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恶奴 [校对版]-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样的,赵强要求这些人全部割掉脑后辫子。对于这个要求,新入训练营的男丁们没有表现出任何拒绝,因为他们本就不属于大清国,又或是对大清军队已经绝望,又或是心中根本没有朝廷的概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想求得赵强庇护,不被罗刹人荼毒,能够保住妻儿老小,至于其他的,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那些连自己是哪个民族都不清楚的男丁们更省事,因为他们脑后根本没有辫子。
领这些赫哲人来的壮丁也是赫哲人,叫哈尔达,只不过他是乌尔奇赫哲人,而举族来投的赫哲人是乌德盖族的。据哈尔达所说,这些乌德盖族的赫哲人原先生活在乌苏里江上游,后来因为罗刹人的到来,他们被迫往南迁移,几番迁移之后,在现在的定居点安顿了下来。可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罗刹人来得更快,就在一个多月前,部落就被罗刹人洗劫过一次,掳走了数十个妇女还有三十几个青年男子。当他找到乌德盖人时,将来意一说,部落中上到老者,下至小孩,便都全部收拾东西要跟他前往那个敢和罗刹人战斗的首义城。这让哈尔达是高兴不已,因为三百多人口意味着自己将获得一笔数目不菲的赏赐。
据赵强所知,赫哲是后世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但人口相当少,鄂伦春人已经够少,但他们恐怕连鄂伦春人的一半都不到,估摸现在的人口应在五千左右;并且赫哲人好像是这片地区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但他却不明白赫哲人怎么又分乌德盖、乌尔奇什么的。
问了哈尔达之后,赵强才明白情况,原来赫哲人被编入八旗的一支叫费雅喀族;而另外几支散落在各地的却被称之为纳乃;乌尔奇;奥罗克;乌德盖等族。这些部落和费雅喀已经完全八旗化不同,他们大多还是处于原始社会生活状态,几个部落加起来,应该不到三千人。
三千人?少是少了些,但远东有那么多小民族小部落,这个部落来一些,那个部落抢一些,东拼西凑出来的兵力数字也将十分可观。
赵强还从哈尔达的话里听到了一个让他大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这些乌德盖赫哲人在冬天的代步工具是雪橇——狗拉雪橇。
也许这些乌德盖赫哲人未来可以专门成立运输营,赵强在心里琢磨了一下,并特意叫来魏季,让他赶紧让那些乌德盖赫哲人到首义城周围的河里捕鱼。
这几日一有空闲,赵强便找来通汉话的各族壮丁,询问他们有关本族的事情。其中达斡尔人的情况他是重点了解的,因为赵强发现在清军的驻防八旗中,达斡尔人与索伦人一样,都是最大的兵力来源地,因此有必要要重点了解一下达斡尔人。如能分化就分化,如能掳来就掳来,如果不行,就要想法设法的消灭他们,省得其成为满清的走狗。
赵强军中的达斡尔兵所知不多,被俘虏的那些原正红旗达斡尔兵们却是知道一些,根据他们的交待,赵强大致了解清楚达斡尔人的情况。
达斡尔人被满清编入八旗驻防的时间大概是顺治元年后,当时清兵入关后,无力顾及入侵的罗刹人,便将达斡尔与鄂温克、鄂伦春等族陆续从江北内迁,分别编为镶黄旗、正红旗和正白旗三旗。为便于统治达斡尔族人,满清又任命该族一些上层人物为佐领,其中少数还擢升为将军、都统、办事大臣等。至于其他没有内迁的达斡尔人,便不闻不问,由着他们自生自灭。
有多少达斡尔人没有内迁,所问的达斡尔兵们都不知道,但估计人数也不少。
索伦人的情况赵强没有再去问,他认为索伦人应该和达斡尔人的情况差不多。
为便于语言交流,赵强将那些通汉话的各族壮丁集中起来,一共二十一人,委以内中一个达斡尔人为小旗,让他们负责简单汉语的传授任务。另外,赵强还让魏季组织各族小孩在堡西两间大屋中学习汉字汉话,以他们做为未来汉化的种子。
异族异族,如果他们所说的语言是汉语,所用的文字是汉字,那就谈不上异族了。
乌尔愣去入旗的鄂伦春人那里收买,一时半会回不来,蒙古汉子巴根和贺满川那边也指望不上,路途太远,将堡内大小事务梳理一遍后,赵强便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胡旺和吴四的掳人行动进行得怎么样。他们那里才是赵强最大的希望所在。
…………
这种情节看着是不是很枯燥,呵呵,骨头写得也是很枯燥,不过马上就要结束这部分的描述了,强征才是王道!而强征就意味着杀戮,意味着征服,意味着快速壮大。求收藏和红票,谢谢。
第一百零二章 征服之血(一)
鄂纳古斯河全长有一百多里,河宽数百米,其终点汇入松花江。古斯河的上游在顺治年间便被罗刹人占领,而下游虽离松花江近,但因都是山岭,不宜住人,只中游二十多里的沿河流域分布了一些飞牙喇人的小部落。
飞牙喇人是蒙古人的远支,平时以打猎农耕为生计,族内不分男人女人平时都穿兽衣,而且成年男子的头发都留到齐肩处,并且不打理,因此看上去和野人一样,所以这些飞牙喇人又被称为黄羊野人。黄羊野人的意思是说他们打猎的食物来源以黄羊为多,并且和野人一样生活。
居住在鄂纳古斯河中游的这些飞牙喇人有四个部落,人口不到两千,内中又以夏儿沟部落人丁最多,有八百多人,成年男子近三百。因大部飞牙喇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除了嫩江、松花江流域居住的同族被清国人征编入旗,接受大清国的管治外,其他地方的飞牙喇人则是自生自灭,从不接受任何外族的统治。虽然他们知道部落边这条古斯河的上游有来自北方的罗刹人胡作非为,但却是没有和他们碰到过,所以对于罗刹人的凶残并没有切身感受过,因此,当一群不速之客突然来到夏儿沟,告诉飞牙喇人他们是来自古斯河上游首义城的驻军,并要求他们出丁参与攻打罗刹人后,夏儿沟的飞牙喇族长一点也没有犹豫就回绝了对方的要求。
什么首义城,什么罗刹人,这些跟我们飞牙喇人没有关系,想要我们飞牙喇人替你们卖命,做梦!族长如此想道。
然而让夏儿沟飞牙喇人想不到的是,当族长刚刚回绝对方出丁的要求后,守在部落前的三十名猎人就被对方的火铳无情的打死。黑烟还没散去,对方那充满杀意的叫喊声就响了起来。
“你们听着,如果你们再不同意,那我们就冲进你们的部落!”
“如果你们归附,我们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并给你们土地、财富、奴隶!如果你们不归附,那就杀光你们的男人,抢走你们的财富,将你们的女人和孩子充做奴隶!”
一个会说飞牙喇语的鄂温克军士骑在马上,高声的传达着杀意十足的命令,在他的身后,是两百名虎视眈眈的骑兵。
刀已出鞘,箭已上弓,火铳业已装药完毕,只待百户大人的一声令下。血战余生的军士们,无论汉军还是鄂伦春人,又或是其他部族的,此刻都已不惧杀戮。
手中染过血的男人,将是可怕的男人,以前如绵羊温顺的也将变成嗜血的野狼。
“到时无论老人孩子,统统杀了!”
鄂温克军士的脸上一点也没有不忍之意,毫无表情的望着那些惊慌的飞牙喇人。
突如其来的火铳声打破了夏儿沟的沉寂,也打破了飞牙喇人与世无争的生活,望着那些被打死的男人,妇女们吓得面无人色,小孩们吓得嚎啕大哭,男人们则在颤抖,他们从没见过如此凶猛的兵器,竟然一声巨响就可以夺走人的性命。望着那还在冒烟的火铳,飞牙喇男人们下意识的看向了族长。
“预备!”
牵挂首义城安危的齐壮不愿有半刻时间的耽误,他要尽快完成他的使命,好回首义城帮助守城,因此在第一次告知没有效果后,他便果断下令杀人。
尸体,只有看到尸体,他们才懂得屈服!眼睛通红的齐壮,一点也没有悲天悯人的心肠,在他眼里,这些异族的生命根本是不值得重视的。
“大人,我们愿附,我们愿附!”
当对方的官长再次挥手时,夏儿沟的飞牙喇族长终于叫喊了起来,两百名全幅武装的骑兵意味着什么,族长太是明白不过了。如果他们冲进部落,那正如对方军士所恐吓的一般,飞牙喇男人将统统被屠杀,女人孩子将成为对方的奴隶。
“百户,成功了!”
勒马立在齐壮身边的马龙见飞牙喇人屈服,不禁兴奋的叫了一句。
找了两天才发现这些飞牙喇人的齐壮亦是忍不住有些兴奋,据探马回报,此地的飞牙喇人有几个部落,而其中又以这个夏儿沟部落人口最多,只要拿下夏儿沟,其他几个部落自是不敢不从。
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刀砍出头鸟,只有征服最强大的一支,那些弱小的部落才会懂得明智选择。
有了第一个屈服的,就将有第二个、第三个,夏儿沟的飞牙喇人是我的第一战利品,在这之后,我要有更多的战利品,齐壮眯了眯眼,大手一挥,众骑兵们立刻冲进了部落。
飞牙喇人投降之后,齐壮很快就让马龙领五十人押送那些老人孩子妇女回转首义城,而他则将领着余下的一百五十人裹挟这些男丁继续前往其他的部落。他的行动步骤很简单,就是通过屈服的部落去攻打另外的部落,然后再让新屈服的部落去攻打下一个目标,滚雪球似的壮大自身,并让这些被征服的部落男丁全部沾血,欲退不能。
赵强的一句话,齐壮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散布在各地的小部落,他们并没有士兵的觉悟,他们天性胆小,只有将他们绑上我们征服的战车上,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刽子手,狂热与嗜血才会在他们心中升腾,并最终成为一支不惧任何敌人的强军”。
有了夏儿沟飞牙喇人的合作,征服另外三个小部落的行动更是高效,甚至并未再杀人扬威,他们就乖乖的收拾好家当,举族往古斯河上游那座首义城出发。四天时间内,齐壮所部计强移飞牙喇男女老少一千三百多人,并飞牙喇男丁入军六百二十人。当又一个鄂温克人的聚居点被发现后,齐壮手下的兵力排除送返首义城的,已有六百人。
…………。
惨啊,白天替岳母又忙了一天,结果没时间更新。说今天四更的,只好现在赶,凌晨之后也算吧,四更总是要完成的。
第一百零三章 征服之血(二)
胡旺率所部一路向西,因所经之地多是罗刹人荼毒过的,所以连着三日,都没有搜寻到各族聚居点。 正有些失望时,却意外发现了由一佐领索伦兵护卫的达斡尔人,人数有四五百之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望着那些索伦兵和达斡尔人,胡旺的心情一下好了起来,终于找到人了!麻雀再小也是块肉,人虽少了些,但总是起了好的开头,焉知后面会不会找到人口更多的部落。
“进攻,击败那些护送清军!”
为了获得这些达斡尔人,给自己这次西行掳人行动开个好头,胡旺毫不犹豫就下令所部发动对索伦兵的进攻,只要打垮他们,那些达斡尔人就是煮熟的鸭子,想飞也飞不了。
得到进攻命令后,两百骑兵便飞奔起来朝那些清军杀去,最前面的是哥萨克人,紧跟着的则是鄂伦春人和各族精于马术的军士,而那些马术不精的军士则努力控制座下的战马,竭力使自己不掉下来,虽然落后前面的军士,但却也能保持一种奔跑的状态。而汉军士卒们却是与胡旺一起行动,某种程度上,他们充当了督阵队。虽然赵强对种族政策做了调整,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念头还是在胡旺等军官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安排战斗之时,他们总是习惯性的将异族军士安排在前最面,由他们来承担对方的反击之力。
胡旺所部携带的武器与齐壮所带的人马一样,马刀、弓箭、火铳全都有,因此在逼近对方之后,五十多名背持火铳的骑兵立即下马,对着那些索伦兵发射了手中火铳。
由于火药生产工艺落后,除非是被弹丸击中要害,否则不大会产生致命效果。但是对于没有重甲防护的索伦兵而言,这五十多枝火铳的齐射足够让他们为之胆寒,并彻底失去战斗力。虽说他们也有火铳,可是面对突然而至的骑兵,他们竟然忘记在第一时间列阵阻止对方的靠近。以致于当他们反应过来时,对面的火铳已经打响。
一轮排。射后,无数细小的孔洞如镶似嵌,每一个孔洞都才涔涔的往外渗血,中铳的索伦人血葫芦一样在地上翻滚哀嚎,却不得死,除非他们的血流干。虽然这一轮排铳己方只不过伤了二十多人,但残存的索伦兵却立刻头脑发懵,看着四下驱马冲来的骑兵,他们才明白自己已经是这些人的猎物。惊恐在一瞬间爆发,索伦兵们想也不想掉头就跑,整个队伍立刻散乱。跑在索伦兵最前面的却是他们的佐领和几个包衣奴才。因为跑得急了,那佐领竟然失手从马上掉了下来,吓得赶紧让他的包衣奴才抬着自己跑。
与索伦兵们的恐惧和散乱相比,那些达斡尔人才反而显得要镇定一些,男人保护着妇人和孩子慢慢往后退,有些胆大的甚至捡起索伦兵丢弃的武器准备和这些骑兵对战。可惜,他们的抵抗在集群冲锋而来的骑兵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冲杀在前的是哥萨克人,他们的表现让胡旺大为满意。哥萨克人的马刀从来就是最纯粹的进攻,不留丝毫余地给自己和敌人。除非是对方有重甲仿佛,否则必然有一方丧命,或者是敌人,或者是自己。
许是从前对各族百姓的砍杀让哥萨克人不惧那些残存的抵抗,因此他们敢不要命的朝前攻击对方,马刀直指那些手中有武器的男人。与他们的疯狂相比,那些汉军士卒和各族军士却显得稍次了一点,这个次不是战斗本领的次,而是那种杀戮之次,他们的身上明显没有哥萨克人那种斩尽杀绝的凌厉。
哥萨克兵的这种疯狂攻击,就是赵强见了也要为之色变,更何况没有盔甲防护的索伦兵和达斡尔男人们,所以等待他们的只有屠杀。
如羊群被恶狼围起一般,吼叫声与哀号声彼此起伏。那些落在最后面的索伦兵直后悔爹娘少给自己生条腿,以至于跑不过前面那些同伴,被落在后面当成垫背的。
“死!”
伍枫秋身为总旗,一马当先,领着哥萨克小旗冲在最前,马刀一挥,只一下就砍断了对面清兵的脖子,然后震天价的一声虎吼,用力将那垂下来的脑袋整个甩了出去。
与伍枫秋的怒吼咆哮相比,同为总旗的左铭南要显得沉默许多,他的杀人动作也不似伍枫秋那么有气势,只是很机械的将战刀重劈,重劈,再重劈。这样的动作虽然显得麻木,缺少了伍枫秋那种震天动地的气势,但效果明显要强不少,并且速度更快,每一次重劈之下,都有一个可怜的索伦兵为之掉脑袋。
“好…好奴才!快带爷走!”
带领索伦兵的佐领是镶红旗满人安马尔,他此时已因为恐惧,连站立的力气都全部丧失,只能被自己的两个包衣奴才倒拖着后退,说话都带着哭腔:“回去我赏……赏你……不要抛下我……回去爷一定重赏你!”
眼看着索伦兵在眨眼间就被对方击溃,身后逃跑的索伦兵不时被追赶而上的骑兵砍倒在地,安马尔的恐惧更甚,已是哭腔哀求身边的包衣奴才:“不要放下我,……我抬你的籍……”
或许是安马尔的赏赐真的起了作用,那两个包衣奴才拖着他退出五十几步,刚要转身,却听“咻”的一声,刚才还奋勇护主的一个包衣奴才立刻身子一顿。安马尔抬头看他,但见一支刃口宽广的鱼尾箭从后脑入,自口中出,已经射穿了包衣的脑壳儿。大半截箭杆子都从嘴里突出来,温温热热的鲜血就滴滴答答的落在安马尔脸上。
“我的妈呀……”
安马尔经常虐杀汉人奴隶和府中的包衣下人,以残酷的刑罚为乐,并自诩满洲勇士,但真要到了生死关头,反而是胆小如鼠。仿佛那一箭就是射在他自己的脑壳上,是从他自己的嘴里贯穿而过一般,死命的抠住嘴巴,屎尿齐出的再也说不出话来。
又是一声弓弦响动。箭枝直接从后背穿透那个包衣的前胸,巨大的惯性未消,带着还在惨叫的包衣奴才和安马尔往前一顿。
安马尔真的害怕极了,象抱住亲爹一样抱住仅剩的那个包衣,张大了嘴巴狂喘:“不要……抛下……”
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当功夫那仅剩的包衣如何再有什么忠诚之心,一脚踹开安马尔,调头就跑。可是他哪里还跑的出去?未跑几步,就被一枝箭枝射中,趴倒在地。
半趴在地上的安马尔象条狗一样一动也不敢动,只能疯狂呼喊:“我投降,我投降了,不要杀我……爷爷们千万不要杀我…”
索伦兵们没有战斗力,达斡尔男人的反抗又近乎可以忽视,最后的结局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战后没死的索伦兵还有三十几个,他们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投降,反抗的达斡尔人死了二十多个,余下的人紧紧团在一起,男人们在外,女人们在内,最中间的则是孩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