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妮宝贝文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个朋友很喜欢《情书》,一直念念不忘。问他最喜欢哪一处,他说是电影最后,藤井树看到书卡背后画像而感动落泪的时候。仿佛百转千回,豁然开朗。爱的无心隐藏和善意袒露,到最后都是人性深处共通的折射面。
                

 电影《情书》是岩井俊二在中国一举成名的代表作,即使后来他有更具备深度的《燕尾蝶》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作品出场。但《情书》的简单纯粹,却更像一个小小记号,鲜明得不假思索。
                

 我忘记是几时看的碟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再翻出来。有些镜头是一直记得的。比如一开场的苍茫大雪。感冒中的短发女孩收到陌生人的问候信。女孩藤井树在自行车停车处等待男孩藤井树。他从山坡上跑下来,用一个袋子罩住她的头。恶作剧是典型的内向少年表达感情的方式。两个少年的美丽容颜,有像月光一样的明亮光泽。镜头感是很干净的。有对细节和光线的讲究。作家导演的特质非常明显。
                

 不知道小说里的少年藤井树,会不会是岩井俊二写给自己的一个映照。散漫懒惰,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特立独行却又心意执著。“他那样的人,经常眺望远方。那双眼睛总是清澈的,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漂亮的……他喜欢登山和绘画。如果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登山。”
                 寥寥数言。深情的男子,总是更像一棵沉默的树。一个真实的创作者,在自己的作品里,投影的不仅仅是自我,也许还有他企望中的世界。即使只是幻觉。
                 我想,那种樱花般淡淡清香,繁盛留恋,又可以寂静而坦然地走向离别的感情,应该是他所喜欢的吧。所以他写,所以他拍。
                

 一段少年往事中的暗恋,随着博子与藤井树之间的通信,被逐渐地抽丝剥茧,真相大白。而对几个当事人来说,就如同在挖掘宝藏一样,突然之间,发现时间深处,居然有一段如此宛转曲折的心意存在。无论如何,它都像是缓慢渗出,静水流深的清凉泉水一样,是能让人的心变得柔软及澄澈的回溯。
                 曾经和朋友聊起过关于爱的方式。在一个充满了死亡,离弃,怀疑及不信的成人世界里,是否能够有古典及洁净感的感情存在。
                

 古典感的爱,可以在静默中没有任何声响和要求地存在。暗中点燃的小小火焰,只用来温暖自己的灵魂,照亮对方的眼睛。而洁净的爱,它也许会有盲目,犹豫,创伤,但一定不会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也无私心,仿佛只是为了信仰而存在。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把爱当做一个信仰来追问和找寻。也许它更容易被粗糙地沦落为种种工具,标准,衡量,评判和误解。它需要的耐心和容量太大。以至很多人没有信心。
                 博子在雪地上醒过来,仰脸看着雪花飘落的海报,本身似已成为一种情感源泉的象征。生与死的对照,记忆与消逝的回响,以及对爱与时间的真挚追问。一切都多么珍贵。
                

 所以真实的感情最终是和一切盛大无关的事。和幽深艰涩的宗教哲学无关。和坚不可摧的道德伦理无关。和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无关。也许仅仅就是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很好。寂寞地眷恋和想念着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喻的生之欢喜和苍凉。
                 如果说有盛大,那也仅仅只是属于时间的细微记忆和线索。

                



              如烟花寂寞


            安妮宝贝

                

 喜欢亦舒的文字。媒体习惯把她写的东西叫言情小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感觉她是很有思想的人。海天出版社出了她30本的小说,差不多都买了下来。还是觉得不够,因为她还写过许多散文和评论。但是现在的书店很难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亦舒的小说,夹杂在一大堆媚俗无聊的文字中,同样显得寂寞。她比烟花寂寞。这是她的一个书名。我在想她是否也喜欢烟花。那种绚烂之后的沉寂,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体会。仅仅因为如此。我喜欢她写的文字。
                

 女孩乔深爱她的教授。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孩,和一个中年的英国男人。情缘总是凄艳。为他疼痛,为他生病,为他远走。最后嫁给一个不相干的男人。乔一天在阳光下散步,忽然想到她一点也不后悔和那个英国人的两年。因为那是一次恋爱。一次真的恋爱。而现在她是幸福的。她应该是个毫无怨言的人。这本小说的书名是人淡如菊。
                

 亦舒是真正懂得如何叙述一个爱情故事的人。她的语气一贯的简洁平淡。文字非常精炼,没有任何多余的联接。其中蕴藏的沧桑和痛楚,是让懂得体会的人看的。看不懂的人只觉乏味。看得人会无言。就是如此。后来想起来,其实她写的都是灰暗的故事。喜宝。或者圆舞。一个内心有绝望想象的人,才会这样一本小说一本小说地写下去。
                

 喜宝后来是拍成了电影。非常失败。没有一个细节没有超越亦舒文字中的魅力。包括那个叫喜宝的女孩子。一个演技不算上乘的女明星,不可能是亦舒想象中的那个原型。喜宝的野性和忧郁,不属于这个世间。
                

 亦舒有浓厚的英国情结。也许是因为她曾经去英国读书。她喜欢那个下雨的阴湿的国家。同样她喜欢鲁迅。常把她书中的男人叫做家明。因为这是她喜欢的中国男人的名字。照片里亦舒是很平淡的一个女子。但她穿旗袍。她还有个写科幻小说的哥哥,笔名是卫斯理。感觉写得很糟糕。
                

 不知道还有谁喜欢亦舒。很少对别人推荐她。对我而言,在一个下雨的夜晚,躺在床上第四遍翻开喜宝或者圆舞,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想她现在也应该是老了。所以不会再有新的小说出来。也想过一个思想如此透彻的女人,她是否活得快乐。感觉中聪明的女子都不会有太多幸福。更何况,她又是一个有品味的人。而现实和爱情是经不是太多品味的。所以选择想象和写作。
                 这也是一件如烟花般寂寞的事情。

                



              三毛


            安妮宝贝

 这是朋友借给我看的书。记得在书摊看见它的时候,自己只是翻了翻它其中的一些照片。
                 感觉中是属于炒作类的文字。迎合大众窥探隐私的媚俗口味。要价近20元,似乎不值。
                 借了来,于是就认真地看了一遍。
                 语言的粗糙和内容的重复,且不去评论。
                 总觉得它有些过份。
                 如果是单纯地为了一些揭露真相,最起码这个揭露者的口吻要保持抽离。
                 应该是平和的。不能有太多的个人想法和评价。
                 就好象一本好的历史书。你仅仅是记录它,不应该肆意贬褒。
                 再如何,也只是一个写写字的女人。她的真相如何,又有什么要紧。
                 不喜欢里面那种怨大仇深的感觉。
                 淡定一点才好。
                 仅仅因为一本书而去迷恋一个人是可笑的。
                 类似的三毛迷或者琼瑶迷和歌迷影迷都无甚区别。一些中学生居多。
                 对于大部分成熟的读者来说,他们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字,而这个制造文字的作者并不重要。
                 他是个机器也无所谓。如果他写得出好书。
                 最初读到三毛的文章是在读者文摘上面,那时还没有改名为读者。
                 炊兵。讲的是她读小学时和学校里一个炊兵的友情。
                 文章的结构和语句简单清新,有很深的感情在里面,令人恻然。
                 印象很深的,还有她的白手起家。如何一点点地化腐朽为神奇,点缀她沙漠里的小窝。
                 有着小女子的浪漫和聪慧的情调。
                 然后渐渐地写得多了,也就滥了。感觉不堪起来,不再看就是。
                 滚滚红尘的电影是喜欢的。媒体大众非得把它与汉奸联系起来,并不了解剧作者的本意。
                 也许三毛只是想写一个无望深情的故事。她内心的幻想是有些寂寞的。
                 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这样的句子,其实可以脱离掉现实中喧嚣的议论和抨击。
                 给喜欢看的人看。给看得懂的人看。
                 这样也就可以了。
                 一个浪漫聪慧的女人写她自恋的文字,给喜欢看的人看,一切都很合理。
                 然后在她死后,非得去搞清楚她爱的男人的真名字,她的学历,她的婚姻。
                 这样的事情,感觉对死去的人都是一种不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世间并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道德也好,人性也好。
                 又有谁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指责一个人或者评价一个人。
                 突然想起作者是个男人。也许男人和女人的想法真的有很多不同。
                 他们无法了解一个女人的幻想和自恋。
                 生活如此苍白无力,编织一些美丽的文字,玩世娱人,又何妨作者应该知道,他把自己的裸照登在书上,真实的身体同样让人感觉反感。
                 明白了这点,也许他就不会选用这张照片。
                 同样也就不会去追问一个女人的生活的真相。
                 再看三毛的照片。穿着大朵碎花的长裙站在沙漠的风沙里,黑发飞扬。
                 她是我喜欢的那种有灵性的女人。自由,漂泊,落拓不羁。
                 这样的女人注定是自恋的。因为无人分享和读懂她的生命。
                 只有她自己最知道,灵魂深处的激情和华丽。
                 所以这样的女人注定也是孤独的。
                 自杀是唯一的归宿。这个喧嚣的世间有时没有任何安慰。只有世俗的窒息。
                 海明威,或者梵高,或者托尔斯泰。
                 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然后在报纸上又看到上海一个男人的故事。
                 独自去西藏旅行,然后在城市开了一个酒吧和店铺,做为谋生。
                 他说他差不多已经走遍了中国,现在最想去的是南非。
                 报纸最后写的是,他是一个不愿被城市生活所拘束的人,不愿整天面对同样的生活。
                 酒吧给了他新的朋友和话题,而一年两三次的长途旅行是一种叛逆。
                 都市中很多人都想为所欲为地干,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但现实总是让他们屈服。
                 因为很多人无法不顾一切。
                 如果我们能够放弃掉生命,或者对死亡毫无恐惧的时候,是不是才真正拥有了自由。
                 因为这是一个极限。
                 很多时候我们被平淡生活淹没掉的理由,可以非常的简单,比如怕没有了工作,怕穷。
                 而身边的很多人,一样的营役劳碌,过着平庸的生活,也有很多人,放弃掉很多,海阔天空,四处漂泊,直到放弃掉自己的生命。
                 三毛是可爱的。

                



              山中岁月



            安妮宝贝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到乡下外婆家过年。
                 记得村里的祠堂,每年春节都会唱上三天的戏。全村的人都会聚在那个古老的大祠堂里看戏。
                

 祠堂门口是很大的一棵老树,树下面有人卖葵花子,黄萝卜,那种腌过的大萝卜,咬一口清脆而爽辣,小孩子都把它当零食吃。戏台很大也很旧,脚踩在上面还会咚咚的响。台上的人,穿漂亮的古装,演才子佳人的唏嘘爱情。台下的人,跟着长吁短叹。是非常热闹而温情的节日气氛。
                

 外公常常带我去看戏。那时我是从城市里来的小女孩,穿整洁漂亮的衣服,和村里活泼的孩子不同。每次深夜戏结束的时候,我都是趴在外公的背上昏昏欲睡。模糊中记得很多人一起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有田野清香的泥土气息,和手电晃动的光亮。有人来撩盖在我头上的围巾,仔细地看我的脸,然后轻声对外公说,是美的女儿吗?美是我***名字。妈妈是这个幽静的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里,第一个嫁到城市里去的女孩。
                 外公外婆一共有5个孩子。外婆信奉基督教,每个周日。她要带着我走很长的山路,去镇上的教堂做礼拜。
                 晚上我和外婆睡在她的大木床上,外婆的大棉被是用洗得很旧的洁白的棉布缝起来。她在灯下轻轻地唱赞美诗,然后在黑暗中祈祷。
                

 她是一个看过去有些娇弱的女人,有雪白的肤色和美丽的眼睛。常常在她整洁的短发上,别一个漂亮的发夹。她喜欢种一些花草,在家里的庭院和平台上,种满牵牛,太阳花,茶花,栀子和兰花。
                 黄昏的时候,她煮一大锅的南瓜和红薯,喂养猪圈里的一头大母猪。还养了一些鸡和鸭子。
                 外婆心灵手巧,会做好吃的糯米团子,豆沙馅的,咸菜笋丝馅的。还有每年过年时,她自己炒花生,葵花子,做红薯片和冻米糖。那是乡下常有的零食。
                

 夏天的时候,她喜欢把菜瓜,西瓜放在井水里。睡完午觉,拿上来吃是冰凉的。晚上在屋顶平台上放一张大凉席,仰躺着就能看到满天星光。有时可以看到流星。外婆那时就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对我讲圣经里面的故事。
                 每年假期,我都会都妈妈提出,去外婆家里住上一个月。田园的安谧和恬淡,以及于大自然的无限贴近,是我心里深刻的快乐。
                 和外公一起去刨土豆,采西红柿,摘豆子。赶着鹅群去山上吃草。清澈见底的溪水,下面有成群的小鱼儿在游动。捉螃蟹和田螺。
                

 有一次和外公一起去掏兰花。外公带着我爬上很高的山坡,一直在幽深的山谷里走。野生的兰花是生长在很寂寞的地方。外公说。那一次我在山顶看到山的另一面,是一个很大的水库。安静明亮。在太阳下就好象一面镜子。映着蓝天白云,好象世外桃源。在竹林里有清凉的山泉,有人削了竹筒,可以盛水来喝。清脆的鸟声,在寂静的风中回荡。
                 对于一个城市的孩子来说,能拥有这样的童年经历。我感觉是幸福的。
                

 我在乡下最好的朋友是招娣。她是我妈妈小学同学的女儿,家里很穷。招娣的大眼睛漆黑而带着忧伤。来找我玩的时候,身后总跟着她一大帮小弟妹和她家的大黄狗。外婆不喜欢我出去,对他们说,我在睡觉。我在里面非常失望。可是等外婆不注意的时候,我悄悄跑出去一看,他们还等在那里,笑嘻嘻地看着我。
                 我们几乎爬遍了村子附近的所有大山。坐在山顶的大岩石上面,看远方的大海。放声大叫。
                 有时在堂屋里玩捉迷藏。招娣叫我躲到放谷子的大缸里,然后用簸箕把缸盖起来。
                

 为了采我喜欢吃的野果子,她爬到荆棘堆里面去,手上划得血痕累累。仔细想起来,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几乎是不说什么话的。也没有内心的东西可以交流。因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简单而淳朴的。
                 她只是没有任何理由和条件地喜欢我。对我好。是我得到的唯一一份不需要任何回报的感情。
                

 后来很多年没有去乡下,我和招娣失去了联系。只有她母亲因为生病,被我妈妈接到家里住了几天。她告诉我,招娣每次在我放假的时间里,常跑到我外婆家门外去等我。可是我一直都没有回去。
                 后来她妈妈死了。
                 招娣嫁到了很远的外村。她是家里的长女。和我一样大。
                 我不知道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拥有着这个美丽而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