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民国岁月-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天,晚饭后当沈修文在东湖边上散步的时候,突然看到易安华一个人坐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抽烟。
和其他那些在会议上积极“发言”的将领相比,易安华显得很沉默。从不主动发言在有时主持检讨会的陈诚问道,才做一些回答。南京保卫战八十七师乃至他二五九旅的遭遇,对他的打击还是很大的。
沈修文暗暗叹了一口气后。换上一张笑脸,走上去打招呼道:“济臣兄。你今天也有这个闲气逸致啊!”
显然正在低头抽闷烟,神游的易安华没有注意到有人已经走到他面前,闻声抬头看到沈闷文笑眯眯地站在面前。连忙扔掉手中的烟头,站起来举起右手欲敬礼:“沈师长。”
沈修文见状连忙拉住他笑道:“济臣兄,你可是我的学长,怎么客套起来了,还是叫我光往 按照黄埔惯例,应该是我向你敬礼才是。你看我都没有跟你客气。来。坐。坐,坐。”说着,拉着易安华一起在石头上坐下来。
接过沈修文递上来的香烟。易安华一脸苦笑道:“长官被撤职,部队番号被取消。我现在哪有什么闲情要不是现在国难当头,真想脱下身上这身军装。”说着,易安华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
“是啊,现在国难当头。如果我们军人都不拿起枪来挥卫我们的国家,那咱们中国就要被小日本吞并了。”沈修不点了点头,接着又笑着安慰道:“济臣兄,你也不必如此悲观。七十一军的番号是取消了,不过你们八十七师不是仍然保留下来了嘛。再说,七十八军的宋军长,当年不也是你们八十七师的老长官吗?”
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都是源自于中央警卫部队的兄弟部队,当时八十七师刚七成立的时候,张治中是首任师长,二五九旅旅长孙元良,二六一的旅长就是现在的七十八军军长兼三十六师师长的宋希镰。
易安华默默地点了点头,低头重重地吸了一口烟后,突然抬起头对沈修文说道:“光复,如果你们荣一师缺人的话,我想到你们荣一师来。”
沈修文一愣,随之顿时大喜。他没想到易安华会主动提出要到自己的荣一师来。荣一师怎么会不缺人?目前为止荣二旅的旅长还是由沈修文亲自兼任着,打仗的时候,沈修文无暇脱身,副师长兼荣一旅旅长滕东林就象是一个救火队员。如果易安华能过来,无疑是荣二旅最佳的人选。
“济臣兄,这事你考虑清楚了?”沈修文虽然难掩脸上的兴奋之情,不过还是小心地问道。
“其实自从撤到南陵后我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光复。不瞒你说当初在南京的时候,当我听到我们旅被长官扔下后,我的心彻底凉了。要不是碰上你们荣一师,我和我们二五九剩余的这三千弟兄可能早就葬身在长江边了。而且。在撤退的路上我都看到了,作为师长,你始终在最后,掩护弟兄们撤退。说心里话,能跟着你这样的长官。心里塌实。也怪不得你们荣一师一直能打胜仗。”易安华一脸感概地说道,接着又言辞恳切道:“光复,如果你们荣一师缺人。我过来哪怕当个团长也行。”
“哈哈,什么团长?济臣兄,你这么看得起荣一师,看得起我沈修文。只要你过来。你就是我们荣二旅的旅长。
”沈修文顿时从石头上站起来,哈哈笑道。
“好你个沈光复,我看你挖墙脚是挖上瘾了。八十七师是校长亲自下令并入我们七十八军的。你小子居然又跑到我这儿来挖人来了,难道你收容了这么多官兵还不够啊。”
三天后。宋希镰气呼呼地找上门来了。原来。不但易安华不但自己主动打报告要调到荣一师,他手下原二五九的很多军官都要跟着易安华一起来荣一师。三十六师在撤退的时候,差不多一半都扔在了南京,新近并过来的八十七师,二六一旅几乎全军覆没,就剩下易安华的二五九旅这三千来号人,没想到前天二五九旅随同荣一师和教导总队刚刚抵达武汉,就一下子交上来这么多请调申请报告,也难怪宋希镰要双脚跳着打上门来。 “宋长官,宋军长,您要是有事,您只要打;一…来。我宏亲自今卜您那儿聆听示一您怎么亲自。了。”沈修文连忙嘻皮笑脸地把宋希谦迎进门。
“你小子跟我少来这一套。我问你,二五九旅包括易济臣在内,二十多名军官集体提出要到你的荣一师来,是不是又是你小子搞的鬼?”宋希镰挥舞着一大把申请报告重重地拍在沈修文的办公桌上。
沈修文连忙拿起桌上的申请报告,第一份就是易安华的,下面居然还有包括二五九旅的副旅长刘曼天在内一大批的军官。沈修文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都要跟着易安华一起过来。大战之后,最缺的就是军官和老兵,特别是经历过战斗,有临战指挥经验的军官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看来易安华还给自己带来一个惊喜。
“宋长官。您看这事确实不是我干的,可能都是二五九旅的弟兄们这些日子跟我们荣一师相处久了。有感情了。这才愿意上我这座小庙来。”沈修文强自抑制住心中的喜悦。陪着笑向宋希谦解释道。同时,他也看得出宋希谦今天是真的火了。
沈修文有前科在前,宋希镰哪会相信他的解释,深吸了一口气,强自平复一下自己的怒火,指着桌上这一大堆报告,道:“光复,你也不是不知道,我们七十八军损失很大,特别是并过来的八十七师。就剩下二五九旅这么点人,我妇旨望着靠这些军官重建八十七师。你说你们荣一师。已经在南京收拢了很多人了。你怎么还好意思上我这儿来挖人。”宋希镰越说越气,指着沈修文的鼻子骂道:“光复,我宋希镰自问从来没有得罪过你,你怎么就这么算计我。
这次,我要不是看在仲良兄的面子上,我早就到校长那里告你去了。”
“宋长官,我承认,易旅长此前跟我谈过,想到我们荣一师来。我也很高兴。但是这么多人都要求到我荣一师来,我真的是一点都不知道,更别提我故意去挖您的墙脚了。这一点,我希望您还是能相信我。”沈修文连忙说道。
宋希镰有些意外地看着沈修文一脸的诚恳,想到易安华之前也主动跟自己谈过,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道:“这么说,真的是他们主动要求来的,不是你们私下里鼓动的咯?”
“当然不是。”沈修文连忙斩钉截铁地说道。接着看到宋希镰已经稍稍消气了,紧跟拿起宋希镰拍在自己桌上的申请报告。笑着道:“宋长官,您看这些军官他们都是自愿的,都愿意到我这座小庙来。要不您就把这些报告批了吧,这”
“放屁。”未等沈修文说完,宋希镰跳起来打断了他的话,大声道:“我宋希谦有这么差劲吗?这些个兔崽子居然把我也当成王敬久、沈发藻了。我告诉你,这些人当中除了易济臣。我一个都不放。”说完,从沈修文的手里抢过这些报告,气呼呼地来,又气呼呼地走了。
刚才一直站在门口不敢进来的乔螓向摔门而出的宋希漉敬了个礼,目送着他上车后,走进来,看着沈修文苦笑道:“宋长官,这是打上门来了吧?”
沈修文也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他总算是肯放易安华,不过就是可惜了其他那些想到我们荣一师来的军官了。”
“师长,你还是看看这些吧。我们从南京带出来的那些官兵所属的部队,都朝咱们要人来了?”乔螓说着把手上拿着的一叠文件递给沈修文。
“要什么人?”沈修文诧异地接过乔螓递过来的文件看起来。原来都是些从南京撤出来的部队,包括第六十六军、第八十三军、第七十四军等这些部队,在得知荣一师收拢了很多他们这些部队被打散的官兵,有的直接找上门来要人,有的发了个公函过来,要求荣一师把他们部队的官兵送回来。
“那些被咱们收拢的官兵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沈修文皱着眉头问道。
“按照你的命令,这一路上没少优待他们。大部分官兵都愿意留在我们荣一师,也有一小部分想回原来的部队,或者想回家。”乔楼推了推眼镜回答道。
“那就好。”沈修文松了一口,拍了拍手中的这些朝荣一师要人的文件。十分随意扔到办公桌上,道:“你去告诉这么部队,人一个都不给。妈的,要不是我们,他们这些人早都报销了,现在居然还有脸向咱们要人。老子就是一个都不给。另外。你车告诉那些想回原来的部队或者向回家不干的官兵,告诉他们现在是国难当头,抗日是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军人的义务。让他们都留在荣一师。另外,把他们都打散了。分配到各个部队去。人员名单直接上报军政部。”
“是。”乔螓连忙应道。其实。他也早就知道沈修文是绝不会同意归还这些官兵的,只要把人员名单上报军政部,就算是生米煮成熟饭了。
“另外。我们要抓紧这段时间,好好整部队。咱们师里也要搞一次战后检讨会,营以上军官都要参加。好好总结一下在南京战役中的经验和教刮。”沈修文考虑一下之后,又说道。
这次军委会组织的战后检讨会后来虽然成了各个部队将领的责任推卸会,不过这次的检讨会也提醒了沈修文。随着自己部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势必会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队战斗力下降是问题,所以这种战后总结经验教刮十分必要。有利于提高部队的凝聚力,指挥官的临阵指挥能力。
正说着。桌上的电话铃声响了。乔操接起电话一听,连忙递给沈修文,道:“是陈长官电话。”
由于南京卫戍司令部已经取消。从南京撤到武汉休整的部队暂时归武汉卫戍司令部管辖。武汉卫戍司令长官陈诚自然也成了沈修文的顶头上司。
“陈长官。”
“光复,委座接见。你赶快准备一下,接你的车已经在路上了。”陈诚并不象平时那样。先寒暄几句,关心一下沈修文的伤。而是语气十分急切的说道。D!~!
..
第二百章 华北危急(一)
二匕次样,淀修文并不是单独获得蒋委员长的接旦。wwW!甥才 刚到自己那里打上门离开的七十八军军长宋希镰、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和七十二军军长孙元良。除了被撤销番号的七十一军以外,都是从南京撤下来的嫡系部队的将领。
。光复,身上的伤好些了吧?要注意休息。我知道你们荣誉第一师在南京战役中的表现是最好的,至始至终没有丢失自己的阵地,最后还帮助友军一起撤退。好,好啊”。当蒋委员长在武汉卫戍司令长官陈诚的陪同下走进来时,径直走到沈修文的面前一脸欣慰地说道。引来周边一片羡慕的眼神。
自从上次在南京战前的动员会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月,沈修文注意到蒋介石显现的瘦了很多,也苍老了很多。脸上的神情依旧十分的疲惫。尽管后世接受的主流教育,说蒋介石是大独裁者,在抗日战争中是投降派,抚战胜利后从峨眉山上下来摘桃子。前者沈修文并不否认,但是后者沈修文并不赞同,将来怎么样他不清楚,他只知道现在领导抗日的重担都压在这个最高统帅的肩上,而且他还承担着战局不利、首都失守的种种巨大压力。此时的沈修文感觉自己的鼻子发酸,眼眶发热。
“校长。学生些许小伤不足挂齿。倒是校长您老人家要多注意身体,您还要领导我们把日本鬼子从中国的土地上赶出去。”沈修文连忙立正道,不知不觉间声音有些哽塞。
蒋介石的用人一直注重同学、同乡、师生这些关系,沈修文也一直是他看好并关注的,听到这番话后,不由老怀开慰。连连点头并且看着旁边几位自己的得意门生道:“你们都听见了吧。你们的小师弟光复说的好啊。我一定会带领你们把日本人赶出我们中国的土地。他有这个信心,我也有这个信心,我希望你们都要有这个信心。”
“我们有信心。”宋希谦等人顿时异口同声地喊道,同时爆发出一阵掌声。 蒋介石很激动,脸上泛起一阵潮红,刚才的疲惫神情也一扫而空。他心目中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了这么一批忠心耿耿的黄埔学生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学生,从东征到北伐,使他蒋某人最终登上了领袖的宝座。同时,这些如今都成长为军队中坚力量的学生,更是他执政的基础。他还要依靠他们平定内乱,把日本人从中国的土地上赶出去。
他必须要有这样的信心。他要用自己的信心去感染手下的将领稳定军心。今天接见这些从南京败退下来的嫡系部队的将领,他就是存着这个目的。
所以,尽管南京丢失,部队伤亡惨重,但是整个接见过程中,蒋介石没有一句责备,非但没有责备,而且对一线部队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当然他没有任何自责,责任自然也都推到了已经被免职的唐生智的身上。
最后,陈诚代表蒋介石宣布了早已拟好的针对他们这几支从南京撤下来的部队的命令:教导总队进。休整,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五军,军长桂永清中将;七十四军和七十八军开赴湖南休整;荣一师和七十二军留在武汉休整,荣一师整体并入七十二军。上述这四个军全部列为军委会直属部队。
这份命令得益最大的就是孙元良的七十二军。就连沈修文自己也没想到荣一师会编入七十二军。不过,相比其他几个长官,沈修文倒是更愿意接受孙元良这位老长官。
“光复,荣一师以前怎么样小现在仍然怎么样。放心吧。军部不会派人来掺沙子的。不过。八十八师的伤亡很大,你们荣一师可要支援一些基层军官和老兵。别跟我哭穷,当年你从八十八师出去的时候,我可是大力支持的。当初播种,现在开花结果了。这收成八十八师也该有一份吧。”孙元良拍着沈修文的肩膀笑着说道。
“军座,没您这样的吧。我现在不是都已经归建了嘛。您看当年我出去的时候,只带了一个营,现在带来回来一个师,您还不满足呀。再说。八十八师是老大哥,荣一师不过是小弟弟。
哪有老大哥问小弟弟拿东西的。”沈修文故作一番苦色的说道。
不能不说孙元良会做人。而且深谙人情世故,也正是这样,最后得以长寿、善终。历史上的他三起三落,两次蒋介石都要枪毙他。但是两次都能再次复出。抗日初期的泓沪会战。后期的雪峰山会战。孙。元良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抗战胜利后的内战中,徐蚌会战,邱清泉、黄伯韬自杀,杜幸明、黄维被俘,他的十六兵团在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居然也能逃出来。最后到了台湾,退出军界,生意也是做的风声水起。
所以,尽管荣一师并入七十二军。但是他第一时间就向沈修文表明他没有伸手的态度,和沈修文依旧保持平等良好的关系。进而沈家兄弟名正言顺地建立同盟关系。而且就此和儿莉一工关系,这对于他的副业也是有极大的好处。 “就知道从你小子那里挖点东西比登天还难。不过,以后朱赤和高致嵩讨上门来,我可不管。”
正如孙元良所说的,就在荣一师正式并入七十二军的第二天,朱赤和高致嵩就讨上门来了。一个是曾经一直对他非常照顾的老长官,一位也是平时交往不错的学长。他们两个一本正经地执属下礼,一口一个。师座”叫着,好象沈修文就是他们八十八师的师长。最后没办法,沈修文只得被他们俩敲去了每个旅十名基层军官,一百名老兵。外加五挺四。五十枝汤姆森冲锋枪和五十杆迦兰德步枪,弄的沈修文心疼了好几天。
四重机枪、勃朗宁轻机枪、六零迫击炮、汤姆森冲锋枪、迦兰德步枪,以及后来沈修文饥不择食要求的 帜式春田步枪,从武器到弹药全部需要进口。而且这些自动武器的弹药需求量极大。从湘沪会战到现在为止。一下子消耗掉了之前半年储备量的三分之一。 但是自从开战后,从美国发来的物资越来越难运进来了。原本浣修文还希望能从美国搞到一点战车、坦克什么的,结果根本搞不到不说,就是搞到了如今在没有空中保护和油料紧缺的情况下,根本不现实。在目前的情况下,只得依靠枪和为数不错的火炮跟日军作战。
接下来就是部队的整刮由于这次部队补充的都是从南京一起带出来的老兵,倒是省了不少事,至少不象以前补充的那些新兵那样。崔练要从头开始。
“小光复,我事多走不开,你不如趁这段时间有空,你回万县一趟。去看看爹和文纨。也顺便把文纨接来吧。你看我这儿的房子也挺大的,你们就住在这里,文纨来了也正好和你嫂子做个伴饭桌上沈修德说道。
南京沦陷后,作为临时首都的武汉三镇大员云集,一下子热闹了很多。随之带来的也是物资和住房的紧张。不过,按照沈修德的地个和身份,还是分到了一套不错的小洋楼。何真如也从万县来到了武汉。今天。沈修文是第一次来到大哥在武汉的家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