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养家日常-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老陈氏和村里的老太太们之前上山挖回来的竹笋,带回来后一时半会吃不完,她就按照别人教的办法来腌制,没想到还真的成功了。
  对于穆家而言,有些农家通用、不起眼的技能他们也需要向别人请教学习。
  穆圆圆愿一听,面上露出笑容:“嗯,奶奶说晚上用酸笋做个鱼头汤,木桶里的鱼是陈大哥他们从河里抓来的。”
  “什么?他们去抓鱼竟然不叫我?”穆子期瞪眼,心里颇为郁闷,他可是会游泳呢,却从来没有在河里抓过鱼。
  “我二哥说现在天气还不够热,就不叫上你了,叶奶奶知道了也不会肯的。”刘小妹掩嘴一笑,两家关系好,所以刘小妹不用看家时就会来找穆圆圆、瑞珠她们聊天,大家很是熟悉。
  “那就没办法了。”穆子期闻言颇为泄气。的确,才五月份的气温,老叶氏是不会同意让他下水的。即便偷偷下,事后肯定会惹来她的念叨,他不想自找麻烦。
  “对了,萱妹妹,你们家的房子快建好了吧?”穆子期又问,刘家是再也不想住草棚子了,等农忙一结束,兄弟俩就到处找人建房,比他们家晚几天。
  至于刘小妹的名字,穆子期刚开始不知道,那时讲究未婚女子的名字不能为外人知晓,但来到大夏后,发现这边对女性甚为宽容,女子可单独立户,可继承父母的财产……也因为如此,他总算是知道刘小妹的全名。
  刘小妹的名字不错,叫刘延萱。
  穆子期觉得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刘家对她的重视,前段时间在登记户籍时,要不是自家妹妹的名字是过世的二叔起的,他还真想把穆圆圆改为穆子圆,这样外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一家人。
  “嗯,快建好了。我二哥性子急,早早就翻看黄历找日子搬迁。”刘延萱笑着回了一句,又提醒穆子期,“叶奶奶他们都在新房子那边呢。”
  在新家那边干嘛?想一想,的确,就算暂时不能搬进新房,但还是有许多事情要做的。
  “那我过去看看。”穆子期见家里有她们两个,自然不会留在这里,说了几句话就立即走了。
  穆家的新房坐落在村尾,离村头和村长的家最远,他们的隔壁是陈香家,本来陈香的手气不错,抽中了村长旁边的地,但他还是和别人换过来了。
  在村尾唯一的好处是离他们家的旱地近,以后谁想去后山都得经过他们家,到时果树结果就容易看守,当然,最好是自己去看。
  要不买条狗回来?穆子期暗暗思考着。
  一路走来,穆子期和遇到的村民打招呼,偶尔还会停下来和他们闲聊几句。不知不觉中,大家都把他当成穆家的当家人,和他说话也是用大人的口吻,也许他们会在私底下嘲笑他不会种地,不懂庄稼,但起码不会当面说出来。
  “大郎,等我家建好房子,我想请你帮我写封信,官府把我们兄弟几个都分开了,现在几个月不见,我想知道他们现在好不好。”闲聊的时候,其中一个村民就说道。
  “行,我会写,无论是咱们大夏的官方字体还是大金那边的,我都能写,说来你们可能不信,我之前在江省林县那边定居时,就曾在街上给人写过信,还是很有经验的。”穆子期随口道,“阿叔,到时你直接上门来叫我就行,也不用给钱,大夏的纸张便宜多了。”
  他没有想过在村里挣钱,主要是为了把自家融进村里,总不能格格不入吧。更何况,他相信村民们不会白白占他家便宜,这方面,有些人还是很有讲究的。
  这话一出,围观的几个村民一想,纷纷觉得自家有需求,于是忙跟他说定写信的事。穆子期一一应了。
  从村头走到村尾本来不用一炷香,这次他倒是超过一刻钟。
  到了新房后,穆子期看到眼前这整齐干净的六间房屋,心里顿时一乐,虽然右厢房位置的厨房和杂物间是黄泥砖瓦房,但对比之前的草棚,眼前的房子简直就是鹤立鸡群,看起来气派极了。
  老叶氏等人从屋内看到穆子期,忙把他叫进来,等问明选定的日子后,心里也很是高兴。
  还有五天,他们就要搬进来了!
  老叶氏拉着穆子期在几间房屋内走了一遍,说好哪里摆放什么东西,看得出她很是兴奋。就算他们因为银钱的事,打的家具不够多,但看到这结实的房子,其他的都是小问题。
  穆子期想起以前宁安县的三进四合院,再看看眼前这农家小院,暗暗握紧拳头,觉得自己还得继续奋斗,不能满足。
  “虽说不能马上住进来,但咱们可以先把一些行李放在这里。”穆子期看着门上的铜锁,笑道,“还有家具,已经打好了,我明天就去镇上用牛车拉回来,等五天后的吉时一到,咱们就把最后的行李搬进来,到时再也不用住草棚了。”
  一旁的穆子清顿时欢喜起来,在旁边转圈圈。
  “哈哈,不用高兴得太早,你还得和我睡一张床,谁让咱们的钱太少,买的家具不全呢。”穆子期摸摸弟弟的脑袋。
  “嘿嘿,反正能住新房子我就很高兴了,在草棚屋那里连个转身的地都没有,奶奶和瑞珠姐姐他们洗澡不方便。”穆子清挠挠脑袋笑道,他的头发依然是短的,村里的很多男人都是如此。
  大家笑过之后,活还是照样干,起码要把新房里的杂物归置好,不过这次是干得兴高采烈。
  往后几天,穆子期除了去吃袁家的入屋酒外,其余时间都花在自家的新房上。特别是前院的篱笆墙,更是花费他们三天的时间。
  为此他还和陈香去山上砍下合适大小的竹子,削成一根根竹棍,用它们把整个前院都围起来,又在竹子篱笆的里边栽下荆棘树,加上之前种植的荔枝、龙眼、杨梅和黄皮等果树,一时之间,整个前院显得生气勃勃。
  篱笆做好还不行,他们还在前院用几根木头做了个简单的门框,再用竹片做成竹门,起码以后可以挡住鸡鸭之类的。村里的鸡、狗都是散养的,不做个门家里会很脏。
  几天下来,穆子期发现自己的手虽然时有割伤,但手指灵活不少,已经能用柴刀把竹子劈成竹篾,他准备下一步就去村长家请教该怎么编织竹篾器具,毕竟这些器具长期要用,老是在镇上花钱买不合算,他们家的银钱不多了。
  这样的忙碌一直持续到正式搬进新家那天,穆家放了鞭炮,再请全村的户主来吃酒席,和袁家请酒的程序差不多,连菜式也相差无几,村民们没什么好比较的。
  这段时间村里的其他人家还在忙乎自家建房的事,大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所以这次请酒只请了三十人,大伙能理解。
  搬进新家后,穆家人的精神状况一下子不一样了,鸡去了后院的鸡圈,牛有自己单独的牛棚,他们虽然没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但比起漏风潮湿的草棚,地板铺上一层青砖的新房显得干净又整洁,住起来心情舒畅。
  就是花的钱多了点。
  “咱们家向大夏钱庄借了七两,原先有十三两多,建房用去十两,给帮工建房的工钱是二两又八百文,买树苗花掉四两,家具是二两,办酒席因为用的兔肉都是我和陈香去山上猎的,综合起来是不赚不亏,所以我算一算现在家里的银钱还剩下……二两和一百零五文钱。”当天傍晚,在送走村民后,穆子期就把账算出来。
  虽然他早就知道家中大概剩下的银钱,可现在一盘算,准确的数字还是让他暗暗一惊。
  原来只有这么多了吗?
  穆子清和穆圆圆相互看了一眼,有些不安。家中的财务情况一向不瞒着他们,只要有意打听,他们总能知道,更别提像现在这般直接说出来了,是不用他们回避的。
  “大郎,我这里还有五两。”陈香一听,早已坐立不安的他马上说道,“我这里还有五两银子,正好可以还你。”之前的船票他们两人欠下了二十两,穆家不说要还,可他不能当做没发生过。
  老叶氏见状,暗暗点头,面上则微笑道:“还有二两多,不着急,在乡下只要不吃肉,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咱们几个的衣裳暂时不用缝制,油盐酱醋够吃一两个月,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总有办法的。”
  她转向陈香,笑道:“你的房子还未建成,居家过日子样样要钱,暂且不必还,真有必要,我们再向你开口。”
  她这么一说,陈香和瑞珠总算是放松下来,连两个小家伙脸上都露出笑容。
  “大家不必如此担忧,今天是个好日子,咱们终于在清溪村扎下根来了,钱总会有的。”穆子期见状,忍不住笑道,“比起逃荒,咱们现在已经是在过神仙般的日子了。”
  这话一出,众人忍不住想笑。的确,尽管现在还有些困难,但比起之前逃荒,实在是好太多了。
  “对了,村长刚才散席时说咱们村要修路和修农田灌溉水利,每户要出一人,大郎,你是出钱免掉,还是自己去?”陈香突然想起这个问题,赶紧问出来。
  穆子期一怔,这次修路和修水利的任务是徭役的一种,不过比在大金国好一点的是,这种徭役会根据就近原则,村民每天能回家,还能根据工作量发放工钱。但不管怎么说,干这种事都是非常累人的,他今年才十二岁,怎么看都比不上一个成年男子,所以家人担心很正常。


第32章 徭役开始
  “什么?要去服徭役?”老叶氏大吃一惊; 今天大家在吃酒席时她都在厨房帮忙,指挥人干活; 倒是没听到什么徭役的事。
  “奶奶不用担心,我今年刚满十二岁; 未成丁; 应该不用去服,我待会就去问一下村长。”穆子期赶紧安抚她。
  “那就好; 你今晚就去。”老叶氏一想到他的年龄,这才稍稍放松。
  “实在要去的话; 我就先去干两天再看,如果忍受不了再花钱免掉。”穆子期颇为郁闷地说道,又看了看自己的小身板,看来还得等多一两年才到发育的高峰期。
  “嗯; 可不能把身体累坏了。”老叶氏立马说道; 捏捏穆子期的手臂,心疼道; “又瘦了。”
  “放心,我心中有数。”穆子期拍拍胸脯。
  “如果我没有分出去就好了。”陈香懊恼地说道。
  “你没分出去,你的宅基地就没有了。”穆子期白了他一眼,又佯装抱怨道; “明明挨近村长那里挺好的,你偏要和袁家换。”
  “嘿嘿,自己一个人住在村头,我可不喜欢。”陈香憨憨一笑; “更何况,大郎,我知道你不喜欢袁家。”
  穆子期挑挑眉没有说话,他是不喜欢袁家长辈的偏心眼,也不喜欢袁宏图表露出来的优越感。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对方没有在他们家表露出来,没有对他指手画脚,毕竟老叶氏名义上还是一位举人的妻子呢,尽管他爷爷早已去世,但在袁宏图这个老童生面前,仍有一定的威慑力。
  想到这里,他起身打了个哈欠:“我先去扫地,三郎,你到咱们房里整理一下床铺。”他现在和穆子清住在左厢房的一个房间,另一个房间让给陈香住,反正他也住不了多少天了。
  “那我去挑水。”陈香早就注意到厨房里的大水缸空了,赶紧自告奋勇。
  “那……那我去喂鸡。”穆圆圆细声细气地说道,小脸上满是欢乐。她和瑞珠睡在一间,新房子被她们装饰得很好看,单是野花就用竹筒装了好几束。
  不一会儿,几人就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没有人闲着。
  穆子期把地上的狼藉收拾干净,再摆好桌椅,见陈香把水挑回来了,忍不住说道:“我们家还差一口井,去河里挑水到底不方便。”即便河里的水大部分都是山上流下来的,但想到河流的上游应该有人在居住,他们就觉得喝水不大干净,每次不烧开是不敢直接喝的。
  更何况后院的茅厕是简易冲水式的,这就更需要水了。
  “慢慢来,不急。”老叶氏端来一盆洗过菜的水,正拿着水瓢把篱笆里的果树、草药、野花浇上一遍,听到他这话就慢吞吞说道。
  穆子期想到新家这里只买了三张床,一张八仙桌,四条长凳,一张书桌和两张椅子,就这样木质不是很好的家具都花了他二两银子,而陈香在厢房那里还是用几块石头搭着木板睡呢。
  再想到打一口水井起码要花上三两银子,越发觉得钱不够用了。
  “奶奶,你说咱们这样节省过日子都觉得钱不够用,那村里那些几乎是光着身子来这里的村民,平日里到底是怎么过日子的?”穆子期吐槽道,有些好奇。
  他平日里有空不是在练武就是去刘家或村长家找人聊天,如果不是在路上碰到说几句,他是不会特意到某个村民家里找人的。
  而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少年,他觉得没有共同语言。既然如此,他干脆就不勉强自己,有这玩耍的时间他还不如多练几个字。
  “怎么过?省着过。”老叶氏笑眯眯道,“这是各家的事,奶奶也没刻意去打听,不过你看看房子就知道了。”
  穆子期闻言,想到村里人建的房子,点点头。是的,他们可以借款七两,但并不全部把钱用在建房上,他们的房子一般都是泥砖茅屋,最多是在墙根处用上几块红砖,以防下雨时墙根被淋湿,容易倒塌。
  就这样,村里人已经很高兴了。当然,和自家的一比较,到底还是差了些,难怪他们今天来喝酒席时,对自家的房子话里话外都带着酸意呢。
  不过让他觉得高兴的是,貌似自家的房子盖好后,村民们看自己的眼光和以前有所不同,起码他不会在路上就碰到说他不会种庄稼的人。
  当天傍晚,他们把中午剩下没做的菜炒好,点着油灯,第一次在自家的桌子上吃饭,不用再蹲着,大家都很是兴奋,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吃过饭,穆子期就在老叶氏的催促下,径直来到村长家里,想问清楚服徭役的事。
  “朝廷规定未满十六周岁不必服徭役,不过需要上交五百文钱,如果不想交钱的话,你得去服役,你年纪小,已经年满十二周岁,不会让你干重活,最多是帮人跑跑腿,这个不要紧。”郝村长点起蜡烛,翻阅自己手中的资料再次确认了一遍,点头道,“不过我建议你去,县里也知晓你们这一批人身体累,所以定下的活儿不会特别重。”
  穆子期微微皱眉,无奈道:“对一个成年男丁而言,活儿可能是不重。”
  郝村长一怔,随即失笑:“你能写会算,定能帮上忙。这次服役有工钱领,据说颇为丰厚。”他得到一点小道消息,知道这是朝廷补贴灾民的一种方式,工钱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丰厚。
  据说今年上半年,朝廷派到海外的货船回来了,国库进账一大笔。
  “我明白了,到时能帮上忙是我的荣幸。”穆子期眼睛一亮,又感激道,“还未感谢村长教导我识字。”
  “算不上什么教导,你早有基础,咱们大夏的字体听说和大金的俗体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学得很快。”郝村长摇摇头,有个聪明的学生也让他成就感非常高。
  穆子期还是再次感谢,要不是村长的热心,他现在还不能把自己会写简体字的事情表露出来。
  接下来,两人又就即将到来的村长亲属说了几句,见天色已晚,担心影响村长休息,穆子期很快就告辞了。
  第二天,大家早早起来,睡在新房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感觉休息都要好上许多,晚上不再有那么多老鼠在耳边跳舞了。
  锻炼身体后,穆子期带着弟弟妹妹复习完功课,刚吃完早饭,就听到村头那里传来钟声,不由得一惊。
  这是村头的大钟被敲醒了,看来现在得集合。
  大夏的每座村落据说都会有一口大钟,当钟声响起时,就是村民们聚在一起议事的时候。这一点郝村长早早就提醒过,所以现在第一次听到,穆子期等人就明白了。
  没有多说话,穆子期和陈香放下碗筷就往村头走去,一路上还对好奇的村民解释缘由。他知道有些村民可能忘记了。
  等到了集合地,没有多久,全村的户主都来了,所有人中,就属穆子期的身形最显眼,村里虽有几个年纪小的户主,但他们起码有陈香那么大了。
  和穆子期预计的一样,这次郝村长讲的就是服徭役的事,他把要求和报酬讲完,就任由底下的村民在嗡嗡嗡地讨论。
  “修路啊,这是好事啊,反正只修咱们村到镇上的路,修好了也方便自己。”这是大多数人的心声,至于什么水利灌溉之类的,他们更是求之不得。
  “就是时间不对,我家在建房,一下子少了人,那我家的房子什么时候能修好?”有些人为自家建房的进度忧心忡忡,他们大都是和别家互相换工的,先忙完一家再到一家,这样排在后面的人现在就吃亏了。
  “怎么只要一个人去?村长,能不能让我和我儿子都去?”有人喊道,重点却放在工钱上。这一天一个壮劳力就可以挣十文钱到十五文钱之间,两天就能把钱庄的月息挣回来,怎么看怎么划算,要不然他们还得出去打短工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