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次子-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巡盐御史本为正三品,前面加个‘假’字; 意为暂代,按理自然要降一阶; 为从三品,虽然掌的还是巡盐御史的权,但在官阶上跨度起码小了; 毕竟方之平不久才升为正五品; 如今又要加封,还是不能太过了。
  在大齐;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正五品和正三品都是官职里很重要同样也很难跨过的跨度。
  至于魏楚的都尉,自然属于武将; 也算是有名头可以调派管理那五百名禁军。
  方之平早就想过皇上会为江南盐政的事儿给他加官; 只是没想到跨度会这么大,巡盐御史可是肥差中的肥差; 盐商能赚多少银子; 都是巡盐御史说了算; 每年自然少不了孝敬; 就算只是暂代,也足够惊得方之平肝颤了。
  原本他还以为皇上能把他升到四品就足够不错的了,如今这惊喜来得让人甚至有些惶恐不安。
  莫说方之平了; 便是靖嘉这次都觉得震惊,皇兄可不是那种任人唯亲的人,便是真有事儿让之平去做,给一个钦差的名头不就算了,还怕压不住江南的那些官员,哪用得着提到从三品的位置上。
  怕景文心里也不踏实,靖嘉虽然担心,但面上却没漏,打着想母后的旗号进了宫。
  “母后,你说皇兄到底是怎么想的?”即便已经屏退了左右,靖嘉还是刻意压低了声音,她现在是越来越觉得皇兄陌生了,不管是宫宴上的皇兄,还是下这道旨意的皇兄。
  太后拍了拍靖嘉的手,安抚道:“不管皇上是怎么想的,左右对你们来说都是好事儿,不用担心。”
  哪能不担心啊,皇兄可不会白白给景文升官,“是不是江南那边事情比较复杂?”
  现在想想皇兄给的那五百名禁军,可能就是用来保护她和景文生命安全的,得棘手到什么情况,才能让人铤而走险刺杀当朝长公主和驸马。
  太后叹了口气,把事情揉开了,给女儿慢慢解释道:“没你想的那么艰难,皇上登基不久,需要建立自己的班底,你父皇的那些臣子慢慢都会被闲置了,更别提之前跟着那几位上蹿下跳的人了,把你驸马提起来,一来他是皇上登基以后的第一批进士,二来跟各方势力都没什么牵扯,又是你驸马,朝廷正值用人之际,破例提拔也是情有可原的,三来也是把榜样给大家立出来,让更多官场上的新人看着,努力为皇上办差。”
  说到底,皇上登基了,朝廷就得有新面貌,得让所有人都知道,天已经变了。
  靖嘉好一会才把太后说的话消化完,“好,这么说来也是好事儿。”
  太后轻笑,“当然是好事儿了,旁人想求都求不来,你已经嫁为人妇,前朝的事情该知道还是要知道的,平时跟驸马聊聊也是好的。”
  以前忙着斗这个,防那个,对靖嘉基本上都是放养,也难怪她如今对朝上的事儿一点都不了解。
  靖嘉点头,自己若是懂一些话,也就不至于像刚刚一样干着急了。
  “看永宁大长公主,历经四代君王,哪一任在位,人家都活得自在,你要是能学得她一二分的本事,哀家就放心了。”
  永宁大长公主,说起来也是可怜人,那些年,先是儿子,再是丈夫,再是儿媳,就剩下孙子跟她相依为命了,就这样,满朝文武也一个不敢惹她。
  “她老人家的本事可不好学,母后您高看我了。”靖嘉道,这可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
  “驸马不是同魏楚交好吗,你也借着这个机会多去永宁大长公主府走动走动,你姑祖母定是乐意的。”太后指点道。
  永宁大长公主已经重孙子都有了,身体再好,还能再多活几年?肯定得为后辈打算,跟靖嘉和驸马交好,她哪能不乐意。
  “好,就是不图姑祖母指点我,我还能不去看她了。”靖嘉笑嘻嘻的道,姑祖母可是公主里头的楷模,别说她了,几位皇姐也没少往永宁大长公主府里去。
  太后瞧着小女儿解了惑便不知愁的模样,又是担心又是好笑,用指头点了点靖嘉的眉心,絮絮叨叨的嘱咐道:“到了江南之后,有事多和驸马商量,别自己一个人做决定,身边那几个嬷嬷的话不能全听,她们见识少,也就能弄明白后宅的事儿,其它的不能指望她们……”
  之前光顾着担心了,靖嘉这会儿才生出几分离别的不舍来,太后说什么,便点头听着。
  “瞧瞧,眼圈都红了,还当自己是小娃娃呢,要是舍不得,这几日就多过来,哀家不嫌你烦。”太后笑道,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
  宫里的靖嘉被太后安抚住了,状元府里,方之平则忙着安抚自个儿娘亲呢。
  “真没事儿?这升的也太快了!”宋氏皱着眉头说道,她爹做了一辈子官,致仕时才是从三品的礼部侍郎,他大哥也为官二十多年了,如今还只是四品,之平中状元还不到一年呢,就是从三品了,这官场上谁升的这么快了。
  “真没事儿。”方之平保证道,就差指天发誓了,“靖嘉是长公主,皇上破例提拔我,也有一部分是看在靖嘉的面子上,娘你就放心,皇上怎么着也不至于坑妹婿。”
  可不敢让娘知道江南那边的事儿,不然都不知道她晚上还能不能睡个安稳觉。
  宋氏先是松了一口气,对满朝文武那么多人呢,若是坏事儿皇上找谁不行,不至于找自己妹婿,不过他儿子这是因为妻子升官了?
  “你也别多想,皇上既然提拔你,肯定也是看重你的才能。”宋氏反过来安慰道,毕竟借着妻子的关系升官,之平心里应该不怎么是滋味,不过这事儿可不能迁怒人家靖嘉,沾了人家便宜,还不善待人家女儿,这可不能是她儿子办出来的事儿。
  方之平哭笑不得,“不多想,皇上隆恩,我心里记着呢。”
  宋氏还不放心,“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外边人怎么说就由他们说去,没必要为了旁人的闲言碎语,乱了自己的心,伤了自家人。”
  这是怕儿子听见外面闲话,心里不痛快,毕竟资历浅、又没有什么大的功劳,突然就这么升官了,外边人免不了闲言碎语,说之平是吃软饭的。
  “我什么样的人您还不知道啊,肯定不会的,您就放心。”方之平笑道,要说闲话,肯定也就是背地里说,谁还能当面说他脸上,再说了,说他靠吃软饭升官,不就相当于说皇上任人唯亲吗,真正有脑子的肯定不会这么做,至于没脑子的,连脑子都没有,他还怕什么。
  宋氏这才满意,不过还不忘警告道:“你要是因着这事儿,对靖嘉不好,回来我非捶你不可。”
  “指定不能,靖嘉都把您拉到她那边去了,我哪敢呐。”方之平故作幽怨的道,他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婆媳关系,娘和媳妇跟亲母女一样,他倒成了入赘的上门女婿。
  “离开之前,你们还得去侯府跟长辈告别才是,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呢,礼数不能少了。”宋氏嘱咐道,甭管多不乐意去侯府,但关系在这儿放着呢,就算等她和方道如都长眠地下了,也还是得来往,若是连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不闻不问,外边的人也不敢跟之平深交。
  “嗯,您就别过去了,我和靖嘉自己去就成,府里的事儿以后您看着办就成,这是两千两,不够的话,我再让人给您送。”方之平把一沓银票递过去。
  这么多年,他娘的嫁妆花了得有大半了,而且现如今都放在侯府呢,状元府的开销都是从他放在库房的那些银子里出的,应该撑不了几个月了,谁知道他得多久才能回来,也料想不到以后会遇上什么事儿,他娘手里有银子的话,总能安心点。
  宋氏也不推辞,接过来放到床边的小匣子里,她在京城,也能花银子让人给之平他们往江南送东西,便是这些银子花不完,剩下的不也还是之平的吗,没必要推辞。
  “穷家富路,你们路上也多带些银票,别担心我,一府里的人都听我使唤,有什么好担心的。”宋氏坐下道。
  “只许您担心我,就不许我惦记您了?”方之平叹气道,“有事儿您就派人去李家和郑家,若是他们办不了,就去永宁大长公主府,儿子已经提前跟他们打好招呼了。”
  宋氏心里熨帖,“成成成,有事儿找他们,没银子找你,我就擎等着享福了。”


第81章 
  虽然皇上没有在圣旨上限定去赴职的日期,但方之平也不敢多耽误; 府里早就已经把行李都收拾好了; 次日,便携靖嘉去定安侯府告别。
  照例是在老祖宗那边用了午膳; 只是这膳食越吃越没滋味,不管是明里暗里的打量; 还是老崔氏的夸张的称赞,亦或者是几个侄子不同以往的亲近,都让人不适应; 甚至是烦躁。
  “之平; 跟我到书房来。”用完午膳,方之平正想告辞呢; 便见他爹起身吩咐道,也不用他回答,人家就已经自顾自走在前面了。
  “在这儿等我一会儿。”方之平跟靖嘉交待了一句; 才起身跟上。
  方道如的书房; 书并不多,古董玉器却是不少; 他向来爱这个; 手里头又宽裕; 自然舍得在这方面花银子。
  “这个算是爹补贴你们的; 穷家富路,身上多带点银子。”方道如把红木雕花的小匣子推到儿子面前。
  方之平也没问是多少,伸手便拿了过来; “谢谢爹。”
  方道如忍了忍,还是没忍住,道:“你夫人虽然是长公主,但养家的事儿还得男人来,银子若是不凑手,就写信跟我说一声。”
  跟皇家结亲糟心啊,钱和势都比不上人家,儿子还借着人家的光升了官,他这当爹能做的也就是掏点银子了,不能让他儿子真成吃白饭的了。
  方之平哪能听不出来他爹的话外音,这心操的,就算是没操心到点子上,但这情方之平是领的,若不是关心他的话,谁会拿银子补贴他。
  “儿子明白,爹放心。”方之平半是感动半是无奈的道。
  他要是能放心才怪了呢,之平性子软,凡事都不爱跟人对着干,早先不知道长公主这么受宠,他还放得下心来,现在知道了,还怎么放心,如此受宠,性子必然跋扈,指不定私底下怎么欺负他儿子呢。
  更何况还是住在人家府里,一草一木,一奴一仆都是人家的,当然不管是住在哪儿,谁也不敢对受宠的长公主如何,他儿子从身份就就先比人家低了一层,谁让当爹的没本事呢。
  方道如忧心忡忡,生怕儿子当不起一家之主的位子来,升官是好事儿,前提是不能活得憋屈,不过江南天高地远的,他想插手也插不上,唯一能做的就是给点银子了。
  “你娘什么时候搬回来?”之平都不在京城了,宋氏自然要搬回来了,方道如这话说的理所当然,根本就没想过别的可能性,顶多也就是宋氏在状元府多待几天而已。
  “状元府那边没有个人镇着不成,再者长公主府那边若是有事儿的话也得有人管才成,我求娘帮我管些日子,娘心疼我也应了。”方之平把早先想好的说辞拿出来,当娘的心疼儿子,天经地义。
  “管多长时间?”方道如敏锐道,这小子又给他打马虎眼。
  方之平含糊道:“我离京这段时间,可能半年,可能一年,也可能几年。”
  总而言之,他不回京,他娘就得帮他管着府邸,他回京了,靖嘉也有很多事儿需要请教他娘,还是得住在状元府里。
  方道如气闷,你怎么不把你娘带到江南去!
  “成成成,你娘的事儿,我也不管了,爱住哪儿住哪儿。”反正想管他也管不了,有这功夫,他还不如去古董铺子溜达一圈呢。
  方道如心灰意冷,一把年纪了,何苦再纠结这些事儿,日子还是怎么高兴怎么过。
  方之平见状也松了口气,甭管他爹老了想守着他娘好好过,还是后悔了,想要挽回两人之间的感情,总得是他娘也愿意才行,两个人的事情,不能凭着一个人的喜好来。
  “行了,别让殿下等着了,你回去。”心里不爽快了,方道如也没有再跟次子聊聊的想法了,连送都不想送,直截了当的送客。
  “那我先走了。”方之平笑道,就这么个脾性,谁也没法子,什么事儿都顺着自己的心意来,得亏老祖宗就这么一个儿子,不然府里的爵位还不知道会不会在他爹手上呢。
  手里的红木匣子虽然小,但它也是木头做的,跟荷包不一样,只能用手拿着,显眼的很。
  老祖宗这边人还没散去呢,不管是兄弟辈的,还是侄子辈的都等着呢,方之平走的时候什么样,回来的时候还什么样,一个人都没少,老祖宗和小崔氏正跟靖嘉聊着呢,方之平还听了一耳朵,讲的是昔年勋贵有多荣耀,排场有多大,京城里就没有不给面子的。
  得,人家都是忆苦思甜,他们家向来是忆甜思苦,老祖宗说的故事,他听了都不知道有多少遍了,年年讲,年年不换样,但年年都有捧场的人。
  “之平回来了。”老崔氏扫了一眼方之平手里的红木匣子,儿子还不算太笨,还知道用银子来笼络人。
  不止老崔氏,匣子那么显眼的被方之平拿在手里,但凡是长眼睛的都能看到,再看看它的大小,不用说也能猜到里面放的是银票,这得多少银票,还得用匣子装上!
  还没分家呢,方道如手里的东西小辈没有不惦记着的,他们又都没有正经差事儿,眼睛不盯着府里还能盯着哪儿,给这个儿子,不给那个儿子,心里自是不痛快,方之平都这么有出息了,爹拿钱接济也不该是接济方之平,他们才是应该接济的人。
  小崔氏脸色也不太好,公公有钱,这阖府都知道,但能让他把钱拿出来的人,可是少之又少,这次又不知道给老二掏了多少银子出去。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老二搬出去的时候,便把家分干净呢,起码到时候公公给老二补贴时候,也得多想想,毕竟他是跟着她们大房过的。
  各种打量让方之平心里腻歪,不愿意多留,“行李还没收拾好呢,孙儿先带着殿下回去了,有时间再来给老祖宗请安。”
  老崔氏也没有多留,孙子对她有没有感情,她哪里看不出来,到底是年轻,不知道长辈能给他添多少助力,远了不说,便是那些老亲,认的可都是她,没有她帮衬,方之平凭什么跟他们搭上关系,等以后就知道人脉有多重要了,不是有皇上信重,官场就好混了,早晚有求她的时候。
  方之平可不知道老祖宗这些想法,不然肯定能笑出声来,他巴不得不跟家里那些老亲扯上关系好不好,走的都不是一个路子。


第82章 
  “这是江南的密折,你看看。”建业帝点了点桌子左侧的两份折子示意道。
  方之平先躬身行了个礼; 这才上前把折子拿下来; 退回到原来的位置,打开细瞧。
  里面是前任江南巡盐御史王玮收受贿赂的名单; 里面除了盐商以外,还有江南望族李家和穆家; 金额高达数十万两。
  “可看明白了。”建业帝沉声问道,王玮、李家、穆家,江南的盐税大半都进了这些人的口袋; 可真是父皇的好臣子啊!
  方之平叩首; “臣看明白了,国之蠹虫; 死不足惜。”上了名单这些人,都是必须要严惩的。
  “一部分,一部分的来; 国库可等不了你把他们一网打尽。”建业帝道; 朝廷等着米下锅呢,没工夫等方之平把所有的人犯罪的证据都找到; 虽然会打草惊蛇; 但这是不得不用的法子。
  “臣遵旨。”方之平干脆利落跪下道; 先宰一只‘大老虎’以儆效尤; 也缓缓国库的情况。
  “朕再给你几个人,暗里的折子让他们往京城送,不可交到驿站。”建业帝嘱咐道; 李家和穆家在江南根基深厚,想要查看驿站的折子,哪怕是上京的折子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条暗线的作用就是充当眼睛和嘴巴大的,不能被那些人给控制住了。
  建业帝是铁了心的要治这些人,方之平自然不会推脱,事儿还没办呢,他就已经连升好几级了,不能手里拿着好处,却还不肯出力。
  正月还没过完呢,方之平便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京城,踏着冬天的尾巴,赶往江南。
  这样冷的天里,方之平一天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待在马背上的,其余的时候都窝在马车里暖和。
  魏楚只带了他夫人杜氏出来,杜氏是礼部尚书的嫡长女,才学和见识自是不必说,能被永宁大长公主挑中做孙媳妇,就知道她觉得不是空有才名而目无下尘的女子,人情往来上也颇有一套,靖嘉便很喜欢和她共处,处处让人觉得妥帖,既没有逾矩,还让人觉得亲近。
  哪怕是靖嘉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人配她表兄的确可惜了。
  “在马车上就不要看书了,若是闲着无聊,咱们聊聊天也成啊。”魏楚建议道,这次把夫人也带过来绝对是个明智的决定,不然得看之平和靖嘉腻歪一路。
  现在好了,夫人和靖嘉俩人黏到一起去了,还着一个小不点,之平再不乐意也只能跟他坐一辆马车。
  方之平半靠在座位上,手里还拿着书,“你若是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