对方,直到秦军架好了投石车。等到秦军的炸药包和猛火球落到赵军的头上的时候。赵军隐藏在右翼的飞骑出动了。

    赵军飞骑准备从侧翼迂回,避开秦军的弓弩箭阵,斜插秦军的中军,至少要拖住秦军的左翼,不能让秦军展开两翼包围。

    赵国自胡服骑射以来,飞骑一向都是他们最强大的部队,虽然主力已经没落了,但从代地过来的这些飞骑,军魂依然还在。

    万马齐奔的场面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不过他们却不知道秦军早已经有了望远镜,虽然看得不是很清楚,但赵军的调动一丝一毫都没有逃过秦军的眼睛。

    秦军这时也派出了骑兵拦截,而且秦军早已经装备了马鞍、马镫和马蹄铁,再加上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三发连射的骑兵弩。双方还没有接触,秦军的箭矢就让赵军懂得了什么叫奔射。

    两军之间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很短很短,双方的骑兵还没有把速度完全提起来的时候,就已经狠狠的撞在了一起了。

    不过双方刚一接触,赵军就又吃了大亏。秦军本来就兵力充足,再加上不管是马具,还是身上穿的皮甲套棉甲,都不是赵军单纯的皮甲能够比拟的。何况,赵军本身本身里面就充斥着大量的新兵。

    但不管怎么说,赵军的勇气也是无可挑剔了。虽然一开始就处于下风,但他们还是不顾一切和秦军拼命。双方的厮杀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谁也没有留手,谁也没有退缩的意思。

    白起见到赵军的右翼已经行动了,他也连忙派出己方的右翼准备对赵军的左翼展开侧翼包围。秦军的重甲步兵缓缓靠近,遇到赵军的轻步兵,却是一面倒的屠杀。秦军的铁甲,刀砍不进,箭射不透,赵军拿着一点办法都没有,完全是靠人命去延缓秦军的攻势。

    赵军主将见到这样的情况,只是无奈的摇头。赵军不管是作战能力,还是武器装备,根本就不是和秦军一个档次的,再打下去也不会有好结果。他连忙下令,让李牧率军行动,生死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李牧率领战车部队,从柏人城的北门出发,绕了一个大圈,渐渐的迂回到了秦军的后方。

    大军后方绝大多数都是一些二线部队,甚至还有一些工匠和民夫,他们只不过负责武器的组装和维护,物资的搬运工作罢了。

    赵军的突然出现,顿时就让秦军惊慌失措,好多工匠和民夫还丢下手中的物事,准备逃窜,不过他们很快就被坚守阵地的军官给镇压了。

    站在战车上的李牧裂开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