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一将难求啊。”我突然觉得,似乎我从民间招募将军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公子,王安节大人来了。”

    按照原定计划,临安战区的三个厢指挥使要从民间招募,所以印应雷和王安节分头巡视各将领招募点,作为临安战区的两名最高统帅,自然也是希望能够招募到能征惯战之将。

    “这位兄弟,请问今日有多少人前来报名?”

    “回大人,至今只有三人。”

    “这么少?”

    “是,大人,就连前来询问的都不多。”

    “哦,兄弟,辛苦了。”王安节转头对其随从道,“我们去禁军招募点看看,临安城的三处募将点都差不多,不知道禁军中是否藏有能人。”

    “大人慢走。”负责登记的士卒道,“这位大人还真客气。”

    王安节没有见过我的面具,自然不认识站在一旁注视着他们的我。

    我摇摇头道:“走吧。”

    “哥,你这段时间总是忙,我们都好久没有出去走走了。”方灵挽着我的胳膊,边走边说道。

    “恩,等忙过这一阵吧,到下月可能就会好多了。灵儿,你们红十字会也是事务繁多吧?”

    “是啊,估计也要到下月中,各种事情理顺了就会好了。”

    “恩。对了,灵儿,第一所希望小学什么时候可以开学?”

    “预计十一月底。”

    “好,到时我和你们一起去。”

    “恩,说话算数哦。”

    “当然,哥可是”

    “打住。”方灵乐道,“哥,你后面的话灵儿都会背了。”

    我哈哈讪笑道:“知道就好。”

    蒙古。

    忽必烈递给郝经一份资料:“帝师,你看看,这是杨琏真迦传来的最新南朝情报。”

    郝经恭敬地接过,看完后道:“大汗,这宋朝皇帝设置了不少新的机构,连禁军也在改制中了。”

    忽必烈点点头道:“恩,看来南朝皇帝的野心不小啊。”

    “大汗,宋朝禁军的变动说明了宋朝的皇权已经占据了上风,看来这宋朝皇帝比起其上任要强多了。”

    “新帝登基嘛,总是要烧三把火的。当年那南朝老皇帝登基不久,不也弄出个什么端平中兴吗?后来呢?也就原形毕露了啊。”

    郝经微微皱眉道:“大汗,臣觉得这一次没那么简单,从赵禥的经历来看,此人城府太深,臣担心此人会对我朝的统一大业不利。”

    忽必烈哈哈笑道:“对手越强,才越有意思,才会督促我们自身进步。帝师,我蒙古纵横天下,靠的是在沙场上无敌的铁骑,并不是将获胜的希望放在对手的低能上。不管对手如何,重要的是我朝自身的实力,只要自己的实力够强够大,自可傲视天下各路英雄。”

    郝经汗颜道:“大汗英明,大汗之气魄非臣所及,臣受教也。”

    “帝师,本汗当然也不会敝帚自珍,别人的长处,自然应该去好好学习。本汗看过杨琏真迦的情报后,也是仔细思索了一夜,觉得南朝心设立的政务,军务两院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观过往之历史,历朝历代,从总体上来讲,改革都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本汗决定成立蒙古参议院。”

    “参议院?”

    “正是,这院长就由帝师你来担任,至于院士人数,本汗以为在八到十人之间,无论蒙、汉或是金、藏、回回,只要有能力者皆可,但是要涵盖所有的领域。”

    “是,大汗,臣遵旨。”郝经问道,“不知大汗所设的参议院有何用处?”

    “本汗所设立的参议院,意指参政议事,本汗打算,今后凡是我朝的重大事件,都由参议院做出评估,本汗会将你们的评估结论作为决定事件的主要参考意见,这是其一,其二便是由这参议院提出各种合理化的变革建议或者措施,南朝在改革,本汗也同样需要。”

    “是,臣明白。大汗心中有院士人选了吗?”

    “姚枢,许衡,窦默,张文谦,本汗认为以上四人可入参议院,哦,还有,将主管财政的阿合马也列入其中。其余之人帝师有何建议?”

    “大汗,此事突然,容臣仔细考虑几日。”

    “恩。”忽必烈道,“帝师,本汗所说的这几个人中,帝师大都认识。这姚枢和许衡都是全才,为人正直,所学博广,在教育、历法、哲学、政治、文学、医学、历史、经济、数学、民俗等方面皆有颇深的造诣和卓越的建树,是我朝的两大通儒和学术大师,两人目前掌礼制,掌司农及教育。窦默掌我朝医学,张文谦则掌历法,加上掌财政的阿合马一共五人,其余的几人帝师好生思考,报本汗审阅即可。”

    “是,臣遵旨。”

    姚枢,许衡,窦默等人都是元初杰出的大臣。忽必烈曾对侍臣说过一句肺腑之言,“如窦汉卿(即窦默)之心,姚公茂(即姚枢)之才,合而为一,斯可谓全人矣。”由此可见,这几位汉人在忽必烈心中的地位之高了。

第265章 国家债劵() 
任何政策,哪怕是再好的政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人有惯性,无论是思维还是行为,都有个滞后的过程。这不同于机器的改良,只需稍作调整就能立即见效。

    在大宋国有商行开业近一个月后,随着国有商行和银庄网点的增加,加上皇家报的大肆宣传,临安的百姓才渐渐接受了华夏币。这时距离华夏币的发行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

    纸币虽然本身不具价值,但因为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加上携带方便,所以,到了后世,纸币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

    大宋华夏币的面世,拉开了纸币正式取代原来的金银,铜钱以及各路自行发行的交子、会引、钱引等货币的序幕,为大宋朝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阮爱卿,最近银庄兑换华夏币的人数越来越多了吧?”

    “回陛下,正是如此。根据银庄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所有的临安百姓都会将其手中的会引、钱引换成华夏币,而兑换白银、铜钱的人数比例也由原来的无提高到了一成左右。”

    我高兴道:“恩,只需好好地加以引导,百姓就会渐渐接受纸币了,毕竟这是社会发展的潮流。”

    阮登炳不明白为何纸币就是发展的潮流,却也不敢多问。

    “是,陛下,目前临安城的商铺也开始接受和华夏币了。”

    我突然想起兑换货币的价差,忙问道:“阮爱卿,以华夏币兑换百姓手中的会引等其它纸币,我朝会有多少损失?”

    “陛下,臣今日正欲就此事禀报陛下。陛下,我朝原有的会引等纸币贬值厉害,如果按照现在的物价折算,估计只是临安一地,就会损失至少五十万贯铜钱。”

    “五十万贯?”虽然我知道在兑换中会有极大的损失,但也没有想到仅仅是临安一地就要损失五十万贯,当日郑虎臣在红十字会揭幕仪式上一次性捐助十万贯已经让在场之人惊叹不已,何况五十万之多?

    “如果是全国呢?”

    阮登炳道:“根据整个我朝百姓手中的会引计算,倘若兑换完毕,初步估算会损失三百万贯。”

    我心里一沉,想了想道:“户部马爱卿,今年临安的税收预计是多少?全国的税收又会是多少?”

    “陛下,根据去年的税收,再结合目前的情况,户部预测,今年临安的税收可以达到一百五十万贯,全国可达五百万贯以上。”

    “那就是说今年的税收有一半以上要去贴补兑换的损失?”

    马光祖道:“大致如此。”

    我眉头一皱,原本高兴的心情一下消失殆尽,心里极快地盘算道,“明年是宋蒙双方最为关键的一年,大家都会花费巨大的资金在军备上,如果先就损失了三百万贯,势必会影响到明年的各项投入,到了后年或许就来不及了。”

    “如此看来,我朝明年的经济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了?”

    马光祖道:“陛下,是有这种可能。”

    我有些着急道:“有没有其它办法?”

    马光祖道:“陛下,是否可以通过提高兑换比例值来降低损失。”

    “不行。”我想也不想,当即否定道,“即便再有困难,朝廷也不能失信于民,更不能通过加重百姓的负担来换取国库的收入。”

    贾似道的公田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库的压力,但也同时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其中的好坏难以评述。

    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

    当然,谁都知道国富民强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如果只能二选一呢?

    阮登炳道:“陛下莫急,所受的影响也不会是陛下想象的那么大。全国性的兑换华夏币不是都会集中在今年,按照银庄的预计,到今年年底,临安周边的两浙路会基本兑换完毕,而其它各路的兑换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所以,这中间是有缓冲期的。而且,随着银庄的网点逐步健全,百姓也会将大量的货币存入,其中有不少是按年限来存入的,这部分资金也可通过放贷等方式暂时流动,因此,臣认为损失虽然不可避免,但只要我朝的经济迅速发展,这些损失是不会影响到我朝的根本。”

    马光祖道:“阮大人,一年之后,如果百姓要提取这笔款项呢?”

    阮登炳道:“马大人,一年之后又会有新的百姓会将货币存入银庄,如此循环往复,只要其中的环节不断的话,就完全没有问题。”

    “中间环节如果断裂呢?”马光祖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只是自己这般想道。

    听完阮登炳的分析,我稍稍定了下神,阮登炳分析得不错,百姓兑换华夏币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部完成的,这其中的缓冲期只需好生利用,应该可以平稳过渡的,前提是我朝的经济迅速发展,以此来抵消兑换带来的损失。

    “商业部江爱卿,廖爱卿,阮爱卿提及,只要我朝的经济迅速发展,就可克服兑换产生的损耗所带来的影响,你们二位如何看?”

    江万里道:“陛下,臣以为阮大人所言极是。陛下,以往由于乱发会引等纸币,从而引起物价飞涨,纸币贬值,如果不加以改善,迟早会引起社会动荡。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华夏币的发行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且必须按照既定方针发行,货币的稳定会对我朝未来的经济产生极大的好处。从全国今年的商贸业来看,进展迅速,再加上商业部陆续出台的扶持政策,臣相信明年的发展速度一定还会强过今年,这就可以克服陛下所说的影响了。”

    “恩。”我点点头道,“各位爱卿,货币兑换的损失是无法避免的,大家有何良策?可以使得我朝有足够的资金能够顺利地投入到明年的各项事务中。”

    朝中的大臣对于经济之道都不甚明了,一时无人应答。

    “陛下,臣有本奏。”贾似道在椅子上突然作揖言道。

    “师臣,请讲。”

    “陛下曾经提过,开源节流,这节流之事,朝中上下今年的表现都不错,各部门精打细算,比起去年节约了很多。若要使经济迅速发展,后面的重点自然就是开源了。发展经济,就会遇到资金的问题,因此,臣提议可以由银庄牵头,发行大宋国家债票。”

    “是国债吗?”一个多么熟悉的名称,我问道,“师臣,说详细点,何为国家债票?”

    “陛下,刚刚阮大人说道,百姓将自己多余的货币存入银庄,百姓几时存,几时取,这是一种不可预测的事件,银庄和朝廷就更不知道今天会有多少百姓来存钱,倘若今日有百姓正好存款到期,需要提走一万贯,而银庄中只有九千,那就会失信于存款者了吧。所以,老臣才想出发行国家债票,所谓国家债票是指由国家作为担保,银庄来发行的一种票据,固定期限,一年或者两年,如果百姓手中有富余的货币,可以选择存入银庄,也可以选择购买债票。这样,朝廷就可以根据卖出债票的多少来算出到期所要支付的金额了,同时也可以大量借取百姓手中的多余款项。明年一年,如果能将全国的会引等旧币平稳地兑换完,那到了后年就可恢复正常了。”

    国债是由国家发行,是后世的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在我国的历史上,到了清朝末期,才开始发行国内公债。

    “这贾似道,长的什么脑袋,这个也能想到。”我暗自夸了贾似道一句。

    这时,只听阮登炳道:“太师高见,下官佩服,太师的建议的确解决了银庄借贷中的一大难题。”

    我也赞道:“师臣之提议可行,朕准奏,朕将师臣所说的名称略微作下更改,大宋国家债票改为大宋国家债劵,以示和其它钱票区分。阮爱卿。”

    “臣在。”

    “你立即和银庄中人商讨此事,尽快做出详细方案,明年初正式发行。”

    “是,陛下,臣遵旨。”

    “师臣,你的这个提议甚好,魏国公、显文阁大学士,看来也不是白当的。”我哈哈大笑道。

    “谢陛下赞赏,这是为臣之道也。”贾似道说罢,偷偷地望了下廖莹中。

    “无论是谁,有好的提议都应该受到表扬,师臣身为百官之首,带头献计献策,自是应该表扬。”

    “谢陛下。”

    “臣陆秀夫有本上奏。”

    “爱卿,请讲。”

    “陛下,募兵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在禁军中发现一个问题。如果禁军将士报名加入御林军或者临安战区而又不得录取,是否可以以百姓的身份重新在城中的募兵点报名呢?”

    对于七万禁军,我原本打算只留下一半,剩下的一半人解甲归田,却没有想到这一半人中还有不少想要继续当兵的。

    “陆爱卿,城中募兵点的情况如何?”

    “陛下,从目前情况看,基本上达到招收的数量。”

    “恩,陆爱卿,在募兵结束后,你将没有被选上的禁军中还欲继续当兵者的数量上报,朕会重新考虑的,毕竟这些人有过军事训练的经验。”

    “是,陛下。”

    “陆爱卿,招募将领之事有结果了吗?”

第266章 最后的报名者() 
陆秀夫有些沉闷地禀报:“陛下,截至昨日,一共只有五人报名。在弓马测试中,一人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另外四人顺利通过,等明天报名结束后,过关的这四人加上明天报名者中弓马测试过关者一起再由臣等进行军事策略面试。”

    虽然事先我已经想到了招募将领的困难,但却没有想到只有区区五人报名,而这五人似乎也不被陆秀夫看好。看来一将不是难求,而是太难求了,难怪历史上的南宋打不过蒙古。

    招募处所贴出的启事中只是言明了招募大宋皇家军高级将领,如果言明是要招募类似厢指挥使这种高级别的,估计连报名的人影都见不到了。

    我无奈道:“等你们面试完将这些人的资料交给朕审核吧。”

    “是,陛下。”

    喜欢读历史,看故事的后世人都知道,南宋初年有支著名的岳家军,军中猛将如云,尽管有着的夸张,但却让金人言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可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仅仅过了百年,宋朝军队竟然凋零如此。

    “如果没有合适的大将,就只能先从原禁军将领中选拔了。各位爱卿,你们有何建议?”

    “陛下。”兵部尚书范文焕出列道,“臣有本奏。”

    “范爱卿,有何建议?请说。”

    “陛下,跟随夏贵将军前往淮南西路的禁军将领中有很多年轻小将,这些人中有不少还是本年的武举,颇有潜质,臣以为,可以从他们中选拔。”

    陆秀夫道:“臣附议,范大人提议甚好。”

    听范文焕这么一说,我也想起当时兵发庐州之际,我特意吩咐让兵部和枢密院多挑选些年轻小将让夏贵带上,以期锻炼他们的实战能力。从夏贵发回来的战报来看,这些小将们的表现大都可圈可点,尤其是本期武举史玉琪和弃文从武的韩震二人的表现优异,更是得到了夏贵的好评。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大多数宋军将领的怯敌心里。

    “范爱卿,此法可行,准奏。你以兵部之名,令淮南西路制置使夏爱卿将本次庐州之战中这些小将们的详细情况传回临安,朕先看看。”

    “是,陛下。”范文焕道。

    “恩,朕以为还是做好两手准备吧。范爱卿,陆爱卿,兵部和军务院一方面做好原临安禁军将领的推荐,一方面等夏贵的奏折,临安战区和广南战区需要至少五名厢指挥使,人数不少。”我停了停道,“另外,朕明日再去现场看看,这最后一天的将领招募希望能给朕带来一点惊喜吧。”

    “是,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