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9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松开了刹车,“天使”号在跑道上足足滑行了2100米,最后升入了天空。
在“天使”号后面,另外八架没有携带炸弹的轰炸机也陆续起飞了,这八架轰炸机上都带着用来采集与搜集爆炸数据与信息的各种设备。五分钟后,远在圣地亚哥战略航空兵司令部的罗云冲收到了“货物已经送出”的信号,震惊全世界,改变人类历史的一刻就将到来了。

第十九章 幸与不幸

侦察机在飞到了美国东部海域上空的时候就分成了三个小机组,分别朝着三个目标飞去。距离最近的就是费城。
之前,费城从来就没有遭到过轰炸,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当初薛希岳让罗云冲不要去轰炸费城,是早就准备要在费城用原子弹。持这一观点的人还不少,因为遭到原子弹轰炸的城市,都是在以往的战略轰炸中没有遭到过轰炸的城市,原子弹也没有任何必要投到波士顿,纽约,巴尔迪摩,以及弗吉尼亚比奇这样已经变成了废墟的城市去吧。
可问题是,薛希岳是在28年的时候就明确要求不能轰炸费城,而当时还没有任何人可以确定“盘古计划”在什么时候能够获得成功呢,就算薛希岳再高瞻远瞩,恐怕也无法料到不到一年后,就会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吧。
根据当时薛希岳的一名助理的回忆,当时薛希岳不让罗云冲轰炸费城,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要避免引此而激发美国人的抵抗意志,这与没有轰炸华盛顿是一个道理。另外,费城本身不是一座大型工业城市。当时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薛希岳一直想通过摧毁美国的工业基础来迫使美国投降,而战略轰炸后来演变成为了针对城市与平民的大规模轰炸,这已经违背了薛希岳的初衷,因此后来在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上,薛希岳才会犹豫不绝,因为原子弹本身就是完全针对平民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在确定要使用原子弹之后,费城就被列为了头号轰炸目标。当然,能否使用原子弹轰炸费城,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费城的天气情况是否良好,是否能够满足投掷原子弹的要求。
两架气象侦察机在一点四十分左右到达了费城上空。之前也有不少的侦察机前来,而且费城还没有遭到过轰炸,因此在防空警报响起之后,绝大部分费城的居民都没有引起警觉,仍然在继续忙碌着,只有少数人抬头看了眼在头顶上盘旋的那两架大飞机,而更多的人甚至没有任何的反应。
在以往的年份,每年八月份的费城地区是比较晴朗的,可结果,两架侦察机在城市上空盘旋了大概十分钟,都认为云层太厚,而没有轰炸的机会。这个判断相当重要,地面上的人很容易透过云层的缝隙看到天上的飞机,可相反的,飞机要找准地面上的目标就更为困难了,而且当时轰炸对气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投原子弹的轰炸行动对气象要求就更高了。
罗云冲收到了气象侦察机发回的报告后,他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哈里斯堡那边了。当时,甚至有人怀疑罗云冲是有意放弃了对费城的轰炸行动。
29年8月15日,费城的天气到底适合还是不适合投原子弹,战后有很多的争议。从战后费城居民反映的情况来看,在8月15日那天,费城的天气情况是比较良好的,云层并不是很多,可是当时侦察机报告的情况则是费城上空不适合投原子弹。更重要的是,罗云冲后来只提交了一架侦察机的报告,而没有提交另外一架侦察机的报告,因此很多人怀疑,罗云冲故意放过了费城,不然,他为什么要隐瞒另外一架侦察机的报告呢?
各方面的猜测都有,支持罗云冲的人认为,因为两架侦察机的报告是完全一样的,罗云冲没有必要同时提交两份气象侦察报告。而且,这两架气象侦察机有主次之分,罗云冲提交的是长机的气象侦察报告,而按照规定,只有在长机无法完成任务的时候,才采纳僚机的气象侦察报告。也就是说,当时长机已经发回了报告,就算僚机的报告意见相反,罗云冲也肯定首先采纳长机的报告,而不是僚机的报告。
最受到非议的是,当时长机机组成员是一个超级轰炸机组,而该机组以往几乎没有执行过气象侦察任务,而僚机则是一个正规的气象侦察机组。也就是说,罗云冲把没有执行过气象侦察任务的机组派到了最前面去,而且采用了该机组的报告,反而忽视了有丰富经验的气象侦察机组的报告。有的人甚至以此断定,之前罗云冲就给长机的机组成员打了招呼,所以才会有了不切实际的报告,因为那个机组是罗云冲手下最好的机组,其机组成员自然是对罗云冲的命令不敢有半点违背了。
正是有这么多的疑点,所以后来才有很多人怀疑罗云冲是故意放过了费城,挑选了人口少得多的中型城市。
当时,费城市区人口超过了100万,虽然根据后来的理论计算,爆炸当量不到2万吨的“雪茄”是不可能杀死这么多人的,但是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原子弹可以摧毁整个费城。也有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罗云冲想要避开费城,毕竟在战争中死于战略轰炸的平民已经够多了,需要再添上一百万吗?
原子弹在很大的程度上被看成了一种战略威胁武器,而且当时帝国也就最多只能制造三枚原子弹,就算三枚原子弹可以摧毁三座大城市,如果罗云冲肯下狠手,集中3000架轰炸机执行三次大规模的集中轰炸,照样能够摧毁三座大城市,而且比原子弹还要彻底。因此,原子弹在战争后期起到的作用只是震慑与恐吓,其政治意义明显高于军事意义。那么,在摧毁什么城市的问题上本身就已经不重要了,不管是炸掉费城这样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还是炸掉只有二十万人口的哈里斯堡,对美国总统坚持到底的战斗决心所起到的打击作用是一样的。
罗云冲从来没有在任何公开的,或者私下的场合承认自己放过了费城,可是综合这些因素来看,也许当初罗云冲真的不想炸掉费城,只是希望用原子弹来摧毁美国总统最后那一点点抵抗意志与决心,让美国尽早投降吧!
在放过了费城之后,下一个目标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州府哈里斯堡。当时罗云冲将哈里斯堡划为了人口有20万的中型城市。因为这是一座行政城市,没有什么工业,周围也没有驻扎多少军队,同时又靠近阿巴拉契亚山脉,在之前的战略轰炸中,哈里斯堡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袭击,只是被舰载航空兵轰炸过几次,损失还不算太大,城市基本上保存完好。这也正是哈里斯堡被列为二号轰炸目标的根本原因。
当时哈里斯堡的实际人口是189457人,这是美国政府的登记人口数量。因为美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是很大,而且之前从东部沿海地区迁移的市民都没有集中在这里,哈里斯堡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疏散,所以在8月15日这天,在市区内的居民数量应该与美国政府的登记人口数量相差不大。
两架侦察机是在两点十五分的时候到达了哈里斯堡上空,飞行员只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就发出了电报,哈里斯堡上空万里无云,天气情况优良,非常适合轰炸!
电报立即被收到,罗云冲没有丝毫迟疑,两点二十分,轰炸哈里斯堡的行动代号发了出去,正在向北飞行的“天使”号收到了情报之后,吴林糠迅速的调整了轰炸机的飞行线路。三套轰炸方案他早就背在脑子里了,现在采用的是第二套方案,航线的调整并不是很大,在到达了新泽西州东面海域上空之后才会转向。
罗云冲没有急着将侦察机撤回来,而是让那两架侦察机继续在哈里斯堡附近待命,监视气象的变化,如果有异常,随时发回报告。
最后两架气象侦察机在两点半左右到达了波茨菲尔德上空。这两架侦察机的机长并不知道哈里斯堡那边的情况,也不知道罗云冲已经下令轰炸哈里斯堡,所以也发回了天气良好的报告,波茨菲尔德的天气情况也适合进行轰炸。
现在,情况已经基本上确定,哈里斯堡与波茨菲尔德的天气都良好,适合进行轰炸,而按照轰炸安排,哈里斯堡排在了前面,因此只要能在哈里斯堡投下原子弹,那么就没有必要去轰炸波茨菲尔德。罗云冲也没有改变这个安排,只是他仍然没有撤回那两架侦察机,而是让它们继续在波茨菲尔德上空盘旋。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轰炸机要在四点半到五点之间才能到达哈里斯堡,还有好几个小时,而8月份是夏季,夏季的气象变化很快,也就是说,在这几个小时里,哈里斯堡与波茨菲尔德上空的天气状况都有可能变化。这就是罗云冲将气象侦察机都留了下来的原因,如果天气有变,那还得临时调整轰炸安排。
在罗云冲焦急等待着的时候,吴林糠却在聚精会神的驾驶着轰炸机。
装上4吨重的炸弹,对“鹏”式轰炸机来说只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万米高空属于平流层,空气流动相对稳定,这对飞行来说相对是件好事。
“上校,我到后面去看看。”
吴林糠点了点头,副驾驶爬了起来。
因为要经常执行长达十多个小时的轰炸任务,后来还在轰炸机上设了一个小厕所呢,只是飞行员们一直要求增添的睡觉用的床没有安装上来,主要是大部分空间都被各种各样的设备占用了。
飞机内部的通道很狭窄,基本上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导航员的位置就在飞行员后面,矮了大概半米左右。而导航员那边的空间是最宽的,有一张小桌子,安装了几部电台。这主要是导航员需要绘制飞行航线,以确定飞机的准确位置,需要进行图上作业。而一般的情况下,在没有进入战区之前,机组成员都可以轮换到导航员那边去休息一阵,这也算得上是一点点享受吧。
吴林糠朝跟在后面不远处的那几架轰炸机看去,他到现在都不明白那几架轰炸机是做什么用的,而且自从被调到了安德森机场之后,他就没有与那几架轰炸机的机组成员见过面,更没有聊天的机会。
不多时,副驾驶回到了位置上,看样子,他是到后面去抽了根烟。
“你来驾驶吧,我休息一会。”吴林糠把轰炸机的驾驶权交给了副驾驶。“鹏”式轰炸机上有自动驾驶仪器,以往在飞行途中,一般都会用自动驾驶仪控制轰炸机,而这次,吴林糠与副驾驶都没有去启动自动驾驶仪,两人好像都对那套机器不太信任一样。
“上校,那些飞机是做什么用的?”
吴林糠又回头看了眼跟在后面的那几架轰炸机。“我也很想知道,只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它们不是去执行轰炸任务的。”
“难道是给我们护航?或者是来欢送我们?”
两人都笑了起来,哪有用轰炸机给轰炸机护航的道理,而且又有什么值得欢送的呢?
这时候,轰炸机微微震动了一下,吴林糠立即接过了控制权。
“上校,还有十分钟就要转向了。我开始倒计时。”
听到从耳机里传来的导航员的声音,吴林糠立即说道:“开始倒计时,我们要飞最后一段航线了。”
轰炸机一直保持着最快巡航速度,吴林糠查看了一下航线时刻表,按照航线时刻表,在到达目标前十五分钟,轰炸机就将加速飞行,这样才能保证在投弹的时候达到最大飞行速度。最关键还是投弹之后必须要及时撤离。
西面不远处就是美国新泽西州的海岸线,轰炸机航线在大陆海岸线上的切入点在普莱森特维尔附近,导航员需要根据附近的一条公路线来确认航线是否正确,这是到达陆地上空后的第一个导航点。就在轰炸机准备转向的时候,一群战斗机飞了过来,这是为“天使”号护航的舰载战斗机!

第二十章 核时代

哈里斯堡当地时间29年8月15日下午四点四十八分,一架庞大的轰炸机出现在了城市上空。防空警报在五分钟前就已经响起了,可是大部分的市民并没有惊慌失措的冲向防空洞,而是抬头朝着噪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因为轰炸机的进入高度为8500米,地面上的人根本就看不到轰炸机,最多也就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很多人并不知道,灾难即将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天使”号上,吴林糠已经把轰炸机的控制权交给了投弹手,现在轰炸机正在投弹手的控制下向着目标上空飞去。轰炸的瞄准点是位于哈里斯堡城中心的教堂,投弹手早就记下了目标的特征,而且他手上还有一张教堂的航拍照片,可以让他对目标进行比对。
十分钟前,吴林糠收到了最后一封确认投弹的命令,命令是由罗云冲下达的,通过一架专门负责长途通信联络的轰炸机转发给了“天使”号。随即,吴林糠就让投弹手做好了投弹的准备工作,也就是打开原子弹的保险,将原子弹上的气压引爆装置的电路接通。
在这一刻,吴林糠觉得时间过得很慢,不到半分钟,他却觉得好像过了大半天一样。
“上校,我们到了!”
“可以投弹!”吴林糠猛的回过神来,他朝右边的副驾驶看了一眼,投下原子弹的时刻终于就要到来了。
投弹的场面并不状况,吴林糠甚至没有看到落下的原子弹,他只感到轰炸机猛的一轻,随即就开始向上窜升,吴林糠与副驾驶迅速控制住了轰炸机的爬升速度,同时向左转向。发动机一直处于最大输出功率的工作状态,按照那名部署任务的上校军官的吩咐,轰炸机必须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撤出来。
“上校,眼镜!”副驾驶朝自己戴着的墨镜指了一下。
吴林糠这才反应过来,他还没有戴上墨镜呢,虽然他不知道戴上墨镜有什么用,但是他仍然迅速的腾出了一只手来,将挂在胸前的墨镜戴上了。此时,轰炸机已经完成了转向,正在以每小时超过450公里的速度向110度航向飞行,因为投掉了4吨多重的炸弹,轰炸机的飞行速度要比之前快了不少。
据后来一些哈里斯堡的幸存者回忆,当时他们看到了一枚巨大的炸弹从天上掉了下来,却很少有人能够看到那架正在高速撤出的轰炸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一阵强烈的闪光出现,当时朝原子弹爆炸方向看去的人几乎都立即失明。
美国当地时间29年8月15日下午4点53分,代号为“雪茄”的原子弹在美国东北部城市,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上空大概600米高度上爆炸。根据当时测量下的数据计算,“雪茄”的爆炸威力大概相当于15000吨tnt炸药,爆炸能量主要通过光,热,辐射,地震波等形式摧毁了这座人口近20万的中等城市。
负责测量工作的正是跟随在“天使”号后面的那八架轰炸机。这些轰炸机都没有进入哈里斯堡上空,轰炸机上携带着大量的探测仪器,还有搜集空气,微尘的仪器,以及用来测量爆炸高度的仪器等等。
根据战后帝国公布的数据,“雪茄”炸弹安装有55公斤浓缩铀235,而实际上发生裂变的只有大概1公斤左右的铀235。很明显,“雪茄”装的铀要比核爆炸装置的多得多,当时实验核爆炸装置里只有20公斤的铀235。虽然帝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这是一枚没有完全爆炸的原子弹,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根据战后陆续解密的一些资料来看,“雪茄”的设计爆炸当量应该在5到8万吨之间,而不是区区1。5万吨。这一点可以从其装填的铀235的分量上计算出来。这其实也正反映出了当时原子弹设计上的一些缺陷,而且工程师与科学家都没有掌握到充足的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正是“雪茄”的爆炸威力远没有达到设计的威力,科学家与工程师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之后,最终得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那就是原子弹的当量是有限的,而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而且只有一个最合适的爆炸当量,再提高,就将浪费核材料,事倍而功半。这也成为了后来推进“黄石计划”,研制氢弹的一个重要论据,因为从理论上计算,氢弹的当量几乎可以做到无限大!
原子弹爆炸后,吴林糠等人首先知道为什么要让他们戴上墨镜了,虽然是背对着爆炸方向,可是强烈的闪光仍然让他们觉得自己仿佛是在明亮的手术室里一样,也许这个形容还差了很多,可给吴林糠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是不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接着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冲击波与爆炸声。重达50多吨的“鹏”式轰炸机就如同是一片被狂风刮到了空中的树叶一样,一会上,一会下,不停的震动着。当这一切都过去的时候,吴林糠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他们还能够飞行,那简直就是最幸运的事了。到此时,吴林糠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要让他们在投下炸弹后全速逃跑,如果动作慢一点的话,那么他们就将成为原子弹的牺牲品!
当时,“天使”号的尾炮手用相机拍下了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虽然有另外几架飞机上的机组成员也用相机拍下了蘑菇云,但是角度都不太好,只有“天使”号的尾炮手派下的那张照片最为经典。这张照片后来被成千上万次的转载,甚至成为了核武器的象征,成为了人类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象征,更成为了反对使用核武器,返回核军备竞争的宣传照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