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7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宁”号的机动规避动作是最频繁的,这也影响到了其炮击的精度,但是,打中了“铁公爵”号的四发炮弹几乎全是打在了关键部位上,特别是在四点二十分之前的那一轮齐射中,击中了“铁公爵”号中部的那发炮弹!
四点二十分刚过,“铁公爵”号上就发出了金属断裂时产生的巨大声响,就连在前方数海里外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的萨摩维尔都听到了。这是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有点经验的官兵都知道,那是战舰龙骨断裂时发出的声响,而在此之前,“铁公爵”号上发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爆炸地点就在战舰的底舱里面。
毫无疑问的,最后击中了“铁公爵”号的那发炮弹是致命的。相对而言,战舰的龙骨是最不容易在炮战中遭到破坏的,反而很容易被鱼雷炸断,毕竟龙骨在战舰的肚皮底下,就算威力再大的穿甲弹都很难击穿数层甲板,然后再击中龙骨。可同样的,对战舰而言,龙骨就如同人的脊椎骨一样,龙骨被炸断后,那么这艘战舰也就彻底完蛋了。
当萨摩维尔收到了“铁公爵”号舰长发来的消息时,他也让这艘战舰上的官兵弃舰了。情况已经确定,那发穿甲弹确实穿透了数层甲板,在战舰的龙骨附近爆炸。爆炸的冲击波摧毁了附近十几个舱室,横飞的弹片还杀伤了上百名官兵,同时战舰的龙骨也遭到了破坏,是无法修复,也无法控制的破坏。
四点二十八分,“铁公爵”号的舰长下达了弃舰的命令,官兵们迅速登上救生艇,按照撤退顺序依次离开了这艘即将沉没的战舰。可是,“铁公爵”号上有1200多名官兵,而且是分布在整条战舰的数层甲板上的,要想迅速的将所有官兵都撤出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不考虑仍然在不断落下的炮弹,“铁公爵”号上的大部分英国海军官兵都不可能成功逃脱。
四点三十五分,也就是在“罗德尼”号爆炸后数分钟,“铁公爵”号的龙骨断成了两截,随即,战舰就从断裂点开始下沉,舰首与舰尾都迅速的翘了起来。此时,只有大概400名官兵登上了救生艇。已经没有时间让战舰上的官兵上救生艇了,撤退顺序也彻底的混乱了,大部分官兵都是套着救生衣直接跳入大海的,而其中很多人就再也没有回到陆地上。
“铁公爵”号的沉没速度非常快,四点四十二分的时候,高高翘起的舰尾就已经从海面上消失了,从断裂到完全沉没,只有不到七分钟的时间。而且当“铁公爵”号沉入海里的时候还发生了一次规模不小的爆炸,附近战舰上的官兵,以及当时逃到救生艇上的官兵都证实了这一点,这大概是战舰上的弹药舱并没有被海水给淹没,在下沉的过程中被引爆了吧。
到此,已经有两艘战列舰完蛋了,可灾难并没有就此结束。就在萨摩维尔考虑该怎么进行下面的战斗的时候,“纳尔逊”号上发来的电报再次让他感到了绝望。
其实早在四点左右,“纳尔逊”号就被“武汉”号的几次漂亮的跨射打得抬不起头来。“武汉”号的神勇表现几乎让“纳尔逊”号上的英军官兵绝望。可这艘战列舰没有立即被击溃,而是在继续坚持着,用其最后三门主炮勇敢的战斗着。“武汉”号的精彩表现差不多也在四点左右结束,虽然后来“南昌”号也有过不错的表现,但是并没有能够迅速击沉“纳尔逊”号,这也算得上是“纳尔逊”号的一点点运气吧。可这仅仅只是延迟了死亡的时间而已,在被对手彻底压着打的时候,“纳尔逊”号是不可能有任何机会逃生的。
到四点半的时候,“纳尔逊”号上的官兵已经扑灭了数处大火,有效的控制住了战舰内的火势。同时,受伤的舰长将指挥权交给了作战参谋。战斗仍然在继续进行,交战距离已经从13海里缩短到了大概10海里,而这对“纳尔逊”号来说绝对是一个致命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26式穿甲弹可以轻易洞穿“纳尔逊”号上任何一块装甲钢板。
真正的灾难实际上是由英国官兵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当时,“纳尔逊”号上的a炮塔实际上只有两门主炮可以使用,枪炮军官要求炮手修好第三门主炮,并且继续作战。这种勇敢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可问题是,炮手哪有时间去修复第三门主炮?
四点四十五分,“纳尔逊”号上发生了猛烈的爆炸,随后萨摩维尔就收到了报告。这次不是被对手击中,而是战舰上的主炮炮塔发生了爆炸!抛售在使用没有完全修复的a炮塔二号炮的时候导致炸膛,随即炮塔内几个发射药包被引爆了。
重量达到1000多吨的炮塔被炸到了半空中,炮塔内的官兵无一幸存。可是这仍然不足以让“纳尔逊”号沉没。当时,代替指挥的作战参谋只是要求让“纳尔逊”号先撤出战斗,萨摩维尔也同意了这一请求,毕竟这艘战列舰上的三座主炮炮塔都已经被摧毁了。可刚过不到十分钟,五点之前,在“纳尔逊”号还没有完成转向的时候,再次发生了剧烈的爆炸。这次的爆炸地点就是a炮塔下方的弹药舱!
引爆了弹药舱的正是a炮塔里发生的那次爆炸。当时战舰上的大部分损管队员都集中在了锅炉舱与轮机舱里,而且全舰伤员已经超过了400名,根本就没有多余的人手去扑灭a炮塔处的大火。火势迅速向下蔓延,与“罗德尼”号一样,“纳尔逊”号上的通海阀门的设计非常糟糕,官兵根本就来不及向a炮塔的弹药舱注入海水。
也正是这次爆炸让“纳尔逊”号彻底的完蛋了。虽然爆炸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向上冲了出去,可仍然震穿了战舰的舰底,海水迅速的涌入了舰体,五分钟之内,“纳尔逊”号已经纵倾5度,同时在接近舰首三分之一舰长处发生了断裂。五点过七分,已经撤出了战斗的“纳尔逊”号终究没有能够逃出去。在收到了萨摩维尔的命令后,代理舰长下达了弃舰的命令,这艘战舰也算是完蛋了。
“纳尔逊”号并没有迅速沉没,战舰上的官兵在六点前就已经全部撤出了战舰,在此期间,战舰上还发生了多次小爆炸,导致不少官兵伤亡。六点半,“纳尔逊”号才开始缓缓下沉。首先被海水淹没的是舰首,随后战舰的尾部翘了起来,天亮后不久,这艘战舰才最终从海面上消失了。
在确定“纳尔逊”号已经不行了之后,萨摩维尔这才真正的绝望。此时,“罗德尼”号与“铁公爵”号已经相继沉没,“厌战”号,“勇士”号,以及“纳尔逊”号已经退出了战斗。舰队里只剩下了“伊丽莎白女王”号,“巴勒姆”号,以及“黄金海岸”号三艘战列舰,而从之前收到的战报来看,第三特混舰队里的五艘战列舰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局面已经从八打五变成了三对五,兵力优势已经丧失,而且战舰的性能差异也得到了证实。
最让萨摩维尔绝望的不是他损失了几艘战舰,而是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中,他根本就没有能够给对手造成有效的威胁。敌舰队的指挥官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整个交战过程中,对手都将距离保持在12海里左右。在这个距离上,敌人的穿甲弹有足够的威力,可是英国战舰使用的穿甲弹却很难威胁到对手。也就是说,对手没有给萨摩维尔一点机会,根本就不想与萨摩维尔近距离交战!
情况已经非常清楚,必须要突围,如果不能突围的话,那么英国本土舰队就永远到不了扑茨茅斯港。四点五十分不到,萨摩维尔就下令,让“厌战”号与“勇士”号先行前往北面的伊斯特本港,随后“纳尔逊”号也接到了同样的命令。因为伊斯特本港只是一座小渔港,所以萨摩维尔决定率领另外三艘战列舰继续前往扑茨茅斯港,以最快的速度突破敌人的包围!

第六十章 以多打少

当萨摩维尔绝望的时候,常荐新却兴奋了起来。交战之前,他只是希望在遭受重大损失之前先击毁敌人的两到三艘战列舰,至少迫使其离开战场,这样就能够扭转兵力劣势,从而与对手打一场堂堂正正的炮战,让一直认为自己有世界最好的炮战专家的英国海军知道帝国海军战列舰的厉害。可实际的结果却远比常荐新预料的要好得多。在一个多小时时间内,已经击沉了两艘英国战舰,击毁了一艘,而且还迫使另外两艘英国战列舰退出了战斗。更重要的是,第三特混舰队里的五艘战列舰根本就没有受到多大的损伤,都保持了完整的战斗力。也许,此时常荐新唯一后悔的就是给第六特混舰队发出的那封电报吧。按照此时的情况,就算第六特混舰队远在万里之外,他也能够干掉英国本土舰队,根本就不需要第六特混舰队的帮助!
在“纳尔逊”号的最后一座炮塔被炸飞的时候,常荐新就下令让另外几艘战舰靠了过来。此时战场上的局面对第三特混舰队极为有利,五艘“新省会”对付三艘“伊丽莎白女王”,主炮比为45比24。当然,最让常荐新重视的是在此之前的战斗中他发现的几个英国舰队的缺陷。
首先是英国战舰的炮击命中率低得吓人。在整个炮战中,除了“贵阳”号与“南昌”号被多次命中之外,就只有“南宁”号被打中过一次。可以说,英国战舰的命中率比第三特混舰队的差远了。其次就是那些15英寸口径与16英寸口径穿甲弹的威力。这个常荐新算是有切身的感受了。打中“南宁”号的那枚穿甲弹就没有能够击穿炮塔的正面装甲,甚至没有对炮塔造成多大破坏。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英国战舰的夜间远距离交战能力不强,二是英国战舰上使用的穿甲弹的威力不够。
有了这两点认识,常荐新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可以的话,那就一直保持着12海里的交战距离,打一场不对称的战斗,让敌人根本就无法有效的还击。可问题是,战斗不是由常荐新一个人决定的,而且第三特混舰队的任务是阻击前往扑茨茅斯港的英国舰队,而不是追击英国舰队,其速度优势是很难在阻击战斗中发挥出来的,如果萨摩维尔决心突围的话,那第三特混舰队就不能后退,也就自然无法继续与敌人进行远距离战斗!
五点左右,常荐新收到报告,雷达探测到了英国舰队里的异动。三艘被重创的战舰已经转向东北,正在脱离战斗,这个常荐新是没有办法去阻拦的,毕竟他此时不能分兵前去追击正在逃跑的英国战舰,而且那三艘战舰就算是逃了回去,也难以在短期内修复,与战沉没有多大的区别。另外三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却在继续向西北方向航行,而且已经开始加速了!
“很明显,萨摩维尔准备突围!”航海参谋在海图上标出了英国舰队的航线,“在只剩下三艘战列舰的情况下,萨摩维尔已经不可能获得胜利了。撤出战斗的那三艘战列舰肯定是去伊斯特本,或者是黑斯廷斯。可不管是伊斯特本,还是黑斯廷斯,都没有能力为战列舰提供帮助,因此,萨摩维尔的唯一出路还是扑茨茅斯港,他肯定得设法进入扑茨茅斯港。”
“可是,他为什么不返回北海?”作战参谋并没有立即认同航海参谋的判断。
“不大可能,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要天亮了,萨摩维尔不可能在夜间通过多佛尔海峡,如果在天亮后进入海峡的话,就很容易遭到轰炸机的打击,到时候连规避的余地都没有。”常荐新简单的分析了一下,“现在我们管不了那三艘逃跑的战舰了,必须要尽快将另外三艘战列舰给干掉。”
“可敌人正在逼近,如果我们继续守在这条防线上的话,就要与敌人近距离交战了。”航海参谋也看出了英国舰队缺乏远战能力。
“没办法的事,打近战我们也不吃亏,现在我们有五艘战列舰,而萨摩维尔只有三艘,主炮数量更是接近了二比一,就算是打近战,萨摩维尔也占不了一点便宜,更何况,他还需要时间拉近距离,更需要时间调整编队,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好事!”
几个参谋都点了点头,至少在打还是不打的问题上,没有人提出异议。
“那么,重新安排交战顺序。”常荐新朝众人看了一眼,“首先集中火力干掉最前面的那艘英国战舰,距离拉近之后,由‘南宁’号单独对付敌人的1号舰,其他四舰仍然按照之前的交战原则,尽量二打一,尽快确定战果!”
命令被迅速的传达了下去,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第三特混舰队都能立于不败之地,而现在以多打少了,就更不可能失败。而且,对于战列舰上的炮手而言,他们更喜欢近距离战斗,毕竟在超过20000码的距离上,主炮的命中率太低了,而当这个距离缩短到10000码之内的时候,主炮的命中率甚至可以达到两成,也就是说,一次齐射就能打中敌人两发炮弹,那就能够更迅速的消灭掉敌人。
战斗在五点过四分,也就是萨摩维尔下令舰队加速后不久就重新开始了。此时,三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已经完成了转向,呈斜线前进,最前面的正是“伊丽莎白女王”号,“巴勒姆”号在其右后侧,随后就是“黄金海岸”号。第三特混舰队里的五艘战列舰也在这个时候调整好了炮口,编队顺序没有变化,而距离“伊丽莎白女王”号最近的是位与“南宁”号后面的“广州”号,大概有12海里。按照常荐新的要求,在英国舰队靠近之前,五艘战列舰都将集中火力首先轰击敌人的1号舰,也就是英国本土舰队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
重新开始的第一轮齐射的准确率就要比之前高得多。五艘战列舰一共打出了43枚26式穿甲弹,其中有三枚落在了距离“伊丽莎白女王”号200米的范围之内,另外还有两枚落在了该舰附近50米的范围之内。虽然这次炮击仍然没有能够直接命中目标,但是其近中率已经提高了很多,表明炮手已经适应了战斗。
五点过六分,第二轮齐射就取得了第一个战果。这次打出的44枚巨弹中有两枚命中,其中一枚打在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舰首的舵舱上方,直接炸掉了战舰的鼻子。另外一发从高空落下的炮弹砸在了战舰的尾甲板上。这是一次比较漂亮的跨射,可是其命中率仍然不高。
实际上,此时的命中率是不能按照以往的方式计算的。在战列线式的剧展中,战舰宽大的侧舷暴露无疑,因此瞄准点就要大得多。另外,战舰是并列航行,相对速度并不大,因此在计算提前量的时候就比较简单了。而现在英国战舰正在高速突围,交战时其速度已经超过了16节,且只有战舰的正面是暴露在敌人的炮口之下的,瞄准点就要小得多了。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炮击的命中率。
英国舰队里的战舰也没有沉默下来,在突围的时候,三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前方的主炮都在开火。可问题是,“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四座双联装15英寸口径主炮炮塔前后各布置了两座。因此,在突围的时候,只有前方的两座炮塔能够使用,其火力强度减少了一半。也就是说,三艘战列舰上只有12门主炮可以使用,而在第三特混舰队的五艘战列舰上,出了“南昌”号与“贵阳”号上有几门主炮因为出现了小故障,其发射速度降低了不少,难以参加每一次的齐射之外,其他的主炮都能够用上。这一来,双方的火力对比又被拉开了。
实际上,这也正是战列舰为什么要努力抢占“丁”字头,并且形成了战列线式决战的基本战术的根本原因。同样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萨摩维尔之前没有让舰队前行突围,可是等到想到要强行突围的时候,情况对他已经非常不利了。当炮弹连续不断的落下,在战舰四周的海面上不断炸开,不时有炮弹击中了战舰的时候,可以想像当时萨摩维尔会是个什么心情。
萨摩维尔的焦虑没有持续多久,到五点十八分,“贵阳”号打出了第六轮齐射,在射出的八枚炮弹中,竟然有两枚命中,而且在同一轮炮击中,其他四艘战列舰都没有能够命中目标,可以说,“贵阳”号的运气确实是好到了极点。而且,还有一枚炮弹直接命中了“伊丽莎白女王”号高大的司令舰桥。此时,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了8海里,也就是大概16000码左右。在这个距离上,26式穿甲弹可以轻易的穿透“伊丽莎白女王”号上仅11英寸厚的司令塔装甲。这枚穿甲弹确实穿透了这层装甲,并且就在司令舰桥内部爆炸,包括萨摩维尔在内的三十多名英国本土舰队司令部的官兵全部被炸成了碎片,连一点存在过的痕迹都没有留下。如果“贵阳”号丙炮塔的炮手知道他们打出的那发炮弹干掉了英国本土舰队司令官的话,恐怕他们会有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呢。
到五点半左右,“伊丽莎白女王”号基本上已经被打残了。虽然设置在战舰后部的动力系统没有遭到直接打击,战舰仍然保持着24节的速度前进,但是整所战舰的前端都被打得稀巴烂。两座前炮塔被彻底摧毁,司令塔被炸成了麻花状,设在司令舰桥两侧下方的副炮群也被炸成了废墟。
到这个时候,双方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4海里,也就是在9000码左右。在这个距离上,双方的穿甲弹都有足够的威力洞穿对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