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小媳妇种田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坐在桌边吃朝食,赵墨把二十两银子放到张桂香的身边,说道:“爹娘,我想盖房子。”他想要有自己的家。
  “老二,你这是干什么……”还想再说点却被老头子打断了。
  “你们兄弟也长大了,老大已娶妻生子,老二也要成亲了,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孩子,是该建房子了。只一条,兄弟间情意不可断,需相互帮衬。”赵大山想的比较深远。
  赵青赵墨对视一眼,彼此都很明白老父亲的意思。
  赵墨的这一举动令全家人都很震惊,虽然大家不可能在一起过一辈子,也总有分家的一天。
  但不想这么快就来了。
  赵青没想到弟弟会做出这么大的举动,想要说点什么,但坐在他身边的陈氏拉了拉他的衣角,看着陈氏怀中的儿子,赵青到底什么都没说。弟弟就要成亲了,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孩子,有个自己的房子也好。
  最后赵老爹做主,只拿了赵墨十两银子,另外的家里给出了,决定在隔壁建一栋房子。
  院子里的桃花谢了,这年三月就这样过去了。人还是原来的人,但都变的不一样,很多事都变得不一样。
  细雨纷飞,滋润着地里的庄稼,给在土里刨食的人家带来希望。人们冒雨在田里插秧,不舍得错过这大好的季节。在这个时代,农家都是靠天吃饭,天公作美,年景好,粮食丰收,一家老小得以过个好年。
  杨家有几十亩田地,像往年一样,也请了几个短工帮忙,如此也花了好几天才把秧苗给插好。这之后,杨家父子时不时地去地里看看种下的洋芋和玉米是否出芽,这在地里刚刚冒芽的庄稼是农家一年的希望。
  放眼望去,成片的地里冒出一颗颗小嫩牙,煞是喜人,让每个农家人的脸上都挂满笑容,心中也满是喜悦。
  杨桃想,喜悦是会传染的吧,前不久心里的郁气也消散了很多。每每看着家里人热火朝天的谈论地里的庄稼,今年的年景,还有预期的收成,自己也发自内心的想笑。
  这么一想,日子还是不错的。
  绵绵的细雨笼罩了整个村庄,远处的山峰显得越发的朦胧,被雨打湿植物也越发绿。
  在这样的天气,杨林去山上放牛,大哥二哥进山去了,家里就几个女人在,杨桃坐在房间里绣着嫁衣,宋荷花和两个儿媳妇在堂屋里做针线,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而此时远在竹园村的赵墨,正和赵大山父子两忙着为盖新房做准备,赵青已经在家里春耕结束后回到镇上上工去了。
  对于两个儿子,赵家二老早就有安排,从小就送到学堂里读书,不盼他们当官考取功名,只求他们读书明理,把日子过下去。
  大儿子赵青从小就聪明,在学堂里读书,连先生都夸奖,诗词这些很快就能记住。现在在镇上当账房先生,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小儿子赵墨为人比较内向沉默,上了几年学就对爹娘说想要学一门手艺,后来就跟着一位老师傅学木匠,这些年也算学有所成,手艺很是不错,每年也有好大一笔收入。
  这些年,两个儿子挣到的钱,都让他们自己收着,自己规划,但两个孩子都会给自己老两口一些。
  赵大山老两口是早就决定跟着大儿子生活的,老房子也归大儿子,因大儿子在镇上做活,有自己老两口在,也能帮衬大儿媳一把。而小儿子在家的日子相对多些,自己老两口再相帮一下,日子错不了。但也不能亏了小儿子,于是只拿了赵墨十两银子,剩下的家里给出了,就在隔壁建一所房子,一家人还是可以在一起
  

☆、第 5 章

  天气放晴,地里长出的庄稼需要除草、翻土。这时地里已经看不到土地的颜色了,到处都是一片片没过脚裸的绿色。
  院子里的桃子成熟了,在绿叶间躲着一个个粉粉的大桃子,摘了一些送给邻居,自家人想吃就从树上摘,洗过之后,咬一口,满满的都是水蜜桃的味道。
  连最小的朝哥儿也忙着用短短的小手抱着桃子啃。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张桂香用心包了好些个粽子,有火腿的,苏子和白糖的,蒸熟之后,用一个篮子各装了几个,对赵墨说:“老二,换身衣服,去给你岳家送一些,尝尝鲜。”
  张桂香是想着让儿子去见见杨家那孩子,这两孩子自订亲以来还没见过面呢。没见怎么会有感情呢,多见见就放不下了。
  赵墨应了,接过篮子就出门去了。
  “老二,你不换衣服呀,不必赶着回来。。。。。。这孩子。”看着掘强的儿子,张桂香摇了摇头。
  身后传来娘的声音,赵墨没有听她娘的,再折回去换衣服。
  赵大嫂看着婆婆这样做,心里确实有些想法,自己当初也没这样,除了过年过中秋,端午根本就没有,不过就是自己娘家条件不如杨家好么。不过,她是个聪明人,在脸上没有表现出来。
  赵墨想,她娘一向俭省,往年也没有弄那么多的花样,就是意思一下。今年这样,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私心里,他真的不愿他娘这样为他操心。
  ……
  杨家的菜园子里,一片碧绿,有开着花的辣椒和茄子,有翠翠的青菜,还有可爱的大白菜,水嫩的小葱,茂盛的韭菜等好多蔬菜,煞是喜人。
  摘好今天要吃的菜之后,杨桃提着菜篮子赶紧回家去。今天端午节,她娘可是做了包子和粽子,现在怕是已经熟了。想到这,心里一喜,加快了脚步。
  赵墨脚程快,凭着记忆里的路线,个把时辰就赶到了桃源村。走在去杨家的路上,看到前面有个提着菜篮子,着粉色衣裙的女子。
  “桃子,摘菜去呢。”路过王家的时候,王大婶正在院子里,看到杨桃就开口道。
  “王婶好,去院子里摘点菜。”桃子笑着回答道。
  赵墨想,原来是那就是杨家姑娘,想开口又怕唐突了对方,偷偷地看着她的背影,默默记在心里。
  桃子,赵墨在心里默念道。
  正想着,杨桃已经进了家门。这时宋荷花正带着女儿和两个儿媳在厨房里忙碌着,整个厨房里弥漫着包子的香味和粽子的清香。
  “娘,大嫂二嫂,我回来了,包子可是好了,闻着好香哦。”杨桃把菜篮子交给了大嫂,走过去眼巴巴的盯着蒸包子的蒸笼。
  宋荷花见了,说到:“你个小谗猫,怎地还向小时候一样,看你那个馋样。”说着,就动手给杨桃拿了个包子吃。
  杨桃依恋的挨着她娘,一手吃着包子,一手抱住她娘的腰,眼睛里满是满足。
  杨桃的两个嫂子看见这样子的杨桃,已是见怪不怪了。家里人都宠着小姑子,且小姑子对她们也好,从不多事,总是在宋荷花面前为她们说话。小姑子模样好,性子好,手艺好,学了婆婆做饭绣花的好手艺。
  对于赵墨的到来,杨家的女人们确实有些意外,宋荷花留了赵墨吃饭。赵墨有些拘谨,对着一屋子的女人尤甚。宋荷花决定加菜,在厨房里忙活着。还不忘让杨桃给赵墨拿个包子垫垫肚子。在嫂子们打趣的眼神下,杨桃红着脸出了厨房。
  赵墨在堂屋里,杨桃把装着包子的碗递给赵墨,笑着说到:“吃个包子垫垫肚子吧,我娘做的包子可好吃了,你尝尝。”
  “好。”赵墨接过碗说到。
  “怎么样,是不是很好吃。”看着他咬了一口,杨桃问道。
  “嗯,好吃。”看着眼前这张满是笑意的脸,赵墨回到,只一眼,赵墨便移开了眼睛,吃着碗里的包子。
  “别光吃包子,喝点水,仔细噎着。”说着,把装了水的茶杯往赵墨身边推。
  赵墨闻言,拿起杯子喝了水。看着眼前的茶杯,还有脚下干净的地板,齐整的桌椅,眼神黯了黯。
  一般农家都是土地板,而杨家却不是,整个屋子干净整洁,没有一丝泥土。杨家用的是茶杯待客,一般农家都用的是碗。
  半晌,两人都没有再说话,杨桃脸上的笑意没有再扩大,坐了一会儿,赵墨看到院子里堆着柴,说道:“我去劈柴。”
  还真是个木头,杨桃在心里偷偷的想。
  杨桃没有说去,也没有说不去,只是看着那个已经起身的人的背影,敛了脸上的笑意。
  他和她终归是不熟悉,了解的太少。
  杨桃去厨房帮忙,没让家人看出什么来。只是宋荷花看到女儿进来,以眼神问道。杨桃知道自己娘的意思,想让自己和赵墨多了解了解,说到:“他在劈柴。”
  听到外面传来的劈柴的声音,宋荷花说到:“是个不错的孩子。”两个嫂子也纷纷表示赞同。
  一家人吃过饭,杨林看着喝了酒,还保持良好教养的赵墨,眼里也是满意的,在他看来会喝酒酒品好的才是真正的男人。而杨家兄弟两觉得赵墨身上有农家男人的踏实,但也有读过书的人的明理,不向有些人荤素不计,喝点酒就狂喷。
  看着全家人的态度,杨桃想:终归是自己要求的多了,自己该知足了,且来日方长。
  礼尚往来宋荷花给赵家的回礼是院子里桃树上摘的桃子,还有早上包的包子。送走了赵墨,一家人的生活又恢复了原有的模样。
  季节更替,消除了春的凉意,把春衫换成了夏衫,在地里做活的农家汉子,光着被晒得油亮的膀子,卖力的侍弄着地里的的庄稼。
  树上的蝉在知了知了的叫着,放眼望去,那是一片片绿的海洋,绿的深刻,绿的震撼。
  全家都出动去地里追肥,家里就只杨桃带着不知事的朝哥,准备一家的饭食,侍候家里的小鸡和大白猪。杨家养了十几只鸡,每天都有十多个鸡蛋,宋荷花每每嘱咐杨桃做鸡蛋给全家人补身子,每顿还就着青椒炒去年腌制的腊肉,宋荷花从不在吃食上紧着大家,她总说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一天的家务下来,活也是不轻松,但这是每个农家姑娘都要做的事情。能为一直疼爱自己的家人做点事,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家贡献力量,杨桃一直觉得很幸福。
  地里的庄稼快没过人高,田里的稻谷长的很好,稻花香随处可闻,随处可见饱满的稻穗。给整片天地都增添了生机勃勃的气象。在这个季节,山上长了菌子,杨桃最喜欢的便是,她爹每次放牲口回来带回来的菌子,洗净之后搭配芹菜炒,别有一番风味。
  家里的朝哥儿也学会了走路,摇摇晃晃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杨桃的屁股后面,嘴里不停地叫着姑姑。而二哥也要当父亲了,家里人都很高兴。
  这天,当听到隔壁王大婶说,赵墨家正在盖房子的时候,杨桃也没有什么感觉,尤其是二嫂逗杨桃说:“桃子,赵家为娶你可是下了血本儿,开不开心,有新房可以住。。。。。。”
  杨桃只是笑笑,她从来都不觉得赵墨是为娶自己盖新房的,说是为赵墨成亲而盖,倒是差不多,她从来都有自知之明。
  这年,因为家里在盖房,赵墨没有出去做活,而是和请来的人趁着农闲一起建房,他想在年前就把房给建好。他准备正屋建三间,两边各两间厢房,留作厨房和杂物间使用,再圈个小院子。
  看着热火朝天建房子的儿子,赵大山深刻感受到小儿子已经长大到可以独当一面了,他一个人就搞定了所有材料,还和工匠们商量房屋的结构,而今年他也不过才二十岁。
  这年八月初,秀姐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闺女有了儿子傍身,王大婶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逢人便笑,在得信之后,马上收拾东西去竹园村看女儿和外甥去了。
  杨桃知道后,也衷心的为秀姐高兴,女人终归是要嫁了人,生了儿子之后,才算是有指望,为夫为子把日子过下去。杨桃也看过村里的很多人家,因为媳妇生了女孩,被婆家错待。女子有个儿子傍身,终归是好的。
  这世界对女子确实有诸多不公,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只能从一而终,还专门给女子带上七出的枷锁。
  杨桃觉得,若是能和对方好好的过下去,这是最好,若是不能,那自己要把日子给过好,眼泪只有在乎你的人才会在乎。
  在中秋节那天,杨家人起床时,在院子里发现了半头野猪肉,杨林和宋荷花都有些震惊,却对这是谁送的,心里有数,尤其是中秋节这天不见赵家的人过来。
  农家送这样的礼着实有些重。
  这令杨家越发对赵家的做法满意,顺带的对赵墨也就越发的高看一眼。这并不是送这般重的礼的关系,这代表了,赵家看重自己的女儿。不管这样做是赵家还是赵墨的意思,杨家老两口都决定该给赵墨的体面看重都得给足了。
  自端午那次从杨家回去,赵墨见了自己未过门的妻子之后,心里也是满意的。当初就听母亲说,杨家的女儿模样不差,没曾想却是这般钟灵毓秀。想来以杨家的家教,这性子也会不差的。
  毕竟不出意外的话,是要过一辈子的,赵墨并不想委屈对方,也并不介意表现出对杨家姑娘的看重。
  这次中秋节,赵墨就放在了心上,特意进山去,想要在未婚妻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本事,也想要告诉杨家二老,自己有能力养活他家的姑娘。
  人真的很奇怪,确定关系了,就会把对方划到自己的范围内。
  

☆、第 6 章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挂满了黄橙橙的玉米,大个大个的洋芋堆满了地窖。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田里的稻谷也成熟了,一望无际的稻田,稻浪滚滚,一片金黄,像金色的海洋。
  家家户户忙着收稻谷,田少的人家在收完自家的稻谷之后,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打短工。收完稻谷,一家人的生计有了着落,脸上的笑容都多了,整个村庄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赵家的房子也建好了,一水的砖瓦房,墙都给刷起来,在赵大山看来,很是不错,在村子里,虽比不上村长家的,但也不差了。花了家里差不多三十多两银子,也好在赵家两兄弟都是自己挣的钱,给张桂香一部分,剩下的都是自己收着。虽然自己老两口存的钱去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但怎么说祖宅既然给了大儿子,那也得给小儿子把房子给盖起来,不能厚此薄彼。
  而赵墨在家里收完稻谷之后,又忙活了起来。他本身就有木匠的手艺,买了黄花梨的木料,准备打一套家具。
  看着家里的地板,赵墨想了想,要做的还很多呢。好在现在农忙也结束了,自己可以好好的打造小家。他以前在外面做活的时候,见识过大户人家在院子里铺上地板,还种些花草,灵感一来,就给家里铺上地板,用剩下的砖在小院里累了一个十厘米高的花坛,填上土,寻思着以后种些什么。
  看着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小家,赵墨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待以后生几个孩子,这家里该有多热闹。想到着,赵墨心里充满了干劲。
  对于赵家的房子,村里人羡慕的有,嫉妒的有,真心祝福的也有。
  罗家有十多亩水田,这些天正忙着收稻谷,罗家兄弟三人都带着自己媳妇下田收稻谷。罗文斌虽然心疼自己的妻子,但大嫂二嫂都下地了,自己媳妇也不好搞特殊。看着媳妇每天累得倒头就睡,罗文斌除了心疼,就只能自己多干一点,替媳妇分担一下。
  这天,罗家妯娌三个在院子里晒稻谷,罗大嫂罗二嫂说起赵家的新房子,语气里不乏羡慕,田密听在心里,并没有搭话。
  确实是,罗家三兄弟并没有分家,一大家子一个院子里,屋子确实紧张。罗家罗秀才不管事,还有时要买笔墨纸砚,也亏得罗郑氏是个能干的,这家里才像个样子,不过也确实不宽裕。而且家里三兄弟挣了钱都得上交,由罗郑氏保管。
  想到这,田密想都是钱的问题,须得想个挣钱的法子,可挣了钱还得上交,这真是愁煞人。可如果分了家就好了,她不相信大房二房不想分家。
  家里三郎对两个哥哥是有感情的,大哥考了多年的乡试也没有过,已经放弃一心种地了;大嫂为人比较小气,平时做菜什么的都不舍得放油,衣服也是补了又补的穿。二哥不是读书的料,读了几年就回家了;二嫂为人不吃亏,也是个厉害的。而三郎的功课却是很好的,而田密也希望三郎能够考取功名,将来孩子起点就比别家的高,家里有事也好帮衬。
  只不过一切都是要钱的,说来罗家的田地在村里也算是多了,但耐不住家里人多,这样算下来,地确是少了。
  对于赵墨家盖新房,田密是真的为赵家高兴。虽然这些日子以来赵家除了赵大嫂,别人都对自己比较冷淡,尤其是赵大婶,就是见了面也仅是打个招呼,再不复以前的亲昵。以前赵大婶对自己很好的,每次都是热情相待,还做好吃的。
  两家终归是生分了。
  可这也不是自己的错,田密想,一切只能顺其自然,等日子久了,再把关系补回去,毕竟赵家还是不错的,以后有个什么事也好相互帮衬。
  这些日子以来,丈夫罗文斌却是有些不对劲,很是沉默。
  当晚,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