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民国岁月-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突·;·;·;·;·;·;”装备了十几枝花机关的警卫排这时向冲进阵地的鬼子开火,一些下级军官和士官手中的盒子炮也纷纷对准冲上来准备拼刺刀的鬼子。回过神来的士兵们一窝蜂的向鬼子进行反冲锋。
沈修文拿着他那支没有刺刀的汉阳造,一时无所适从,叫他打几枪还可以,但是这种刺刀见红面对面的搏杀,沈修文刚刚才建立起来的心理防线再次面临崩溃的边缘。
日军冲上来的人实在太多。一个身高一米六还不到的鬼子发现了站在战壕里不知所措的沈修文,怪叫着向他冲过来。
沈修文只得拿着自己已经打光子弹的枪当棍使。因为害怕原来部队上学的刺杀技术早已忘到了九霄云外。才一个照面,沈修文就被这个矮个子鬼子的刺刀逼得手忙脚乱。
沈修文挥舞着手中的枪,心中暗暗叫苦。虽然他醒来后,发现自己和原来长的一模一样,但是体质却比原来差了很多。刚才手中的枪和鬼子的三八大盖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差点就脱手了。
“呀·;·;·;·;·;·;”鬼子似乎感到自己对面的这个戴着钢盔的平民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大叫一声,对准沈修文就是一个突刺。慌乱中,沈修文用尽自己的全力举起枪,在刺刀刺中自己身体的一刹那,猛地砸开了鬼子的刺刀。同时,一个侧身让过了没有收住脚步的鬼子。
一个人即便恐惧,但是在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求生的本能自然而然的迸发出来。尽管沈修文的手臂震得发麻,但是他还是趁着鬼子冲过头的机会,迅速地扔到手里的步枪,从地上捡起一枝配上了刺刀的步枪。
这个时代,中正式步枪还没有面世,德国装备除了中央军校的教导总队之外,八十七、八十八师这样的由南京警卫一、二师改编的最精锐的部队,装备的还是仿88式毛瑟步枪的汉阳造,枪身和刺刀都比鬼子的三八大盖短一截。沈修文端着枪也是暗呼倒霉,怎么就捡不到一支三八大盖呢。
那名鬼子由于连续两下没有刺中那个没有受到军事训练的平民,也感到十分没有面子。一个转身重新面对沈修文,低吼一声,再一次向沈修文刺来。沈修文这次背靠战壕,避无可避,当刺刀刺过来的时候,突然挥枪用刺刀座挡开了对方的刺刀,一个侧身刺刀横向来刺中了那名鬼子的右侧腰部。一个防刺加一个右刺,两个标准的刺杀动作一气呵成。
鬼子一脸难以置信的神情看着沈修文慢慢地倒下。这两个动作几乎耗尽了沈修文所有的力气,拔出刺刀,用枪拄在地上,弯腰喘着粗气。
这时,又有两个鬼子端着刺刀向沈修文冲了过来。沈修文勉强抬起身子,靠在战壕上,但是两个手臂这时却不听使唤一样,怎么也抬不起来。他看着两把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明晃晃的刺刀,无力地闭上了眼睛。穿越到这个时代还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这么挂了,比起小说中那些穿越大神精彩的故事,沈修文虽然心里极其的不甘,但是想到死在自己手里的鬼子也有三四个了。心中暗叹,总算没有白穿越一场。
眼看沈修文将要被这两个鬼子手中的刺刀刺个对穿的时候,只听见“叭,叭”两声,那两名鬼子顿时倒地。
沈修文睁开眼睛一看,只见沈义手里拿着一支盒子炮,一个箭步冲了上来,一把扶住自己,大声喊道:“二少爷,你没事吧?”
沈修文一屁股坐倒在地上,喘着粗气看着一脸紧张的沈义,摇了摇头。这次总算是死里逃生·;·;·;·;·;·;
越来越多涌进阵地的鬼子彻底动摇了五二八团的防线,阵地上的中国士兵被一块块的分割开来,面对人数和体力都占尽了优势的日军,陆陆续续地倒下·;·;·;·;·;·;
沈义拿着手中盒子炮紧张地保护着体力耗尽的沈修文,连续击倒了好几个想冲过来的鬼子。团长黄梅兴眼见自己的二线阵地即将被突破,连忙下命令,放弃阵地,往镇里退却。
冲上阵地的日本知道这是攻占庙行的关键时刻,死死咬住撤退中的五二八团不放,陆续又有很多士兵倒在撤退的路上。沈义,搀扶着沈修文也快速向镇里跑去,不时地回头开一枪抵挡紧紧追赶的鬼子。沈修文发现沈义的枪法真的不是盖的,每放一枪都会有一个鬼子倒下。
五二八团退进镇里的同时,后面追赶的鬼子也追到了镇口,看着后面黑压压一片的鬼子,撤进镇里的士兵还不到二百之数。眼见无法阻止日军的脚步,就在这关键时刻,突然从后面传来密集的枪声。紧接着是迫击炮沉闷的发射声音。一颗颗炮弹在鬼子的人群中爆炸。
“援军,援军。是我们的援军到了。”黄梅兴激动地喊着。与此同时,无数**士兵从庙行的后侧冲了上来。
增援的**人数众多,都是生力军,兼有炮火的掩护,冲上的阵地的日军很快就被压了下去。鬼子的坦克在迫击炮弹的爆炸声中,慌忙后撤。这时,空中又传来尖啸声,鬼子的重炮和山炮对**的迫击炮进行压制。没想到,**的重炮此时也开始响起,对鬼子的炮兵阵地进行凡压制,同时继续向对面的鬼子发起反冲锋。
鬼子的炮火被压制后,第二次进攻的那一个大队的鬼子在扔下二百多具尸体后,终于向潮水一样的退却了。
经此一战,原本损失就惨重的五二八团,差点全军覆没。撤回镇里的部队还不到两个连。
这时,一名戴着少将军衔的年轻军官在一群官兵的簇拥下急步赶来:“敬中兄,兄弟来迟一步。”看着几乎所有人都挂着花的五二八团士兵,这名年轻将军立正向全体五二八团的官兵敬了一个礼,声音哽咽地说道:“五二八团的弟兄们,我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增援来迟了,对不住大家。”
“不迟,不迟。萌国,你们来得不迟呀。”黄梅兴紧紧握着这位少将的手,激动地说道。
接着,后退两步,大声喊道:“五二八团的弟兄们,全体都有,向增援我们的八十七师二六一旅的弟兄们和宋旅长敬礼。”
热泪盈眶的宋旅长脸色突然变得一场凝重,转身命令道:“全体都有,向五二八团的英雄们敬礼。”
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沈修文也是感动地热泪盈眶。谁说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站在这里的中**人个个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宋旅长?萌国?”与此同时,沈修文的心里不禁暗自嘀咕,黄梅兴称呼那位年轻的少将萌国,沈修文感到十分的耳熟。哦,想起来了,萌国不就是后面著名的抗日将领宋希濂吗。沈修文没想到,来到这个时代不到一天,能有幸接连碰到两名著名的抗日将领。心中顿时十分的激动。!~!
..
第七章 崭露头角
宋希濂和黄梅兴是黄埔一期的同学,加之黄梅兴又比宋希濂年长十一岁。wWw、所以,尽管宋希濂已经贵为少将旅长,但还是对黄梅兴十分尊重。
宋希濂握着黄梅兴的手,道:“敬中兄,从现在开始庙行镇一线有我部接防。贵部返回昆山常熟一线修整。我代表我们八十七师,感谢你们这几天的英勇奋战。”
黄梅兴转头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后还不足三百的弟兄。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五二八团出征时一千八百壮士,如今就剩下这么多。黄梅兴一脸伤感地宋希濂说道:“萌国,我们五二八团没有给中**人丢脸,庙行我就交给你了。”
宋希濂肃然起敬。他知道自己这位学长的五二八团自从参加以来一直担负着最重要的防线,在八字桥一个团硬是顶住了鬼子海军陆战队近千人的攻击,四天时间没有让鬼子前进半步。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仅凭八百人又在庙行顶住了鬼子的进攻。着实让人钦佩。
“学长请放心,庙行是五二八团用数百弟兄的性命才保留下来的,只要我们二六一旅还有一个活着的,绝不会让鬼子前进半步。”
黄梅兴突然又想起点什么来,回头找到了和沈义一起站在对末的沈修文,招手让沈修文过来:“修文,我来给你介绍,这位就是我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的旅长宋希濂将军。”
沈修文虽然早就猜到是他就是宋希濂,但还是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鞠了个躬恭谦地说道:“久闻宋将军大名,今日得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
宋希濂微微向沈修文点了点头,淡淡地说道:“这位小兄弟过奖了。”
宋希濂年少得意,当年在黄埔一期众多的毕业生中,他的年龄最小。而且年少得意,二十四岁就已经是少将旅长,深得蒋委员长的器重。对沈修文一个小小的大学生自然不放在眼里。能点点头,也是完全是在黄梅兴的面子上。
黄梅兴自然清楚宋希濂的为人,微微一笑,指着沈修文向宋希濂介绍道:“萌国,这位小兄弟叫沈修文,本来是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来慰问我们的。但因为鬼子的进攻被陷在这儿,差点就陪我黄梅兴在此就义。你可小看这位小兄弟,他和他的同伴今天在阵地上最起码消灭了十来个鬼子。我们就要撤到后方了,麻烦你安排一辆车帮他们送回市区。”
宋希濂本来有些奇怪黄梅兴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向自己介绍一位来慰问的大学生,听到最后这才明白。不由对沈修文刮目相看,立刻说道:“这没有问题,我马上让我的警卫亲自护送这位小兄弟回上海市区。”
黄梅兴感激地点了点头,转头握着沈修文的手,道:“修文,那我们就此告别,希望将来还有见面的机会。”
沈修文也是激动的点了点头,连忙说道:“黄团长,待停战后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
“停战后?”黄梅兴和宋希濂同时一愣。要知道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全国民众群情激奋,国民政府的外交调停都被视作“卖国”。各界舆论极力鼓吹:国民政府只要学十九路军的“跟日本人拼了”的战法,就可以在上海击败日军,或是进一步收复东北失地,甚至还有可以“远征东瀛”。而那些年轻学生更是各类游行请愿的生力军。他们没想到,竟然从沈修文的嘴里冒出“停战”两个字,实属另类。
“小兄弟,现在全国上下一心,国民政府亦准备迁都洛阳,蒋委员长更是颁布了全国防御计划,如今战事刚启,我军士气正旺,怎么能轻言停战呢?”宋希濂忍不住插言问道。
沈修文其实一看到宋希濂和黄梅兴两人脸上的惊诧之色,就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意间说漏嘴了,心中十分后悔。要知道现在这个时候讨论停战问题,很可能会被视作亲日分子。只得硬着头皮回答道:“国民政府这次不是已经向国联报告了日军在上海的暴行吗,要求国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日本的侵略。我想如果不出意外,在国联的调停下,很快就能达成停战协议。”
宋希濂一听,沈修文的这番回答和国民政府外交部一贯的论调如出一辙,不由有些不屑地说道:“把希望寄托在国联的调停上,哼,要是国联的调停又用的话,我们的东北三省也就不会被日本人占领了。”
“上海和东北不一样。”沈修文有些不服气的说道:“西方列强在上海有着巨大的利益关系,集中着英国80%,美国60%,法国90%,意大利70%的在华投资。这次日军在上海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势必会严重威胁列强在中国的利益。这次,国联和西方列强肯定会对日本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向日本施加压力。前段时间不是有美国舰队开赴上海了吗。所以,日本这次根本不可能占领上海,迟早会接受国联的调停,回到谈判桌上来。”
“修文,你就这么肯定?要是小日本不听怎么办?我看呀,还得需要打,只有把小日本打疼了,他们才有可能坐下了谈判。”黄梅兴在一旁撩着袖子说道。
虽然,他们都认为沈修文说的有道理,但是作为军人,东北张学良的不抵挡,把希望同样寄托在国联的调停,导致东北三省沦陷,他们都视作耻辱。但还是不太相信日本人会乖乖地听从国联调停,坐下来谈判。
“这话也对。”沈修文接口道。他这话一出,两人的脸色顿时有些异样,黄梅兴对沈修文这种近似于油滑的论调有些尴尬。宋希濂脸上的不屑的表情更加明显,正要出言讥讽,却听到沈修文继续说道:“正是由于我们这次对日军的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没有让日本象东北那样一击而胜,稳定了全国的军心民心,也增加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同情。也使日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日本如今不过是个刚刚兴起的工业化国家,他还无力独立对抗西方列强。日本之所以大规模的增兵,一来是想在短时间内让国民政府屈服,二来也想在将来的谈判中赢得更多的筹码,争得谈判的有利地位。”
说到这里,沈修文故意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若有所思的宋希濂和黄梅兴。他知道这两人都是蒋介石的嫡系,觉得有必要为蒋介石说几句好话,接着说道:“好在这次蒋委员长及时复出,更提出了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的英明对外政策。我想,只要我们英勇抵抗,日本人在短时间内无法取胜,同时又要面对西方列强的强大压力,只能回到谈判桌上来。”
“那我们的东三省就让小日本这样占领了不成?”黄梅兴皱着眉头思索了一阵,道。
宋希濂的脸色也为之一黯。九一八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特别对于他们军人来说更加是耻辱。
沈修文叹了一口气道:“目前我们国家满目苍夷,军阀林立,国民政府尚未稳固,目前收复东北谈何容易呀。”接着,沈修文话锋一转道:“不过,日本是个岛国,资源贫乏,他们侵占我们东三省的目的,就是想积累战争资源,妄图全面向我国发动侵略战争。我想只要我们能上下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总有一天我们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领土。”
话刚出口,沈修文突然感觉自己太过于兴奋了,怎么把后世的宣传口号都讲出来了。要知道眼前的这两位可是蒋委员长铁杆的嫡系。不由小心的看了看宋希濂和黄梅兴的脸色。
好在当时,北伐结束不久,特别是黄埔军人脑子里还都是革命理念,并没有对沈修文那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引起警惕,反而还颇为认同。
宋希濂叹了一口气道:“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谈何容易呀。GCD现在的口号是:推翻国民政府,武装保卫苏联。国内尚且难以统一,谈何一致抗日。所以,为此校长才提出攘外避先安内的政策。”
推翻国民党统治,沈修文是清楚的,在两次内战中,都是GCD的口号。但是“武装保卫苏联”,沈修文还是第一次听说。他突然想到,现在这个时期,GCD的领导权掌握在从苏联回来的王明等人的手里,**正在被他们所排挤,同时不久以后还掀起所谓肃反运动,想到这里沈修文不由不寒而栗。
不过,沈修文刚才这番话,让黄梅兴更加认识他的同时,也赢得了宋希濂的欣赏。他的地位比黄梅兴高,同时蒋委员长也相当器重他。他知道如今蒋介石刚刚复出,虽然一上台就提出了全国防御计划,但是那些拥兵割据的军阀却无人真正派兵响应。这次驰援上海,之所以派出最精锐的第五军,甚至不顾德国顾问的反对,还派出了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主要也是除了在江西剿共前线的部队以外,根本无兵可派。这次已经把陈诚的十八军从江西调过来,但是面对现在的战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大局。特别是沈修文提到蒋介石最近提出的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的对外政策,一向对蒋校长十分崇拜的宋希濂一下子对沈修文的好感激增,同时动了惜才之心。
“小兄弟,不知道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吗?”宋希濂笑眯眯地问道。
“打算?”沈修文愣了愣,刚刚来到这个时代,就遇到了这场战斗,今后该么办呢?回去的可能性在沈修文看来已经不大了。他现在的身份是沈家二少爷,以沈家的财力能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想到五年后日本就要对中国发起全面的侵略战争,特别是自己又经历了刚才那场艰苦绝伦的战斗,沈修文突然心中壮气升起,大声回答道:“中日之间迟早一战,我今年毕业后打算报考中央军校,投笔从戎。”
“好。”宋希濂满脸欢喜地叫了一声,接着轻轻叹了口气道:“今年这个时候中央军校本该招收第十期的学员。但是由于年前校长的下野和这次的战争,今年恐怕是不招生了。”说着,他又话锋一转道:“不过,你毕业后可以来我的部队,待来年中央军校开始招生的时候,我一定保举你去深造,你看怎么样啊?”
沈修文明白了,宋希濂这是看上自己了。能跟随这样一名抗日名将,而且又是嫡系,沈修文当然是求之不得。但是他记得一二八抗战后,87师和88师相继被派往江西剿共。从小就在红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