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7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海军部的这几个月里,斯普鲁恩斯变得圆滑了很多,而且他主要涉及到的不是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而是扩大,并且重组大西洋舰队的工作。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奠定了斯普鲁恩斯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参谋长的基础。当时,金上将首先考虑的是让斯普鲁恩斯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可是随后不久,尼米兹就丢掉了瓦胡岛,被迫撤回了美国本土,而所有以前太平洋舰队的将领以及军官都因为太平洋战争的失败而受到了牵连。斯普鲁恩斯也是从太平洋舰队出身的,考虑到这种身份,金上将回避了容易遭到否决的问题,就没有提名斯普鲁恩斯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而是继续由自己兼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并且以舰队总司令的身份向总统提名由斯普鲁恩斯出任舰队总参谋长,这样就更容易获得总统的批准。
很明显,在处理军队人事关系,并且使用官场手腕方面,60多岁的金上将要比斯普鲁恩斯圆滑得多。如果当时金上将直接提名斯普鲁恩斯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司令的话,很有可能遭到总统的否决。也正是绕了个弯子,最终总统批准了金上将的提名。26年底,斯普鲁恩斯以金上将的特殊顾问身份出任大西洋舰队总参谋长,并且去了诺福克军港。在金上将不直接指挥大西洋舰队作战的时候,斯普鲁恩斯成为了大西洋舰队的实际指挥官。
在斯普鲁恩斯上任的时候,最新一批建成的战舰已经交付给了大西洋舰队。原本这批战舰都是为太平洋舰队建造的,结果太平洋舰队已经完蛋了,只能交付给大西洋舰队,而大西洋舰队的要求有有所不同,结果大部分舰艇被交回船厂,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改造,到年底的时候才再次交付海军。
当时,美国海军新获得的战舰中包括了六艘航母,分别是:cv…34“奥里斯坎尼”号,cv…35“复仇”号,cv…44“企业”号,cv…45“麦金利山”号,cv…46“硫黄岛”号,以及cv…47“福吉谷”号。第一批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也相继完成建造,并且加入了美国海军,这四艘战列舰分别是:bb…67“蒙大拿”号,bb…68“俄亥俄”号,bb…69“缅因”号,bb…70“新罕布什尔”号。原本计划同期建造的bb…71“路易丝安纳”号因为资源有限,没有能够顺利建成。除此之外,还有十二艘“底特律”级巡洋舰,12艘“迈阿密”级巡洋舰,36艘驱逐舰同期服役。
这些战舰足够组成一支庞大的主力舰队了,其规模并不在唐帝国海军第一舰队之下。可是,斯普鲁恩斯并没有因此而恢复信心,原因只有一个,当时美国海军没有足够多的优秀官兵来操作使用这些战舰,就更不可能让这些战舰扭转战局。
在此之前,美国海军的精锐都集中在太平洋舰队,大西洋舰队主要承担的是护航任务,甚至不需要派遣主力舰队去支持英国人控制北海与地中海,也就一直没有部署主力战舰。现在,太平洋舰队已经损失殆尽,仅存的官兵根本就无法满足一支大型舰队的需要,而要重新培训官兵,不但麻烦,而且需要很多的时间。当时,斯普鲁恩斯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出了训练之外,他没有第二个办法可以提高舰队的战斗力了。因此,在他到达了诺福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部署舰队的训练计划,并且直接向金上将表态,如果要在训练完成之前派遣大西洋舰队出战的话,他将辞去总参谋长的职务!

第二十六章 钢铁巨兽

在斯普鲁恩斯的强烈要求下,金上将顶住了上面的压力,一直没有给大西洋舰队安排作战任务。而在新组建的大西洋第二舰队(美国在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之后,大西洋方向上的舰队编号为双数)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那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根据英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总结出来的作战经验,以及大西洋上的实际情况,斯普鲁恩斯也一反常态的格外重视这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甚至将战列舰的训练工作放在了航母的训练工作之前。
“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在完成了“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之后,美国海军的工程师并没有能够获得喘气的机会。当时美国海军收到情报,口木人正在建造排水量达到了7万吨,主炮口径超过了420毫米(实际上是460毫米)的超级战列舰。另外,唐帝国海军也正在开始设计“新省会”级战列舰,虽然“新省会”级战列舰的技术标准没有口木新战列舰那么变态,可是这种战列舰是针对“南达科他”级设计的,在性能上很有可能超越了“依阿华”级战列舰,因此,美国海军急需一种比“依阿华”级战列舰更强大的,能够在炮战中彻底的压住对手的超级战列舰。
在设计过程中,战舰的排水量成了最大的问题。当时,美国海军的工程师竭力想将新式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控制在45000吨以内(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标准),可是,很快工程师就发现,如果要严格限制战列舰的排水量的话,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建造出比“依阿华”级战列舰更好的战舰了。可问题是,如果增大排水量的话,那么战列舰就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往返的时候,就只能绕道南美洲南部的合恩角,这将非常的麻烦,会使航线延长数千海里。美国海军再三权衡之后,认为压制敌人才是关键,因此最终放宽了设计标准,不再严格要求限制战舰的排水量,甚至到后来也不要求限制战舰的最大宽度与最大吃水深度(这两项也是通过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指标)。
放宽了手脚之后,工程师很快就确定了战列舰的主要性能指标,在最初的设计中,其标准排水量为605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了73500吨。而口木的“大和”级的这两项数据分别为62315吨与68200吨。也就是说,“蒙大拿”级在建造服役之后,将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设计工作在42年7月中旬就完成了,美国海军对其设计指标也相当满意,并且随后就安排了费城,纽约,以及诺福克的几家造船厂进行建造。可是,该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在最初的设计中,“蒙大拿”级除了巨大的排水量之外,其舰长达到了282米,宽37米,吃水12米。后两项数据已经超过了巴拿马运河的最大通航能力,同时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其他的战列舰。而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因为美国工程师认为口木的“大和”级比唐帝国的“新省会”级的战斗力更为强悍,因此将设计目标直接对准了“大和”级,而不是“新省会”级,最终导致其排水量剧增。
为了能够应付460毫米口径主炮的威胁,“蒙大拿”级采用的是50倍径的16英寸主炮,通过增加一座三联装炮塔的方式提高了战列舰的火力密度,从而提高了战列舰的打击能力。毫无疑问,这个决策是相当正确的。如果当时美国海军决定采用更大口径的主炮的话,不但在研制上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也不可能在战列舰上安装四座三联装炮塔,另外相关的设计也需要改动,还得重新研制一些配套的零备件,这讲是异常麻烦的事情。而事实也证明,口木海军用的45倍径的460毫米主炮除了在射程上要比50倍径的16英寸主炮,以及唐帝国海军使用的50倍径的400毫米主炮稍微远一点之外,在其他的性能,特别是穿甲能力方面并没有超出多少,而在射速,以及火炮身管寿命,火力密度等方面,反而差了不少。而当时通过增加主炮身管长度,来提高主炮的威力,也正是唐帝国海军在战争期间选择的一条捷径。美国人做出的同样选择不但最终提高了战列舰的火力,同时也减少了麻烦。
实际上,50倍径的16英寸主炮的威力并不小。在使用1225公斤的重型穿甲弹的情况下,可在3万码的距离上击穿381毫米厚的垂直装甲钢板,在2万码的距离上的穿甲威力达到了521毫米。而当时战列舰的交战距离多在2万码以内,而没有任何一艘战列舰,包括“蒙大拿”级在内,有着500毫米以上厚的主装甲!也就是说,“蒙大拿”级的主炮不但可以轰穿任何一个对手的主装甲,同时还能够击穿自己的主装甲!而为了提高生存能力,“蒙大拿”级的装甲比“依阿华”级提高了一个档次。“依阿华”级的主装甲厚度只有16英寸,而“蒙大拿”级提高了100毫米,达到了500毫米的厚度。这已经是当时能够加装的最厚的装甲了,可在越来越厉害的穿甲弹面前,这仍然显得有点单薄。
相比较一下,当时唐帝国海军在“新省会”级上使用的55倍径的400毫米主炮在使用26式穿甲弹的时候,可以在3万码的距离上打穿40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钢板,在2万码的距离上的穿甲能力达到了550毫米。虽然“新省会”级的主炮在使用了更长的身管,以及更好的穿甲弹之后,其穿甲威力在“蒙大拿”级之上,但是,“新省会”级的主装甲厚度只有420毫米,大概等同于美国海军500毫米厚的装甲钢板。也就是说,在2万码的交战距离之内,“新省会”级战列舰有很大的把握击穿对方的装甲,可同时也会被“蒙大拿”级的主炮给洞穿。
除了增强主炮威力,提高火力密度,并且加厚装甲之外,“蒙大拿”级还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单独设置每一个动力舱,这样就提高了动力舱的生存能力,避免某一个动力舱进水而导致相邻的动力舱也进水,最终使战舰失去所有的动力。而在动力舱之间设置的垂直装甲钢板,还避免被一发炮弹打掉几个动力舱的危险。随着空中威胁加剧,“蒙大拿”级全面提高了水平装甲的厚度,并且首次采用了双水平装甲甲板的设计,两层水平装甲甲板的总厚度达到了263毫米,而且中间的空隙还能够提高防御能力。相应的,当时“新省会”级的水平装甲厚度仅180毫米,大概等同于美国海军的220毫米。
也正因为这样的设计,结果“蒙大拿”级无法配备更多的锅炉,其设计主机输出功率比“依阿华”级少了4万马力,而战舰的排水量又剧增不少,结果其最大速度仅能达到28节,而不是33节。而这个速度也勉强满足了海军的要求,在作战中,“蒙大拿”级仍然可以伴随航母一起行动,而且多半情况下,会组成单独的战列舰舰队,不用与航母一起行动。
毫无疑问,“蒙大拿”级在多数性能上已经超过了“新省会”级。这款原本针对“大和”级的战列舰的真正对手是“新省会”级,如果这些战列舰在美国参战的时候建成服役,而当时“新省会”级并没有进行中期改进,美国海军的战列舰肯定将彻底压倒唐帝国海军的战列舰,甚至会使某些战役发生转变。比如,“珊瑚海大海战”的结果就肯定会不一样。可是,到了25年中期,已经动工建造了近一年的第一批五艘“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全部被取消了。
当时,美国已经参战,而实战证明,真正主宰战场的已经不是战列舰,而是航母。同时,美国海军在此之前损失了大量航母,“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建造工作排到了首位。在此情况下,美国海军必须要首先集中力量建造更多的航母。最关键的是,当时美国海军的主战场在太平洋上,而“蒙大拿”级的设计指标太大,导致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只能够绕过合恩角进入太平洋,也就无法伴随航母舰队一起进出太平洋,从而不可能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取消了“蒙大拿”级的建造工作之后,美国海军又订购了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以弥补战列舰上的损失。而且,后订购的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使用的全是50倍径的主炮,这基本上弥补了其火力不足的缺陷。当然,这四艘战列舰也很快就战沉了。
到26年底,战局已经对美国严重不利,“埃塞克斯”级的建造工作也进入了正轨。在几次炮战中,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吃尽了苦头,特别是在“珊瑚海大海战”中,正因为战列舰舰队首先被击溃,结果导致第三舰队惨败。在此情况下,美国海军也认识到,战列舰并不是一无是处,在特殊的情况下,战列舰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当时,就已经有人认识到,如果美国输掉了太平洋战争,那么就将在大西洋上面对唐帝国海军的强大挑战,到时候,美国舰队就不用往返于两大洋,也就不存在通过巴拿马运河的问题。另外,大西洋上的特殊环境,决定了战列舰更有价值,不然英国海军也不会全力主导建造战列舰,而不是大力发展航母。在此时,美国海军提出了重新开工建造“蒙大拿”级的要求。
美国海军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满足,而且当时总统下达的命令是尽量满足海军的一切需要。结果,海军提出的不是建造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而是分三批,一共建造15艘。可问题是,要重启建造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很多为“蒙大拿”级订购的武器装备都被用到了别的战舰上去,比如其127毫米副炮就被用到了几艘新建造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上去,还有一部分被分配给了正在动工建造的“中途岛”级航母。
美国海军用了近半年的时间重新启动“蒙大拿”级的建造工作,可最终也只能够满足同时建造四艘战列舰的要求,第一批最后一艘,也就是“路易丝安纳”号的建造工作只能够暂时延迟,并且划入第二批建造清单之中。
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重新开始建造后,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终于在27年底陆续完成,并且交付海军。而实际建成时的“蒙大拿”级与最初设计时有一定的差别。
当时,“蒙大拿”级只有28节的速度被证明是不够用的,在重新建造的时候,造船厂使用了体积更大,输出功率也更大的动力系统,为此,调整了相邻舱室的布局,减少了两座尾炮塔弹药舱的容积。毕竟,在正规海战中,每门炮备200发炮弹没有太大的必要,没有任何一场海战会打到100个回合以上,而当时美国海军又有没有对地打击的任务,也就不需要考虑主炮的备弹量。
最关键的改进是为战列舰配备了更好的炮瞄雷达。唐帝国海军战列舰的表现已经证明,炮瞄雷达对战列舰而言是必备的,甚至是决定胜负的装备。在双方都有航母的情况下,战列舰很少在白天出动,战斗多半在夜间进行,而在夜间作战的情况下,炮瞄雷达的性能将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
其他的一些改进都比较次要。这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是斯普鲁恩斯手里最重要的砝码。特别是到了秋季,当北大西洋刮起了寒风的时候,海况将变得不再适合航母作战,到时候,战列舰就将成为海战中的主力!

第二十七章 侍机而动

到三月份的时候,大西洋舰队的基本训练工作已经完成。在几次测试中,“蒙大拿”级的性能让斯普鲁恩斯很满意。特别是在两次夜间炮击训练中,“蒙大拿”级上安装的炮瞄雷达都准确的捕捉到了2万码以外的目标,并且准确的引导主炮开火。这让斯普鲁恩斯相信,“蒙大拿”级所装备的炮瞄雷达已经不比唐帝国“新省会”级战列舰上的雷达差多少了。
航母的训练工作也基本上完成,六艘航母都得到了足够的舰队官兵。作为训练重点的航空勤务部队的表现也不错,基本上达到了斯普鲁恩斯的要求。可问题是,飞行员的训练却完全没有到位,培养飞行员的难度比培养舰队官兵的难度大得多。特别是培养舰载机部队的飞行员,这需要非常多的时间,以及高强度的训练。
当时,为了能够尽快获得足够数量的舰载机飞行员,金上将还与阿诺德将军达成了协议,由陆军航空兵为海军航空兵提供一批优秀飞行员,这样就不用从新培训飞行员,只需要让这些陆航的飞行员掌握使用海军作战飞机的方法,同时具备在航母上降落与起飞的能力,然后就能够形成作战能力。这个协议帮助海军解决了不少的麻烦,可问题是,陆航的飞行员飞惯了陆航的作战飞机,要让他们改飞海航的战机,同时还得掌握在航母上起飞与降落的能力,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调遣到美国海军航空兵来的都是陆航的战斗机飞行员,而美国陆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是“野马”系列。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是f4u,这两种战斗机在操作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野马”很灵巧,而且在很多时候执行的是战术轰炸任务。相反,“超级海盗”要笨重得多,没有那么灵活,就算其具有不错的轰炸能力,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执行的都是空战任务。另外,海航还装备了大量的战术轰炸机,而且sb3c才是海军航空兵真正的主力。这种舰载轰炸机几乎没有空战能力,陆航的战斗机飞行员就更难以适应了。无奈之下,斯普鲁恩斯不得不设法从陆战队招了一批以前飞sb3c与f4u的飞行员,让这批飞行员负责带陆航的飞行员进行训练。
最大的问题还不是适应新的作战飞机,而是怎么在航母上降落与起飞。诺福克海军航空站有一套专用的陆上模拟训练设备,即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