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宫妃的正确姿势-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非,皇帝有了废太子的心思,或者是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以至于皇帝要用这种方式来警告太子以及朝臣。

华裳身处后宫,实在无法得知前朝之事,心下忧虑也就是正常的了。

第170章 兵事

上阳宫。

皇帝最近应该是比较繁忙的,不过只要是有时间来后宫,那是必定要来瞧瞧尚在月子中的华裳的,而且也会将襁褓中的十皇子也带来。

华裳抱着闭着眼睛、睡得一塌糊涂的十皇子,眸色温和了下来,然后看着皇帝笑着道:“十皇子在建章宫会不会吵到皇上?婴儿什么都不懂,只会哭闹,皇上若是烦闷了,就将十皇子送回来吧,臣妾虽然还在月子里,不过倒还是可以看顾一下的。”

皇帝看着身着中衣、长发及腰的华裳,笑了笑道:“十皇子很懂事,是个乖巧的孩子,奶娘都说婴儿这么乖很少见,朕很喜欢他。朕年纪大了,看着小儿子在身边更开心些。”

“最近朕政务繁忙,几乎分身乏术,也有些日子没来看你了,朕知道,皇儿是你十月怀胎拼死生下来的,你定是思念,只是朕也喜欢他,就让他先在朕身边待几天。等你出了月子,养好了身子,朕就将皇儿送回来,你不要担忧。”

华裳露出笑容,轻声道:“臣妾知道皇上最近政务繁忙,脸上都没有了笑意,若是皇儿能够让皇上放松开心一下,臣妾又怎么会担忧呢?臣妾身子弱,皇上也都是为了臣妾好,臣妾懂的。”

皇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轻轻伸出手摸着华裳的脑袋,柔声道:“你好好修养,朕最近又要忙起来了,不能常常来看你,你自己注意些,准时喝药。不准任性知道么?”

华裳抿嘴低头笑道:“臣妾都多大的人了,皇上还像小孩子一般嘱咐。”

皇帝轻轻梳理着华裳的长发,看着华裳那还带着几分苍白的面颊,开口道:“出了月子也不必急着去未央宫请安,皇后近些日子似乎也病了,你身子一向就弱,别过了病气。”

华裳的确是不知道皇后生病了这件事的,微微蹙眉,轻声道:“皇后娘娘凤体有恙?臣妾如今孤陋寡闻的,都不知道,也是臣妾的过错,就算人不能去探望,礼也该到的。”

皇帝的唇微微动了动,开口道:“不必那样费心,你们这么多年的姐妹,也不需要在意这样的虚礼。”

华裳微微笑了笑,当然不会当真,在这个礼仪至死的时代,任何礼仪都有可能成为你的进身之阶和地狱之门,华裳这么多年立足后宫,靠的是家世、宠爱、子女,但是受人尊敬和爱重却是因为知礼。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地去挑战礼教,因为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受到巨大的反噬,这软绵绵的东西,是绵延千年的铁律,不因朝代的更替而消亡,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

不一会儿,陈喜走了进来,躬着身子轻声禀告:“皇上,诏平王回京了,已经在建章宫外候着了。”

诏平王就是大皇子陈伦,已经出京办差半年多了,具体办什么事华裳当然是不知道的,不过如今总算回来了,看这样子,事情应该不小,皇帝显然也是在等大皇子回京的。

皇帝闻言,点了点头,然后朝华裳道:“裳儿,你躺下休息吧,朕回去了,还有政务需要处理。”

华裳微笑着点头道:“臣妾恭送皇上。”

建章宫。

大皇子陈伦二十七岁,已近而立之年,封王多年,又更善武事,也在军中待过两年,所以一身的硬汉气息,走进殿内,干净利落地行礼问安:“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安。”

皇帝看见自己的大儿子,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语气也明朗了许多:“免礼,快坐吧。”

陈伦坐在下面的椅子上,然后仰头看着皇帝道:“儿臣离京日久,父皇龙体可还康健?儿臣远在万里之外,除了事务繁忙,更多是就是惦念京中的父母妻儿了。”

皇帝也柔和的眉眼,笑道:“朕挺好,你母妃也都好,不用担心。朕看着你又成熟了些,果然离开庇护的羽翼,孩子才能成长。”

陈伦笑道:“儿臣接到父皇的旨意,便急忙从阆中赶了回来,这一路上也听说了诸多传闻,父皇,可是想要再动兵事?”

皇帝闻言,脸上的神色也严肃了起来,额头间的皱纹更加深刻了起来,然后缓缓开口道:“不是朕想要再动兵事,而是北蒙想。朕虽然已经老迈,上不了马提不了抢,但终究还剩了点锐气,这仗是躲不过的,那我们就要抢占先机。”

陈伦点头道:“父皇也知道,儿臣一向都是主战派,自然是支持父皇的,只是朝中主和的声音也不容小觑,北蒙彪悍,若是无法将朝中拧成一股绳,那这仗,恐怕不好打。”

不好打,这已经是溢美之词了。前朝为什么灭亡了?是国土不够广阔么?是国力不够强盛么?不是,是皇帝的猜忌和国内的矛盾影响了对外战争,和北蒙与胡戎的仗一打起来,反而激化了国内矛盾,以至于战争无法供应,粮草截断,数十万大军在边疆成为弃子,导致异族入侵,最终凉末帝崇宗皇帝只能自刎于大政殿,以身殉国。

皇帝面上也露出了疲惫之色,开口道:“很多人主和。朕不是穷兵黩武的皇帝,朕也希望天下太平,但是异族虎视眈眈,朕也只是想留给子孙一个更好的江山而已。只是,别人不理解不支持也就罢了,你三弟,太子,竟然也坚定地主和,朕最近真的是心力交瘁。”

陈伦想来看不上太子,但是在父皇面前肯定是不能说太子坏话的,反而要维护才行:“父皇息怒,太子一向贤明仁厚,见不得刀兵,不忍心百姓受苦,主和也是正常,父皇好好和太子说说,太子又怎么会不理解父皇的一片苦心呢。”

其实,主战、主和都是有理由的,有和必有战,有战必有和,任何一个朝代,都必定有主战派和主和派,而且这两派都不缺少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

通常来说,如果按文武来分,武臣主战的多,文臣主和的多;按年龄来分,老臣主和的多,年轻的臣子主战的多。

究其原因,也并不难猜。武臣就是靠打仗生存的,他的进身之阶就是战争,为了封妻荫子,为了家族传承,为了实现抱负,自然是主战派占绝大多数的,而文臣为了打压武臣,提高内政的地位,自然是大部分是坚决的主和派,儒家讲究内圣外王,认为只要治理好内部,外部的称王是迟早的事儿,何必穷兵黩武?

老臣和年轻的臣子的主张也很容易理解,年轻人毕竟还是有一股冲劲的,驱除鞑虏的口号一喊出来,基本就能得到三分的支持,再加上年轻人本就不享受安逸,自然主战的多。而老臣年纪大了,一方面是雄心壮志不在,不愿再起事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见了太多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战争从来就是一个吃人的怪物,老了心就软了。话说说总是容易的,但是想想那背后的鲜血淋漓,老臣终究还是有几分犹豫的,好歹积点阴德,下了地也好见祖宗,所以主和多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钱。打仗不仅打的是人命,也是钱。人命和钱对帝国来说,都太重要了。

主和派为何如此壮大?原因很简单,算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就明白了。

如果不打仗,赔款给北蒙的话,也就银绢二十万两匹,这些钱对大梁来说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一年的耗费大约就是银绢四十万两匹。

整整一倍的差价,而且一年不一定打的完,还不一定能打得赢。更重要的是,死的将士太多还会引起国内动荡,民心不稳。

对于统治者来说,什么最重要?——皇权。那么,皇权建立在什么之上呢?——百姓。

如今的大梁很富庶,能够有钱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也有钱赔款,但是皇帝和大臣们都不愿意损失民心,也不愿好不容易得来的盛世变得动荡不堪。

皇帝如今能够下定决心再动兵事,已经是难得的果决了。

是战是和,已经很难判定谁对谁错,因为双方的理由都太充分了,所以皇帝的意志就变成了正确的那一方,现在剩下的就是让主和派乖乖听话。

而如今皇帝烦恼的就是主和派的坚定,以前他们当然是没有这么坚定的,也不敢和皇帝对着干,但是如今主和派的领袖是——皇太子陈俨!

显然,皇太子那金光闪闪的身份给了他们抗争的勇气。这也是皇帝这些日子心情十分不好的理由。

陈伦看着皇帝深深皱着的眉头,拱手开口道:“父皇,儿臣愿为急先锋,为父皇出兵北蒙!”

皇帝看着虎背熊腰的大儿子,缓缓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容,虽然仍有愁容,不过已见欣慰之色:“你是众位皇子中唯一一个接触过兵事的人,这场战争也的确需要一个皇子在牵线,伦儿,这会很危险,但是这就是你必须承担的责任。父皇为你骄傲。”

陈伦起身跪下,声音铿锵有力:“儿臣定会为父皇传来大捷的消息!”

第171章 第三代

陈伦出了建章宫之后,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他本就是舞刀弄枪的人,发展方向也十分明确,那就是领军大将,最起码,在他父皇当政的时候,这个梦想还是可以实现的,至于他弟弟继位之后,他估计就只能去封地养老了。

不过只要他现在攒足了资本,那将来再发生战争,他作为王爷还是很有可能再次上战场的,毕竟只要战争规模稍大,就必须有直系皇族在前线,一方面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显示出皇族与百姓将士的同甘共苦,收拢人心。

而太子将来即位,若是皇子年纪幼小,上不得战场,那他作为皇帝的长兄,实在是太有资格、也太有资本上战场了。

作为皇帝,想要打压长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看看今上,打压弟弟都要左思右想、思虑再三,就知道这件事不是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的。

他作为长兄,先天就立于不败之地。太子?呵呵,作为一只被圈禁在紫禁城中的名贵金丝雀,他有什么资格打压有能力有功绩的长兄?

陈伦很清楚,只要他不造反、不谋逆、不涉巫蛊,那太子也不能把他怎么样,顶多最后到自己封地作威作福就是了,所以他是一向不给太子面子的。

太子如今主和,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仁厚之名,仁善的太子贤名远播、众所周知,但是也有一方面是为了防备他这个大哥吧。

太子很清楚的知道,只要和北蒙打了起来,那么他这个善武事的长兄一定会到前线去,而皇子如果去了前线,直接领兵的不多,但是一个副将是少不了的。

大梁打败仗的确是有的,但是如果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那么哪怕是中间吃了无数败仗,但是最后的胜利也一定属于大梁!原因很简单,大梁也许广阔不好防守、也许比之北蒙孱弱,但是国力区别太大了,大梁可以打十年的仗而不必担忧供给,北蒙能么?——三年就能拖垮他们!

只是大梁不愿意付出那么惨痛的代价罢了。

这样打的战争赢了,那功绩也是滔天的,他这个大皇子诏平王自然也就要水涨船高了,皇太子殿下是相当不愿意看到这个结局的。

太子不傻,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弱点,作为太子,皇帝都能上战场,他也不可能,只能在京中监国,所以他在军事上几乎没有话语权,能够全方位碾压太子的也只有在军事这个领域。

陈伦的目标就是这个。

陈伦翘起了嘴角,拍打了一下衣袖,然后对着身后的小太监道:“走,去母妃宫中,另外,给老二、老四、老五下帖子,我们兄弟也该聚一聚了,宫外堰志楼,本王请客。”

小太监躬身应是,转身匆匆下去了。

上阳宫。

华裳刚刚出了月子,好好梳洗了之后,就听见宫人禀告:“娘娘,四殿下来了。”

然后华裳就听到了小四的脚步声,以及温柔儒雅的请安:“儿臣参见母妃,母妃吉祥。”

华裳转身看着身姿修长的儿子,脸上也露出了欢悦的笑容,上前拉着小四的手一起坐下了,笑着开口道:“有些日子没见你了,母妃瞧瞧,是不是又瘦了?”

在月子期间,华裳自然是不好见人的。

小四微微垂下眼帘,轻笑道:“儿臣哪里瘦了,都胖了两斤呢。对了,母妃,今天来是要告诉母妃一个好消息,王妃她有孕了!”

华裳闻言是又惊又喜,急忙拉住小四的手开口道:“真的?几个月啦?身子如今怎么样了?家里可缺什么?对了,你府里应该还有擅长妇科的圣手,母妃得去请一个!”

小四看着自己母妃难得的唠唠叨叨、风风火火的样子,露出了温柔的笑,然后开口道:“母妃,不用担心的,儿臣已经请了太医给子婼诊治过了,她身子康健,这一胎也很稳,快三个月了。”

子婼是王氏的闺名,看小四的模样,应该是与妻子相处不错。

华裳闻言,欣慰了许多,看着小四道:“请太医还是太麻烦了,出宫进宫的太费时间,还是要请几个可靠的大夫养在府里,随叫随到,纵是发生了什么特殊情况,也不至于束手无策不是。你直接去华府,你外祖母熟识一些大夫,跟他们要几个可靠的医女,以后照看女眷也方便。”

小四笑着应了,他知道这是母妃的一片心意,不管需不需要,接着就是了。他觉得很开心,母妃也很开心,这样就好了。

华裳像是想起了什么,突然道:“小四,你知不知道,太子妃也有孕了?”

小四惊奇地挑了挑眉,摇了摇头道:“这儿臣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事儿?”

华裳梳理了一下手指上的护甲,抿了抿嘴笑道:“昨个儿未央宫传出来的消息。这些日子皇后不是病了么,闭宫好些天,断断续续地也不见好,昨儿个未央宫突然喜气洋洋的,虽然消息没外传,但是这宫里这样的消息能瞒住谁?听说太子妃没确诊呢,不过太医说八成准了,只是月份尚浅,把不出来,估计也有小两个月了。”

这样的事儿是不会用来开玩笑的,太医既然敢说八成准,那就基本上十二成了。

小四微微沉吟了一会儿,然后道:“子婼和太子妃这孕期撞在一起,我们倒是不觉得什么,只是对方难免却有什么想法,到时候攀比起来,也不太好看。可是这边儿臣请过了太医,消息恐怕也瞒不住。”

华裳挑了挑眉,哼了一声:“为什么要瞒?子婼现在怀的是本宫的亲孙子,干嘛要瞒着?怎么,本宫的孙子的确是不如太子的嫡子尊贵,但是难不成连消息也得给他们让道?何况,本宫的孙子是一定比太子的嫡女尊贵些的,生男生女天注定,哼,你瞧吧,皇后和太子想嫡子都已经想疯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本宫倒是等着看看,这一胎是男是女。”

小四闻言也笑道:“儿臣倒是觉得男女都好,这是子婼的第一胎,生子固然好,生女也不错。”

华裳拍了拍小四的肩膀,夸赞道:“你能这样想,母妃就高兴了。儿子早晚都会有的,不急于一时,你回家,也多开导子婼,让她不要为了男女费神,好好养好身子,生个健康的宝宝才是要紧。”

小四点头:“儿臣知道了。对了,母妃,十弟还没有从建章宫回来么?”

华裳闻言,微微叹了口气,脸上也略有愁容,轻声道:“还没呢,你父皇说我出了月子,就将你十弟送回来,今儿才第一天,等等吧。母妃这心里总是觉得不得劲,接小十去建章宫不是你父皇的性格,你在外在朝中,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坐月子这期间,华裳是一言两抹黑,什么消息都难传进来。

小四犹豫了一下,然后开口道:“如今入了冬,北蒙蠢蠢欲动,似乎有进犯之像,父皇属意发兵,抢占先机,朝上吵得很厉害,主和派与主战派各执一词,不分上下,太子是主和派,父皇似乎很不满。大皇兄前些日子也将我们这几个兄弟聚在一起聊了聊,父皇是心意已决的,主和派定是要被打压了,若是严重些,恐怕会:攘外先安内。很多老臣都担忧皇上会清洗朝堂,为了战争做好万全准备。”

华裳深深地皱起了眉头,然后轻声道:“本来我还在奇怪,皇后病得蹊跷,看来她是很清楚皇上和太子之间的矛盾,所以只能生病了。不过皇上就算是生太子的气,也不会真的动手折了太子的羽翼,修剪些边边角角的可能性更大些。小四,你生性稳妥,在朝中负责的又是礼部,这些事原就和你没关系,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你大皇兄若是要你帮忙,你也仔细些,别自己站出来。”

小四听话地点头,母妃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博学聪敏,又在父皇身边耳读目染,论对父皇心思的了解,除了母妃,谁敢称冠?

华裳抬起手臂,摸了摸小四的头,眸色温柔:“你现在心思先放在子婼身上,好好照顾她,将亲家母也请进府中瞧瞧,怀孕的女人啊,都思念母亲。”

小四微笑道:“是,儿臣都听母妃的。等过几天,儿臣带子婼进宫给您请安。”

华裳又是高兴又是担忧地道:“这大冬天的,又是风雪又是严寒,子婼可受得住?进出都要小心啊,她现在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