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璀璨八零年代-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学辉是个挺可爱的人,他听得懂国语可是不会说,常常喜欢边说着粤语边卖弄自己的文学“修养”,难得可贵的是,他的那些成语用的都挺和适宜。
  “你觉得查庸查先生怎么样?”
  张学辉听后,做了个夸张的瞪眼动作,就像港剧里的男演员一样。
  “哇,你说真的?很好啊,很合适,你们大陆也看查先生的?”
  “那当然,我可是看查先生的长大的呢。”
  不止,从八几年开始,根据查庸先生改编的电视剧就开始风靡大陆荧屏,老少咸宜,受到众多内地观众的喜爱。
  张学辉想了想,“可以试一试,我有个朋友,现在在明报工作,或许可以请他引荐一下。”
  《明报》是查先生五九年创办的,有趣的是,当初明报经营很不理想时,查先生正是通过连载才令明报销售蒸蒸日上。
  既然嘉宾已经定了,剩下的就是邀请,这个工作就交给了张学辉。
  很快,查先生那里传来了好消息,同意参加节目的录制,录制时间也直接敲定下来了。
  “查先生非常随和,听我解说了咱们节目的性质后就同意了,我也向他介绍了你,说你是内地过来的主持人,之前在首都电视台工作过,他显得非常有兴致。”
  查先生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祖籍江西婺源,其家为书香门第,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
  他五岁入学,初中三年级就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高中的时候,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被其开除。
  他二十岁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大量书籍。
  抗战胜利后,查先生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四六年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同年秋天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毕业后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五九年创立了《明报》一直至今。
  节目开始前,欣然查询了不少查先生的资料信息,这也是访谈工作最最重要的一环。
  如果作为主持人的她不了解嘉宾的人生经历、思想体系的话,那么她在跟嘉宾的沟通过程中,是无法跟嘉宾产生思想上产生共鸣的。
  欣然把第一期节目的采访地点定在了半岛酒店,她想在一个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采访,开始前,摄制组已经在租用的小型宴会厅里做好了相关布置。
  在约定时间到达前半小时,查先生到达了半岛酒店,欣然在酒店门口迎接了他的到来。
  “你好,查先生,非常荣幸能够对您进行访问。”
  “哪里哪里,这也是我的荣幸才对。”
  就像张学辉说的一样,查先生为人非常随和,态度谦逊有礼,说话间让人如浴春风,但欣然知道,这些都源自于他的修养,是个彬彬有礼的绅士,而在思想上,他绝对是一个有棱有角的睿智老者。
  一壶茶,两叠点心,一个茶几,两把椅子,加上背后的巨幅水墨画,这就是采访的画面。
  “大家好,欢迎收看《名人启示录》,我是主持人欣然。”
  “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武学界泰斗查庸先生作为我们首期节目的嘉宾,查先生,欢迎你。”
  查先生对着摄像头微笑着点头。
  “真的毫不夸张的说,我真的是看着查先生的长大的,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都在看查先生的,我就非常好好奇,也跟着长辈后面看,这一看就欲罢不能了,整个人都受到情节和人物的吸引,恨不得一夜就能把整部书看完,就觉得这个作者怎么能把武侠写得这么好,这么有意思呢。我当时以为查先生一定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可您看,您现在还是精神矍铄,算起来,当初您写这些巨作的时候,也才三十多岁吧。”
  查先生笑的很含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是,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开始的,根本没有怎么多想。”
  说着,查先生开始回忆起了当初的情景。
  “那是1955年,我在跟梁羽生、陈凡一起,在《大公报》当专栏作家,开始写第一本,《书剑恩仇录》。”
  欣然静静的坐在一旁,面带微笑的听着,等查先生说完后,她笑着继续说,“我知道查先生是浙江嘉兴人,我小的时候在金陵长大,也去过嘉兴,感觉嘉兴这个地方,还是人才辈出的,有许多的文化名人,例如您,例如文学家矛盾、王国维、丰子恺等。”
  金先生笑着点头,“是,我们那文风鼎盛,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接着,金先生饶有兴致的讲起了他小时候上学的趣事。
  说起嘉兴的名人,徐志摩是其中一位,不过今天,欣然特意避开了这个话题。
  两人谈的非常投机,原定两小时的访问,最后三个多小时才结束,最后,欣然问了查先生一个问题,就是人这一生该如何度过,查先生爽朗一笑,带着他一贯的武侠风格,答道,“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他说,“人生在世,去若朝露。一个人的一生,为何不可以是一部武侠,前半生纵情恣意、洒脱妄为,后半生心怀敬畏,有不断向学之心。”
  这句话最后被选为了本期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后期制作时,将围绕这一句话进行剪辑,将整个节目淬炼成内涵丰富的五十分钟内容。
  “查先生,非常感谢您的配合,今天真的是辛苦了。”
  “没有没有,能跟你这样的小同事说说话,我也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
  欣然笑着转身,拿过了之前就准备好的浙江特产,金华火腿和嘉兴肉粽。
  “这是我们节目组给您的礼物,希望您能在千里之外,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这个时候,查先生是真的有些动容了,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些明显就是特意为他准备的。
  “谢谢,你看,我今天也没带什么东西过来,倒是偏拿了你们的东西。”
  “要是查先生不介意的话,我倒是想请查先生帮我签个名,我和我先生都是您的忠实书迷。”
  说完,欣然拿出了一本《查庸精选》,查先生见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好,看来我的签名还是挺值钱的,起码能值的上金华火腿跟嘉兴肉粽。”
  说完,宴会厅内的众人都笑了。
  临近饭店,节目组邀请查先生一起用餐。
  “您看方便吗?我们已经在酒店里预定了一桌。”
  查先生欣然允之,这也让欣然万分感动。
  以他七十岁高龄,今天已经偏劳了许久,如今老先生还愿意一同用饭,要知道,一个人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老先生能给予他们几个小时,已经是大大的赏光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查庸先生是吃遍美食的,他有一位朋友是香江知名的美食家。晚上的那桌饭; 看似简单; 实则精致; 是欣然精心挑选准备。
  饭桌上; 欣然跟查庸先生相谈甚欢,知道欣然有在香江继续深造的意思,作为香江大学名誉教授的查先生; 主动说了要给欣然引荐校长或学院的院长。
  《名言启示录》第一期播出后; 收视率挺高,后期在制作时,采用了不少武侠剧片段来介绍查庸先生; 自然吸引了不少书迷和影迷。
  意外的是,首都电视台竟然主动找上门来,想要购买《启示录》的播放版权。
  “我们台的观众跟贵台重合率比较低; 即便买回去也不会影响贵台的收视率。”
  台里权衡之后,自然同意了这个一本万利的要求,而首都电视台之所以提出购买版权,一是这个节目的题材很正能量; 符合首都电台一贯的风格。
  另外就是; 第一期的收视率确实不错,嘉宾选择的也挺好。
  “你们第一期嘉宾找的太合适了; 查庸先生可是爱国人士,香江回归前,他就坚决拥护一国两制; 还积极参与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建工作,为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用他们的说法是,查先生是一位拥有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他的为人与其里的英雄人物一样,侠肝义胆、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欣然自己都没有想到,用心做了一期节目,竟然收获了如此多的“回报”,这更激励着她更加用心的对待自己的事业。
  台里的意思是,今后在选择嘉宾上要更加慎重,这一点欣然也考量到了。
  广告费,版权费,节目一开播就赚的盆满钵满,这波操作也看的台里上下众人均服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电视台里的关系也是盘根错节,欣然来时受秦主任照顾颇多,早有人暗中较劲,说了不少诋毁的话,欣然听了不少,不过是不计较罢了。
  如今《名言启示录》大受好评,无形中证明了欣然的能力,有些人自然要闭上嘴巴。
  第一期节目旗开得胜,后面的自然要加紧制作,第二期节目的嘉宾拟定的是文化名人,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女士。
  这两位先生俱是低调的,甚少参加什么节目,欣然准备亲自回北平邀请。
  “这次回去多久?”
  知道欣然又要回去,曲项东说不上什么高不高兴的,他自然是习惯了欣然每天都在身边,可按照欣然如今的工作状态,他也要习惯她常常出差的情况。
  “很快,我争取一周内回来吧。”
  欣然捧着他的头,亲昵的吻着他的脸,曲项东扣上欣然的后脑勺,自然的回应着。
  “别待太久,我在家也会想你。”
  他不舍的柔情喷洒在欣然耳边,弄的她又痒又酥又麻,她笑着坐在他腿上,挂上了他的脖子,头靠在他肩胛处颤颤的笑着。
  “傻姑娘。”
  他揉着她的头发,轻咬上她圆润可爱的耳垂,这样懒洋洋的午后,两人亲密的待着,不管是头靠头还是窝在对方怀里,都透着极为幸福的味道。
  “浮生偷得半日闲”,忙碌的时候没日没夜,一旦得了闲,就要把时间全部留给对方,舍不得有一点点的浪费,一定要能看得到对方在眼前才能高兴。
  回到北平后,欣然先回家,跟父母碰了面。
  “你这次回来多久啊?”
  “一周左右吧。”
  唐彩琴默默点头没有说话。
  这一样的问题,一个盼着她早些回去,一个盼着她能多留几天,欣然只觉得,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
  父母知道她是回来工作的,前两天新节目在首都电视台二套已经播出了,当时两人还打了个电话给欣然,电话里是一贯的骄傲和自豪,知道她要回北平录制新节目特别高兴,这种高兴从餐桌上满满当当的饭菜就能看的出来。
  “你吃过饭去看看你嫂子吧,她才怀了三个多月,那肚子就老大了,抵得上人家四五个月的。”
  欣然点头,“嗯,我肯定会去看的。”
  就怕到时候要被集体围攻。
  艾琳婚后住在大院,现在怀孕了,更是受到婆婆邱静婷全方位的照料和关爱。从她检查出来怀孕,还是双胞胎开始,电视台那边就请好了假,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
  “你这肚子,还真的挺大的。”
  看到艾琳后,欣然左右看了看,自己虽然没生过,好歹见过不少孕妇,对比下来,艾琳这怀了双胞胎的肚子确实要大一些。
  除了肚子外,她整个人都大了一号,原本巴掌大的脸,已经胖了一圈。
  “是吧,我就说不行,太大了,可我现在不是吃就是睡,什么也不能干,都愁死我了。”
  她说话间,邱静婷端着两盘水果进来了,除了冬季常见的苹果、橘子、香蕉外,还有进口的车厘子、芒果、凤梨等。
  以褚家的条件,吃这些水果自然不费事,可艾琳也不能这么吃啊。
  “婷妈,嫂子怀孕吃水果是挺好,不过也不能多吃,水果里糖分高,孕妇吃多了血糖容易升上去。”
  还有什么妊娠糖尿病,欣然没说出来,怕长辈听了忌讳。
  “是吗?那我明天去医院找产科主任问问看。”
  说完,邱静婷把水果放在了欣然面前,“既然你嫂子吃不了那么多,你就多吃点儿,这都是好东西,专门找人从国外带回来的。”
  “行吧,我这也是沾了侄子的光了,以后侄子们出来,可别怪我跟他们抢吃的。”
  “越过越回去了,竟浑说,这些好东西,哪样没给你吃啊,都这么大了,还跟自己侄子计较。”邱静婷点了欣然一下,笑骂道,“你啊,赶紧的吧,你看你嫂子都怀上三个多月了,你也该抓紧了。”
  艾琳在一旁捂着嘴笑。
  “好了好了,我不说了,我吃还不行吗?”
  说完,她捡了个车厘子放进嘴里,又甜又酸的,味道确实不错。
  “我带了些东西回来,都是孕妇用的,内衣、睡衣、孕妇化妆品、保健品、孕妇奶粉,我都是找了专业的医生配的,绝对安全可靠。”
  说完,欣然走到一旁把自己带来的行李箱拿过来,打开后,一样样的展示给她们看。
  “这个不错呢,我上次逛街的时候还真没见着。”
  没有女人是不爱美的,艾琳怀孕后知道很多化妆品、保养品对胎儿不好就不再使用了,可最近老觉得皮肤干燥,她跟褚欣恪还算新婚,顶着个大肚子不说,比以前胖了,皮肤也没以前好了,开始长斑什么的,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挺着急的。
  “你看这个,抹在肚子上预防妊娠纹的,还有这个,你不是双胞胎嘛,这个腰带有托腹的作用,等你肚子再大些戴上,走路就没那么累了。”
  欣然一件件的介绍着,看的邱静婷跟艾琳婆媳两眼花缭乱。
  “谢谢啊,欣然,你难得回来,还给我买这么多东西。”
  “你跟我客气干什么呢,那你怀的不是我侄子吗,还一怀两个,你看我婷妈高兴的,到现在嘴都合不上。”
  邱静婷在一旁听了直乐。
  “现在孩子还没生,等出生前,我给他们多买些衣服、玩具什么的带回来,我这个姑姑,绝对做到位。”
  “别整那么多,家里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了,那些手工的小衣服,小孩子出生后见风就长,长的可快了,穿不了那么多。”
  说了会儿话,艾琳有些累了,她现在觉多,每天晚上八点准时上床睡觉,欣然不打扰她休息,跟着邱静婷到房间说话。
  “你嫂子怀孕,就是咱们家最最重大的事情,她这胎怀的好,双胞胎,咱们家就是孩子太少,一下来了两个就太好了。”
  欣然跟着点头。
  “我已经想好了,在你嫂子生之前,就退下来,当个含饴弄孙的奶奶。”
  之前家里没请保姆,现在就算邱静婷再能干,也管不过来这么多,已经在物色可靠的保姆人选了。
  “哥他经常回来吗?”
  “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基本上每周都能回来一两次。”
  哪怕是为了儿子为了还未出生的孙子,邱静婷都愿意对艾琳好,不光把儿子拢到了家里,一结婚就怀上了双胞胎,邱静婷这辈子的愿望都算是实现了。
  说完了艾琳的事,她不免也问起了欣然。
  “我跟项东的想法是,顺其自然,反正我三十岁前肯定得生,其他的没想那么多。”
  “我还是那句话,女人这辈子事业不是唯一的,不能为了什么事业就耽误了自己,趁着年轻生了多好,到时候没人帮你带,就是我帮你带也成啊,反正几个孩子一起忙呗。”
  欣然笑着挽上了邱静婷的手臂,“那用得上您啊,我们知道的,您就放心吧。”
  最开始欣然确实做了措施,现在倒是真的随缘了,等她手里的节目稳定下来,倒是可以认真考虑考虑。
  夜色渐深,欣然就告辞离开大院,回了父母家,她已经约好了两位先生,明天一早要上门拜访,希望一切顺利吧。


第一百一十五章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辛辣地将婚姻比作围城; 说“里面的人想出去; 外面的人想进来”。
  他写道,“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 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 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他刻薄地道尽了男女间的那点心思; 他读透人心; 深谙人性惯于不知足和不珍惜,可他自身与杨绛女士的爱情; 却极为难能可贵; 感人至深。
  这一期的节目录制地点事先征得了两位先生的同意; 最初欣然考虑到钱先生身体一直欠佳; 表示可以把专访地点设在钱宅,最后还是杨先生主动表示,五道口是两人相识相爱的地方; 鉴于钱先生近期身体状况良好,最后录制地点定在了五道口的迎春园。
  迎春园是清朝皇家园林旧址,在布置录制场地时,欣然特意给先生们的座椅上加上了厚厚的坐垫和靠背,想尽量让他们舒适一些。
  这些小细节是她发自内心的一种关怀; 这些小举动后来也成了欣然受人喜爱和赞扬的点。
  大家说; “窥其小,见其真”,尽管都是一些小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