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意三国-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他们都不是傻瓜啊。”李晟悠悠的说道。
    “他们当然不会是傻瓜了。天下又有谁能吧他们视为傻瓜呢?”诸葛亮诧异的看了李晟一眼,觉得自己的晟哥儿这话说得似乎有些蠢了。
    “我的意思不是这个……”被孔明说了这么一句,李晟多少有些尴尬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小声的说道。
    “我知道啊。”孔明了解的点了点头,却是察觉到了李晟的不自在:“其实对我们来说,这样不是更好吗?他们爱拖延是间就由得他们拖延,让周睿和他们去扯皮好了。我们自个在这儿完成战争的准备。”
    “这说得也是,那下面就是比谁的动作更快一些了。但愿我们的动作能够快过他们。”李晟点点头,却是有点祈祷的意思了,其实他也知道,那样是不太可能的:曹操军和孙权军不过是吧已经准备去休息的军队重新征召起来罢了,哪里像自己还得从头做战争的总动员了。“唉,或许我当初说要收留刘封他们是一个错误啊。”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收留了刘备的后人并且得到了襄阳而引起的,李晟不免也有些唏嘘。
    “哦……如果给主公你一个反悔的经验,主公你还会这样做嘛?”听见了李晟的小声唏嘘,诸葛亮如此直白的问道。
    “还是会的。”对于这一点李晟没有任何的犹豫:“刘皇叔算是帮了我们不少忙了,而且他在天下的名声很好,也很是能得到他人尊敬的人。对于帮助他的后人,我没有什么可后悔,可犹豫的。”
    “呵呵,主公还是不够成熟啊。”诸葛亮呵笑起来,最终那样说着批评的呼吁,眼里却满是激赏的目光:“不过我就是喜欢主公这样的不成熟。尽管明知道事情该怎么做,但是到实际上还是有忍不住的时候。我觉得在某些方面主公和刘皇叔很像,似乎是同一路人呢。”
    “你也这么觉得嘛?”李晟的脸上浮起了笑容,“其实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啊!作为上位者,这么多年了。虽然也知道某些时候需要冷血,需要将无辜者牺牲,但真正到了最后做决定的时候,我还是有些不忍心。绝对的冷血我是做不到的,因为我常常会在想,如果我是那被牺牲的无辜者,我会怎样。无辜者的无奈,无辜者痛苦,昔日在徐州,我已经承受过一回了。眼下已经有一定能力的我是不想让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下去,尤其在我所熟悉的人身上。”
    “呵呵,问心无愧是一个方面了。其实我们收留了刘备的后人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个举动所获得的好出至少有三。”诸葛亮微笑的伸出三根指头来。
    “哪三点?”李晟不解的问道。说实在他当初做出这么一个行动主要是一时的冲动而已,他可没有想到这个举动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出。故而他听诸葛亮如此所起,不禁便有些好奇起来。
    “首先我们获得了襄阳城,这无疑是改善了我们在荆州北部的战略态势;其次我们进一步确立了主公仁者的名声,这对主公今后争霸天下是很有好出的;再次主公不觉得刘备军剩下的这些人都很不错很有培养的潜质嘛,他们算得上是人才吧。”诸葛亮微笑着说出三点。虽然很简单的,但却十分的明了。
    “这么说倒也没错。”李晟呵呵一笑,却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来,“你说我们这么对刘备,是不是三分呢?曹操得之宛城、汝南,孙权得之寿春、合肥,我们则得之襄阳。刘备的领地可以说都让我们给分光了。”
    “呵,这么说倒也算啦。我们三分刘备,也三分了天下,只是不知道这其中的鲜血到底有多少呢。”诸葛亮说着微微的一笑,声音却变得寂寥起来。因为他也感觉到了这话题的沉重。
    事情到这儿便说不下去了,李晟只是吩咐周睿把事情能拖多久便拖多久,总之将所有的事情用一个慢字来处理就是了。反正眼下无论是曹操那边还是孙权那边和自己一样都是不会动手的,自是可以拖得下去。李晟估算了一下这战争的开始,恐怕还是要到年后,毕竟刚刚才打完一战,曹操这粮草也已是用的七七八八了,他们怎么也需要重新调集一番,至于孙权那边,似乎他还没有摆平淮南的事情。
    时间就这样连续的过去,转眼却是到了二十二年的二月,杨修和虞翻因为谈判的事情倒是在这儿过了一个年。因为周睿始终拖着,而他们也不曾心急的缘故,也没有太过的威逼,也就这么稳稳当当的下去拖着了。
    二月十四,一骑飞骑自北而来,进入了杨修的驿馆之中,却是曹操命人带了消息过来。杨修自是与那人密谈,至于密谈了什么,杨修不说,周睿也不问。只是在后面的会谈之中,他明显的感受到了,杨修说话的语气正在一点一点的强硬起来。
    之后,到了二月二十,江东的人也来了。在同样和虞翻进行了一番密谈之后。原本是勾心斗角,两者并没有任何往来的杨修和虞翻二人却是难得的碰了一回头,商量了许多,就在后面的几次谈判中同时向周睿施压了。
    对于他们压力,周睿清晰的感觉到了。他已经听多了李晟和诸葛亮对这件事情的分析自是明白,眼下他们会有如此变故的原因:“不过就是曹操和孙权的战备都做了七七八八准备和我们开打嘛。打就打,我们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带着这样的心思,又明白这一战已是避无可避了,周睿自然也放开了胸怀变得强硬起来。
    面对杨修向自家索要刘备后人的过分要求,周睿一口否决了:“请问贵使,陛下可有宣布刘皇叔为叛逆吗?若是有,请出示圣旨,若是无,请贵使休要再提这件事情。”
    “周将军,你难道不再考虑一下吗?这件事情虽然不是陛下的命令,但那只是陛下的仁慈,不愿意绝皇叔之后罢了。其实以皇叔所做的那些事情,难道还当不上诛杀九族之罪吗?他们的存在对这个天下来说是一件大大的不幸。还请周将军通知令蜀候好好的考虑一下,若是因此而让贵我两家交恶,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啊。”杨修劝说起周睿来,他语气虽然委婉,但其中的威胁之意却是明白的紧。大有你不答应,便要开战的意思。
    “呵呵,忠人所托,岂有朝夕而变的道理。我家主公可不愿意成为那无信之人啊。再说了,那刘皇叔还是主公的岳父呢。怎么说也算是亲族关系。为人之亲属,却保不住自己的家人,这样的人多做也是没什么意思的。”周睿肯定的摇了摇头。
    “难道你就不怕我家主公发兵惩罚嘛?”杨修的说话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
    “那就来吧。我怕你个球啊。”周睿痞痞的说道,嘴边还不屑的浮起一丝嘲讽的笑容来。
    “你……”看着周睿这满不在乎的样子,杨修却是说不下去了,他吞了吞口水,强自将自己心中的怒火给压了下去,却是说道:“陛下寿辰将至,请令主公将襄阳城归于陛下吧。”
    “归?难道襄阳城不是在陛下的手中么?还是说陛下并不认为我们是他的臣子?”周睿也是心事敏锐之人,却是一把抓住了杨修那话语中的破绽。
    “天下的情形究竟是如何,周将军也应该明白,难道你认为这样的理由说得过去吗?贵主乃是蜀候,如何能管荆州之事?”杨修犹自强辩道。他或许也察觉到自己所说之话的不对了吧。
    “我家蜀候是管不到了,可刘封将军的襄阳候之身份也管不到了吗?贵使当知,昔日这襄阳候之位可是陛下分给刘表大人的,后来刘表大人没了,这位子就交给刘琦公子,而刘琦公子去世后,爵位又有刘皇叔继承。如今刘皇叔没了,刘封将军作为刘皇叔的长子,自然是继承了这个位置。以襄阳候的身份,掌理襄阳城,这天下没有比这个更合情合理的事情了。”周睿微笑的说道。自己手里有多少牌,该怎么说,怎么利用,这些事情都是他在事先和孔参、邓艾他们商量好了的。对于杨修所问的问题,他们三个在事先都做出了一个猜测。此刻杨修虽然问得比较偏,却是一点也不曾出他们的预料。
    “刘封将军的襄阳候之位并没有得到,陛下的认可,他没有得到册封!”杨修义正词严的说道。
    “得了吧!杨祖德,如今朝廷明面上是姓刘的,但在实际上已是姓了朝你当我不知道吗?逼死皇后、皇妃,杀死皇子,诛杀国舅、国丈满门,这件事情是一国之臣所为吗?今个儿我们也不需要再多说什么柺七柺八的话了?我奉了主公的命只和你说一点,曹操既然已经做下了这些事情,那就不要再立着贞洁牌坊当婊子。他想要襄阳么?可以,请他自己带兵来取吧。我们可都是在这儿等着呢。”感觉话语也说得差不多了,周睿干干脆脆的就把事情给挑了一个明白。他知道自家这儿的战争准备已然完成,已经没有继续拖延下去的必要了。
    “你……”听周睿将话说得如此明白,杨修就算再有涵养脸上也是挂不住了。他重重的一挥袖子却是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周睿的府邸,转回自己的驿馆之中打包整理,却是打算将这儿的事情给放下返回许昌。
    因为以后自己与曹操那边就是敌人了,且前不久又和杨修闹翻了,故而在杨修离去的时候,周睿并没有派人去送他。而是在气走了他之后,又派人找来东吴的使者虞翻,以略有些沉重的语气说出了自家并不想放弃襄阳的想法:“……襄阳的位置太过重要,若是不曾落在我们手中还好说,可既然落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便是不能吧这块好地方给让出去,所以……只能很对不住啦。”
    “哦……”听到周睿如此的对称自己说道,虞翻并明白,这一战是无法避免的。尽管他自己早就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眼下这一天真的来临了,他还是不免有些失望。和李晟打这一战,完全是一个意外,原本江东是打算在取得了淮南之后,便迅速的去修整的,若不是发生了襄阳的事情,他们的修整只怕就要开始了,哪里像眼下呢。唉,这事情可不是不好说啊。李晟并不是刘备,即使眼下吕蒙将自己的大军拉了回来,虞翻对于自己这边能不能取得这个胜利,依旧没有一个准数。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我们都想要襄阳城呢……”知道了周睿是怎么对付杨修的,虞翻自然不愿意和杨修一样摆出高傲的架子,最后落得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评价。在与李晟作战方面,江东的目标和曹操不同:曹操是有现在获取了襄阳的同时获取汉中的,而江东仅仅是想要襄阳之地罢了。这一战江东是为了面子打的,他们真切的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行,故而也没有多少作战的欲望。当然,这个欲望也只是相对的,如果李晟这边连曹操的一个冲锋都挡不住的话,那江东也不介意把这刚刚才变为三分的天下,变为更进一步的二分。
   
第三章开战


    随着曹操和孙权之使者的离去,李晟这边和曹操、孙权方面的“和平”关系便算是破裂了。为了对付两边都有可能对自己的攻击,李晟迅速的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整编安排:
    首先是确立了几个方面的统帅,西路的统帅自然是李晟自己,而中路的统帅则是庞统,东至于路的统帅,除了甘宁之外便没有第二个人选了。这其实也是,早就定下来的事情,只是一直以来因为李晟、曹操、孙权三方互相之间都没有撕破脸皮的关系,李晟一直没有把这事情用明文给固定下来罢了。此刻,既然已经准备和曹操、孙权他们开打了,而且还是前所未有的大打,李晟自然将眼下自己手中三个方面的统帅用明文确定了。
    确立本就确立三方统帅,接下来第二道明文,便是确立自己麾下的几个小方面将领的人选了。因为相信庞统和甘宁的能力,李晟并没有对他们那儿的将领分布做什么干涉,他只关心自己这儿益州方面的人选,自然这发出的命令也是针对自己这边的。魏延搭配徐庶守南郑、黄忠搭配法正守武都、李严搭配孟达守南乡,李晟将自己手下的几个大将全都派了上去,将十二万兵马一起散开全部朝着北方布守。其中魏延的南郑方面人马最多,足足达到了七万之众,而黄忠的武都有两万人,李严的南乡则是三万人,很显然李晟是把南郑作为防守汉中的重点,并且认为曹操军是一定会往这个方向突破了。
    这也是早就做得差不多的事情,和确立三方面统帅一样,也只是用一道明文之令就可以解决的。事实上李晟在曹操和孙权的使者离去之后,一直在忙碌,而这个忙碌不是别的什么,而是为了他自己这个“主公军团”本队的编组。因为这个军团主要是以成都方面的兵力组成的,故而当曹操和孙权方面的使者都在的时候,李晟根本就不可能进行这样的举动,直到他们走了,李晟才将工作展开。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李晟的兵马较几年前有很大的扩张。不说荆州部分和交州部分,仅仅就李晟眼下的益州而言,李晟拥有的正规作战部队就达到了十万之众,这些都是李晟通过了兼并张鲁的汉中军、刘璋的益州军、马超的凉州军和西羌、南中的一部分人马,通过择优挑选的人马而得到的。事实上这些人马只能算是精锐,而不能全算是李晟所有能够作战的部队。按照李晟三级军队划分,李晟除了拥有这十五万的正规部队之外,还拥有十五万的守备部队和近二十万的动员兵。以益州一州之力能动员四十万兵马,这才是李晟最大的军力。当然,一口气动员这么多兵力绝对是一件劳动筋骨的事情,在眼下并没有这个必要的情况下,李晟当然是不准备这样做的。
    为了应付曹操有可能对汉中进行的攻击,李晟最终决定动用的兵力是十六万。这是眼下李晟和孔明他们估算了战争的规模和战争的时间,做出的一个动员估计。由于李晟自己的正规作战部队远远达不到十六万这个数量,所以李晟军最终出动的兵马,实际上是以守备兵与正规兵混合的军队。可以说除了李晟眼下在成都组建的这一个近卫军团是清一色的正规兵组成的人马之外,整个汉中防线的三个方面军,都是以守备兵掺合了正规军为主的力量。其中南郑方面是四万的守备兵和三万的正规军,武都方面是一万的守备军和一万的正规军,而南乡方面则是两万的守备军和一万的正规军。
    作为整个益州的中心,成都方面的物资是最多的,人手自然也是最充足。虽然战备因为曹操和孙权两边使者的原因而不得大规模的展开,但在两边碍手碍脚的人离开之后,在李晟的那一声号令下,战争的准备工作倒是进行的十分顺利。不过是半个月的时间,李晟自己率领的这个兵团便已然编组完毕:八千的山地兵,四千的弓骑兵,四千的枪骑兵,一万六千的弓箭手,一万六千的步兵,构成了这整个军团的全部。
    既然是李晟亲自出面统领的军队,那么这支军队自然也不是普通人可以为之副将:八千山地兵的统领是宋德;四千弓骑兵的统领是赵云;四千枪骑兵的统领是周睿;一万六千弓箭手的统领是严颜;一万六千步兵的统领则是吴懿——这些人可都清一色的是李晟手下的重将。虽然他们中某些人是从刘璋那边投降李晟的,但李晟都意义的收服了他们。此刻他们对李晟的忠诚,可比昔日对刘璋的忠诚要高上许多。
    李晟对他们抱以信任,他们回馈给李晟以忠诚,而得到了这份忠诚的李晟自然将他们视为肱骨了。世上的事情有所谓的恶性循环,自然也有所谓的良性循环。总之整个益州,在李晟这两三年的调治之下已经变成了铁板一块,不要说军队,就连普通的老百姓,随着这几年在李晟的统治下日子一日过得比一日红火,自然也对李晟抱有尊敬和忠诚。李晟这边的战争动员令一发布,说是为了抵御想入侵自己益州的外地,整个益州的大多数人便迅速的行动了起来。
    尽管李晟并没有要求他们,贡献多少物资,扩张多少军队,但他们自发而起的行动,却让李晟收到了意外的惊喜:李晟建造的粮仓处,每日都有人说要把家中的余粮献给自己的主公;李晟的军营旁,也有不少精壮之士不停的询问如何才能加入李晟的军中。
    所有的益州的人,对于这一战都抱有很高的热情,毕竟他们所有的人,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普通的百姓都从李晟这两年的政策下获得了绝大的好出,他们是绝对不愿意这样的好出,就这样被外人给取消的——他们大都打探过了,天下除了益州还没有第二个地方能有令他们能够如此安心获得利益的地方呢。
    “我们要保卫我们自己家园……”在李晟手下白衣的暗中鼓动之下,益州却是军民一心起来。这军队的编组,整顿自然也就进行的十分顺利了。
    建安二十二年三月十日,李晟从成都誓师出兵,仿佛是得到了天命似的,在李晟大声的演讲只是还是阴沉沉的天,到了李晟大喊出“出发”那两个字之后,却是很配合的裂开一条缝隙来,将漫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