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有姝色-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氏捂着脑门子倒在圈椅中:“合着你们都知道,又都瞒着我一人呢?”
  老夫人连忙道:“怎么叫又瞒着你一人?昭儿只与我透了口风,家里别人谁都不知。绣姐儿是从姑爷那知晓的,可莫要冤枉你婆婆夫君!”
  吴氏只觉得天旋地转。她是乡野出身没什么见识,来了京都也只在这侯府中前后忙活,可她也明白谋、反是个什么罪过。若是败了,不光她要死,老太太、绣儿绾姐儿要死,连老家的爹娘姐妹也一个都活不了,还有榕儿。。。。。。。
  吴氏一激灵,骤然站起身,“榕儿!榕儿可怎么办?”
  去年李榕便娶了妻。说起这门亲事,还害的吴氏与李昭闹了一场。搁她想着,李昭做了侯爷,家世是有了。榕儿自己又样貌不俗,读书勤勉,半点儿挑不出毛病,就该配一个出身高贵门第,性子又温良娴淑的贵女。也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与她儿子般配。
  可谁想李昭却一意孤行,硬让李榕娶了陶家的独女。
  江浙陶家,整个大邺无人不知,陶家的家主陶昀,百姓们对他有个戏称,叫他陶半国。意思是说,他陶家的金银,多到够买下大邺的半壁江山。陶家的产业遍布全国各地,他家有多富贵,人尽皆知。
  可再有钱,吴氏也瞧不上。自古以来,人就分成三六九等,士农工商那都是在讲儿的,别说李昭做了侯爷成了士族,就是一家子还窝在乘安县种地,那也不该娶个商家女回来做长媳,说出去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因这事儿吴氏跟李昭大闹了一场,一哭二闹就差三上吊了,可不管她怎么闹,李昭就是不肯松口,认准了那陶家女做儿媳。
  后来三书六聘都走了一遍,事情再无转圜余地,吴氏也只能咬牙认了。
  那陶氏嫁进来,样貌长得是清秀,若是不说话瞧着便像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可一开口便漏了馅儿,竟是个风风火火的急性子,走道儿都带风。
  为此吴氏愁的是长吁短叹,觉都睡不好,生怕儿子心中藏着委屈。
  若光是这样也就罢了,偏那陶氏还是陶昀的独女,家中事事都要她一人担待着。前几个月听说陶昀病重,她便动身回江浙探望,还非拉着李榕同行。气得吴氏又犯了头风。
  眼下也不知他们夫妻二人是否还在陶家,若是在倒好了,只盼着这档口榕儿千万不要回来!
  老夫人瞧她急的快要厥过去,轻声道:“早就安排好了!榕儿好端端的在他岳丈家住着,柏哥儿也借着书院的名头去了南边。若是咱们事败,南边离得远,他们也有时间想辙跑路。”
  见吴氏听完呆愣愣的,老夫人还以为她仍旧不放心,又道:“你还要我把话说到什么份儿上?昭儿给他们留着后路呢!”
  哪知吴氏嘴唇翁张,歪头问道:“这么说,不是陶氏作妖拐走了榕儿?一切都是三爷安排的?”
  一晚上提心吊胆,这会儿老夫人倒被她气笑了。一把拍在吴氏背上:“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忘挤兑你媳妇儿?我老太太都替孙媳妇儿冤的慌!”
  。
  。
  快到年节,原本内务府已在着手准备着,不少宫殿都提前披上了华彩,透着喜气儿,可今日却四处安静的如同鬼蜮。
  血若是溅在地上还好,一会儿便被雪花盖住,看不出来。可还有许多溅在朱墙上,像是黑乎乎的污渍,连成了一大片,碍眼的很。
  这些血都是大内侍卫的血。宫中侍卫满打满算只有五百多人,而李昭手下攻进皇城的兵将有五千之多,人数上悬殊太大,侍卫们自然无力阻挡。有些瞧情况不对偷偷往内苑逃的,有些被吓傻了束手就擒的,这些人苟且,但保住了一条性命。
  剩下那些一腔忠义以身护主的,便都血溅当场,殉了国。生死关头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都从了自己的心。
  太极殿内,李昭昂首挺胸站在大殿正中,他抬头望着龙椅上的章和帝,却并无往日恭谨之色。一双眼里带着几分笑意与坦然,倒是当年小罗山初见的样子。
  他笑,章和帝也在笑。
  “倒是朕看错了人。”他细白的指头按在那份奏折上,沈源死了。
  他的外祖父,那个一身倨傲,藐视皇权,笑中总是透着瞧不起他的老头儿终于死了。沈源,邺朝首辅,大半生都用在结党营私,专政弄权上面。朝中的半数官员都是他的门生,可他却未让儿子接手,早在几年前便把独子远远打发到了偏远西南,死前也未让他回京相见。唯一的姑爷英国公,现在又是个瘫子。
  群龙无首。沈源生前死死抓着权势不放,谁人也别想分一杯羹。如今他用自己的死,逼的一手建立起来的沈党分崩离析,倒成全了想要重新洗牌的章和帝。早知如此,他又何必养虎为患?
  可惜现在一切都晚了。


第59章 换脸
  太极殿是帝王居所; 自然尊贵。甭管时辰多晚; 永远都是宫灯高悬,好似永不入夜一般。可许是今夜雪下得太大,到处都像蒙了一层雾; 殿中竟也透出了几分寂凉。
  刘钰身穿玄色龙袍; 头戴金冕,端坐于龙椅之上; 垂眼看向立于殿中的李昭。明明是自己俯视着他; 可不卑不亢站着那人,却成了赢家; 何其可笑。不知怎的,刘钰忽然想起许多年前的那个夏夜。
  那时他还只是个皇子,想要登顶光靠父皇的爱重还不够,他需要煊赫的沈家推他一把; 所以他去求外祖父帮忙。可沈源是如何说的呢?他负手立在葡萄架下,居高临下的看着刘钰; 嘴角勾起嘲讽的弧度。
  “殿下,您不该听贵妃娘娘的话,去争那个位置。你不适合。”
  少年人雄心壮志,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半点儿不好,何况是刘钰; 皇帝最宠爱的儿子?
  刘钰立起浑身尖刺,冷笑问:“外祖是觉得我不善心计?比不得哥哥们?”
  沈源笑的更加嘲讽,转身便走。风中传来他失望的声音。
  “坐那个位置需要的从来不是心计手腕; 而是一颗悲悯众生的心。须得为天下社稷、为黎民百姓,舍得下自己,方才是合格的君主。”
  “而你多疑心、善猜忌、喜欢自作聪明,却又没狠到那个份儿上。这就是善也难、恶也难,唯独庸碌是众生常态。可庸碌之人如何能坐稳江山?”
  刘钰靠在冷硬龙椅上,彼时觉得那话听来刺耳,可现在想来,或许老头儿说的对。
  年轻的帝王垂着脸看不清神情,“谕恩候,朕给了你权势地位,你却回过头来咬朕一口,这可不叫知恩图报啊。”
  李昭听了丝毫不恼,一副胜者的大度姿态。“陛下便当臣是个小人吧。”
  “呵,小人。。。。。。。”刘钰摇了摇头,“罢了。胜者为王败为寇,朕认了便是。可死也想死个明白,朕想问问你,究竟是如何收拢了黑羽卫?”
  黑羽卫乃是大邺开国之君手下的一帮奇人异士。相传他们本领超群,能飞檐走壁,日行千里,取敌人首级于百步之外。可却没人知道他们是谁,因为在大邺建国之后,黑羽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带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现在坊间百姓偶尔谈起,也都是当成神话故事讲给孩子听,没谁会当真。
  可刘钰知道这是真的,真的曾有这群人存在过,因为他父皇留下了一份名单。上边记载,黑羽卫起初有五百五十人。他们分为明暗两部,明部善于收集情报,暗部则负责取人性命,由明主和暗主二人管理。他们之间像是一张网,每人只与自己上家联系。若是上家死了,便只认二主的黑羽令。所以黑羽卫之间互不相识。
  大邺的开国君主,之所以能在乱世中一统天下,离不开这群人的功劳。
  但不知为何,在大邺建国之后不久,黑羽卫便解散了。活着的黑羽卫只剩下一百三十四人,散落在各地。但令刘钰兴奋的是,这份名单还记载着,黑羽卫的本领世代相传,任凭刘氏皇族差遣。
  若他能找到这些人的后代,重新建立起一支黑羽卫,又何惧其他权臣、藩王?这天下,谁人也翻不出他的手掌心!可刘钰怎么也想不到,世代效忠刘氏皇族的黑羽卫,竟会叛变,投靠了李昭。
  “陛下想错了,这事儿说起来倒要怪先帝。他一辈子心里头只装着沈氏那个女子,家国天下全然不顾,驾崩前也一心在帮那女子谋划铺路,竟忘了交代你,这件刘氏皇族最重要的秘密。”李昭笑了笑,“那份花名册,本质是为了赶尽杀绝。”
  “什么?”刘钰惊讶的抬起头。
  李昭还没来得及解释,殿中便响起另一道男音:“黑羽卫是一把利刃,但用的人也畏惧它的力量。当年大邺初建,皇帝无容人雅量,担心黑羽卫功高震主,或存心反叛,索性大肆屠戮,活下来的黑羽卫不到半数。”
  “这些人散到民间,隐姓埋名过日子,可您知道为何二百多人的名单,传到您手里只有一百三四人的名字?”
  男人声音很平淡,几乎没有情绪的起伏,可说到这却带上了悲愤之情。“呵,‘黑羽卫本领世代相传,任凭刘氏皇族差遣。’可上面还有一句话没有写,只靠历代皇帝口口相传,那就是‘随后灭其口’。用完便杀,以免黑羽卫再次势大,所以一代代传下来,到了您这代,黑羽卫便只剩下这一百三十四人了。”
  “陛下可知什么叫做黑羽卫?黑羽卫每月有三两月俸,须隐姓埋名,其家族子嗣不得入仕,就靠一腔忠义,一代代的往下传。我爷爷等了一辈子也没见过黑羽令到底长什么样,许多黑羽卫都与他一样,到死都念着刘氏皇族的好。”
  “每个黑羽卫到了岁数,或是身体不济时,便要将黑羽传给儿子。我爹开着他的小茶摊,等到了三十五岁,本以为没机会了,便将黑羽给了我。可谁想第二日便有了任务,本该我去的,可他不肯。我爹兴奋的像个孩子,眼里闪着光,说让我让让他。呵,陛下大概不懂,每个黑羽卫从小练就一身本领,都在等效忠大邺、效忠刘氏的机会。”
  “我太好奇,便偷偷跟着他。眼睁睁见我爹完成了任务,却死在了宦官手里。他中了毒,脸色青黑往外吐着血,口型却是让我走。我的本事都是他教的,行踪瞒的过旁人,却瞒不过他。可这一切,我宁愿自己不知道,只当我爹死于敌手还要安慰些。”
  男人一身寻常的黑色布袍,如果不说话,就像个影子般无关紧要。可如今他字字泣血,红着眼睛逼问刘钰:“陛下,您现如今坐的这把龙椅都是黑羽卫拿命换来的。我们世世代代效忠刘家,可落得什么下场?如今反叛又有何不妥?”
  刘钰原以为,是李昭许以事成之后的金银珠宝、权势地位才让黑羽卫反叛。他只是为了拖延时间才故意有此一问,哪知真相竟是这般?
  面对男人一连串的质问,刘钰一句话也说不出。
  他嘴唇翁张,最后只讷讷道:“朕、朕不知。”
  李昭看向那黑衣男人,那人抹了把脸平复情绪,微不可见的朝他摇了摇头,李昭心中一紧,面上却不露分毫。
  起事的同时,他便吩咐黑羽卫去救李绾,眼下摇头的意思,是没找到人,还是女儿已经。。。。。。李昭愈发焦急起来,也不再与刘钰绕弯子,直言道:“于总管最是忠心,如今不在陛下身边,难道是去求援?陛下也不必为他拖延时间了,福王自身难保,恐难进京救驾。”
  刘钰眉心一跳,宽大的袖口下死死攥着拳头。可脸上却笑开来:“福王?他与你存着一样的心思,朕怎会指望他?于总管不在,当然是与皇贵妃在一处。。。。。。”
  两人面色皆不好看,正僵持着,宋怀秀押了个血葫芦进殿。
  刘钰一见,便知彻底没了希望,那满脸是血的人,正是悄悄去点烽火求援的于海。刚才说他押了皇贵妃,就是想诈一诈李昭。
  逼宫一事,事发突然。女儿和江山哪个重要,想都不用想,刘钰没想用李绾当做人质威胁李昭,他只想拿她换沈太后的平安。可他派人去玉泉殿找时,已是不见李绾踪影。既也不是李昭派人救走了,那这人到底哪去了?
  宋怀秀一身银甲,满脸的焦躁之气。一脚蹬在于海腿弯儿上,“绾绾究竟在哪?我可没那么好的耐心法儿,你再不说,可不是挨揍那么简单了。”
  于海是大总管,平时也金贵的很。挨了宋怀秀两拳就已经眼冒金星,满嘴是血了,这会儿委屈的都快哭了。他要知道他能不说吗?他是真不知道皇贵妃在哪啊!
  “我都说了,我真的不知道!我去玉泉殿的时候就没瞧见贵妃人影!有小宫女说是卿乐把人带走了,可都乱成了一锅粥,谁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假啊!”
  宋怀秀眯起眼睛:“卿乐是谁?带哪去了?”
  “卿乐是太后娘娘身边的女官,要真是她带走了,许是、许是在白玉宫吧。”
  刘钰听了却像疯了一样,冲下高阶,狠狠往于海脸上甩嘴巴子:“狗奴才!让你多嘴!”
  于海一边儿躲一边儿喊:“哎呦陛下别打了,这都什么时候了,个人顾个人吧!”
  。
  。
  李绾躺在一整块白玉上,心中一片绝望。
  今日刘钰没来玉泉殿,她用了晚膳便沐浴歇下。可刚躺下便觉得不太对劲儿,眼皮越来越沉,浑身无力只觉得整个人往下陷,不像是困倦,倒像是被人下了药。李绾想叫人,可却发不出半点儿声音。
  再醒来时,便是这里。李绾迷迷瞪瞪的睁开眼,发现自己赤、裸裸王校长内部的被绑在白玉床上,又冷又硌,嘴里还塞着帕子。
  她听到沈太后的声音说:“我没办法顶着这样的脸,一日也受不了!今日便动手,哀家要她的脸。”
  沈太后激动的转过身来,她脸上带着黑色面纱。一双手在李绾身上摸索,“还有身体,年轻又饱满的身体,通通换给我!”
  她神色癫狂。虽有黑纱遮挡,可透过她低头时的缝隙,李绾瞧见了她如今模样。
  凹凸不平的一张脸。


第60章 委屈
  沈太后身后站着两个干瘦的男人; 他们的确来自滇地。略通些草药医理; 可却并不是什么巫医。
  二人几年前到冀州做胭脂生意。所有的脂粉中都加了家乡的草药,多少有些养肤的作用。原就是想混个温饱,可无心插柳柳成荫。因这胭脂好用; 一时间二人在冀州府名声大噪; 赚的钵满盆满,小小一盒胭脂竟能卖出一金的价钱。
  他二人开怀之际又存着不敢与人言的疑虑。他们的胭脂当真那么好?值得与金同价?
  都是活泛人; 一琢磨就琢磨出了门道。他们的胭脂除了加了几味草药; 其他都与别家一样,之所以能卖出好价; 完全是因为噱头。
  因为两位老板来自遥远的滇地。那里盛产名贵药材,他们胭脂里加的草药,必定是好东西!仅仅因为这一点,就已经让他们发了财; 若再添上一把火呢?
  比如神秘巫医制出的回春面脂,可令人皮肤娇嫩如二八少女?冲这噱头; 想必十金一盒也会有人抢着买,很快他们兄弟二人便能富甲一方!
  设想的没错,可惜他们把名头打得太响,传到了京都,甚至传入了宫中。所以还没来得及花钱享乐; 就先被沈太后的人‘请’到了白玉宫。
  不光是他们,沈太后四处寻来的高人不少,有名医、有法师; 可太后追求的是永葆青春,这谁能做到?衰老与死亡,本是世间最公平的事,谁也逃不开,无论你身份如何。
  可沈太后却妄想着打破这一切。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她想从老天爷那偷来时间与美貌,却不知偷来的东西迟早都要加倍还回去。
  神医恃才傲物、大师不打诳语,都拒绝了沈太后,然后就成了□□中的那艳丽牡丹的花肥。一拨人里头,最后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还活着。他们是商人,论起驻颜本事兴许比不过旁人,可他们骨子里就带着圆滑精明,论编造噱头和吹嘘功效,二人绝对是翘楚。普通的法子唬不住太后,就想出了这处子之血沐浴的点子。残忍癫狂却又带着神秘色彩,与沈太后此人何其相似?这种相似感令她喜悦,她对这个法子深信不疑。
  兄弟二人摇身一变就成了高深莫测的巫医,也成了沈太后最倚重的人。每日被困在白玉宫中,瞧着无数鲜活生命,为一个女人的妄想而逝去,看着那些小姑娘被按在池边放干血,变成一具具干瘪尸体,也曾有过不忍,可良心谴责,到底抵不过自己想要活命的自私念头。
  谎话早晚都会被戳破。可原本照这么下去,再拖个一年半载也不是不可能。坏就坏在,沈太后等不了了。
  白玉宫的一方池子,想要蓄满水时血气浓郁,至少要放干净五个人的血,这些人命在沈太后看来不过如草芥子一般低贱,她不心疼。她只是贪心,想在彻底换脸前,也能保持美貌,既然日日以人血沐浴还不够,那喝下去呢?
  每日就寝前,她都要饮下一杯鲜血,可细纹与松弛并未消失。半个月后沈太后惊恐的发现,她的脸烂了。
  脸上生出了大大小小七八个脓包,身上也有些。各种法子都试了,脓包是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