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色如许 作者:七叶-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为何,脑子里总是出现一口大锅,下面架着柴火,锅里装满了水,一只青蛙还浑然不觉地在里面悠闲地游动着……
“我去!”许杏儿低低地叫了一声,又赶紧伸手捂住自己的嘴,看看两边的人都没被自己吵醒,这才放下提溜的心。
不过她转念又一想,在这个封建又闭塞的年代,自己想要找个能够互相尊重互相依靠的另一半,说不定比去考个状元还难,可如今山子就在身边,自己和他一直相处得不错,两个人的信任度很好,亲密度也磨合了这么长时间,自己在他面前也没有掩饰过性格,他对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关心和照顾,那是不是说明……
一个各方面都很不错的苗子就在自己眼前,只要自己这几年好好地调教和培养,还怕几年后得不到一个理想的夫君么?
这个念头一跳入脑海,许杏儿自己先被吓了一跳,但顶着道德罪恶感的巨大压力,细细琢磨了半晌,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个百利而无一害的计划。
许杏儿越想越是高兴,在炕上翻来覆去,过了好久才迷迷糊糊地睡着,这一整夜都在梦里用温水慢慢地煮着青蛙,只不过直到第二天早晨,她因为生物钟的作用醒过来,她还是没能梦到那只青蛙最后的结局如何,不由得遗憾地咂咂嘴,伸了个懒腰起身下地。
城里早晨的空气没有乡下清洌,但古代毕竟还是没有什么污染的,所以也还算干净,许杏儿晚上没怎么睡好,所以有些提不起精神,打了井水出来往脸上一泼,沁凉的井水把瞌睡全都赶跑了,好像也把那些个胡思乱想都冲了出去,让她的精神为之一振。
山子晚上其实也没睡好,天还没亮就已经醒了,在炕上闭目养神地躺着,似睡非睡地养身,听到外面的声音,以为是小梅起来了,掀开窗子朝外一看,见是许杏儿在外头洗漱,就也披着衣裳下地出去,低声问:“起这样早,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在家也是这个时候起来,都习惯了,换了个地方更加睡不着了。”许杏儿抹了把脸上的水珠,看向山子的时候忽然展颜一笑,把手上的水珠朝他脸上弹去。
山子也不着恼,反倒弯腰下去,就着许杏儿刚洗过脸的水,顺势也抹了把脸。
“你这人!”许杏儿嗔道,“我刚冲里面漱口来着,你就用!”
山子不紧不慢地直起身子,从许杏儿手里扯过帕子,擦着脸说:“你起身的时候我就听见了,根本没听你漱口的声音,骗鬼呢?”
“是啊,骗鬼呢,就骗你这个鬼!”许杏儿冲他哼了一声,“若是我起身你就听到了,那你不是起的比我还早?不好好睡觉都干啥呢?”
“我一直都这样,刚换了地方都睡不着,怎么也得住几日才行,所以有点声音就容易惊醒。”山子把帕子洗净拧干,递给许杏儿,自己端着盆把水泼了出去,又重新打好井水,给小梅家人预备下。
许杏儿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干脆去架上火准备着,等会儿小梅起来就可以直接做早饭了,没成想小梅昨天似乎是真累着了,今天居然睡得很沉,一直都没有起来的意思。
又过了一会儿,小梅爹和小竹也都已经起身,出来看到许杏儿正在灶间做早饭,不免都很是惊讶。
小梅爹赶紧过来说:“杏儿,怎么能用你做饭呢,赶紧搁下吧,小竹,还不去叫你姐姐起来。”
许杏儿拦着说:“她昨天真是累着了,让她多睡会儿吧,我做东西虽说不怎么好吃,大家别嫌弃,就凑合着吃点儿吧!本来住在这里就是给你们添麻烦,若是连点儿活都不让我做,那我可就更不安心了。”
早饭熬了粥,准备了几碟咸菜,许杏儿又摊了几张薄饼,锅里稍微添油把大酱翻炒一下盛出来,让山子去地里拔了些菜回来洗净,一起端上桌。
小梅这会儿也自己醒了,一看外面的天色就知道自己起晚了,赶紧爬起来穿好衣裳,穿鞋下地的时候才发现许杏儿已经不在屋里了,推门出去一看,早饭居然都已经做好摆在桌上了,连声道:“哎呀,你这个杏儿,怎么就不知道叫我一声,好不容易来家里住一回,倒还让你做饭给我们吃!”
“让你尝尝我的手艺还不好?大不了以后你上我家做饭去!”许杏儿笑着打趣,倒是把小梅臊了个大红脸。
第一百二十二章 打上门来
山子在一旁咳嗽了几声,把这件事岔了过去,几个人吃了早饭,小梅爹出门开工去了,小竹也挎着书包去上学堂了,许杏儿帮小梅把灶间收拾干净,便跟小梅奶奶告辞了准备回家。
回去的路上许杏儿奇怪地问:“吃饭前我说的那话有什么不对吗?小梅姐为啥臊了个大红脸?你还在旁边一个劲儿地咳嗽。”
山子无奈地说:“小梅姐好歹也快到该说亲的年纪了,你那话说的,就好像要让她去你家做媳妇似的,她当然觉得臊得慌了。”
“啊?”许杏儿根本没想到这一点,半张着嘴,最后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道,“我根本没想这么多啊,再说我不是也在她家做饭了么。”
“你啊!”山子揉揉许杏儿的脑袋,“你年纪还小呢!”
许杏儿吐吐舌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三个人在城门口等了一会儿,拦了一辆到乡下去收东西的车,讲了半天价,给了车老板六个铜板。
桃儿昨晚受了点儿惊吓,虽然晚上睡得还不错,但早晨起来之后神色还是恹恹的,有些提不起精神,许杏儿一路上都搂着她,让她靠在自己怀里,不时摸摸她的头发或是拍拍背,无声地安慰着她。
空车赶路比较快,太阳晒在身上刚有些热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兴源村的村口,三个人谢过车老板,朝村子里走去。
刚进村看见在村口的地里忙活着的乡亲,许杏儿招呼道:“马大爷,干活儿呢?”
“杏儿怎么打外头回来?”马大爷放下锄头,“你家里今天正闹腾着呢,你还不知道吧?”
“家里闹腾?”许杏儿听了这话,心里一紧,忙追问,“马大爷,我家里咋了?”
“好像是你二大娘的娘家人,找上门来了,一大早晨就又吵又打的。我早晨打你二叔家门口过的时候,正看见里面闹腾呢!”马大爷干脆放下锄头,蹲在地头点上烟,说话的时候顺道休息一下。
“哦,是二叔家啊!”许杏儿听说是许老二家出了事,心顿时放下了大半,那边与自家又搭不上关系,爱闹什么闹什么,“他们大人的事儿我不懂,也不掺合,马大爷你忙吧,我先回家去了。”
马大爷咂吧咂吧嘴,对于许老二家的事儿,村儿里其实已经传得五花八门,他虽然不是个到处打听的人,但其实也很想找个人能够说道说道,毕竟村里好久没有这么闹腾的事儿了,大家都抱着一种看戏的心态。
但是许杏儿还是个孩子,这种事儿也没法跟她说道,再看到许杏儿一脸平静的样子,让马大爷一腔八卦的热情都落了空。
许杏儿先回家了一趟,见家里大门紧锁,到隔壁成哥儿家一看,果然两个小的都放在他家炕上。
成哥儿娘在炕上做活儿,顺便看着两个小的,看见许杏儿进屋,放下手里的活计招呼道:“杏儿和桃儿回来了啊?昨晚在城里玩儿的好么?热不热?赶紧坐下歇会儿,婶子给你们倒水去。”
“婶子别忙了,我爹娘都去二叔家了么?”许杏儿担心叶氏,所以迫不及待地问。
“是啊,那边闹腾着呢,你在婶子家待会儿吧,估计晌午也就该回来了,若晌午还没回来,就在婶子家吃饭。”成哥儿娘十分熟络地招呼道。
“婶子,我把桃儿先搁你家,我过去看看。”许杏儿把桃儿放在成哥儿家,自己跟山子直奔许老二家。
还没走到家门口,就已经听到里面传来女人们又哭又嚎的声音,还夹杂着男人之间的咒骂,还有些乒乒乓乓的声响,让人觉得好像所有人都已经打成了一团。
进了院门一看,发现还是有几个人在劝架的,只不过劝架的力量着实太过微弱,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喊也喊不过他们,扯也扯不开,一个个脸红脖子粗的,又没法撒手不管,着实狼狈。
几个女人正抓着许老二打,两个男人在旁边助威,还不时砸几件院儿里的东西,许老头跟一个年岁差不多的老头互相撕扯着。许老太太又哭又喊地要冲上去护着许老二,叶氏和玲子死死地拉着她不敢撒手。许老三和老四一边劝架一边尽量护着许老二,但是动手的几个都是老娘们儿,他们手不敢乱碰、话也不敢乱说,束手束脚地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许杏儿见叶氏没有什么事儿,心里踏实了不少,对这出闹剧没什么兴趣,从她心里来说如果打几顿能给许老二一个教训,让他以后能安分守己的话,她肯定乐见其成。
山子本就是跟着许杏儿来的,见她都不过去插手,自然也乐得在旁边看戏,虽然根本不知道前情,但几个老娘们拉着许老二一边打一边骂,很快就让山子把事情了解了个七七八八。
英子哄着眼红从屋里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山子和许杏儿,两个人优哉游哉地在门口阴凉处站着,许杏儿一脸似笑非笑的神色,山子虽然表情严肃,但双手交叠在胸前,俨然一副看热闹的架势,不时还偏头跟许杏儿说几句什么。
自家在村里已经丢了大人,如今打成这样还被山子看了个正着,英子本来就是个心气儿高的,从小她就是许家模样生得最好的女孩儿,当初虎子还没夭折的时候,自家一儿一女,让多少人羡慕不已,连许老太太都对自家两个孩子疼爱有加。
后来虽然虎子没有享福的命,小小年纪就没了,但英子的生活也还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因为没了儿子,李氏把更多的心思都放在了女儿身上,看着女儿出落的一天比一天漂亮,更是憋着劲儿要让女儿嫁个好人家,哪怕不能帮衬家里,好歹能让闺女过上好日子,她以后出去腰杆儿也硬实。
本来李氏再次怀孕,大家又都说肯定是个儿子,许老太太和许老二都对她多加呵护,让英子也跟着水涨船高,得了不少的好处,可谁知道事情急转直下,不过才几天的功夫,就闹成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
七夕本来就是女儿节,虽说村子里没有城里热闹,但是几个相熟的小姐妹结伴乞巧、拜月什么的,还是每年都会有的惯例,今年因为许老二闹出的丑事,村里各家都叮嘱了女儿,不许他们跟英子走得太近,所以今年七夕,居然没有一个人来找英子一起去小聚。
昨晚为了这件事,英子已经蒙着被子哭了半宿,早晨起来眼睛红肿,刚打了井水准备敷了一下眼睛,家门就被人撞开了,姥爷姥娘领着几个姨和舅舅,骂骂咧咧地就冲了进来,不多时就打成了一锅粥。
英子不管怎么样都还是个孩子,这些接二连三的事情已经完全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此时发现家里这些丑态,全都被山子看了个正着,她只觉头“嗡”地一声就瘫倒在地。
“英子姐!”许杏儿听到她身体落地的声音,循声看过来吓了一跳,赶紧绕过正在打架的人,上前扶起英子,用力地掐着她的人中,并且不住唤道,“英子姐,你醒醒,快醒醒……”
英子本来就缺乏睡眠,刚又受了比较大的刺激,此时晕过去完全没了反应。
“你们别打了,先顾着点儿还活着的人行么?”许杏儿冲院子里打在一处的人高声喊道,但是她的声音哪里压得住那么多人的声音,完全就被掩盖住了。
许杏儿没法子,只好让山子帮忙去请大夫,自己喊着叶氏帮忙,把英子搭进屋里,连拖带抱地让她在炕上躺好,又用力掐了几下人中,总算把人先弄醒了。
英子睁眼看到许杏儿,眼神里透出嫉恨,装作自己还不清醒的样子,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
许杏儿没有防备,“啪”地被她一巴掌扇在脸上,却也看到了她眼里瞬间闪过的神色,不想惯着她的臭毛病,抬手啪啪两巴掌,打在英子的脸上,嘴里还唤道:“英子姐,你醒醒啊,你别吓我啊!已经去请大夫了,你快醒醒啊!”
英子被气得眼前发黑,想起身打还回来,却被许杏儿一把按住了肩膀,听到她说:“英子姐,你好生躺着,大夫马上就来了。”
正说着话,大夫就已经被叶氏领进屋来了。
“大夫,你快看看,我姐刚才晕过去了,我掐了半天人中她都没反应,我最后在她脸颊上打了两下,她才醒过来。”许杏儿扬声对大夫说。
大夫上前翻了翻英子的眼皮,又摸了摸脉,居然还冲许杏儿赞许地点点头说:“小姑娘年纪不大,处事倒是周到得很,拍打面部有怡神醒脑的作用,还可调护五官,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还可以拍打头部,也能够清脑爽神,起到让病人尽快清醒的效果。
英子听了大夫的话,双眼一翻,气得差点儿再晕过去。
许杏儿也没想到大夫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她自然知道顺杆儿爬的道理,连连点头说:“原来是这样,我以前只是看到别人这样做,刚才被吓坏了就学着试试,没想到还真有效果的,您说的我记下了,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形,肯定就知道怎么做了。”
大夫这些天总往许家跑,给许老太太和许老二看病,还给陈氏和李氏诊脉,所以也大致知道家里的情况,又给英子摸了摸脉,看了看她的舌苔,起身擦着手说:“你姐没什么大碍,就是精神有些疲惫,又一时间气血上涌,才导致了血脉闭塞,一时间没了知觉,也用不着抓什么药了,好生歇着,别思虑过多才是正经。”
许杏儿听着外面的响动,心道好生歇着也就罢了,至于思虑过多,家里出了这样的事儿,还真不是说不想就能不去想的。
大夫自然也想到了这一层,考虑片刻提笔道:“我给开一副安神的药,药量不重,但是对她是足够用了,不用多服,隔天睡前吃一副,连吃三副看看情况。”
“多谢大夫了。”许杏儿谢过大夫,拿着方子去隔壁找陈氏拿钱。
陈氏头上绑着布条,眼睛红肿地躺在炕上,听了许杏儿的话,失控地抓起炕边的碗,用力砸向墙上,尖声嚷道:“找我要什么钱,我哪里有钱!我自己都要死了,我还管得了谁,滚,都给我滚!”
第一百二十三章 悬秤称人
李氏娘家在许家闹了大半日,最后把李氏接回了娘家,还从老许家硬是要走了两吊钱,说是给李氏补身子用。
许老二之前的伤还没好,又被按着一顿挠打,整个人瘫软在炕上,起都起不来身了,脸上左一条右一道的都是挠痕,头发也不知被谁揪下去了几缕,整个人狼狈不堪。
英子索性就说自己不舒服起不来身,躺在西屋不肯出去。
家里两个都躺下起不来,总得有人照顾着才行,但这种情况总不好让媳妇上前,没法子,许老太太只能让许老四和玲子过来照顾。
许老四和玲子对二哥也是一肚子的气,最近这两天的事儿,弄得家里鸡犬不宁不说,让整个村子都在看笑话,李氏娘家那边还不知道闹成什么样子,自家说不定早就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了。
两个人都是要说亲的年纪,家里人的名声如何,对他们的前途的影响有多大,别人不说他们自己心里也是有数的,但是看到许老二趴在炕上,凄凄惨惨的样子,一肚子的火气又不知道该怎么发作才好,真是又心疼又恨得牙根痒痒。
七夕过后没几日就是立秋,立秋是个重要的农时,俗话说,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要挨饿,一到立秋,各家各户都开始为秋收的忙碌做好准备。
在乡下,立秋同时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节日,一般来说,不管家里条件如何,这天总会尽量弄几个硬菜来吃,俗话管这叫贴秋膘,以弥补一下苦夏掉的膘,也有着对秋收寄予的希望,觉得立秋这日吃得好一些,寓意着家里能过一个肥年。
许老头是个要面子的人,以往这种日子,都肯定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弄几个硬菜然后在院子里摆上两桌。
吃饭的时候偶尔有乡亲从门口路过,听到人家夸一声:“呦,老许,家里日子过得不错啊!多贴点儿秋膘!”许老头就能高兴得多喝小半壶酒。
但是今年立秋,家里是半点儿钱都拿不出来,之前找叶氏娘家借钱都还没借到,这回被李家逼着找乡亲东拼西凑地借了两吊钱,老许头的脸丢了个精光,更没心思过什么立秋,提前就放了话,说今年立秋各过各的,爱干啥干啥。
东北冷得早,一过立秋,早晚的天儿就凉下来了,晌午的时候太阳升高了,才会让人觉得有些热。
立秋这天早晨,叶氏把家里人都叫起来,抓了一把赤小豆,大人拿十四个,小孩子给七个,还必须得面冲西站着,用井水服下去,说是这样可以保证一秋不犯痢疾。
许杏儿闻言很是无语,在她看来,用生井水吃生豆子,反倒是容易得病的,平时她都是把井水沉淀一夜,第二天早晨煮开后晾凉,然后让家里人喝,如今在她的影响下,连以前一直不习惯的许老三都已经不喝生水了。
不过这也是乡下的习俗,她看叶氏十分相信的样子,就也没有多说什么,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