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荣华路-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小王子身边的宫人们,对于太上王后一进宫,就是看望了小王子。这自然都是高兴的。毕竟,太上王后的态度就是摆明了,就会多有照拂。
  哪怕是嫡出的小王子,这母后不在了。
  在后宫,还是需要了长辈的关爱。
  王室的情况,真心不似百姓家的简单。一个小王子尚年小,这没长辈的照指,能否长大的话都是一个未知数啊。
  荣娘关心了孙儿的情况,自然不会落下了孙女。
  当天的晚膳,刘长石来父王、母后这里一起陪长辈用了膳食。
  荣娘便是提了一话,道:“爱宗早早有了册封,名字你这父王也是预备上了。我那孙儿这些日子,越长越可爱。也是讨人喜爱的。伯玉,你应该给孩子赐个名儿。”
  刘长石听着这话后。
  他沉默了片刻,方说道:“有名字,早取好了。”
  只是一直以来,他在逃避一些东西。所以,他没去瞧了,他的这一位嫡子。
  今日母后提了,刘长石也不逃避了。到底,他不是那等懦弱的性子。刘长石说道:“母后放心,明日儿子会下旨。”
  荣娘见长子有清楚的打算了,也不多提了。这便是转移了话题。
  在场的人里,除了荣娘和夫君刘之烨外,自然还有刘之烨的三个弟弟。毕竟,这三个孩子在王宫的王子所里,尚是进学。
  搬出去?
  得他们成婚了,自然就是搬出去了。
  至于静国公主刘玉娘?
  刘玉娘今个秋后,就会大婚了。所以,这会儿的刘玉娘在蓬莱行宫备嫁。当然,也是侍奉了太王太后、奉国老夫人这两位长辈。
  “时辰不早了。”
  “儿子告退。”
  在消食时,刘长石考校了三个弟弟的功课。
  在三个弟弟都差点被考糊了后,方是收敛了一二。尔后,消食的差不多了,刘长石就是提出了告辞。
  刘之烨这自然,倒不为难了。
  就是让四个儿子都是一起告退了。
  瞧着寝宫里,也是没了旁人。荣娘就是笑道:“夫君,咱们去瞧瞧孙女、孙儿吧。这两个孩子应该在奶嬷嬷的哄劝下,也是睡着了。”
  刘之烨没拒绝了妻子荣娘的意思。
  夫妻二人去了偏殿,去瞧了一双孙女、孙儿。
  就如荣娘想的那样,两个孩子这会儿已经睡下了。荣娘也是示意了侍候的宫人们,小声些未扰了小公主、小王子的歇息。
  只是瞧着,两个小小孩子的睡眠模样。
  荣娘心底软软的一块儿。
  她是心疼了两个孩子,也是可怜的。这般小就没了亲娘。
  说起来,对于儿媳妇付明月,荣娘真觉得可惜了。多好的孩子,与伯玉偏偏是缺少了一些缘分啊。
  彼时。
  荣娘和夫君刘之烨回寝宫,准备沐浴后,歇息了时。
  三位君王的弟弟,也是更回王子所的居处,那也是要歇息了。
  唯君王刘长石这时候,并没有歇下。他回了书房,在看了秘报。刘长石这些日子,一直没放松了一些追查。
  因为,结合了太医之间的诊脉案卷。
  他的嫡妻,难产的莫名其妙。
  这些事情自然得查,查一个清楚明白。
  还有那一日,他在产房外,那等莫名的压抑。那一道闪电后,那种豁然的开朗情绪。总之,那一切一切都让刘长石有一种直觉。
  他不相信,他的王后的死是自然而然。
  君王想查,自然有给查了的人手。龙卫司、暗卫司、军卫司,这三对君王的眼睛,自然是排查了蛛丝马迹。
  汉京城里,那外城北区,那一个叫高丑娘被雷劈死的人,自然就是瞒不过的。
  特别是暗卫司接手后,查出来了那一晚,那个名叫高丑娘的寡妇,还是做了蛊咒之术。有些东西若想查,肯定能查到了太多的东西。
  在这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
  刘长石手下的秘探们,就是查到了高丑娘的真正身份。
  当然,还有东屠国的供奉们,也是用了世外之人的法子,查出了一些东西来。
  看着如今由暗卫司整理上来的秘报。刘长石的眼光,那是晦暗不明。那里面在蕴酿着风暴,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高丑娘,还是金善娘?”
  “金善娘,又或是付善娘?”
  刘长石查到的东西太多了。便是死了的付善娘都不会知晓。
  高丑娘,曾经的新罗国王室的旁系。她曾名金善娘,一个王室安排着,入了修行一途的王室女姬。
  其实,她自己都不知道。
  她修行的法门有问题。她为何毁容?那就是修行法门为蛊咒之术,有伤天合。这是修行的后遗症。
  至于新罗王室为何不在意了这位金善娘?
  那是因为金善娘还有一个身份,她是付王后的同父异母的姐姐。一个曾经背主的新罗公主丫鬟爬了男主人的床的结果。
  付王后的母亲,那位新罗的公主倒也没要了背主丫鬟的性命。只是把这个丫鬟遣送回了新罗国。
  哪料理,那一回,就是珠胎暗结。
  后来,新罗王室只是想着,结个人质的。不料想,一切没用上罢了。
  “鸭子江西畔的高丽吗?”
  刘长石这时候望着秘报里,那些给高丑娘提供了机会的棋子身份。
  他在想,是高丽国的暗棋?
  不,不太像。
  若真是高丽国的暗棋,何必害王后?
  不如直接暗害了他这位君王更适合。
  “查,继续查。”刘长石在秘奏上,批了三个字“继续查”。他要知道了,真正的幕后凶手。是谁?
  是谁害了他的王后。
  他总要,他的王后死得瞑目。不管是谁,刘长石这一位君王自然是血债,让敌人血偿。
  其实,这时候的刘长石已经差不多,从东屠国的供奉那儿,知道了高丑娘的一些作法之事。那个女人死在雷霹之下,简直死得活该。
  修行一道,最忌讳沾上了众生之念的龙气。
  哪怕东屠国只是一个小国,好歹是半岛这地方的小霸主。
  付王后更是一国的中宫娘娘。
  那个高丑娘做法能成功,是因为她的血脉。她是付王后的亲姐姐,所以,她可以借助了血脉之力行了蛊咒之术。
  当然,蛊咒之术成功时,高丑娘自然也要为她的逆天而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君王再愤怒,亦不可随意行事。
  刘长石在等待,等待了新消息的传来。
  将秘奏批示后,他又是坐在了书案后,静静坐了好一会儿。才是亲自写了一封圣旨。这旨意,就是册封了他的长子为东屠国的王太子。
  这是他对王后的歉意,更是他对王后的爱重。他想,他会教导好他的嫡子。
  将来这东屠国的社稷,总要传给了他们的嫡长子。
  “宗赐。”
  刘长石自然记得,他的儿子这一辈。刘氏一族的辈份排序是“宗”字。这也是他给女儿取名时,用了一个“爱宗”的原由。
  而儿子是他的嫡妻,用生命赐予他的。
  “望尔,莫负了你母后的殷殷期盼。”
  刘长石在选中了这个名字时,他哪怕一直没去看望了他的嫡长子。可他清楚,嫡长子的近况一切一切。
  那是他的嫡长子,身边怎么可能没有君王的眼线,在关注着孩子呢?
  次日。
  东屠国的贵族也罢,汉京城的百姓也罢,都是知晓了一件事情。
  东屠国有了储君,有了王太子。
  君王把嫡长子刘宗赐册封成为了储君,未来的宗庙继承人,未来江山社稷的主人。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可仔细想想,又似乎是理所应当。
  毕竟,王与王后的感情,只要知道内情都明白。嫡长子刘宗赐成为了王太子,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如今就是早早的立了储君罢了。


第189章 
  当然,君王册封王太子的圣旨是下达了。
  可正式的册封大典却是订在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件大事情,可谓已经让汉京城震惊了。
  于东屠国的王室而言,却是算不得什么。说到底君王有继承人,在儒家的观念里立有储君,更是合乎了常理。
  小王子刘宗赐是嫡长子,儒家立嫡立长,这怎么看都是合乎了储君的位置。
  蓬莱行宫。
  太王太后在知道了此事后,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若说有什么心头在意着的事情,那么,太王太后就是觉得孙儿与她距离远了。她留了蓬莱行宫恩养,这完全是儿子刘之烨的请求。
  “哀家亦是知道,当初王后难产,哀家说的一些话让大王心头不舒坦了。”太王太后是这么理解的。她以为,当初她按着规距,提了保小,不保大。
  这让王与王后情深的东屠国君王,这一位她的长孙心头有些疙瘩在呢。
  这也是为什么太王太后在儿子刘之烨求情后,就是顺水推舟,便是留在了蓬莱行宫的原由。到底她也想缓缓,暂时不想去直接碍了孙儿的眼。
  这大孙儿不一样,多年的君王生涯,那身上自然有股子的威势。
  太王太后不想祖孙二人真是彼此的加深了心结。
  “母后,您当初那也是合乎了规距。”王遂娘劝了一句。当然,对孙媳妇不太合乎了情理。可真拿出去讲了,人人都能说,太王太后做事行了规距。
  这世间里,王室的规距就是这样。
  王后那也是没有腹中的王嗣更重要。这就是天理人伦。
  想一想,在君权面前,真是一言难尽。
  “到底让大王对哀家起了结心。”太王太后叹息一声。宁国公主王遂娘自然又是劝了话。
  母女二人谈了这些寻常的事情。
  谈到了后面。宁国公主就是说起了,外面的一言风声。
  “眼下都在传了,大王甚爱王后,王后不在了。嫡出的小王子马上也是王太子。瞧着,付氏一族里多是又欢喜,又有些打了主意……”
  宁国公主王遂娘说话这儿时,又是压低了两拍声音说道:“女儿听说了,付氏一族准备在后宫选秀时,会安排了付氏一族的女子进宫。那完全就是为了保护好王太子。”
  付氏一族如今更看重的自然是王太子刘宗歇。
  要知道,刘宗歇身上流着的,就有付氏一族的血脉。若等到了王太子登基,这付氏一族就是君王的母族。
  想一想,于付氏一族而言,必然有天大的好处。
  太王太后听得女儿的话,点点头,说道:“付氏一族肯定不傻。大王在意了储君,他们与储君又是息息相关。护了储君,就是护了付氏一族百年的富贵。”
  太王太后话到这儿,想了想,才是感概道:“真说起来。这一回,王后去了。想来,宫里总要选秀的。到时候,也盼着进宫的全是一些名媛淑女……”
  “哀家啊,就盼着王室多了曾孙辈的孩子。”太王太后哪怕有些时候,是有些小私心了。又或者,人老了,想找些存在感。
  可本心上而言,太王太后自然是盼着刘氏一族的未来,越来越好。
  多子多福,多子多孙。
  这是这个时代里,人们最简单的期盼。
  王室不缺了养孩子的米粮,那么,多生了孩子,多些传承了她血脉的子孙,太王太后自然是盼着的。
  “母后,您是一片慈心。大王会理解的。”
  宁国公主这般安慰了话。
  “哀家也是盼啊。”太王太后这般回道。
  宁国公主王遂娘在心中想到,既然中宫娘娘没了,听母后又是如此的讲法。想来,肯定王室的后宫是要充实的。
  王遂娘暗暗琢磨了,她是不是要选些美人儿,去给了她的侄子呢?
  献美,以讨好了君王,这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王室里的人,也讲究一个论资排辈的。当然,更讲究了一个地位名份。
  王遂娘如今是公主之尊,看着荣耀无比了。
  可她的一切,全是建立在了母后的身上。母后宠她这个女儿。至于弟弟、弟妹?
  弟妹更在意的,是弟妹小萧氏自己生的儿女。王遂娘觉得她这个大姑姐,在弟妹小萧氏的眼中,真不算事儿。
  应合一下,尽点子亲戚本份。
  至于弟弟刘之烨?
  多少年了,姐弟之间的感情自然有。若说多深?
  王遂娘倒是觉得,总欠缺了一些。说起来,还是平平淡淡啊。真是站了立场,弟弟刘之烨肯定是站了刘氏一族的利益,站了侄儿那这的。
  王遂娘总得未雨绸廖。
  宣文八年,秋,九月九日重阳节。
  这一日。
  王宫里是早早的鲜活起来。
  人人是新衣,人人是打扮得精神抖擞。
  至于王室之中,重要的位置,人人皆是满面笑容。
  今天是册封王太子的大典。当然,王太子尚小,这王太子自然就是需要了长辈的护持,然后,在君王的主持下,行了太子大典的典礼。
  对此。
  刘之烨和荣娘这二位,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参加了。
  大礼仪,祭祀天地与祖宗,在宗庙之内祈祷祭拜……
  一一礼仪行完后。
  时辰已经过去了有大半天。
  王太子的册封,于一个国家而言,自然是要召告天下的大事。那册封圣旨早早宣发了天下。今日的册封大典,更多的是召告了天地与祖宗。
  刘长石这一天是开心的。
  他当晚,没在王宫留宿。
  刘长石去了王后的寝陵,在那一位墓陵前,他只是简单的立了那儿。那些护卫远远的守卫着,没人敢靠近了。
  君王独自站了王后的陵前。
  “朕今日册封宗赐为太子,你知道了,应该会很高兴吧?”
  刘长石说这话时,其实,只是说给他自己听的。他当然懂,王后不在了。可在刘长石的心中,付王后是还活着的。活在了,他的记忆之中。
  “朝臣又是有一些人上了奏章,想让寡人选了贤慧的淑女,以充实后宫。”刘长石说着朝堂上,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寡人压下了。”
  刘长石目光里,有些幽深。
  “寡人会护好了太子,将来太子一定会是一个合格的储君。寡人百年之后,这江山社稷要交到他的手上。”
  刘长石说这话时,未尝不是他对付王后的许诺。
  “寡人会等待,等待宗赐的年岁再稍长的。”
  刘长石哪会不懂得,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想法?那些人都在图谋了,新任继王后的位置。可那个位置,刘长石从来没想着选别人。
  至少,目前是如此的。
  刘长石哪会让新的嫡子出现?
  若再有了嫡子,继续都是嫡子,凭什么宗赐是储君?而其余的嫡子就真甘心吗?
  在权利面前,没人是真君子,便是真小人都算得可爱。更多的,是人面兽心,又或着衣冠禽兽。
  权利,这是世间最美的毒药。
  所以,刘长石不敢小瞧了,权利的魅力。更何况,还是权利巅峰的君王乎?
  秋末。
  王室又热闹了起来。
  这时候。
  庄县伯爵付奇勇已经是守孝期过,除了孝服。
  本来议定的,是这一年的秋,庄县伯爵是除了孝后,静国公主就要下嫁了。如今付王后薨逝了。这国孝一年。所以,静国公主的婚事,就得再延后了一年。
  王宫里。
  这等秋末的欢喜,那是因为今年的丰收。整个国库丰盈了起来。
  刘长石这位君王自然是高兴的。
  君王一高兴,自然是整个王室都是喜意洋洋。
  晌后。
  天气还算得凉爽。
  当然,好歹是晚秋,这免不了要加些衣裳的。
  “母后,您可得仔细的瞧一瞧女儿的那些伴读如何?”刘玉娘来母后这儿,说了话儿时,自然是介绍了一二,她的伴读。
  说她的这些伴读,表面给她来当陪读的。
  实则,都是准备给二弟当了未来嫡妻备选的。
  在宫里住久了,再是能装了?那真性情总能摸一个底儿。到底是未来的奉国公爵夫人,岂能不好好的掂量一下?
  “慢慢看,本宫不急。”
  荣娘笑着说道:“总要等来年,你的婚事妥当后。你那二弟才轮着订下了婚事。”
  荣娘这般说时,也是感叹道:“说起来,你这婚事,还真是一波三折。瞧一瞧,你这都给担搁着,明年啊,也是二十一岁了。”
  这时代二十一岁的姑娘,真是老姑娘。
  那可不是一般的老姑娘,在这等年纪里,都是老得不能再老了。
  当然,在荣娘眼中,她的女儿却是正值了花儿一样的年纪。还有便是王室的公主不仇嫁啊。这未来公主府在那儿,到底是好日子过着。
  嫁得晚些,未必不是好事儿。
  这女子嫁得晚,生了下一代时,到底是更安全嘛。
  “只要父王、母后不嫌弃,女儿是巴不得晚些出嫁呢。”刘玉娘笑着,说道:“母后可说过,女儿是您的贴心小棉袄。”
  这话啊,静国公主刘玉娘说得巧笑嫣然。
  荣娘心头,自然是听得美滋滋的。到底女儿的嘴甜。


第190章 
  宣文八年,倒也算得不平静的一年。
  至少,于东屠国如此。
  宣文九年,春。
  整个半岛的局势,并不平稳。而是更加的动荡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