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之图-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车站旁边的一家农行里面办了一张卡,然后把卡号发到了陈学斌的呼机上。为慎重起见,他还特意又拨打了赵平凡的手机,告诉了对方自己的银行卡号。

朱一铭回到宿舍以后,可是彻底累趴下了,早上起了个大早,坐了六个小时的车,再加上中午喝了有六、七两酒,和赵平凡就干了三次,倒在床上竟迷迷糊糊睡着了。也不知道睡了多久,突然呼机滴滴滴地响了起来,朱一铭拿起来一看,上面显示“请速回电话,欧阳女士。”看看时间,已经八点半了,心想,这时候欧阳晓蕾怎么呼自己,难道有什么事吗?这两天忙着棕榈树的事情,都忘记和她联系了,连忙下楼去回电话。

原来欧阳晓蕾刚参加完一位同事的婚礼,准备约朱一铭去跳舞。朱一铭睡了一觉,精力充沛,一想到欧阳晓蕾那充满诱惑力的身体,心里就兴奋不已,告诉对方自己正在宿舍楼下的电话亭里。欧阳晓蕾让他等在那,一会就到,果然不到十分钟,那辆深蓝色桑塔纳就停在了朱一铭身边。

上车以后,朱一铭对欧阳晓蕾说:“我还没吃饭呢,先找个小饭馆让我吃点,我这肚子都快饿扁了。”

“都几点了,你还没有吃饭,也不知道一天到晚在忙什么。我听李倩说,你今天都没去上班?”欧阳晓蕾嘴上抱怨,其实就是听李倩说了朱一铭今天没去上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才以跳舞为借口,准备找他来问问出了什么事情。

“恩,我今天有点事情。”朱一铭听对方说话的口气很是不爽,于是便不再搭理她。

欧阳晓蕾这才发现自己刚才说话的口气有问题,看来真是关心则乱。看见前面有个排挡,就停下车来。两人找了一张干净点的桌子坐了下来,欧阳晓蕾点了两个菜一个汤,要了两瓶啤酒,朱一铭连忙对老板说:“不要啤酒,我中午喝了不少。”后半句是对欧阳晓蕾说了。

一会功夫,菜和饭都上了,朱一铭真是饿极了,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欧阳晓蕾则坐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好像欣赏一件古董似的,痴迷不已。

“我脸上有花啊?”朱一铭消灭掉了一碗饭,看见欧阳晓蕾的样子,忍不住开口打趣道。

“花倒是没有,我有件事情怎么也想不通。”欧阳晓蕾故作神秘地说。

“什么事情啊?”朱一铭果然上当了。

欧阳晓蕾的嘴角诡秘一笑,“我在想自己怎么会变成吕洞宾的?”

朱一铭听了一头的雾水,“你发什么神经啊,什么变不变成吕洞宾的啊?”

“我好心关心别人,有人却不识好歹啊!”

朱一铭想了一会,这才反应过来,低声说:“好啊,你,你居然敢骂我是狗,让你尝尝我的厉害。”说完,伸手去呵她的痒,乘欧阳晓蕾躲让之机,在她的胸部用力摸了一把。

欧阳晓蕾连忙扭头看正在忙碌的大排档老板,还好,老板夫妻两人正在忙着炒菜,眼睛根本没往他们这边看。欧阳晓蕾伸手狠狠掐了朱一铭的手臂一把,小声地说了句“流氓!”

朱一铭满脸淫笑,还故意把刚才侵占过圣女峰的右手,放在鼻子跟前狠狠地嗅了嗅,一副我就流氓了,你能怎么办的架势。

之前的那点小隔阂,经过一番打闹早就烟消云散了。等吃晚饭已经九点多了,两人也就没有再去逛舞厅的兴趣了,而是又来到了五里闸边。朱一铭把做棕榈树生意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欧阳晓蕾。欧阳晓蕾也很是为朱一铭高兴,能赚钱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她看见朱一铭并没有因为内参事件消沉下去,这才是她最关心的。

谈完了正事以后,朱一铭也没有忘记用自己的魔爪,在欧阳晓蕾那成熟的身体上游走一番,直到对方水漫金山,娇喘吁吁,才作罢。

第十九章 初涉商海(四)

第二天一早,朱一铭就忙着坐上了前往梦梁的早班车,到梦梁的时候才刚刚七点多一点。他来到花木场的时候,刘久辉才刚刚起床,看见朱一铭进来了,里面递烟倒茶。当得知朱一铭今天是来签订协议的时候,更是喜笑颜开,拿到合同的时候,他却异常谨慎起来,仔细研读了许久,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就直接向朱一铭提问,最后确认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他才在购销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朱一铭问起他另外五百棵的运输问题,刘久辉说:“车子我已经帮你联系好了,一千棵树需要两辆大车,加长的那种。本来一辆要一千,由于两辆,我就和他还了个价,到时候,你给他九百九可以了。”朱一铭听后,对于价格还是比较满意的,之前,他向泯州一家运输公司,价格比这高。

出了刘久辉的花木场,朱一铭就骑上了他的那辆黑色大摩托车,一路颠簸,赶往马桥村。进了村支部的时候,老支书王华正坐在老式的藤椅上,听着广播。

“王书记,好清闲!”朱一铭问候道。

王华从藤椅上坐起身来一看,来人正是前天和自己洽谈购买花木的年青人,连忙手忙脚乱地拆开一包金溪,给朱一铭递上一支。“朱秘书,来得真早啊,我说今天一大早怎么老是听见喜鹊叫,原来是有贵客到。来,抽支孬烟。”王华上次可是看见朱一铭递给他的是大中华,昨天特意买了一包金溪放在身边,就准备用来招待朱一铭的,那两块多的双塔,他是真拿不出手。

到底是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这一开口,真是滴水不漏,朱一铭接过烟,顺手帮王华点上了火。王华连声说得罪、得罪。

抽了两口烟,朱一铭开口说道:“王支书,上次和你说的那棕榈树的事情,不知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王华里面说道:“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你来,五百棵只多不少。”

“好,这是我草拟的购销合同,你看看。”说完,递上了合同。

王华从抽屉里拿出老花镜,仔细地研究起来,尤其在那每棵十五块上停留了许久。想不到,农村人眼里烧火都嫌费事的花木,居然真的能换来人民币,尤其是自己还可以从中大赚一笔。原来,王华在告诉村主任和会计的时候,都说的是十块钱一棵,最后三人还一致商议决定,只给红桥村八块钱一棵,红桥村的一班人听说,那大扇子树居然真能换成钱,哪儿还管八块、十块,欣然同意,还对王华等人感恩戴德的。这样算来,王华每棵可以赚到五块钱,一共就有两千五的收入,这可赶上他大半年的收入了。想想自己那喜欢唠叨的老婆老是抱怨自己不会弄钱,这次回家可要好好地震一震她,看她还有什么话说。

朱一铭哪儿知道这看似一本正经看着合同的老支书,居然有了如此之多的想法,见他半天没动静,于是开口说道:“王支书,你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啊,问题?”王华听后一愣,猛地反应过来,人家等着自己签字呢,于是忙不迭地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这就签。”

王华接过钢笔,在合同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朱一铭发现他写字的右手都微微有些颤抖。

合同一式两份,朱一铭把其中的一份放进包里,掏出大中华,递给王华一支,王华接过烟欲言又止。

朱一铭见后,主动问道:“王支书,还有什么问题?”

“那,那钱什么时候能……”

看着老支书张红的脸,朱一铭说道:“两三天之后,我就把钱送来,然后告诉你什么时候装货。”

王华听后,心头的一个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开口捧了朱一铭一句:“朱秘书,真是年轻有为啊,你可为我们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啊。对了,我们花木场里面还有许多其他的树,你还需要吗?”

朱一铭心想,赵平凡只要棕榈,我要你其他树卖给谁去啊?但嘴上还是客气地说:“暂时不要,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会和你联系的。”

王华也听出对方话里的敷衍成分,叹了口气说:“之前,种的时候,镇里直接给村里下达任务,现在却根本无人过问。要不是遇见你,恐怕这一大堆的花草树木一文都不值,最后只能充当烧火料了。”为这些花花草草,王华可没少挨村民们的骂,提起来,那可真是一肚子的苦水。

朱一铭其实也很是理解他,华夏的官场里,领导们都只注重所谓的政绩,往往只考虑一时的经济效益,根本就不管其他的。新任领导上台以后,一般都不会按着前任的路数搞,因为搞得好是前任的功劳,搞得不好则要自己去承担责任,所以谁也不愿意做这样冤大头,于是,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项目不少,效果却很差,更有许多半途而废,劳民伤财。像烂尾楼之类的,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可能这也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

又聊了一会,朱一铭就告别了王华,骑上摩托车赶回到刘久辉那,还了摩托车以后,坐上了回恒阳的中巴车。刚下车,就接到了肖铭华的传呼,约他去红梅酒家吃饭,朱一铭当然爽快赴约。

由于是中午时间,下午还要上班,两人只喝了一瓶啤酒。肖铭华是刚从泯州回来,吃完饭还要赶到梦梁去上班。朱一铭就把这两天自己做棕榈树生意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肖铭华很是感叹了一番,恨自己这个培训来得真不是时候,要不和朱一铭一起做,也能发点小财。朱一铭听后,大方地说了一句:“放心,等我赚到钱了,分你一半。”

肖铭华拍拍他的肩,开心地说:“兄弟,有你这话我就知足了,分我一半,就不要了,不过到时候可得好好请我搓一顿。”

朱一铭连说:“一定,一定。”

两人继续边吃边聊,突然肖铭华说:“哥们,你那领导,人怎么样啊?”

“什么我那领导?哪个?”朱一铭夹着一块红烧肉正准备往嘴里送,一下没反应过来。

“就是,就是,你们科长,李倩啊!”肖铭华居然脸红起来。

朱一铭这才听出肖铭华话中的不正常起来,装作一本正经地答道:“不错啊,工作能力强,为人谦和,关键还很漂亮,是吧?”

肖铭华听出话里调侃的成分,装作很是随意的样子,说:“我也就随便一问。”

朱一铭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打击肖铭华的机会,随即接口道:“是吗?我怎么看见有人好像动了春心的模样。哈哈!”

“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快点吃,我还要赶车呢。本来准备偷懒不去上班的,谁知被我老子知道了,冲着我发了一通火,那架势就差把我吃了,还让我到了以后,用所里的电话打给他,真是老顽固!”肖铭华悻悻地说。

“这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谁让你不好好上班,想偷懒。”朱一铭听后幸灾乐祸地说。

两人胡吹乱侃了一阵以后,各自去上班,李倩见朱一铭来了,还很是奇怪,问他请两天假,怎么下午就来上班了。朱一铭含糊地说事情办好了,当然没忘记好好感谢了李倩一番。

三点左右,朱一铭接到了陈学斌的传呼,得知钱已经打到自己的账户了。等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乘大家不注意之际,朱一铭悄悄地溜出了县委办,来到不远处的一家农行,让工作人员查了一下,果然从应天打过来一笔款子,两万五千元。朱一铭取出了一万元,看见一张张百元大钞,朱一铭心里非常高兴,甚至隐隐有点激动,眼看自己的第一笔生意就要成形了。他立刻来到街边的一处公用电话亭,先打了个电话给陈学斌,一方面告诉他钱自己已经收到,另一方面,想问一下他什么时候发货。陈学斌接到电话以后,告诉朱一铭,发货越快越好,于是两人商定明天就发货,由于受场地限制,货得分两天发。朱一铭连忙拨打了刘久辉的电话,告诉他,明天就要发货,到时自己会先给一半的货款。刘久辉自然没有意见,这些都是上午合同上规定好的,他说明天早晨让挖树的人早点到,估计到下午两三点钟左右,就能装车完成,这样就能早点到应天了。挂了电话以后,朱一铭又连忙和王华联系。王华这一天什么地方都没敢去,一直守在电话机旁,就怕朱一铭打电话来找不到自己。电话接通以后,朱一铭告诉他后天一早让他找人挖树,然后运到梦梁镇上来,王华自然也无异议。

电话打完以后,由于带着一万块的现金,朱一铭也就没有再回去上班,给李倩打了个传呼,自己还要再请两天假,然后直接回到了宿舍。晚上,本来准备打个电话给欧阳晓蕾的,告诉她自己明天就准备发货,可又怕对方笑话自己没有城府,也就作罢了。晚上,也不知道是因为天气太热,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朱一铭一直到临近十二点时,才睡着。

第二天一早,朱一铭坐早班车来到刘久辉的花木场时,那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了。别看挖树的多是一些农村妇女,但她们的动作却非常麻利,三、两分钟,就有一棵棕榈静静地躺在了一边。朱一铭看着看着,眼前竟浮现出自己的母亲,为了供她们兄妹三人上学,父母可是吃尽了苦头,尤其是母亲,不仅家里的农活全部包干,农闲时,还到处打短工,贴补家用。如此的辛苦,可在朱一铭的印象里,从来没听父母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等自己的这笔生意做成以后,一定回家看看父母,给二老买点吃的、穿的,尽一份孝心。

为了赶时间,中午仅仅休息了一个小时,朱一铭真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主动提出来给每个人发十块钱的降温费,一听这话,大家的干劲更足了。两点半左右,五百棵棕榈树就全都装上了车,稍作休息以后,朱一铭就和刘久辉一起爬上了大货车的驾驶室,一起往应天赶去。

到应天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陈学斌早就等在那了。简单地验货以后,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陈学斌就招呼工人过来卸货。卸完以后,将近八点,几个人简单地吃了顿便饭以后,立刻又赶回恒阳。到梦梁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朱一铭也就睡在了刘久辉的花木场里,简单地冲了个澡,倒到床上就着了。

第二天和第一天一样忙碌,由于王华那的村民动作较慢,再加上要从村里用拖拉机运到梦梁镇上来,很是耽误工夫。货车到应天时,已经将近八点了。卸完货以后,陈学斌让朱一铭别走了,并说自己已经帮他们开好了两个房间。朱一铭一想也是,为了安全起见,决定休息一晚,明天再走,但却一再表示开房间的费用应由自己承担。陈学斌见拗不过朱一铭,只好同意了。

吃完晚饭以后,陈学斌和朱一铭一起来到了房间。陈学斌从包里拿出一沓钱,对朱一铭说:“这是剩下的两万五,你数一下。估计你来得比较晚,我直接从银行里面取了出来。”

朱一铭接过钱说道:“数什么数,我难道还信不过你!”陈学斌听后,嘴上虽然说你还是数数,但心里却非常高兴,真不愧是穿着开裆裤一起长大的。

抽了两口烟,陈学斌问朱一铭:“你究竟准备做生意,还是准备做官,这样两头兼顾,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啊!”

朱一铭说:“我现在也不知道,走一步算一步吧。”

“你既然还想做下去,下次,如果我们这还缺什么树啊,花啊的,我就和你联系。”陈学斌主动说道。

朱一铭听后一阵感动,什么叫朋友,这就是,不图回报,默默奉献。

又聊了一会,陈学斌站起身来,准备走了。朱一铭掏出五百块钱来,硬是塞在了他的裤兜里,陈学斌说什么也不肯要,两人纠缠了好一阵,直到朱一铭撂下脸来了,陈学斌才极不情愿地收下了。朱一铭很清楚,尽管两人是朋友,但在商言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坏了规矩。

第二天一早五点起床,立即往回赶。到了恒阳,把司机的运费结清,朱一铭连忙赶去上班,还好竟然没有迟到。

第二十章 琴瑟和鸣

朱一铭到办公室一会,其他人陆陆续续都来了,等大家刚刚坐定,胡书强故作神秘地说:“我有关于我们恒阳一把手任免的最新消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说完,满怀期待地看着大家,朱一铭最是看不惯他这种小人做派,但也懒得去和他计较。

“你想说就说,不想说就算。”陈新民打击道。

胡书强见大家对他所谓的最新消息,并不感兴趣,也就没有了卖关子的兴趣,但还是到门口张望了一番,才低声说道:“这次老二和老三都没有希望,老一是直接从省里调下来的。”

他这话一出,顿时激起了千层浪。单美琴迫不及待地问道:“你这消息是哪儿来的?真的,假的?”

“你上次不是说是潘吗,怎么这次又变成省里下来的了?”陈新民立刻反驳。

被陈新民戳到了痛处,胡书强很不满意地说:“你知道什么啊,计划不如变化,懂不懂官场上的规矩,不到任命下达的那一刻,一切都充满了变数。”胡书强这话说得可一点没错,华夏的官场上,确实变数很大,尤其是人事方面的问题。

见陈新民不再开口了,胡书强这才放缓了语气,继续说:“上次传出潘要登顶的消息以后,苏也进行了一番运作,他有王市长的路子。上面见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直接任命了一个下来。”

“你这说的也不靠谱,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