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城楼上观战的吕文德、吕文焕直看得心惊肉跳,虽然两人的武功不及吕文信,却也认识樵夫三杀,知道这是吕家刀法中的绝招,但见吕文信此时使将出来,内心一下希望大增,不过,这种希望很快便已消失,阿术果真是名不虚传,即便抛去苏鲁定之故,其本身的武艺也丝毫不在吕文信之下。

    吕文信见到阿术的破解之法,心里不由得暗自佩服:“好一个阿术。”

    转眼间,两人又斗了数十回合,仍然不分胜败。

    阿术知道,再这般斗下去也是个不胜不败的局面,顿时抖擞精神,长枪一挥,挡开了对方的破虏刀,苏鲁定接连划出两道亮丽的弧线,同时大喝一声“电闪”。随即,只见阿术人枪合一,一道闪亮的光芒突现,径直扑向吕文信。

    电闪,风云雷电诀中的第四诀。这一招虽然是其中变化最少的一招,但威力却是最大。

    吕文信当然知道这一招的厉害,神色一凛,强行将体内劲力全都集于双臂,大喝一声“开”。在外人看来,这一回合似乎最为简单,最不精彩,但对于吕文信而言,破解此招已经用出了吃奶的力气。

    吕文信曾经费尽心思思索过,阿术的这招“电闪”实为其枪法之精华,无论是力量还是速度,都达到了一种极为融洽的契合,要想破解此招,只能全力以赴。伴随着吕文信的喝声,破虏战刀刀芒一展,泛出数层波浪式的光影,硬生生的将电闪的光芒一点一点地吞噬殆尽。

    “看来,自己还是比阿术略逊一筹。要是对方再来一击电闪,自己是断然无法接下的。”吕文信化解电闪后暗自叹道。不过,吕文信并不知道,以阿术的功力,在大战近百回合之后,也没有能力再度使出电闪绝技了。

    就在这当口,天空突然响起一声炸雷,只片刻功夫,天色已变,狂风顿时大作,一大片不知来自何处的乌云将太阳完全遮住,随即,一阵暴雨铺天盖地的落将下来。

    “击鼓收兵。”吕文德知道无法再斗下去,下令道。

    “是,大帅。”吕文福连忙吩咐城墙上的鼓手道。

    这种恶劣的天气完全无法继续下去,蒙古军中征南副帅阿里海牙也同时下令击鼓收兵。双方的鼓手尽力敲打着战鼓,发出退兵的指令,不过这阵阵鼓声却难以敌过大自然的威力,在暴雨中根本传不出去。

    对阵的双方自然清楚,如此局面已经无法再坚持下去了,便一起返回了各自的阵营。以平局收场,对于吕文德而言,也算是可以接受的了。

    同一时刻,东门外的战斗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也落下了帷幕。

    “这算是天意吗?”吕文德嘀咕道。

    “大帅,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三弟已经回城,我们还是先回府吧。”吕文焕道。

    “恩,好,回府。”

    就在阿术、阿刺罕进攻襄阳的同日,我率领朝中一众武将来到了临安城外栖霞岭南麓的岳庙,公开祭拜了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尽管在南宋孝宗帝时,朝廷已经为岳飞平反,并追封其为鄂王,但作为宋朝皇帝,我还是第一个公开到此祭拜的。

    在民间,百姓都将此庙称为岳王庙,其正式名称叫做褒忠衍福禅寺。

    对于岳飞的历史评价,数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总体而言,岳飞得到了华夏百姓及各朝各代朝廷的肯定和拥护,即便是取代宋朝的元朝,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岳飞,但是,元朝的官方史书也称岳飞是一位文武双全,少见的人才,在岳庙荒废之后,元朝政府出面,主持修复了岳庙和岳坟,这也就说明元朝政府对岳飞也是持肯定态度的。到了金人后裔满族人执政时,也同样给于岳飞以好评,特别是乾隆皇帝,还亲自巡视过岳飞故里及岳庙。

    当然,每一个王朝或许都有其政治目的,就像我选择这个时候前来岳庙祭拜一样,也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但岳飞的英雄气节却是中华儿女的共识,这点毫无置疑。

    在礼部尚书马廷鸾的主持下,我率领大臣将军们按照鄂王的规格祭拜了岳飞。

    这次祭拜我采用了半公开的方式,不仅整个临安城的百姓都知道此事,我还允许几大主要报纸派出记者编辑随行,并就此事,我让马廷鸾专门接受了这些记者们的采访。

    通过马廷鸾的转述,我告诉整个大宋朝的百姓,岳飞是我朝之英雄,其忠肝义胆更是我朝之人学习的榜样,我军将士必会遵循岳元帅之遗愿,收拾旧山河,直捣黄龙。朝廷必将保护我朝领土的完整,决不允许蒙古人向前一步,朝廷有此信心,也有能力做到。

    马廷鸾会见记者时,在岳庙的一间休息室中,我召开了一场有关岳飞的军事研讨会。

    岳飞戎马一生,大大小小的战役将近百次,几乎毫无败绩,最次的也能维持平局,其军事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被誉为宋、金对峙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南宋第一名帅。

    “各位爱卿,岳元帅身经百战,甚少败绩,其下属的岳家军作战勇猛,被金人称作‘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其中有其必然的道理,朕说过,一次、两次的胜利可能是偶然,但次次都是如此,那就是必然了,你们大都是我朝之名将,对此有何见解?”

    范文焕抢先道:“陛下,岳元帅曾经答过先帝高宗问,言及,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就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岳元帅正是秉承了这种理念,才使得岳家军战无不胜的。”

    我赞同道:“恩,范爱卿说得不错,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只不过这两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啊。”

    贾似道笑笑:“陛下,当今我朝的武将是否不怕死,老臣不敢说,但至少现在的文官都不贪财了,所以说,要做到战无不胜,最为紧要的是需要一位圣明英武的皇上。”

    这虽然是句马屁话,但在场的众将却都一一认可,我当然知道,现在的文官不是不贪财,而是不敢贪也。

    范文焕忙道:“太师高见。”

    我呵呵一笑,不管是不贪,还是不敢贪,至少结果都是一样的:“大家各抒己见吧。”

    陆秀夫道:“对于岳元帅的不少战例,临安军事大学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臣提议由史大人来说说。”

    “好,史爱卿,你来讲。”

    史岩之道:“陛下,这事由臣来说其实不是最为合适的。”

    “何故?”

    史岩之笑笑,看了看印应雷道:“陛下,有关岳帅经典案例的讲解,老臣是请印大人担任教授的,所以,印大人才最有话语权。”

    “印爱卿?”我有些不明道,“是吗?史爱卿,印应雷并不是你们军事大学的吧。”

    “回陛下,当然不是。”史岩之笑眯眯地解释道,“在军事大学刚刚创办之初,学校的师资力量明显不够,于是老臣只好请来很多兼职教授,这其中就有印大人。后来,随着人员的陆续到位,便渐渐由学校的专职教授担任教学工作了,但对于案例分析这一门课,应广大学员的要求,继续由印大人主讲,直到印大人东征时才改由老臣亲自主讲,不过,据大多数学员反应,还是印大人讲得好啊。”

    印应雷拱手道:“史大人,过奖。”

    史岩之道:“陛下,这点老臣并无夸张之处,在细节方面,老臣自可强过印大人,但在宏观思想方面,臣不如也,按照学员们的说法,印大人思想活跃,天马行空,将当年岳帅的计谋讲得明明白白,似乎就像亲身经历过。”

    “恩,印爱卿,既然如此,那你就讲讲吧。”

    “是,陛下。”印应雷道,“臣详细研究过岳元帅的数次大战,针对每一个案例,臣都将自身置于其中,如果臣是当时的指挥者,会如何做?然后再将自己的想法和战役的实际经过作一比较,以取长补短,当然,这只是纸上谈兵,具体的战事发展,臣毕竟没有亲临其境过。在经过研究岳元帅的战例后,臣认为岳帅自己总结的一句话最有道理。”

    我颇感兴趣,问道:“哪句?”

第437章 武圣() 
印应雷笑道:“陛下,岳元帅在年轻时曾经只身一人奔赴河北抗金前线,投奔时任河北路招抚使的张所,张所在考较岳飞时问道,‘闻汝从宗留守,勇冠军,汝自料能敌人几何?’岳帅言及,‘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后来,岳元帅又对老帅宗泽道,‘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臣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概括岳帅一生征战不殆的原委。”

    “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重复了一遍,赞同道,“恩,岳飞的这几句话说得不错,而且也符合古代兵书上所言的上兵伐谋之道。”

    印应雷接着道:“陛下言之在理,岳元帅在每次战役前,都会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势以及战场的地理环境,这也就是陛下曾经说过的事前准备充分,事中灵活机动,事毕果断善后。”

    我点点头道:“史爱卿。”

    “臣在。”

    “将印爱卿有关军事大学的授课精华内容编辑成册,由军务院转发至各大军区。”

    “是,陛下。”

    我略微大声道:“好,各位爱卿,为嘉奖岳飞对我朝的贡献,朕决定予以追封。小七,宣旨。”

    小七从我身后走出,拿出圣旨,大声念道:“我朝中兴名将岳飞,武功卓著,震古烁今,为表彰其为我朝立下的不世之功绩及精忠报国的大义精神,特追封岳飞为威远镇天尊武圣帝君,各地可配其庙,使其居祠庙享受烟火供奉,以供我朝百姓祭祀缅怀。另,岳飞、韩世忠等先烈之后人有愿意为我朝效力的都可前来吏部,朕会亲自面试,以定其职。钦赐。”

    “啊?武圣帝君?这个封赐可谓极致也。”众人无不唏嘘感叹。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有两名武圣。唐宋以前,历代皇帝追封的武圣是兴周八百年的功臣姜尚姜子牙,自宋朝徽宗帝起,开始追封三国时期的武将关羽,到了明朝,朱家皇帝继续追封关羽,明神宗正式以“圣”字加封,清朝时期,关羽的地位更是高涨,清政府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使关羽成为了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并一直延续到了后世。

    此刻,我以“武圣”之名赐予岳飞,直让一众武将羡慕不已,却又心服口服。身为南宋中兴四将(其余三人为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的岳飞,其功绩远远超过其余三人,即便是在整个大宋朝的历史上,岳飞的功绩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岳飞,或许就没有之后的南宋。

    相对而言,从历史的本来面目看,岳飞作为武圣比起关羽更为适合。无论是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还是文治战功,关羽都无法和岳飞相提并论。关羽死后,在显灵时大喝一声道:“还我头来!”似乎显得豪气冲天,而岳飞生前曾经高呼:“还我河山!”两相一比较,岳飞所言是何等气魄?一为刘关张兄弟情义,一为天下苍生之情,这完全就是小义与大义之分,两者之胸襟,在这一声怒吼之中,便可立判高下。

    然而,历史是当权者所写,而关羽正好适合统治者朝代更替的口味,所以才被统治阶层不断地封王封圣,到了后世,武圣关羽的名气可是远远大于岳飞,关帝庙也远远多于岳王庙。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民族的悲哀,国家的悲哀。在封建帝制下,任其百姓所爱,也远不如帝王的追封。

    数日后,以大宋皇家报为首的临安各大报纸相继刊登了大宋皇帝祭拜岳王庙的整个过程,武圣岳飞之名自此流传开来,在国家危难之际,朝廷需要英雄,百姓同样也需要英雄,而在宋朝民间有着极高声望的岳飞无疑就是最佳人选。

    在我的指示下,临安府决定在临安城的中心广场上为岳飞建造一座雕像。同时,各大报纸也在朝廷的授意下,刊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南宋初年胡铨所书的上高宗封事。1135年,刚刚升任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闻知秦桧于1138年8月派王伦为计议使出使金国乞求和议,屈辱称臣,即以“冒渎天威,甘俟斧”的气魄,写下了著名的戌午上高宗封事,声明“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在这篇文章中,胡铨言道,“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

    另外一篇则是靖康年间太学生陈东所书的上高宗第一书。在文中,陈东写道,“臣以一介草茅之贱,荷陛下记录姓名,首赐追召,臣不敢不以天下之言报陛下。想大臣必有怒臣之言者,然但知不敢欺君父耳,死生以之!”

    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一个共同观点,那就是希望朝廷积极主战,以收复失去的国土,重建国家之一统,而不应当一味求和,以小朝廷求活,否则死生以之。

    从告大宋百姓书的发布,到追封岳飞为武圣帝君,这一切都表明了朝廷抗击蒙古,收复旧山河的决心。在报纸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临安百姓的抗蒙积极性空前高涨,对于收复北方的信心也开始逐渐恢复。

    龙牙成员在索无魂的指挥下,不停地将一份份大宋皇家报送到北方,并在主要城市的闹市区张贴出来,这就或多或少地点燃了北方汉人沉寂百年之久的华夏之心。当然,龙牙也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好几个地方的秘密联络点被蒙古官府查获。

    九月十四日,蒙古又一批军队,约两万五千名汉金混编步卒在征南副监军史天泽及都指挥使孔元的率领下,抵达了襄阳城下。新增的两万五千名蒙古将士加上原有的六万大军,襄阳城下的蒙古军队便达到了八万五千之多,从数量上已经超过了襄阳军区的人数,同时,随史天泽前来的还有两百门抛石机,这批抛石机全都是中型双梢以上,甚至还有部分是四梢至十三梢的大型抛石机。之后的第三天,元帅阿术下令,由阿里海牙、孔元率领两万将士包围樊城,自此,襄樊两城的路上交通全部中断。

    从我接到四川、庐州、扬州等军区八、九月份的战报看,蒙古东、西两路大军也正在积极调遣兵将,做出进攻状。

    九月十八日,临安大庆殿。

    “上朝。”随着小七的声音响起,这一天的朝会正式开始。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各位爱卿,宋蒙之战已经开始数月,目前,我朝正处于防御阶段,或许,这段时间是最为艰苦的,但蒙古人同样也不会轻松,双方除了比拼实力外,还要拼毅力。在实力相当时,毅力就很有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了。有关这个毅力的来源,朕认为有两方面,一是来自自身,作为军人,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毅力,就只有死路一条,其二是来自朝廷的引导,朝廷有责任要让前方的将士明白,他们的身后就是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同胞,他们的国家,如果他们每退后一步,就等于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国家多了一份危险,因此,他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守住前沿阵地。为了鼓舞襄阳军的士气,朕打算派钦差前往襄樊两地进行视察,不知哪位爱卿愿意前往?”

    “臣文天祥愿意前往襄阳。”

    “臣陆秀夫愿意。”

    政务、军务两院院长同时出声道。

    文、陆二人虽然品衔不高,目前都只是从三品衔,却是咸淳朝廷里最重要的两大部门的院长,分量自是足也。

    我想了想道:“陆爱卿,现今战事已起,军务院事务繁多,你暂且不可外出,文爱卿。”

    “臣在。”

    “朕任命你为钦差,明日出发前往襄阳,慰问三军将士及襄樊百姓。”

    “是,陛下。”

    “李北洋李爱卿,史岩之史爱卿,朕任命你们二人为副钦差,随同文爱卿一并前往。”

    “臣等遵旨。”

    “三位爱卿,朝会结束后你们留下,朕有事交待。”

    “是,陛下。”

    “好了,各位爱卿,继续今日之朝会。”

    江万里首先出列奏道:“陛下,明日就是今年科举的殿试时间,今科的主试题目以及主、副考官的人选还请陛下定夺,今夜便需要通知当事人了。”

    “恩,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三年一度的科考了,江爱卿,今日酉时(下午5点)前朕会知会礼部,礼部收到朕的通知后便会逐一通知相关人员。”

    江万里道:“是,陛下。”

第438章 定计困襄阳() 
接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