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色如许 作者:七叶-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会儿的月饼,与后世吃的并不一样,其实照许杏儿看来,这虽然叫做月饼,但其实更像是高粱面的蒸饼,里头是糖馅儿和枣馅儿两种,枣馅儿上用煮红鸡蛋的颜料点了个红点儿用来区分。味道怎么样暂且不说,至少分量是不小,一个就足有许杏儿手张开那么大。
今年的中秋团圆饭不容易吃,这是所有人都心里有数的,所以家里的孩子们一个个也都悄悄的,不敢乱吵乱闹。
许老太太从上午就开始忙活,做了一大桌子的好菜,不但切了肉还买了肘子和猪蹄回来,还宰了家里的一只小公鸡,准备得几乎比过年还要丰盛。
小鸡炖蘑菇,酱肘子,焖烧猪蹄,土豆五花肉炖豆角,肉炒蒜苗,煮毛豆,醋溜白菜……
许小双扒着桌沿,眼巴巴地看着桌上的吃食,口水都快流到下巴了。
许老太太端着菜过来正看见,抬手赶道:“去去,把嘴巴子擦干净了,瞧你那馋样儿,几辈子没吃过饭了?”
许小双抬手抹了抹嘴,往旁边挪了几步,看着许老太太把萝卜条汆丸子端上桌,刚擦下去的口水又忍不住流了出来。
今天在院子里摆了两个大桌子,许老太太跟许老头和儿子们坐了同一桌,拉着许老二坐在自己身边,还没开始吃就忍不住扯着袖子擦眼睛。
“娘……”许老二叫了声娘,不管平时犯不犯浑,对爹娘的感情总是真的,尤其是对许老太太,他自小在家算是受宠,所以此时要独自离家,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等男人们那桌都坐好了,女人和孩子们才能上桌,许小双早就等不及了,赶紧一屁股坐下,同时也把筷子抓在了手里,一看桌上却不免有些失望,扭头又看看另外一桌,嘴直接瘪了起来。
许杏儿往桌上扫了一眼,面上虽然没表现什么,但心里却也不免撇嘴。
两桌的菜其实都是一样,应该是从锅里盛出两份,每桌一份,结果许老太太基本把所有的肉都放在另一份里了,女人和孩子们这桌基本都是清汤清水或者是边边角角。
肘子的皮和肉都在另一桌上,这边只剩下一根大骨头和上面连着的筋和一点儿肉,中间那盆小鸡炖蘑菇里面,只有什么鸡头、胸骨、爪子之类的位置,连五花肉片都几乎被挑走得不剩下什么。
陈氏看到桌上的菜,脸色也有些不好,见小女儿一脸的委屈模样,推搡了一把低声斥道:“大过节的,哭丧个脸给谁看?有什么就吃什么,也不看看是什么身份,还真当自己是盘儿菜呢?”
许玲子听了这话,皱着眉头起身,去另一桌夹了些肉过来放在小双面前道:“你二叔过几天就要回老家去了,奶奶今天心情不好,都安分些。”
许小双看到有肉吃就已经很高兴了,哪里管谁高兴不高兴的事儿,直接盛了两大勺肉和菜汤拌在饭里,埋头大吃起来。
陈氏面色不愉,但知道许玲子说得没错,她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去触许老太太的霉头,瞪了小女儿一眼,低声斥道:“就知道吃。”
许小双被吓了一跳,差点儿被还没嚼烂的肉噎住,赶紧喝了几口汤才算是送下去,欠了欠屁股努力离陈氏远一点儿,朝许玲子靠近一点,小心翼翼地朝许老太太扫了一眼,见她并没有看到自己,这才继续埋头吃起来。
许老太太的全部注意力都在许老二身上,压根儿没有放在另一桌上,一个劲儿地给许老二夹菜,只看着他吃就开始觉得鼻子发酸、眼圈发热。
“这是你最爱吃的,多吃点儿!”许老太太又夹了一块酱肘子给许老二。
许老二的碗已经被堆得上尖儿,全都是各个菜里面的好料,若是搁在平时,他早就吃的油嘴马哈的了,但是今天也是满腹心事的样子,有些食不下咽。
“娘,你也吃。”许老二把鸡腿夹给许老太太,“我碗里都满了。”
许老头一言不发地,只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偶尔动筷子夹两口菜吃。
许老大端起酒杯道:“今个儿是中秋,咱们全家人都聚在一起,老二过两天就要回老家去了,下次全家坐在一起吃饭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咱们一起喝一杯。”
许老二端起杯来,一口干了杯中酒,因为喝得太急,脸颊瞬间涨红起来,重新给自己满上,端起酒杯道:“爹、娘,儿子不孝,从小就让你们操心费力,如今分家出去,也不能在身边孝顺你们了,儿子敬你们一杯。”
他说罢干了手里的酒,飞快地又满上酒杯,端着敬三个兄弟道:“我知道我给家里惹了太多的麻烦,如今知道自己错了,也没机会弥补了,兄弟们多多包涵吧,今后爹娘还得靠你们多照顾了,兄弟间就不多说什么了,都在酒里了。”
“老二,说这话就见外了,咱们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许老大喝干杯中的酒,重新提酒道:“老二,你自己回老家,大哥祝你一路顺风,到老家以后好好种地,早点儿再娶个媳妇,日子越过越红火。”
最后,许老头老早就喝多回屋睡觉去了,女人们也早就把孩子们都带回家了,兄弟四个人在明晃晃的月亮下继续喝酒。
许老大和许老二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小时候的事儿,四个人对着又哭又笑,最后喝得东倒西歪。
第一百四十九章 许老二离家
第二天一大早,许杏儿起来后推开窗户,看见外面地上居然薄薄的一层白霜,天气也比前一天冷了许多,晨风吹得她打了个哆嗦,赶紧把窗子关好。
给桃儿找了件厚一点的外套,给两个小的也换上稍厚的被子,然后自己也在里头多加了件衣裳,一边梳头一边出来问:“娘,外头好像下霜了,咱家的白菜和萝卜是不是该收了?”
叶氏听了这话十分意外,推门一看,外头果然下霜了,赶紧关上门,搓了搓手说:“今年霜下得这样早?幸好只是轻霜,是该收菜了。”
许老三宿醉未醒,叶氏找出昨天拿回来的肉汤,随便下了点儿面条做早饭,也给包子盛了一勺肉汤拌在包谷面粥里,拍拍它的脑袋。
许杏儿照顾两个小的吃面汤,锁儿如今五个月大,已经会自己翻身,有时候会抓着人的手指往嘴里放,许杏儿慢慢开始给他添加辅食,除了碾碎的蛋黄,还会有少量剁碎的菜泥,栗子的米糊或是面汤里,也逐渐开始添加菜汁。
叶氏开始觉得喂这些太早了,但见两个小的都吃得挺好,就也不再多管什么。
“哎呀,昨天是白露。”叶氏收拾完灶间忽然一拍脑门,“我前几天还特意想着,结果昨个儿都给忙忘了。”
“白露咋了?”许杏儿用拨浪鼓逗着锁儿问。
叶氏懊恼地说:“我忘了种白露葱了。”
许杏儿把拨浪鼓塞到桃儿手里,让她哄着两个小的玩,起身出去道:“我昨个儿已经都种下去了。”
“还好你想着。”叶氏笑着说,“我可真是上年纪了,记性越来越不好使了。”
“最近家里事儿太多了忙的。”许杏儿舀水洗手。
其实白露葱也并不是非得白露那天种,前后几天也都差不多,只不过叶氏素来注意这些节气,也一直都按着日子做事儿。
在许杏儿看来,叶氏多少有些轻微强迫症的状态,只不过这是在古代,压根儿没有这种说法罢了。
白菜和萝卜一般都是要等下了轻霜才开始收,据说落过轻霜的萝卜会更脆一些,白菜也会更好吃一些。
家里前后院大部分地方都被开出来了,原本前院种的各种菜,后院种的土豆,等刨完土豆收完菜之后,正好时候种白菜和萝卜。
今年两种菜的长势都还不错,虽然霜下得有些早了,但白菜都已经包心,萝卜的个头也不小。
因为许杏儿力气小,所以她在前院割白菜,叶氏在后院拔萝卜。
日上三竿之后,许老三才起身,用井水洗了把脸,见前后院都忙着,赶紧过去帮忙。
许杏儿看白菜已经收得差不多了,便道:“爹,你去把菜窖收拾收拾,等会儿往里放菜。”
“你爷把菜窖都收拾好了。”许老三把菜窖打开,然后把吊筐用粗麻绳系好。
“那你去后院儿帮我娘拔萝卜去吧,我这边快完事儿了。”许杏儿直起腰擦了把汗,把刚砍下来的几棵白菜搬到一边摞起来。
许老三帮叶氏把萝卜都拔完,前院这边许杏儿也已经都完事儿了。
许杏儿下到菜窖下面,许老三和叶氏把白菜和萝卜放进筐里,顺到菜窖下面,许杏儿在下面把菜搬出来,摆到菜窖里的架子上去。
三个人直忙到晌午,才算是把所有要存起来的菜都归到菜窖里,需要积酸菜和晒干的萝卜整齐地摞在房檐下。
叶氏赶紧洗手去准备午饭,许杏儿看着大白菜,想着之前做萝卜干还剩下许多辣椒,想着说不定可以做点儿辣白菜来试试。
“二哥啥时候走?咱是不是得给拿点儿钱或是拿点儿什么东西?”叶氏倒水和了点儿苞谷面,在锅里用肉汤炖上豆角土豆,在锅壁贴上饼子,盖上锅盖。
“我听娘说,东西都收拾好了,本来该是今个儿走的,结果昨晚不是都喝多了么,所以就说明个儿再走。”许老三说罢,面色略有些犹豫,“如今还没分家,咱们若是单独给钱的话,大哥大嫂那边会不会不高兴?”
叶氏想了一下说:“要不我去问问大嫂?咱两家给的差不多就是了。”
“去问大娘?”许杏儿把弄脏的衣服换掉,出来听到这话冷笑道,“她会告诉你才怪,说不定还要在背后说些乱七八糟的闲话。”
“杏儿,别胡说!”叶氏斥道,“怎么能这么说长辈?”
“如今二大爷和二大娘和离了,被褥什么的肯定不缺,衣裳什么的现在做肯定也来不及了。”许杏儿吐吐舌头,转移话题道:“回老家路上估计要走好久,娘给烙些饼子,再给拿一罐子萝卜条咸菜,也就差不多了。”
叶氏想了一下,觉得这样也不错,便点头道:“我下午去爹娘那边看看,若是娘还没准备吃的,那就这样好了。”
说到这个问题,许杏儿对老家那边的情况更感兴趣,坐在许老三对面问:“爹,老家那边好么?”
许老三表情略有些奇怪,清了清嗓子道:“老家那边……”
许杏儿见他神色奇怪,越发激起了好奇心,前倾着身子问:“老家那边是不是还有好多亲戚?爷当年为啥不在老家,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
“老家那边地少人多,周围都是石头山,地也没有这边的肥,你爷兄弟太多,想自己出来闯闯,误打误撞的,就来北边这里了。”
“石头山?不长东西么?”许杏儿吃惊地说。
“嗯,那边的山跟咱们这边不一样,别说是树了,连草都少,大部分都是石头,连黄泥都少,盖房子盖院墙都是用石头,虽然的确挺难的,但当年你太爷太奶给所有的儿子都盖了房、也分了地。”
许老三摸了摸鼻子接着道:“只不过我爹一直没回去,所以房子和地一直都是老家的亲戚在用,上次我们回去的时候,族长还说,若是咱们家有人要回去,就把房子和地都收回来再给咱们,然后还把房契和地契也都给咱们了,所以你二大爷回去肯定有地方住,也有地种,只要他别再胡来,日子肯定能过得不错就是了。”
许杏儿心道,他若真能老老实实地过日子,那才是出鬼了,不过这话也就在心里想想,不能随便说出来就是了。
叶氏下午去了老屋一次,回来之后烙了两锅苞谷面饼子,然后放在盖帘上晾凉,装在干净的布袋子里,又叫许杏儿装了一罐子咸菜,晚上一起拿去老屋那边。
许老大一家四口正好都在,陈氏正说:“……我本来想给二弟做套行李或是衣裳,结果娘说这些都不缺,而且说我现在有身子,不让我动针线……”
许老二脸上不易察觉地黑了黑,但还是笑着说:“多谢大嫂了,行李什么的,娘和小妹都给我收拾好了,不用操心了,只是我来不及看着小侄子出生了。”
只要一提到孩子,陈氏的脸上马上就露出得意的笑容,伸手搭在肚子上说:“二弟到了老家那边,赶紧捎个信儿回来,也让我们放心,最好早些找个弟妹,也多生几个孩子……”
叶氏等他们两个说完,这才把布口袋拎过去道:“二弟,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就烙了些饼子装了一罐子咸菜,给你带着路上做干粮,好在现在天已经不热了,带着路上也不用担心坏了,吃的时候生点火再烤烤,或者弄些热水热汤的泡着吃都行。家里这边你放心,我们肯定照顾好爹娘还有英子。”
“真是辛苦弟妹了,多谢!”许老二笑着起身接过东西,然后打开罐子看了看里面的萝卜条,“也不知道弟妹是怎么腌的萝卜条,比别人家的可好吃多了。只不过杏儿把这萝卜条看得紧,平时居然还都所在屋里,这马上要回老家了还能拿到一罐子萝卜条,我倒是占便宜了。”
许杏儿听了这话,眉头一挑,若有所思地说:“二大爷,你咋知道我把咸菜罐子锁在家里?我家平时都有人在家,只有去姥娘家的那天,家里没人才锁门的,而且那天……有人翻杖子进了我家,在后院子留下了好几个脚印……”
许老二听到这话顿时变了脸色,赶紧强笑着生硬地玩笑说:“我小时候还真翻过杖子,那会儿想溜出去玩儿或是在外头玩疯了回来晚了,怕你爷奶打我,就从后院翻杖子进屋,如今可好多年都没翻过了。”
许杏儿早就猜到这件事是许老二做的,如今听到这话再看到他的反应,只不过是更加印证了这件事罢了。
她勾了勾嘴角对许老二说:“二大爷,以前的事儿已经过去了,如今你也要回老家了,祝你一路顺风,以后日子越过越好。”
许老二刚才着实惊出了一身冷汗,见许杏儿没有揪着不放,这才松了口气。
第二天一大早,之前雇好的牛车到家门口来接许老二,许老太太把准备好的东西一样样地放在车上,然后拉着许老二的手,小声说:“粮食什么的都给你放上去了,之前李家还回来的一吊钱,我跟你爹商量了,也给你带着,家里还另外给你拿了一吊钱,还有房契地契、户籍和路引都在这个包袱里,你自己路上一定要看好了,莫要丢了。”
许老太太说着把一个小包袱塞进许老二手里,还是拉着不舍得放开,一边哭一边说:“老家那边亲戚都也有宗族,你可不能再像在家这样胡闹了,不然若是再出什么事儿,那么远的地方,家里可是再顾不到你了……”
“娘……”许老二双膝落地,一把抱住许老太太哭道,“儿子不孝,以后怕是不能在爹娘身边尽孝了。”
许英子头天晚上就已经哭了一顿,两只眼睛肿得跟烂桃似的,这会儿又扑到许老太太怀里大哭起来。
许老头站在一旁,清了清嗓子说:“老家那边,族长如今是你叔公,咱家已经分家了,但是若是有什么大事儿,是你三叔当家。你三叔那人是个热心肠,你若是有什么事儿可以去找他,不过能自己做的尽量自己做,别总去给人家添麻烦。”
许老二给老两口磕了三个头,又对英子叮嘱了几句,然后起身上了牛车,抹了把脸说:“大家都回去吧,大冷的天,别送了。”
车夫一扬鞭子,牛车慢慢地开始行进,全家人站在门口目送着牛车,直到车在大路口转弯再也看不到了,许老太太用力搂住英子,祖孙俩抱头痛哭。
第一百五十章 想起一出是一出
许老二走后,许老太太连着凉带心火,一下子就病倒了。
大夫来看过也没什么好法子,开了些静心祛火的药,让好生养着,说最要紧的是把心结打开,其他都是次要的。
但她这回的病是打许老二身上来的,又不能去把他追回来,只能尽量宽慰些,让她把注意力转移一些,虽说效果不是很显著,好在是慢慢地好转了。
陈氏怀孕三个多月了,正是最折腾的时候,她之前生两个丫头都十分顺当,这回又吐又难受,心情却越发好了,觉得这次一定怀得是个儿子。
这里两个人都指不上了,家里女人的活计,就都落在了叶氏和许玲子身上,好在这两个人脾气性情相投,在一处做活气氛和谐,即便有些累至少不会闹心。
如今天儿凉了,许杏儿也已经不再每日进城卖咸菜,只隔几日就给城里送货,在面铺掌柜的介绍下,城里又多了几家店铺找她订萝卜干,所以今年秋收之后,家里的萝卜基本都被切条晾晒起来,还从村儿里别的人家收了不少放在菜窖里。
她每日看着桃儿,照顾两个小的,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细读吴老三给的两个册子,直看到几乎倒背如流,这才把册子放在一旁,开始回忆自己所知道的种植知识,与书里的一一对应,难得有个空闲,便去缠着许老四学写字。
许老头知道这件事,并没有说什么,算是默认了。
许老太太却并不这样想,每日也瞧不见小儿子在家,每次都是跟着许杏儿出去,不是识字就是鞋子,一个女娃儿,这到底是要干啥。
想到这些,第二天,许老太太趁着叶氏过来收拾屋子的时候说:“杏儿娘,杏儿过了这个年就十一岁了,你可有什么打算了没有?”
叶氏听了心下奇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