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风飞扬-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好吧,你且坐下,听我详细为你解说。”白申招手示意杨凌过来,坐在自己下首,侃侃说道,“首先,你须明白,依目前朝廷各衙署的隶属、运行机制,凡天下数百座驿站皆归兵部节制,因此,一旦广陵总管府兵曹允准了我的举荐,你将不再是民户出身,正式转为了军户,加入了行伍。对于这一点,或许因开皇十年前当今圣上明诏颁布实行的‘军户入籍’令,你目下尚感觉不到由民户转为军户之间的差别,但将来若你有了子嗣,你便知道,你的儿子,孙子从一落生起,也和你一样,有了军户的身份,长大成人后须列入行伍,成为为朝廷征战沙场的军士。”

    当爹的一旦成为了军户,就意味着他的子子孙孙从此也必将随着他成为亲冒矢石、为朝廷征战的军士,古代的军人居然也有世袭这一说,这可是杨凌始料不及的一件事。他可不愿意因自己的原因而让子子孙孙都上战场冒着生命危险与人厮杀,于是脸上自然流露出了一分不情愿。

    白申将杨凌脸上流露出的不情愿看在眼里,心中却产生了一丝对杨凌真实身份的疑惑:莫非他这是头一次听说军户世袭的成例?难道杨凌并不是朝廷安插在平陵驿中的密探?

    “若此次向上司举荐的是旁人,我是多半不会对他说这番话的,但于你就有所不同了。”白申决定进一步对杨凌加以试探,以印证自己心中刚刚产生的对他真实身份的怀疑,话又说了一句,就打住不往下说了。

    “请驿长明示,我与他人有何不同?”杨凌此时已打定了主意:决不转正成为正式的驿卒,以免将来招来子孙的抱怨,站起身向白申施礼问道。

    “这是因为,你离开驿站,也能凭着自己的手艺吃饭哪。”白申不错眼珠地盯着杨凌,答道,“如今天下已进入了开皇盛世,谁不愿意守着妻儿老小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过活,而偏要为了吃上那么一口军晌要子子孙孙随着自己冒性命之危呢?杨凌,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杨凌陡地从白申盯着自己的目光中感觉到了一丝异样,心下一凛,恍然省悟过来,白申今日更多地是想对自己加以试探,而并非纯粹帮自己分析由民户转为军户的利弊,于是有意将话题引开,忽然向白申提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请教驿长,属下听说我大隋皇帝倡兴科举取士,倘若属下立志读书,欲通过科举考取功名,是否也需要改为民户的身份呢?”

    “哈哈,其志可嘉,其志可嘉啊!”白申没想到杨凌会向自己提出这么一个完全不相干的问题来,为掩饰心中的惊讶,仰面哈哈大笑了几声,方向杨凌解说道,“看来你对朝廷早就颁布推行的编民之法是一无所知啊,依开皇律,举凡天下以耕读谋生,并能核定其籍贯者,皆列为民户;编入行伍,以征战为生者,皆列为军户,除此两种基本门户之外,还有以经商贩运为生者,列为商户;以机巧修造为生者,列为伎户;以倡优百戏为生者,列为倡户等等,你现已是民户出身,无论回乡耕种,还是读书参加科举考取功名,都无须改变出身门户,知道了吗?”

第97章 母子开店() 
杨凌既向白申坦言自己有发奋读书参加科举考取功名的志向,当下便婉拒了白申向上司举荐,要将他转为正式驿卒,改为军户的好意。

    白申本就是为了试探杨凌是否真的是朝廷派在平陵驿的密探才有意声称要举荐他转正的,此时听杨凌不愿由民户加入行伍,在心里更加认定他之所以如此,其中必另有隐情,也就没再勉强,呵呵笑着要杨凌过两天再找他拿在平陵当地补办的母子收养凭据也就是了。

    三天后,白申果然为杨凌搞到了一份由平陵县衙颁发的母子收养凭据。于是,杨凌便凭着这份收养凭据携娄氏一道再次前往县衙去为娄氏办理由关外迁往平陵定居的入籍手续。

    还是那位中年书吏接待了母子二人,当他一一查验过杨凌母子带来的各种凭据,询问罢娄氏迁来平陵定居后欲操何营生后,一边提起笔来在即将发给娄氏的入籍凭证中的门户一栏中填上了“商户”两字,一边头也不抬地对杨凌说道:“你也须随养母由民户改为商户,晓得了吧。”

    “尊上,在下如今还在平陵驿当差,这样做方便吗?”

    中年书吏依旧头也不抬地说道:“我方才验罢你带来的身份凭证,还是民户的身份,这就没什么不方便的。”

    杨凌当时只图尽快办下养母的入籍凭证,也没多想,就答应中年书吏将自己的门户出身由民户改为了商户。

    顺利地办下了娄氏的入籍凭证,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杨凌开始变得份外忙碌了起来:他既要照常在驿站伙房掌厨,又需向娄氏传授制作汤饼的手艺,还要亲自操办在平陵城中开店的一应准备事宜,忙得不可开交。一时之间,完全没有闲暇顾及三郎和顾沁儿两人了。

    顾沁儿自在娄氏和三郎初抵平陵当天因返回忠伯、小草的居处取过一回她落在那里的菱花妆镜后,就再也没露过面。杨凌因后来从忠伯嘴里打听到她是被顾家原来的仆妇代阿婆接到平陵城外三十里许的天目湖畔居住了,心里寻思着等到母子开办的“羊羊羊汤饼小馆”正式开张那天,再亲自请她来店中做客,便没主动去找她。

    而三郎最近带着忠伯和小草两名仆从也不知在忙碌着什么,总是早出晚归的,杨凌很少有机会能和她见上一面。他偶尔向忠伯、小草两人打听三郎最近都在忙些什么,一老一少两人也总是避而不答,使得杨凌颇感纳闷儿。但因他自己最近也忙,腾不出空来当面向三郎询问究竟,渐渐也就不再向两名仆从过多询问三郎最近的动向了。

    娄氏此次从关外迁来平陵与杨凌同住,随身携带有她原在关外经营“飞狐旅舍”积攒下的半贯铜钱,全部拿出来交给了杨凌,充做母子开店的本钱,加上杨凌自调来平陵驿当差后赚到的两贯多本钱,母子二人的全部家当也不过只有区区的三贯“开皇五株”,仅凭这么点儿本钱,要在平陵城里开办一间汤饼店仍是远远不够。

    杨凌便设法托请在平陵西市经营菜肉生意、向平陵驿供应食材的那些客户出面帮忙担保,暂以赊租的方式在平陵城中最热闹的南北大街上租下了三间铺面,又花费不菲的代价将三间铺面重新粉饰一新,购置了开店所需的一应厨具、柜台、坐案坐席等物,择定于五月十八系良辰吉日,就准备正式开张营业了。

    由于杨凌肩负有李靖交付给他的秘密使命,暂时还无法辞去平陵驿的差使,全副身心地投入到经营汤饼馆来,待母子二人开办的“羊羊羊汤饼小馆”正式开张后,店中一切需由娄氏主持打理。因此,在准备汤饼小馆开张的这些天里,娄氏每天都留在城外居处一心一意地练习煮制汤饼,为尽快在店面开张后胜任店中掌厨的角色做着努力。这些天来,多亏了有李佛子给杨凌送来的那名小昆仑奴非黑从旁协助,才使得一切筹办事宜进行得格外顺利,没出什么大的纰漏。

    就在“羊羊羊”汤饼小馆临近开张的前三天,近来一向疏于与杨凌母子见面的三郎突然主动来平陵驿找到杨凌,向他提出愿出一部分本钱,和他母子二人合伙经营汤饼馆。

    这令杨凌既感意外,又颇有些惊喜,于是便向她问道:“这些天你都在外忙些什么呢?我几次去忠伯那里都没见着你的面,向忠伯、小草二人打听,他们又不肯说。”

    三郎故作神秘地一笑,答道:“我也是无意当中在平陵当地发现了有一桩前景大好的生意可做,目前只能暂且对你保密,待从中赚到了钱才详细跟你说吧。前两天我听小草说,你和娄大娘准备在平陵城中开办一所汤饼馆,怎么样,加上我一份吧。”

    “我们母子的财力有限,你若是肯入伙,自然是好。只是”杨凌因念及养母娄氏一向对三郎的态度甚是冷落,一时拿不准她是否会同意三郎入伙的事,所以显得有些迟疑。

    “我知道娄大娘多半不会答应我入伙的,不过,这件事你暂可以瞒着她,只要你答应就行。喏,这是我出的五贯本钱,你先拿着用吧。”三郎爽快地掏出五贯“开皇五株”,递给了杨凌。

    “这不大合适吧。我现在平陵驿当差,汤饼馆开张后主要由我娘打理,瞒是瞒不过她的。”杨凌犹豫着不肯接下三郎的钱,向她解释道。

    “这钱今天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你答应过我的事,可不许返悔。”三郎像是恼了,强行将五贯铜钱塞到杨凌手中,撂下这么句话,转身就走。

    “哎,你先别忙着走啊,我答应过你什么了”杨凌向前追了几步,冲三郎的背影大声问道。

    “你早就答应过我,咱俩要合伙做生意一起谋生的,别想抵赖”三郎头也不回地咯咯笑着答道。

第98章 白草佳饮() 
杨凌不久前因求得驿长白申帮忙,为养母娄氏办下了迁来平陵居住的入籍手续,便有意也帮助三郎成为大隋子民,以免使她在江南无法立足,今日本想叫住她,向她说明此事,还没来得及开口,已见三郎返身走到“飞雪”身前,翻身上马,策马扬长而去了,只得手捧着她硬是塞给自己的五贯铜钱,望着她远去的背影苦笑着摇了摇头。

    在目送三郎离去,返回驿站的路上,杨凌努力回忆着自己曾于何时何地说过要与三郎合伙做生意的话来,直到走到自己的宿房门外才恍然想起,早在大半年前,自己与阴全两人在南下江南途中于山东曹县与三郎初次邂逅之时,三郎的确向自己提出过,要自己出力,她出本钱,两人合伙谋生,当时自己好像是没有反对。

    从这一点进而想来,三郎今日埋怨自己食言也不算为过,于是,杨凌便打定了主意:暂且瞒着养母娄氏,悄悄接纳下三郎这个生意伙伴,待日后有机会再向娄氏做出解释。

    因距“羊羊羊”汤饼小馆正式开张的日子渐近,杨凌打算到天目湖去走一趟,亲自请顾沁儿到城中自家开办的汤饼馆做客,顺便也想当面向顾沁儿澄清误会,恢复和她的联系,便向驿里请了半天的假,于次日一早从平陵驿动身,独自赶往了天目湖。

    时至今日,杨凌犹在为自己在清明当天没能陪顾沁儿去城中旧宅旁祭奠她的父母而感到后悔不已,同时,心里也夹杂着一丝疑问:李靖离开平陵前曾经向他表示过,要安排好顾沁儿在平陵吃住等基本生活的,那么,这位与顾沁儿在清明当日巧遇的顾家旧仆代阿婆会不会就是奉李靖之命,接顾沁儿到她那里居住的另一位“鹰窠”中人呢?

    天目湖是平陵城外一处水面甚为广阔的水面,距湖不远就是平陵当地著名的瓦屋山。杨凌曾听平陵驿的驿差们说过,这座瓦屋山中早在南北分治时期就建有一座宝藏寺,据说南陈后主陈叔宝曾亲临宝藏寺向寺中僧人求教过佛法精义,因此这座宝藏寺称得上是江南的一座名刹。

    然而,令杨凌颇为不解的是,如今的天目湖畔却显得十分荒凉,似乎并没有多少百姓定居在此。

    这样一处风景上佳之所,为何人烟稀少,显现出一副破败荒凉的景象?杨凌心中疑惑不定,按照向路人打听到的结果来到天目湖畔唯一一座小小村落里,走到代阿婆居住的院门外,不禁又暗吃了一惊:面前这座青砖灰瓦、正面开有两扇黑漆大门,在整座村落里犹如鹤立鸡群般的齐整院落难道就是家道已然破落的顾家区区一介老仆所居之处吗?

    “啪啪啪”,一阵叩门,院内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子的声音,问道:“谁呀?”

    “请问代阿婆是住在这里吗?”杨凌客气地问道。

    “吱呀”一声,两扇黑漆大门打开了,从门内走出来一位年约十六七岁的姑娘,上下打量杨凌两眼,问道:“你是来找我娘的吗?”

    杨凌忙退后两步,拱手答道:“请问姑娘,顾沁儿是不是现居住在此,我是来找她的。”

    “哦,你是来找小姐的呀,请在门外稍等一时,待我去回小姐一声。”姑娘或许见杨凌是位陌生的男子,并不肯请他进院,独自转身合上院门,去给顾沁儿报信去了。

    杨凌足足在院门外等了半个小时的光景,才见到两扇黑漆院门再次打开了,可令他失望的是,这回从院内走出来的却不是顾沁儿本人,而是由先前要他在门外等候的那位姑娘陪着位年约五十岁上下,面相和善的老妇人来到了门外。

    “如果老身猜得不错,你就是从平陵驿来的杨凌小哥吧?”老妇人像是识得杨凌,出得门来即满面含笑地向杨凌致歉道,“小姐她今日身子不适,不方便与小哥相见。就请小哥随老身进去说话吧。”

    杨凌察言观色,已猜出几分必是顾沁儿不愿与自己相见,代阿婆才替她打圆场,谎称她身体不适,不便接见自己的,边跟随代阿婆母女走进院来,边向她问道:“您就是代阿婆吧?顾姑娘曾在您面前说起过我吗?”

    代阿婆点了点头,径直将杨凌让至上房厅堂分宾主落了座,吩咐女儿小萤去为杨凌沏碗水来解渴,才微笑着答道:“老身是听三郎小姐说起,我家小姐自前往浙东的路上被官军所阻,返回平陵后,直至清明那天在城中遇到老身前的这段日子,多承小哥关照,在平陵安然无恙,才猜测出小哥的身份的。”

    杨凌暗吃一惊,连忙问代阿婆道:“阿婆,三郎是何时曾来过您这里的?”

    “嗯,从她初次造访那天算起,也有多半个月了吧。”代阿婆因见小萤这时走了进来,便笑着请杨凌喝水道,“小哥,你从平陵驿赶来,口渴了吧,且品尝品尝我们这里用白草泡的水滋味如何?”

    杨凌站起身,向小萤姑娘道了谢,接过她捧来的水碗,未喝之前,已是嗅到了一股清香的茶汤气味,再注目向碗中瞧去,只见碗中沏着的分明一碗碧绿清澈、香气淡雅的茶水,心中不禁大感好奇,边咂了口茶水,边向代阿婆问道:“阿婆,这碗中沏的是什么茶,如此解渴?”

    “小哥,你说什么?”出乎杨凌的意料,代阿婆似乎没听懂他的话,略微一怔后,即含笑向他解释道,“此水系用本地出产之白草泡制而成,当地人都管它叫做白草水。据说,常饮此水,能使人明目健身,且还能祛病消灾。小哥,你还喝得惯这白草水吗?”

    杨凌虽对茶道不是很熟悉,但尝了一口代阿婆所说的白草水后就已确认,这分明就是一碗茶水,因而回想起自他穿越以来,好像还从未见过隋朝人有喝茶的习惯,也没见过时人用茶水招待来访的客人,心中暗自猜测道:莫非是隋朝时喝茶尚没有成为当时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这倒不失为一个绝好的商机。

    “这白草水入口的初味虽苦,然后味甘甜,且清香袭人,余味绵长,确是饮中佳品哪。只是,阿婆,我在平陵驿当差,怎么从没见过驿中用白草水款待过在驿中下榻的朝廷吏员们哪,难道除了天目湖一带的百姓外,就没有人了解常饮白草水有益于身心了吗?”杨凌又咂了一口茶水,试探着问代阿婆道。

第99章 知味之人并非知音() 
“小哥初尝之下便能深解白草水的妙处,确可称得上是一位知味之人哪。”代阿婆微微摇着头答道,“不瞒小哥你说,前十数年曾有位法名唤做慧达的高僧在外出云游之时来到过本地,在品尝过白草水后认定白草是一种能治病治命的药材。可是后来他于广陵开办大药藏施药救人,特地命人来到平陵,求我家老爷舍了些白草给他,用来活人性命,却未能如愿,自那以后,白草就只为本地百姓所日常饮用,不再引起外人的关注了。直至”

    她说到这里,似乎意识到自己对杨凌这个陌生人,话说得过于多了些,便止住不说了,改口问杨凌道:“小哥今日前来见我家小姐,是有什么事吗?”

    “啊,是这样的。在下的养母前些日自关外迁来平陵入户,无以为生,因此在下便打算助养母在平陵城中开办一座汤饼馆谋生。目前一切准备停当,我们母子开办的汤饼馆拟于五月十八正式开张营业。在下此来,是想请阿婆母女,连同顾姑娘一道届时光临,尝尝我和我娘的手艺。”杨凌向代阿婆说明来意道。

    “原来是这样。”代阿婆点点头,思忖着站起身,对杨凌说道,“请小哥暂候一时,老身去去就回。”说罢,径自抬脚走了。

    杨凌被代阿婆独自留在厅堂之中,心中虽然揣测代阿婆多半是听自己说明来意后,亲自去请顾沁儿到这里来与自己相见来了,却又不十分确定,心意徘徊之际,遂把注意力再次转移到了身旁几案上放着的那碗白草水上,暗自琢磨着:如果真如自己猜想的那样,隋朝人尚不知茶叶为何物,饮用茶水还没有成为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那么自己倒不如尝试着来做这门生意,或许相比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