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意三国-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些火气的,我想我们似乎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弄出点事情来把他从长安城里给激出来。”徐庶微笑的说道。“把他从长安激出来?怎么激?”李晟不解的追问。“就这样……”徐庶故作神秘的贴近了李晟,在他的耳边轻声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会不会太损了一点?”李晟有些犹豫。“无所谓啊,对方反正是敌人。”徐庶摊开了手,摆出了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样子。“那……好吧!”李晟微微的一沉思,最终答应了下来,“事情交给你们去办。全军在北原摆开阵势!”“诺!”众人轰然领命,他们并不知道自家陛下和军师究竟说了些什么,但只要是陛下下达了命令,他们就会完全领命的去执行。因为他们都知道,陛下这样做一定会有他自己的理由。就这样大军在雍城休息了五天之后再次启程,直抵北原之北而住。当下他们列开阵型,把住营地,将四十万大军的营帐连绵十余里,将自己大军磅礴的气势给展现出来,坐等长安方面大军的到来了。此刻,长安的曹真正对李晟之使者所送来的物件暴怒不以。“李晟小儿敢小视我么?告诉他,我这就西去,与他共猎,到时候我倒要看看,我们两个究竟谁才适合穿那件衣服。”曹真恼火的一把抓住李晟军使者的衣领,恶狠狠的在他的耳边吼道。正如军师徐庶所预料的那样,他曹真根本无法安奈下这样的羞辱。他当下一口气答应李晟约战的要求,几乎就是在把李晟军的使者轰出长安城的同时,他下达了全军出击的命令——此刻他麾下有包括各地方民军在内的近五十万大军,也有近三百门的火炮,其实力似乎也可以和李晟一较高下了。曹真也不是完全的冲动,他也是在看到了自己有了如此的实力之后才做出这样的打算。尽管这样的出击会让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被削弱,使得自己不可能依靠长安的坚城去抵抗李晟的攻击,但曹真却不在乎这些,也无法在乎这些面对徐庶那很是阴损的激将之策他可没有办法像某些人物那样做到完全事不关己的高高挂起啊。毕竟徐庶那激将法也太过阴损了,虽然只是将一套女子的衣服送到曹真那儿,但其中的意思却已是十分的明显:“你曹真若不是不敢和我打的话,那你就回家做女子吧!”这么一个尖酸的比喻,曹真这个武将如何受得了?很自然就被激起了火气。于是,曹真领着大军往西而行,就在北原这个被李晟选定了的战场之上,与李晟东西相望。这一次曹真或许是有感于自己手中的部队并不如李晟那边精锐的缘故,却是把他手中所有的兵马都派了出来,做了一个质量差点,就用人数来弥补的想法。虽然这样的想法时常都是被人病垢的,但对于身处于战局之中,且又被那羞辱的余波闹得很有些头昏脑胀的曹真,却是顾不了那么许多了。其实,他也不是没有担心万一的想法,可是他前思后想了半天,却发现自己无论怎样的担心万一,在对方的强大面前都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要么自己全力攻击,要么自己全力防守,否则只要存着任何一个一半一半的想法,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很有可能成为李晟那边各个击破的机会。曹真不愿意这样,又不满于防守的无奈,自然做出了这么一个全力出击的决定。他这是要破釜沉舟呢。此刻时已近冬,萧瑟的秋风将大地上的绿草吹成了和黄土一般的颜色,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到了一丝丝悲凉的味道。深秋的天气很是干爽适意,却是一个游玩享乐的季节,然而在这样的季节里,关中乃至整个天下的大势都将因为这一场大战而决定,四十万的唐军对阵五十万的魏军,这确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决战了。如果除去诸如官渡、赤壁之类兵力对比极不相当的战役以外,似乎在历史上能和这样的战斗相比的也就是几百年前决定了战国两个国家大战的那场战役吧。“现在很多人都把这次战斗和以前的长平之战相比哦。”望着南边显得十分平静的渭水,李晟淡淡的提起了话头。“那也不赖嘛!至少我们应对了一个好兆头。”跟随在李晟身边的徐庶笑着应道。外头在将这场战斗视为“长平第二”的同时,也将唐为两方分以秦赵视之,李晟所建的唐被视为秦,而曹真所处的魏则被视为赵。且不说外界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区分,只就秦实际上长平之战的胜利者而言,众人似乎也认为李晟的唐在这一场战斗中会处于上风——徐庶所说的好兆头指得便是这个。“兆头是不错,不过还要能够打赢才行。”李晟随口应道,眼睛却不离河对岸片刻。身处于此地的他对于河南的那块地有着一种难以寓言的感觉,尽管他自己也明白那样的感觉纯粹是自己心底的一种妄想,但在实际上他却是无法控制住这种妄想的存在。因为对面那块地有这么一个名字:“五丈原。”“哎……那样的悲凉看来是绝对不会在我这儿出现了。”李晟长长的叹息了一口气,随之便把目光收回来,看到了自己的脚下。他们是沿着河边行来的,那你本来没有什么脚印,但随着他们一路行来的践踏,一个个清晰的浅坑在他们的脚下形成。这是全新的,似乎也正预示着他们的路是全新的。“……明天的战斗你打算怎么做?”李晟这样询问徐庶。“怎么做这是由陛下您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由我!”徐庶微笑的应对道,他看了看李晟那不解的模样,更进一步的解释道:“若是陛下求稳,则有求稳的办法。若是陛下求速,则有求速的办法。”“哦?这怎么说呢?求稳如何?求速又如何?”李晟笑着问徐庶,他让他把事情细细说一遍。“若是求稳,则陛下不需要去思考什么计谋之类的只需要专心针对自己的面前的敌人,一步一步的打下去便是了。若是求速,则陛下可以让一路人马装作大军的模样钉在这儿与敌人交战,而以另一路人马由小路直插长安。长安虽是大城,但也需要人马防守方可。我观此刻之曹真已然将长安的魏军全部带出,此刻长安定然是空虚至极,正可以被我一战而下之。长安一下,曹真这儿的前线必然慌张,到时陛下便可以乘势击之,这关中一战可定了。”徐庶简单的将两个计谋列在了李晟的面前。从他所说计策的巨细可以看出,他显然是更倾向于那求速之策的。“哦?迂回攻击敌方空虚之所在?”李晟的眼睛一亮,迅速的了解了徐庶这战术的意图:“这样一来,我军确实很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占关中。这若是成功的话,确实也算得上是一个好计策;可要是失败了,只怕会把我们整个北伐的结果都给浪费了哦。”李晟沉吟起来,看模样他却是想反对这样的激进之谋。毕竟自家已经达到了这个地步,所取得的优势已是十分的明显了,似乎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求速,而冒如此大险。“……失败了嘛?看来陛下对冒险之策并不感兴趣啊。”徐庶看着李晟沉思的模样心中如此想着,他用手轻按自己的胸口,却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对不住那个有人的托付——这不是他徐庶自己的计策,而是某一个人请他向李晟做出的建言。从开战到现在,那人已是一直窝在那个地方不动了,眼看自己这边打得激烈,却也有些心底痒痒起来,于是便写了书信给徐庶,让他向李晟提出这样的意见。“成果和风险不成比例哦。元直,若这是一笔买卖的话,只怕你是要亏大了呢。”李晟微笑的对徐庶说道。他这么说显然已是否定了徐庶的建议。“这……”徐庶还想在争辩什么,却看见李晟亲亲的摆了摆手,让他不必再说下去:“这计谋虽然收益太小,风险太大,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若我们不当当将这眼光放在关中一地的话,那事情或许还大有可为。”说着李晟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递给徐庶:“这是士元从荆州发来的书信,其中明确的提出了另一份作战计划,我看倒是和你所说的很有些相似。只是他针对的不是区区的一个长安而是整个天下,手笔倒是大得很呢。我想你倒是可以看看,综合一下,从中总结一个最适合我们的方案来。我的胆子毕竟还太小了,实在没有那个胆量完全按照这其中的做哦。“啊……原来士元也给陛下您发来的书信啊?”徐庶对此颇有些错愕。要知道他刚刚自己所说的计策,其实也是庞统所教得呢。
   
第二十八章 混元一统第二十八章


    夜已静了,在闪烁的油灯之下徐庶细细的研究着庞统的那份计划。作为一名智者,他徐庶也是不轻易服人那种,然而在详细的看了看庞统的计划之后,他却不得不对庞统佩服起来。虽然他很早就知道庞统要比自己强些,但几年不见庞统,也没听说他有什么出众的地方,却让他以为自己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可以赶上去了。“……我和士元应该差不多吧?”这样的想法偶尔也会在他的心底出现,尽管只是一闪而逝的,但却让他无法忘怀。“是差不多!”他渐渐的也这么觉得。但这只是以前的事情了,在看到了庞统的这计划之后,他便明白自己和对方终究还是有差距的,这不单单是能力方面,也有一些个性上的不同。他知道自己的个性是属于那种极不特别稳重,也不特别激进的普通个性,这样的个性让他既无法做到向孔明那样一步万思,也不会向士元那样一口气策划出这么庞大的冒险进攻计划。“……以水军舰队配合已经平定了倭国的司马懿突袭建业,吸引住江东的注意力,而后用荆州的部队突袭宛洛,直取曹魏的重心……这还真是大手笔啊。”徐庶感叹着。对于这样的计划,他自认做不出,也无法狠下新来执行。当然,这不是他看不到这样做的好处,而是他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在看到了好处的同时更看到了这样做的坏处:“万一……要是真的有那么一个万一,知道危险就要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了。别的地方不好说,只怕荆州很有可能被东吴所夺取哦。”“这怎么办呢…本书转载自〓③〓Z〓中〓文〓网〓…?”徐庶琢磨着这个问题。他知道李晟将这件计划交给他来看的原因:“陛下并不是看不到这么做的好处,但他和我一样,怕是也看到了这样做的坏处。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庞大了,对各方的要求都十分的高,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手下这些将军们究竟冷不冷做到,却是一个问题。尽管一切就纸上谈兵而言,这个计划实在是有很大的成功性,但就实际来说又是如何呢?这却是谁也说不清楚的。成固然大挣,败也不免大亏,这其中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啊。陛下怕是知道这一点,才把计划交给我吧。他想让我对这计划进行一下修改,目标不需要定那么大,风险自然也必须尽可能的减少。”很快的,徐庶便把握到了李晟真正的用心:陛下满意这样的冒险,只是觉得这样的冒险太过宏大,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削减,而我则是被抓来当这个计划的削减工作。明确了这一点之后,徐庶便开始彻底的究其计划的实质了。他开始对计划中的每一个方面进行肖想,进行评估。至于自家的陛下为什么会找自己来处理这样的事情,究竟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还是因为自己的个性,徐庶并不想考虑那么许多。他知道自家陛下会如此的找上自己,肯定是会有他自己的考虑的,而以自己眼下的身份去度测一位君主的心里,这怎么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虽然他徐庶有九成九的把握肯定自家的陛下并不在乎这个。“算了吧。那件事情……可不是我能想象的。”他淡淡的咕哝了这么一句,便把心思转到了一边。要研究计划,首先要从整个天下的大势研究起,尤其在这种将所有的敌国都牵扯到其中的时候更是如此。如今的情况是:大唐拥有正规部队四十万,五十万左右的预备兵。眼下动用了北方方面军正规军十万,西方方面军四十万,正规军二十万,预备兵二十万,东方方面军二十万,正规军十万,预备兵十万,至于这以外的兵马则是作为守备部队被分散在大唐内的各个要地进行防守的,他们几乎清一色的都是预备兵。虽说大唐的预备兵也是具有相当战斗力,但要说大唐眼下已经用尽了全力,完全是一副外强中干的模样,却也是一个事实。占据了上风的大唐都如此,那比大唐还有一些不如的吴魏更是不要说了:还没有加入战局的吴国拥有十万的正规军和二十万左右的预备兵,其主要驻扎的地区分别是建业方面。这是在吴与魏签订了协议之后的情况,建业方面的部队主要是负责首都的治安和长江防线的防御。虽然吴魏结成了联盟,但两方对此都还是有一些防备的;而江夏方面则是针对荆州的战备,要知道东吴可是从来也没有掩饰自己对于荆州的野心,当然此刻他们对外的说法却是要以这样的兵力来防守庞统的东方方面军。至于豫章方面则是为了应付山越的变乱,这是东吴固有的麻烦了,只可惜一直都没有解决,这其中固然有东吴的政策不对头的缘故,但自己这边不断的对山越进行支持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最后的冶城方面,则是纯粹为了服务江东的水军,要知道冶城离江东水军的最大的一个基地泉州基地倒是极近,故江东将这么一支兵马放于那儿其用意自是不言自明的。当然,在冶城的这一部分兵力众多,可在实际战力的计算过程中却完全可以将他们忽略不计——因为全天下都晓得,江东在冶城的这一路人马却是专职后勤而不曾训练的,他们是真正完全的后勤部队。“……江东没有加入战斗,战力丝毫未损,又因为其本身对局势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且吴主孙权还是非同寻常之辈,故对于江东只可与之骚扰,却不可直接与之为敌。我看必须把士元那计划中有关江东的部分删却才是,尽管我们实力已是十分强大了,但似乎还没有同时和江东、曹魏作战的把握啊。”徐庶很快的明了了这一点,他认为眼下直接去招惹江东这么一个还算是强悍的对手对自己这边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东吴的情况已经是这样了,那曹魏那边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三个国家当中曹魏拥有最为众多的人口,因此他的军队也是最为庞大的五十万的正规军,接近一百万的预备兵,以及无数怎么也无法统计地方武装,这让曹魏拥有所有人都无法企及的战争潜力。徐庶知道尽管眼下自己这边凭借着某种技术上的优势和战争的突然性取得了这场战斗的上风,但如果自己这边将战争拖延下去不尽快解决这一切的话,那一旦等曹魏那儿缓过气来,等待自己的将会是越来越渺茫的胜利和越来越贴近的失败。这是自己所不愿意见到的,所以战斗必须迅速的结束。“……眼下,曹魏那边的部队主要被分为这样几大块:北方的河北军团总兵力在四十万左右,其中正规军二十万,预备兵和地方武装二十万;然后是曹真的关中军团总兵力在五十万左右,其中正规军十五万,预备兵和地方部队三十五万;接下来是宛城的南阳军团,正规军五万;而后则是东边的徐州军团,正规军十万预备兵和地方武装无数——唔,曹魏和我们一样都是将部队集中在边境啊。这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很好很合理的布局,但其中也不是没有弱点的存在。恩,正如庞统所说的那样要打败一举曹魏,其关键就在于宛城。如果我们能顺利的突破宛城,那么以我们的实力完全能在曹魏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拿下虎牢关。到时我们对曹魏的朝廷可就成了关门打狗之势了。”徐庶仔细的琢磨着这个问题,眼睛慢慢的定在了地图上宛城的那个点上:“以我们的能力能够突袭宛城,并获得成功吗?”徐庶开始回忆有关宛城的种种了。现在宛城的守将乃是以故前将军张辽之子张虎,据说是一个刚猛的武将,在魏军的新一辈中也算是极为出色的了。不过徐庶确认为自己这边并不应该把他放在心上,因为有资料相似张虎这个人只学到了他父亲的武艺,但在个性上却是相当的鲁莽。徐庶觉得他并不能抵挡凤雏的进攻。“也就是说我们这边北上的话,宛城根本就无法阻挡我们……”徐庶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这个问题解决了,但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在他的眼前:“既然从宛城北上的话,对我们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又将用怎样的兵力来实现这样的进攻呢。因为不能把东吴拖入战局,所以用驻守倭国的兵力进攻的建业的事情已然不成……既然这样,那我们只能再次动用那一招了……”徐庶犹豫了半天终于做出了决定:“用疑兵,用内乱,以此来拖住江东。”“嗯……大概就这是这个样子吧。”徐庶研究了半天,将计划重新增删修改了一番终于将笔放下,轻轻步出了营帐。此刻已是一夜过去,天色大亮,原本平静了一夜的营地又开始喧哗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徐庶竟是为了这么一个计划忙碌了一宿。原本在写作的时候他还不怎么疲惫,可现在站起身来了,他才感受到一股股倦意迎面袭来。不过现在可不是睡下去的时候,尽管自己的身子十分的疲倦,但徐庶知道自己还有事情要做,自己必须把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